為什麼那麼多家族選擇在香港辦理家族信託,香港信託優勢有哪些?

2020-12-16 AWSG愛保信

政治體制與民生的穩定,對於一個地方的長遠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疫情的舒緩與國安法的實行,都可以對於香港作為國家經濟層面的對外窗口的角色,發揮正面的作用。而香港的諸多優勢,也會讓它繼續成為設立海外家族信託的首選之地。

這一次的世紀新冠肺炎疫情,讓好多人對於生命,以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看法都已經改變了。對於生命的不確定以及家族財富傳承的感嘆,讓大家的保全意識都明顯比以前大大提高了。這一次的分享,我來為大家分析香港家族信託的好處與用途,以及與國內外家族信託的比較。

首先和大家聊聊什麼是家族信託,家族信託就是將資產的法律擁有權從成立人本身,合法合理合規地轉移到信託受託人,而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在法律上擁有資產的情況下,負責行政管理,根據客戶的意願和指引,在一步一步分配的前提下,保密安全地把資產傳承給信託的受益人。信託主要就是可以把委託人資產的法律擁有權從自己剝離,轉移到家族信託裡,以自己的意願,一步一步、甚至幾十年以後分配相關資產給自己的家人和關心的人。

家族信託可以處理的資產非常多樣化:股票、土地、現金、珠寶、上市公司股票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權等,可以為客戶處理位於不同地域的不同類型資產。基於不同原因,信託成立人通常以家族信託形式處理自己的財產,並希望達到以下其中幾種目的:

資產隔離:合法合規成立信託,建立防火牆,使信託內資產不受個人債務或法律糾紛影響; 財務保障:委託受託人為其管理財產,等待子女成熟後,受託人可以把資產全數給予子女,為家人及摯愛的現在和未來提供財務保障; 資產保障:避免被不善理財的家庭成員揮霍財富,並可以保護資產免受不合理申索、破產及離婚訴訟所影響,另外可以保障子女在不同的時候都可以有相當的經濟能力面對逆境;4. 繼承規劃:按意願選擇受益人,分派資產的時間及條件具靈活性;

5. 財富傳承:避免公開遺囑認證程序,降低出現家庭糾紛的風險,有效率且保密地將財富傳承。

在歷史的巨輪裡,很多事情都在不斷重複。相信大部分亞洲人對1997年的金融風暴都記憶猶新。很多中小企業因為不能承受當時的困難,不但需要將畢生經營的企業關閉,而且更需要負擔起龐大的債務開支,最後連家人的生活也成問題。經過了1997年的教訓後,不少香港以至海外的中小企業家和專業人士紛紛成立離岸信託,這樣就可以在企業或者個人業務遇到經營困難或法律訴訟時,也不會影響以信託方式持有的財產,從而保障家人未來的生活,也可以讓家族可以與時間並進,百年長青,枝葉繁盛,盛世永存。

國內外家族信託的比較

近年,內地的家族信託也越來越流行,可以為客戶處理國內資產傳承的問題。與海外的家族信託比較,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處理位於不同地方的資產:國內家族信託主要負責處理客戶位於國內的資產,而離岸信託則可以負責處理海外的資產; 資產的類型和複雜性:國內家族信託主要處理國內的金融類資產、保單、以及一些國內公司的股權。而海外信託,由於發展歷史已經超過數百年,架構相對完善,可以處理位於不同海外地區的金融類資產、保單、房地產、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股權; 私隱保障:所有在國內成立的家族信託,都需要給中國信託業登記協會安排報備,並需要拿到允許才可以正式成立。而離岸信託可以透過根據當地法律管轄區的信託法成立的家族信託,不需要對外公布,離岸信託契約的內容是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訂立的協議,具有較高的隱私度,除非委託人願意公開,受託人(信託公司)不需要也沒有責任對任何無關的人士或者機構披露。委託人一般會寫一個非正式的「意願書」對受託人做出詳細的指示,該指示一般也不需要對外透露,繼續保障客戶私隱;4. 信託架構:國內的家族信託是透過信託下的合夥企業持有信託資產,由委託人自己作為普通合伙人(GP)來管理,並由信託作為有限合伙人(LP)來持有資產,達至資產法律擁有權和資產管理權的分割。而海外的離岸信託則是透過信託直接持有、或信託透過離岸控股公司持有信託資產,並由信託公司把資產投資權力交給委託人作為投資經理自行管理,合法合規的把資產從委託人分割,建立資產防火牆;

5. 分派安排:由於國內信託是依據大陸法安排,所有條款都可以列明,並明文規定講清楚委託人的意願,希望如何並於何時分派信託裡的資產給特定的受益人。而離岸信託是根據以英國的普通法為基礎的信託法來安排,為了達到資產防火牆的設立,分派不會包含在信託契約裡面,而是寫在沒有法律效力的意願書裡,給與受託人的信託公司一個指引,來慢慢的分配相關的信託資產。意願書可以與時並進的根據客戶的意願隨時更改,在不同的年代保持信託運營的靈活性,為客戶提供最靈活貼心的服務。

