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反對民進黨又丟了兩岸優勢,國民黨恐被臺灣民眾黨取代

2020-12-18 海峽導報

「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2月份最新民調,國民黨支持度只剩下12.5%,跟居冠的民進黨41.1%相比差距很大,只領先第三名的臺灣民眾黨9.3%一點點。國民黨諸多政策若都走在民進黨後面,反對力道微弱,連兩岸優勢都放棄,臺灣民眾黨未來取代國民黨有不小的可能性。

雖然主持該民調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政治光譜偏綠,但長期的民調數字有其觀察的趨勢。這次公布的2月份民調,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蔡當局聲望創新高。其探究內部原因,其實也是臺灣內部民意漸漸趨向於一言堂,反對聲音漸漸變小。

「在野黨」向來是監督「執政黨」,但國民黨2020年「大選」慘敗,目前還在療傷止痛,補選黨主席。近日藍軍對防疫的看法,多數與民進黨相同,甚至還會肯定蔡當局,少了批判,就營造出蔡當局很高的滿意度。「臺灣民意基金會」甚至以「飛龍在天」形容蔡英文聲望的如日中天。

國民黨為了爭取民意支持,幾乎不敢在兩岸議題上表態,像這次滯留武漢臺胞的包機處理等,臺商徐文正從中協助連繫,遭到民進黨批評也就算了,卻連國民黨還停止他的黨權。藍軍對兩岸議題現在都低調迴避,24日有媒體問臺中市長盧秀燕對武漢臺胞子女無法返臺上學的態度,她也不評論。

國民黨的監督角色消失,反而是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批評監督力道更大,也因此遭到民進黨更大批評。

就像柯文哲近日大力主張應公布詳細的確診病例居住地點,提醒附近居民提高警覺,雖被網軍嚴厲批判,蔡當局最後也從善如流,公布了確診案例的居住縣市。柯批評、監督民進黨的力量,目前看起來是比國民黨還要有力。

至於兩岸論述上,國民黨希望檢討九二共識,但柯文哲還是主張「兩岸一家親」,柯的主張跟民進黨、國民黨有區隔性。目前因防疫關係,加上疫情造成的「反中」情緒,民進黨「執政」獲得高滿意度,但民意如流水當疫情過去後,蔡當局還會有這麼高的聲望嗎?屆時跟在民進黨後面的國民黨,還能獲得民意支持嗎?還是跟兩大黨做出區隔的臺灣民眾黨會獲得民意較高支持度?

