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內容豐富,農村的俗語老話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看似寥寥數字的大白話,卻能輕鬆揭示出某些道理。這正是俗語老話的獨特之處,通俗易懂、包羅萬象。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則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它源自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不要去看二十幾歲的姑娘出嫁時的裝扮,而要去看八十多歲的老婆婆的喪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知所然,這句老話有什麼道理?
要理解其背後的慈風孝道,要從一則有趣的故事說起。
在民間,傳說有戶王姓的人家,他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算是飽讀詩書的文化人,其非常重視對兒女的教育。他希望兒女成家立業後能吃苦耐勞、興業起家。因此,平日裡對兒女管教嚴格,不讓兒女上街遊蕩,尤其不讓他們看人家姑娘的嫁妝,反倒鼓勵兒女觀看去世老人的喪事現場。
起初,街坊四鄰對王姓人家的這種育人理念並不理解,他說:「二十幾歲姑娘出嫁,這僅是她新的人生起點,即便父母給的嫁妝再多再好,如果嫁人後好吃懶做,家產很快就會耗光;然而,八十幾歲老婆婆逝去卻是她一生的結束,此時若葬禮隆重、披麻戴孝的滿堂,說明她的家庭興旺、兒孫滿堂,這才是好福氣」。
後來這位王家兒女漸漸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若干年過後,王姓人家富裕起來,成了四鄰八鄉的名門望族。為此,當地人編了一句順口溜「勿慕嫁妝看出喪,勤儉治家家業旺」。
農村俗語:「莫瞅廿歲姑娘裝,要看八十婆婆喪」告訴人們,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在某個階段活得有多體面,要想出人頭地只有腳踏實地、吃苦耐勞。
光陰似箭,人的一生也不過是短短數十載,功成名就留給眾人評說,而人生只在逝去後才能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