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開霍格沃茨的大門,進入魔法世界嗎?想如同哈利一樣,騎著掃帚和哈利一起在空中冒險嗎?想在魔法學校「霍格沃茨城堡」讀書嗎?機會來了~現實世界中目前共有三個主題樂園建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園區,分別是奧蘭多環球影城度假村(美國佛羅裡達州)、日本環球影城(大阪)、好萊塢環球影城(洛杉磯)。大家是否知道,北京環球影業主題公園(Univesal BeiJing Resort)也將於明年春季正式開園啦!其中,就包含有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The Wizarding World of Harry Potter)——霍格沃茨城堡、霍格莫德鎮與禁林將會形成該區域的主要景觀。
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並不僅僅存在於主題公園裡,在現實世界(也許應該稱呼為麻瓜世界)也是真實存在的哦。說到這裡,我們就必須深入了解一下哈利波特這本小說啦。
小說,也稱之為虛構類文學(Fiction Stories),有多種類型:Adventure,history fiction,romance,mystery, science fiction,fantacy,parody, satire, allegory, realism,都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一個世界,極有可能是任何人都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世界,但又映射了作者生平和現實世界:比如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出生18世紀末,這個時代下的女性不像現在可以自由的選擇職業,因此她筆下不會有女性醫生、律師或者政治家。
哈利波特為什麼讓人手不釋卷、難以抗拒?究其原因,就是作者J.K. Rowling構造了一個和現實完全迥異的虛構世界,同時通過各種途徑(人物、精確、氣氛、情節、情緒、地點),僅僅依靠文字和想像力,就讓這個擁有宏大世界觀的魔法世界栩栩如生,並讓讀者們身歷其境,魔法世界的真實程度竟可以對讀者造成混淆,無數孩子讀完書後,都曾在窗邊等待著屬於自己的貓頭鷹,期待著像哈利一樣開啟魔法之旅。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奇幻小說(fantacy fiction)的創作尤為艱難的原因:作者需要虛構一個世界,並想像虛構人物之間發生的虛構故事,還要讓人覺得這個世界真實存在!現在,大家肯定認為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肯定是假的了,但是在當時的英國,可是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就生活在魔法世界。
真實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基石,J.K. Rowling作為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出發的站點—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該車站不僅在現實中存在,甚至它現在還是倫敦的交通樞紐,人們可以從這裡乘坐火車前往英國的各個城市,旁邊的St Pancross車站還有去歐洲各地的歐洲之星列車,最重要的是在國王十字車站下方還貫穿著倫敦的六條地鐵線路。國王十字車站對作者Rowling還有著非凡的意義:她的父母是在從國王十字車站出發前往蘇格蘭的火車上邂逅的。因此對於作者,國王十字車站毫無疑問充滿了浪漫的色彩,當我們在小說中讀到,哈利在國王十字車站乘坐一輛猩紅色蒸汽火車前往霍格沃茨,也不會感到驚訝了。
在巫師世界中,Harry和他的朋友們通過在9號和10號平臺之間的牆壁到達9¾站臺。現實中,國王十字車站這裡確實有9¾站臺,牆裡還留著一半推車呢。
當然除了以上私人原因,作者顯然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才如此設置:她還在霍格莫德巫師村(Hogsmeade)建造了一個小車站作為終點站,這是因為Hogsmeade是全英國唯一一個只有巫師居住的村落,所以即便校車載著全校學生浩浩蕩蕩的到達,也不會引起麻瓜的騷動;但處於倫敦市中心的起點站就不太好辦了,想單獨建設一個巫師車站,不引起麻瓜注意真的很難。
作為哈利正式步入魔法世界的兩個標誌性的重要地點,除了國王十字車站,還有可以購買到任何你想像中的東西的地方:對角巷。人們常說:關於魔法,一切的開始都在對角巷。奧蘭多環球影城擁有獨一無二的對角巷:一條鵝卵石路的兩邊都是神奇的魔法店鋪和吆喝著的巫師,路的盡頭是高聳的魔法銀行古靈閣和趴在屋頂的龍,在這裡,你可以找到第一部魔法石中的各種細節:在櫥窗圍觀最新款的飛天掃帚、麗痕書店裡各種各樣的魔法書、摩金夫人長袍專賣店、公元前382年歷史的奧利凡德魔杖店、咿啦貓頭鷹商店.