香港仍是家辦首選

香港金髮局在7月8日發布的《齊家有道:以香港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報告中指出,香港的金融市場成熟完善,能夠滿足較富裕家族的特定投資需求;香港是亞洲區內中國內地以外最大的私募股權(PE)市場及亞洲最大的對衝基金中心,有源源不絕的投資項目;長期以來與內地關係密切,更使香港成為進出中國內地的投資門戶;香港強大的專業服務能力及龐大的專業人士數目,亦可為家族辦公室的營運提供絕佳支援;粵港澳大灣區超高資產淨值家族對香港家族辦公室服務的需求也十分強勁。

此外,香港還擁有活躍的受家族辦公室歡迎的高端另類投資機會,如綠色投資、紅酒投資及藝術品投資。這些獨特優勢使香港成為家族辦公室在亞太地區開展業務的首選。

金髮局相信,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將可惠及整個金融服務業。這其中,香港的家族信託業無疑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關焦點

  • 內地信託公司首單海外家族信託落地香港
    1月8日,記者從中信信託處了解到,中信信惠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作為受託人的首單海外家族信託已於日前在中國香港落地,由中信信託財富管理部和中信信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信惠」)協同完成。  這是內地68家信託公司境外家族信託的首例,實現了行業零的突破。
  • 【財富傳承】家族信託/家族信託的主要優勢有哪幾個方面?
    家族信託是一種以高淨值、超高淨值客戶為中心,保障其財富穩定的金融模式,大家族甚至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來管理他們的財富。環球家族信託辦公室V:yf1601220102     為什麼選擇這種方式?  我們知道,錢少不夠花是件大事,但錢多了也是問題。八卦新聞中,總能聽到權貴家庭的婚姻和企業的危機。辛辛苦苦掙來的家庭財富可能還沒有被傳承,財富會因各種風險而歸零。家庭信託的重要作用是將家庭財產與企業財產有效分離。這相當於富人的家庭信託可以防止由於商業風險或其他風險而造成的財富損失。
  • 家族信託並不是妳想像的那樣
    家族信託的主要目的是為財產委託人 (Settlor)提供壹套機制, 以最省稅的方式將自己的財產有計劃的傳承給信託受益人 (Trust Beneficiary)。就像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所說:妳給孩子的錢應該剛剛好,多到讓他們敢幹任何事,少到讓他們不能無所事事。比如在兒子結婚時給多少,生孩子時給多少,孫子輩.上學時給多少,等等。
  • 境外家族信託對中國富人有價值嗎?
    在國外,信託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稅收的驅動,尤其是遺產稅。家族信託在中國大陸開始出現時,也與遺產稅脫不了干係。中國大陸徵收遺產稅的消息或謠言,已有多年了。由此,來自香港、新加坡的境外機構,紛紛在大陸推辦家族信託,其中的噱頭就是說,信託可以規避遺產稅。
  • 家族信託(2019年概覽)保險金信託
    根據46家信託公司的調研數據統計,從新增數量來看,2019年度新增開展家族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共有9家,新增數量同比增加80%,創下自2012年家族信託有數據記載以來的新高。從總量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末,實質開展家族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共計37家,家族信託存續規模為1 616.49億元,新增規模為719.27億元。
  • 中信銀行家族信託深受青睞
    家族信託作為一項為高淨值人群進行家庭財產風險隔離、為客戶實現財富規劃及傳承目標的資產管理方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魔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家族信託存在很大價值,但是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關鍵還是要看設計條款和實際運作情況。而關於家族信託訴訟最典型的莫過於,已故香港明星梅豔芳在滙豐國際信託公司所設立的信託與其母覃女士之間近十年不間斷的訴訟。
  • 十萬億家族信託爭奪戰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場家族信託的「蛋糕」爭奪戰中,有的信託公司「零費用」入局以求鎖住客戶;有的地區推出稅收優惠政策等吸引家辦落地;更有一些三方財富機構或資管公司「掛羊頭賣狗肉」……信託公司「零費用」入局某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負責人近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家族信託的管理費率差別比較大,高達1.5%,低至千分之一,部分信託公司免費做
  • 平安信託李蕾:慈善信託與家族信託呈融合趨勢 助力高淨值人群實現...
    經過3年多的實踐,慈善信託在公開透明、風險可控、機制靈活、資產隔離方面的優勢凸顯,也是踐行回歸信託公司本源業務、共謀信託業長遠健康發展的有效路徑。信託助力慈善委託人風險隔離 實現資金保值增值金融界網站:基金會和慈善信託都是社會參與慈善事業的重要渠道,兩者有哪些區別?
  • 帶你了解家族信託
    早前,港媒報導稱王菲已套現香港全部物業作為兩個女兒的信託基金,一時家族信託成為理財熱門話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家族信託的最大好處是保證信託資產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同時基本可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據稱,黛安娜王妃的私人信託收益率為十年翻一倍。