若依「臺灣民意基金會」的2月份民調結果來看,國民黨跟臺灣民眾黨的差距只領先3.2個百分點,若國民黨未來調整的路線仍「走錯路」,臺灣民眾黨是有成為第二大黨的潛力。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恐被民眾黨「吃掉」?藍青年部主任:假議題
    親綠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新出爐的民調,有前郝龍斌市政府官員認為國民黨要擔憂被民眾黨吃掉,必須謹慎以待。國民黨青年部主任陳冠安指出,國民黨要注重民意變化,謙卑面對,與各政黨保持良性競爭,比好的、不比爛的,自然是對的。
  • 民進黨已選舉無敵 臺灣怎走下去?國民黨的未來在哪裡
    南臺灣的臺南、高雄、屏東又全部插上綠旗,2022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可能僅能保住新北市、金門、馬祖、花蓮,以及新竹縣、苗慄等客家優勢選區。2014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拿13席,國民黨6席;2018變成國民黨15席,民進黨6席,活生生就是鐘擺,下次鐘擺再擺回去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醜聞打不垮民進黨。
  • 僅三成民眾認同國民黨 臺媒:藍營拱手讓出兩岸優勢
    國民黨2020敗選,江啟臣就任黨主席。臺ETtoday最新民調顯示,僅30.6%民眾認為國民黨符合人民期待,52.7%不認同;而下任國民黨主席支持度調查,江僅獲得6.4%的支持率,遠遜於朱立倫的26.8%和韓國瑜的15.7%。
  • 國民黨若放棄兩岸優勢,幾乎沒有對蔡英文構成威脅的地方
    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由「立委」江啟臣勝出,蔡英文即將在520啟動第二任期後,重返擔任民進黨主席。黨政一手握的蔡英文,面對江領導的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及世代接班上都要面臨調整。蔡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讓臺灣民眾黨發展成為與國民黨適度抗爭關係,對蔡或是民進黨來說,這不是壞事。
  • 我心飛揚:民進黨杯葛兩岸服貿協議 臺灣經濟傷不起
    馬英九還談到「內鬥」對臺灣的影響,「我們已經落後人家很多了,還在這裡內鬥,而且鬥的結果不是鬥倒國民黨,是鬥倒臺灣經濟。」   當全世界都在為發展經濟加強合作,改善民生,積極從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尋得商機之時,只有臺灣在面對到手的商機卻視而不見,把商機拒之門外,還在那整天不停地為政黨之私而進行政治內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指出,「兩岸服貿」是個好協議,不籤「可惜了」。
  • 民進黨視臺灣民眾黨為「眼中釘」,開始對其進行打壓
    (圖片來源:臺媒) 2020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塵埃落定,民進黨當局延續執政,在「立法院」仍保有多數席次。與此同時,國民黨「立委」席次小幅增長,但在大選中遭受重大失利,使該黨處於全面重整、提升內部士氣的階段,暫時無力同民進黨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而由柯文哲主導、新成立的臺灣民眾黨在「立委」選舉中斬獲5席,展示出了厚積薄發的能量,這讓民進黨倍感威脅。
  • RCEP籤署,國民黨批民進黨當局讓臺灣變「經濟邊緣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訊 歷經8年時間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15日批評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高層會議,針對RCEP正式成形後對臺經貿衝擊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因應之道。
  • 臺「立院」「召委」選舉民眾黨支持民進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不具名國民黨「立委」向該報透露,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已於27日告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將於「內政委員會」「召委」選舉投給民進黨,讓他相當不滿,質疑民眾黨口口聲聲反對民進黨準備強推的相關「法案」,但如今民眾黨的做法,將導致未來失去阻擋「修法」的機會。
  • 國民黨欲與臺灣民眾黨聯手對抗民進黨
    蔡正元:我們看到韓國瑜遭罷免後,國民黨再次陷入無人上陣參選的困境,而臺灣民眾黨民代蔡壁如則表示,國民黨若是推出高雄在地年輕人,並願意以無黨籍參選,不反對合作,國民黨和臺灣民眾黨合作的可能性大嗎?這個可以為2024鋪下藍白合作的空間,因為你面對民進黨掌控了所有的資源,政也不中立,立法機構在立法的時候都是針對性立法 偏頗立法,柯文哲再笨也不會看不出來,他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藍白合作。藍白合作才能夠抵抗民進黨的進攻,可是柯文哲講話要算話,柯文哲經常講話不太算話,這個要先弄清楚,他的政治信用我是有點擔心。