作為對角巷的入口其實只是一家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骯髒破舊的小酒吧—破斧酒吧,該酒吧位於查林十字路(Charing Cross),是英國倫敦現實存在的著名書店街,街上除了連鎖書店外,還有多樣化的主題書店,是倫敦舊書業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如同只有巫師才能注意到的破釜酒吧,Rowling希望查林十字路成為知識淵博的人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地方。
那麼即便小說中的地址是真實的,騎著掃把在場地飛來飛去的球類運動魁地奇總不會真實存在吧?據Rowling描述,「魁地奇」比賽是她在曼徹斯特一間小旅館內跟男友大吵一架之後創造出來的。她在寫滿五頁以「Q」為開頭的單詞後,才決定將這項比賽命名為「魁地奇」(Quidditch)。這項運動充滿對抗性,並且有兩隻隨時都要把你撞飛的遊走球在場地呼嘯而過,讓人不由聯想起橄欖球和躲避球。想來Rowling在寫作時,一定是一邊幻想自己的男友參加魁地奇比賽,並被遊走球擊中的慘痛畫面,一邊暗自竊喜吧。
雖然魁地奇確實很難在現實世界複製(沒有辦法騎著掃把飛在幾十米的高空),但在現實中真的有人模仿!2005年美國美國明德學院一群可愛的學生決定在周末玩魁地奇,通過一系列「嚴謹」的思考,他們成立了世界第一支魁地奇隊伍,不過他們只能騎著掃把跑,不能像小說那樣飛。
現實世界中的魁地奇改編小說中的規則,由國際魁地奇協會制訂。每個球隊由7人至21人組成,場上保持七人,分別是一名防守得分圈的守門員,三名將鬼飛球推進得分圈的追球手 、兩名負責遊走球的擊球手,以及一名追捕金色飛賊的找球手。目前全球有300多支魁地奇隊伍已經建立起來,在美國、歐洲(比如牛津大學)、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等等都有了自己的魁地奇隊伍。
The Quidditch Match in the Maggle World
美國擁有成千上萬的熱情的業餘國家球員,大多數都在20多歲左右,因此,美國的魁地奇球員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美國廣播新聞公司(ABC News)曾報導過在義大利舉辦的Quidditch World Cup,有來自不同國家的29支魁地奇球隊參加該屆的魁地奇世界盃,每場比賽平均半小時。
既然魁地奇都能複製,還有什麼不可以呢?三頭犬毛毛(Fluffy)? 比比多味豆(Bettie Bott's Every Flavor Beans)?巧克力蛙(Chocolate Frogs)?魔杖(Wands)?隨著人們對哈利波特的喜愛,世界上有無數孩子戴著圓框眼鏡cos書中黑髮小男孩,一些只存在Rowling筆下的魔法元素和用品也紛紛脫離書本和屏幕,進入了現實世界:小到一隻魔杖,大到高聳巍峨的霍格沃茨城堡,從同人作品到粉絲/官方網頁,甚至遊戲和桌面遊戲,可以說包羅萬千、應有盡有。
The Three Headed Dog in the Maggle World
我們這些讀者通過小主人公哈利的視角來觀察魔法師的生活和魔法世界方方面面,或許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既讓我們覺得熟悉但有時又那麼不同:
巫師們也寫信,但不是勤勞的郵差先生寄信,而是可愛的貓頭鷹。只要主人下達簡單的口頭指示,他們就能把信件甚至是沉重的包裹送到對方手中,不管對方在哪裡,即便在國外也難不倒聰明的貓頭鷹。哈利的貓頭鷹海德薇甚至還會在特殊節日,比如萬聖節,自己主動飛到姨夫一家,主動幫哈利「索要」禮物,以免小主人沒有禮物而失望沮喪。
巫師們也看報紙,他們看得是預言家報,報紙照片裡的人物可以隨便活動、點頭微笑。巫師們也要做家務,有著七個孩子的莫麗在飯後揮一揮魔杖,碗碟們就自己默默的在洗碗池中清洗了起來;巫師的家庭時鐘也不是用來看時間的,相反會顯示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目前狀態(上班、路上、回家);高大的厄爾斯魔鏡也不是用來照你的容顏,看到的只是人們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
正如海格所說,魔法石之所以不讓麻瓜們知道魔法世界的存在,是不希望他們寄希望於魔法來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既然哈利的世界充滿了魔法,但並不是萬事都毫不費力,正是這一點讓它更加真實可信。
魔法世界就像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另一個平行世界,它賴以運轉的規則有時竟與我們的如此相似,魔法世界不是處處都由魔法掌控:學生不可以在麻瓜世界隨意使用魔法,也不能用魔法變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加隆(不然羅恩一家也不會這麼貧窮了),等待著受了重傷的巫師只有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大部分都是以第一章的現實世界為開篇,緊接著切入進魔法世界,最終隨著一學年的結束又回到了現實世界。隨著視角的來回切換,也側面說明了麻瓜和魔法世界的緊密性。而創造了這一切的Rowling,她通過想像和文字向我們淋漓盡致得展示了奇幻文學的迷人魅力。
雖說各種存在於想像中的魔法用品都逐一被用心的麻瓜們實現,但對於哈迷來說,不管身處何地或者年齡多大,最牽扯心弦的還是哈利波特所傳達的思想:勇敢堅強、對各種美好情感的追求、正義、甚至對死亡的批判性態度。
儘管哈利波特是一部兒童奇幻小說,但作者Rowling傳達的價值觀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相信通過對這些價值觀的挖掘,將對哈利波特的全體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價值觀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點路特別推出了哈利波特精讀課以及各類閱讀課,讓我們分別從閱讀的第一步,打開孩子的文學世界之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