  • 信託契約與遺囑有何不同,設立信託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在香港,不少人擔心年紀漸大會失去照顧家人能力,又擔心若一旦身故或破產,資產有可能會「富不過三代」。其實,若想好好管理家族資產,避免日後發生糾紛,除了訂立遺囑作遺產傳承外,成立家族信託(Family Trust),也是一個法律上值得考慮的選擇。
  • ...設立非上市企業股權家族信託 推出「股權家族信託+家族基金」方案
    原標題:建信信託設立非上市企業股權家族信託 推出「股權家族信託+家族基金」方案   《證券日報》記者從建信
  • 建信信託再次蟬聯《亞洲銀行家》「中國年度家族信託服務」大獎
    建信信託通過在香港成立分支機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家族客戶提供資產配置、財富架構設立、私募基金設立、境外結構化產品等服務;搭建了國內首個由信託公司搭建的國際智庫顧問團體——「全球家族財富戰略諮詢委員會」,拓展行業前瞻性研究的國際化視野。   四、謹記使命勇擔社會責任。
  • 香港企業信託是什麼?企業信託包含哪些業務?
    企業信託供應商在香港的金融服務業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提供核心的信託服務以及重要的相關業務(如:擔任託管人)。這個類別當中最值得注意的產品包括單位信託、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當中大部份均以零售投資者為基礎。這些產品讓個人投資者有機會投資於公開市場通常無法獲得的股票或資產,並可分散風險。
  • 2021年中國家族信託市場有哪些趨勢和變化?
    2021年中國家族信託市場格局到底如何,會有哪些趨勢與變化等待著我們?根據我們的實踐,談一些基本判斷,供信託及相關行業同仁參考。01、新視野下股權信託的打開與豐滿資產規模不大、資產形態、家庭情況與訴求相對簡單,信託目的單一的家庭;資產規模相對較大,資產形態、內部關係與家族訴求相對複雜,信託目的多樣的家庭或家族,都會在自然人受託人信託與機構受託人信託之間做出各自不同的選擇。對於不同家族或家庭而言,部分資產置入機構受託人信託,部分資產置入自然人受託人信託,在特定情形下選擇自然人與機構受託人作為共同受託人的信託,也可能是較好實現方式。
  • 從「球王」馬拉度納遺產之爭,看家族信託的優勢
    算下來,馬拉度納的遺產一共有9千萬歐元,可謂是一位超級大富豪了!然而生前風流成性的「球王」擁有多個子女:馬拉度納生前曾公開表示自己有5個孩子,兩個女兒是與前妻所生,剩下三個是情人所生。不過目前另有6人自稱是馬拉度納的孩子,這11人可能成為馬拉度納遺產之爭的焦點。
  • 中國家族慈善信託的先行者
    當下,中國家族企業的交接,家族財富傳承進入了一波高峰期,如何才能更好地交接,更好地傳承,這已成為中國創一代企業家深思的問題。蒙牛集團的創辦人、董事長牛根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樹立了榜樣。但條件成熟了,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家族慈善基金會也就順勢成立了。2005年1月,牛根生與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贈持有的蒙牛乳業股份,並約定在牛根生有生之年,該等股份紅利所得的51%歸老牛基金會,49%歸個人支配;待牛根生天年之後,該等股份的紅利100%歸老牛基金會,家人只領取相當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生活費。牛根生為了成立老牛基金會,捐出的股份總市值高達40多億元。
  • 中信銀行力推家族信託服務
    中信銀行依託集團優勢,在市場上率先推出家族信託業務。該產品是我行最核心的私人銀行客戶的專屬產品,運作風格較為穩健,風控較為嚴格,是中信集團傾力打造的集團品牌優勢產品。家族信託不同於普通的理財產品,它不僅僅擁有穩健可信的理財功能,還具有強大的法律功能,下面將為您一一介紹:理財功能  家族信託的投資方向多為政府平臺、央企、城市建設等固定收益類項目,是目前市場上不可多得的收益率較高的固定收益類品種,該產品會將您的資金分散投資到若干個不同的項目中去,每個投資標的都有詳細的投資說明書具體闡述借款主體的各項經營指標、項目抵押物和代償機制,每個項目的投向均清晰可見
  • 家族信託如何成為財富安全守護使
    如果你在籤署擔保函時承諾了不能有財產轉移行為的,那也就不能再設立家族信託。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舉個例子,有個身價10億元的老闆,籤署了5億元的擔保函,他之後再設立1億元的家族信託。那麼債權人也不一定能夠認定他是惡意規避。Q:如何看待興起的保險金信託?
  • 「財富雅談」國內家族信託熱衷於投資什麼?
    那麼國內的家族信託,其巨額資產主要投資在哪些方面呢?它是追求高收益還是追求低風險?為什麼國內大多數富豪在設立家族信託後,依然熱衷於追求資產的高收益?本期「財富雅談」對話嘉賓:北京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聶俊峰。馮雅:家族信託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財富的傳承。在考慮財富傳承和財富增值保值方面,更應該優先考慮安全性。
  • 一文讀懂——香港信託投資細分種類
    香港有一個成熟而多元化的信託業,以支援不同的金融服務界別。世界各地的從業者和企業都了解普通法上的信託概念,早在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成熟的行業已經出現,為機構企業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富有的個人和家庭、散戶投資者和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