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是什麼意思?

2020-12-18 農技小幫手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內容豐富,農村的俗語老話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看似寥寥數字的大白話,卻能輕鬆揭示出某些道理。這正是俗語老話的獨特之處,通俗易懂、包羅萬象。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知所然,這句老話有什麼道理?

要理解其背後的慈風孝道,要從一則有趣的故事說起。

在民間,傳說有戶王姓的人家,他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算是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其非常重視對兒女的教育。他希望兒女成家立業後能吃苦耐勞、興業起家。因此,平日裡對兒女管教嚴格,不讓兒女上街遊蕩,尤其不讓他們看人家姑娘的嫁妝,反倒鼓勵兒女觀看去世老人的喪事現場。

起初,街坊四鄰對王姓人家的這種育人理念並不理解,他說:「二十幾歲姑娘出嫁,這僅是她新的人生起點,即便父母給的嫁妝再多再好,如果嫁人後好吃懶做,家產很快就會耗光;然而,八十幾歲老婆婆逝去卻是她一生的結束,此時若葬禮隆重、披麻戴孝的滿堂,說明她的家庭興旺、兒孫滿堂,這才是好福氣」。

後來這位王家兒女漸漸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若干年過後,王姓人家富裕起來,成了四鄰八鄉的名門望族。為此,當地人編了一句順口溜「勿慕嫁妝看出喪,勤儉治家家業旺」。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告訴人們,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在某個階段活得有多體面,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

光陰似箭,人的一生也不過是短短數十載,功成名就留給眾人評說,而人生只在逝去後才能蓋棺定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究竟是啥意思呢?
    農村的俗語實在是太多了。有些俗語僅僅隱藏在民間,甚至在網絡上都難以找到,因此,不由得不使我們感到民間文化也實在是太豐富了呢!這不,前兩天我去看望一位老者,從他那裡,又聽到了這麼一句俗語: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究竟是啥意思呢?
    農村的俗語實在是太多了。有些俗語僅僅隱藏在民間,甚至在網絡上都難以找到,因此,不由得不使我們感到民間文化也實在是太豐富了呢!這不,前兩天我去看望一位老者,從他那裡,又聽到了這麼一句俗語: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說:「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雖然農村人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們對有些事情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別是一些農村俗語,不僅押韻還有深意。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遠瞅姑娘近瞅牛,下看鞋襪上看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也就是「姑娘只可遠看」的原因。近瞅牛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買牛的時候一定要近看,並且要看仔細。相信很多人都見過農村人買牛,首先要看的就是牛的個頭,是否有勁,然後還要掰開牛嘴,通過看牛的牙齒來判斷牛的年齡,另外還有仔細看一遍全身,就連牛背上有幾個旋都要看清楚。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那麼這句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與人言談,莫談及貴戚;恰逢故交,別裝相擺闊」是啥意思
    與一位農村老人聊天,聊到了做人的話題上。老人說:做人也是一門科學,不懂做人的科學是一定會吃虧的。比如,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與人言談,莫談及貴戚;恰逢故交,別裝相擺闊」,說的就是做人的科學。「什麼?
  • 農村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是啥意思?
    與一位釣魚愛好者孫先生聊天,聊著聊著,聊到了釣魚技巧的話題上,孫先生說:其實,釣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咱們農村有句俗語----「釣魚要安靜,上魚莫激動」。只要記住俗語中所說的這兩點就行了。「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對於孫先生的說法,我有些大惑不解。孫先生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那麼,我就給你解釋解釋吧!接下來,孫先生就給我解釋起這句俗語來。
  • 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思考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房子莫抬轎轎子是一種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靠人力扛、載而行。轎子最早是由車演化而來的,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俗語的特點都簡單明了,說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因此它能代代相傳下來。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
  • 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大智慧在農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紅白喜事了。
  • 農村俗語「喪在屋,能有福;雙在屋,天天哭」啥意思?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生活或長大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有著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這些規矩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而來,人們還將這些不成文的規矩總結成了一個個朗朗上口的俗語,讓人們聽一次就能深深的記住,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喪在屋,能有福;雙在屋,天天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話「有錢莫住東廂房」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大家都知道,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根據生活經驗所得出來,再總結出來流傳給後人。在農村生活,人們對於居住的地方和位置都是有講究,有很多說法的。比如人們常說的「有錢莫住東廂房」,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 農村俗語「洗澡莫下塘,最怕橋心水」,「橋心水」是什麼意思?
    兒時在農村,最期待的就是暑假了,在那時,村裡有小學,我們這代人村裡的同齡人還有20多個。不過,以後的幾年村裡同齡的越來越少,而我們的小學也就被合併了!這或是是我們這代人最深刻的記憶吧!在農村,兒時的時光總是那麼美好的,我們村旁有一條河流,半米多深,兩邊種著莊稼!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啥意思?什麼是生妻?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先輩告誡後代該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妻指的什麼呢?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到了臘月期間,農村老人就開始坐在一起,用地道的方言討論當前的熱點話題,如村裡誰家的姑娘多醜都有人娶,多帥的小夥子找不到媳婦,誰家外出打工賺多少錢等等,有時會說做人啊千萬別貪小便宜,尤其這年關,更要注意,老話說的好『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這又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橫梁莫壓身,冷風別吹根」是啥意思?
    在搬家之前,劉哥想請孫大爺幫忙看一下各種家具的擺放位置。孫大爺說:你也別讓我去給你幫這種忙,因為我也不太懂,去了也是白去。不過,你只要記住一條就行,那就是別把床張擺放在橫梁下。劉哥聽孫大爺這麼一說就有些納悶了。自己的臥室裡還真的有兩根橫梁,如果床張不能擺放在橫梁下那可怎麼辦啊?
  • 農村俗語:「人窮莫看娘家門」原來是這樣來的啊
    首先,需要說說這句俗語的來歷。在道光年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孫小姐一十八歲時嫁給了一個富戶公子,日子過得相當愜意。於是,會時不時地接濟一下娘家。誰知道世事無常,多生變故。在孫小姐二十三歲那年,孫小姐的公公和婆婆先後染上了一種怪病,久治不愈。而且,因為治病而花光了所有積蓄。俗話說,禍不單行。在公婆患病的第二年夏天,一場大雨將孫小姐家裡的二十多畝良田也給全部衝毀了,幾乎造成了糧食的絕收。到了冬天的時候,眼看米缸裡的米已經見底,孫小姐非常著急。這時,孫小姐想起了娘家。儘管娘家不是富戶,但在自己的連年接濟下,日子過得也相當不錯。
  • 農村俗語「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這幾年,農村的酒席名目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紅白喜事,不少農民還會專門給老人祝壽,對於農民來說,每一個場合都不能忽視和遺漏,就算不能親自上門捧場,該準備的禮金和禮物無論如何也不能少。說到送禮,農村在這方面的講究還不少,比方說根據場合和親疏關係的不同,農村準備的禮物也會有所區別。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的確有很多俗語,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看懂理解透徹非常實用。但也有一些俗語屬於世代傳承的忌諱,如「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類俗語要說有什麼道理也說不清,不過既然有這類說法還是適度注意,畢竟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儘量尊重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