  • 無法加入RCEP,國民黨批民進黨讓臺灣成「經濟邊緣人」
    國民黨指出,對臺灣有意義參與RCEP而言,兩岸關係的好壞是關鍵。中國大陸在RCEP扮演重要力量,而該協定成員雖不乏日本、澳洲等美國的重要盟邦,但仍基於各自的整體國家利益考量,並未脫離RCEP談判。民進黨「政府」明知RCEP對臺灣之重要性以及中國大陸在RCEP之影響力,卻無心維繫兩岸的政治對話基礎,以致參與之路難上加難。
  • 國民黨,正走向一條不歸路?
    應該說,未來五年的國共關係比以往更加重要,也是國民黨會否走向不歸路的關鍵五年。實際上,國民黨權力核心重組後,中國國民黨加速蛻變成臺灣國民黨的風險陡增。基於「兩國論」,李登輝執政期間對臺灣政黨政治的設計,是企圖實現兩個本土政黨相互制衡與輪流執政。李登輝去職後,「去中國化」雖然一直是國民黨內存在的重大爭議,但歷任黨主席並未鋸長補短,貿然拿掉法律規定中的「一中」兩岸定位。
  • 檢視臺灣社會團體與民進黨、國民黨聯盟關係之轉變:以開放美國萊豬...
    11月22日國民黨結合社會團體,共同號召民眾上凱道遊行抗爭反萊豬進口,參與團體約有五十幾個,對比2012年反豬牛抗爭事件共連結一百多個團體,顯然處於反對黨時期民進黨其連結團體的能量及力度,遠比國民黨更具有相對優勢。
  • 柯文哲和他的民眾黨:初試啼聲告捷 再戰心雄志壯
    媒體報導,有位梁姓網友在臉書社團「臺灣民眾黨」PO出一張截圖,內容是一名為「Leticia Hsieh」的網友在自己臉書公開貼文稱,柯文哲「去中國19次,嫖妓抱女人都被錄像了。他現在是LP被握住,對中國他1句重話都不敢講」。並配上一張柯文哲照片,標註「北騙子柯文哲,親中『投共』、承認兩岸一家親的背後靠山是『中共』」,貼文公開逾12小時。
  • 最新民調:臺青對民進黨的支持「雪崩」,國民黨支持度超民眾黨
    據臺灣媒體報導 臺灣「政策基金會」上午公布最新民調,針對20至29歲青年的政黨支持度,相較10月民調結果,民進黨從27.9%大幅下降為19%,慘跌近1成;國民黨的支持度雖從16.1%降為14.3%,但兩黨差距從原先的11.8 %縮減到只剩4.7%,國民黨還超車民眾黨,支持度排第二。
  • 國民黨:舉債也要慶祝臺灣光復節 民進黨:國民黨在配合大陸「刻意...
    在「文化臺獨」以及「去中國化」的驅動之下,「臺獨」分離勢力希望抹去對臺灣光復的記憶。事實上,民進黨的相關舉措,在相當程度上也已經產生了忘卻歷史記憶的效果。 國民黨稱擴大紀念臺灣光復節,是為凸顯臺灣光復節的意義以及國民黨早年建設臺灣的貢獻,國民黨黨秘書長李乾龍昨天受訪指出,紀念活動將正式邀請蔡英文參加。
  • 獨家專訪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杰:搞「臺獨」只會討打 兩岸必然統一
    他說,「現在的民進黨,把幾代人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初級民主倒退100年,比白色恐怖還恐怖100倍。這一個法西斯政黨,應該人道毀滅!」有「街頭小霸王」之稱林正杰,上世紀70年代就投入「黨外運動」反對國民黨獨裁,與陳水扁、謝長廷並稱「黨外三劍客」。昨天,居住在臺東的林正杰接受導報記者電話專訪,暢談他對民進黨當局以及兩岸關係的看法。
  • 害怕民眾了解真實大陸!蔡英文反對民眾來大陸,海峽論壇照常辦
    大陸涉臺學者包承柯表示,國民黨沒有正確理解並看清當前的狀況因而誤判,使得整個情勢急轉直下,令人遺憾。而針對蔡英文當局為何反對臺灣民眾赴海峽論壇,學者陳士良分析,是因為臺當局害怕兩岸民眾增進彼此情感,害怕臺灣民眾了解大陸真實的情況。
  • 民進黨對美卑微、國民黨鬥志「暴漲」,萊豬大戰加劇臺灣政壇混亂
    臺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首先炮轟,他拿出照片指出,美國本土肉品販賣有標示是否含萊克多巴胺,為什麼臺灣不這麼做?蘇貞昌答稱,美國廠商要標示是商業行為,政府不能強制要求,臺灣不能設定「貿易障礙」。國民黨「立委」林奕華批評蔡英文突襲宣布萊豬進口,完全黑箱作業。蘇貞昌表示,國民党進口了8年的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也沒出事情。
  • 民眾黨搶先國民黨一步,拋「在野大聯盟」,三黨分還是合?
    大選落幕,臺灣民眾黨拋出「在野大聯盟」構想,希望與國民黨、時代力量合作。不過,國民黨、民眾黨(5席)及時力(3席)在政治光譜明顯不同,對能否形成「在野聯盟」也是一種探索。聯盟是長期、不可隨意變卦的合作模式,還是在單一議題上達成共識,「臨時婚姻」?以現行情況看,在野黨都有各自顧慮與心結。
  • 2022國民黨穩了?臺灣人:期待國民黨
    近日,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部門」丟豬內臟的行為引起了熱議,臺灣網友對此行為褒貶不一,但是更多的還是點讚國民黨為民眾出氣。臺灣《中時電子報》發布了一則消息,稱民進黨當局發布了一則黨內民調結果,被臺灣網民反酸:2022國民黨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