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只有物質存在和非物質存在2種客觀存在。其中,非物質存在的的基本形式僅為光子(即能量子)1種。光子就是一份份的能量子,因此又被稱之為能量子。光子的衍生形式還有信息及電磁波2種,信息與能量子(光子)是一體兩面的同一體,而電磁波是能量子的規模性活動。光子(能量子)是被宇宙賦予光速功能的唯一客觀存在,而且這個光速是個恆定值,是自然界最大速度。相對論提出光速不變原理是正確的,也是基於初始的假設然後又通過實驗證明的,可惜的是它是描述了這一現象,而不能說明這一現象形成的根本原因。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光子(能量子)具有一種完全不同於物質實體存在的特殊性——零維度、無質量、無空間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甚至連時間都失去了意義。光子的這些特性是其他物質性實體存在所不具備的,我們可以把這種特性想像成水一樣的柔韌性和滲透性,但光的柔性和滲透性要遠甚於水性,這是其必然會使其在宇宙中形成了一種具有最大速度的廣泛分布性。非物質性存在就只有光子一種,而光子沒有內部結構,只有頻率的差異,這又使其被賦予了絕對地不斷流逝的特徵,而這種流逝是無差別、均勻、恆定的,故光只能不斷以宇宙最大的均勻速度存在,光速只能是個具有宇宙最大速度的恆定值。光子一旦產生,在沒有受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它會一直以光速不停地運行,而一旦光子的速度被降低,那麼它將質點化並轉化為物質。根據統一資訊理論,作為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的極限粒子,就是在8個性質和頻率相同的光子同時被掣肘而低於光速的情況下,然後質點化後形成的,而這個原理可以非常合理地解釋光子之所以被物質吸收的想像,還能夠很好地解釋生物的光合作用。
另外,統一資訊理論認為,極限粒子具有最小極限長度,即普朗克長度1.61624×10-35m;這個極限長度使得極限粒子的形成需要最短的極限時間,即普朗克時間5.39121(40) × 10-44秒。由於極限粒子的大小恆定,這就使得這個最小的長度和時間恰恰形成了宇宙極限速度,即光速。另外,由於光量子(能量子)是以極限粒子為載體進行傳播的,而這種傳遞是以彼此為0距離而沒有時間間隔的一個個極限粒子的相互接力進行的,也即是說,能量子在極限粒子之間的傳遞是不需要時間的,這就更進一步確保了光速在任何參照系的不變。
先糾正一個錯誤,現代科學所以為的光速其實還不是光速的絕對值,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所謂「真空」所測定的最大傳播速度,而經過嚴密測定,目前這個最大值為299792458 m/s,計算值為(299792500±100)m/s。但是光速似乎不是一個定值,它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2.0×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3.0×10^8m/s。我們大家都知道光速不變原理,為何在這兒會在不同介質中出現不同的光速哪?這又是現代科學的一大誤區,事實上,光速在任何介質中的速度都是恆定的最大值。
首先,統一資訊理論認為宇宙所有都是由一個個極限粒子疊加而成的,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真空」,「真空」不過是質量密度相對較低的區域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所測量的所謂光的「真空」速度仍然不是絕對值,而是光子在「真空」這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其次,由於介質的不同,光子或電磁波便會與其產生不同的相互影響,如折射、衍射、光子被吸收等等,這些都會整體上影響我們對光速的測定,但事實上無論在什麼介質,光速總是以最高的恆定速度運行的,只不過由於各種介質中的作用而影響了我們的測量而已。
光速的絕對速度雖然是恆定的,至於這個恆定值是多少,可能人類將會永遠沒有準確的答案,故我們就暫且將這個恆定值粗略地認為是30萬公裡每秒。那光速為何又是這樣一個恆定值哪?只能說沒有原因!這是宇宙賜予光子的天然屬性,正如宇宙賜予物質實體永遠只能永遠存在於低於光速的世界中的天然屬性一樣。
有人認為除了光子外,還有電磁波也能達到光速,但統一資訊理論認為:所謂的電磁波其實質也由一個個光子(能量子)集合組成的。電磁波源於規模性的能量活動,其實質就是規模性能量波。電磁現象來源於極限粒子合成與分解所形成的空間收縮現象,故事實上並沒有電磁現象,也就沒有電磁波,稱之為能量波或光波更為合適,但基於習慣性,本文暫且還是稱之為電磁波(如圖41)。
通常情況下,局部極限粒子分解後所產生的能量是極其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當大量的極限粒子被分解後就會形成規模性的能量源,且這種能量源往往按照分解極限粒子的頻次不同進行頻率不同的有規律傳播,於是就形成了各種頻率不同的能量波(電磁波,按頻率由低至高不同,分別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同種極限粒子的分解頻次是一致的,頻次越高者其能量就大,所謂的兩個峰值之間的波長就短,反之則結論也相反,這樣,在光速恆定的情況下就得出了C=λv公式。需要說明,光、能量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電磁波(能量波)則是光、能量的規模性活動,它們實質上就是作為非物質客觀存在的一體多面,現代科學所謂的那種「電磁波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的說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論推測。能量波(電磁波)是普遍存在的,人類目前在利用能量波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無線通訊、電話、微波設備等就是初步利用能量波原理的成果,但可惜的是人類對電磁波的理論認知並非正確,在一定程度上屬於歪打正著。
另外,還有人以為電流是光速的,而電流的實質是電子流,這就更加荒謬了。統一資訊理論認為,電流的實質就是能量子流,而電子作為物質實體是不可能達到光速的。
因私,宇宙中只會有光子(能量子)才具備光速的特徵,其他所有客觀存在都不可能具備形成光速的可能性,更不要妄想超光速,因為這是宇宙的天然屬性,而這種天然屬性只有作為非物質存在的光子才有可能具備,物質實體是根本無法達到這一速度的。有人會問,難道人類就永遠不能實現光速運行了嗎?也不一定,但只有將人類自我置換成電磁波(能量波)時才有可能,而這一目標只有通過新文明和人類終極事業(THSP工程)才能最終實現。
基於此,我們認為任何企圖聲明發現了超光速,或者發現了具有光速的實體物質,就完全可以判定這是欺世盜名的謬論。當代有很多人企圖通過現代科學理論來論證超光速的存在,往往要用極其複雜的數學公式進行計算,但現實的情況是:這些數學公式本來不過是通過主觀硬性描述客觀的符號,用這些主要是主觀性東西去求證客觀現實無異於緣木求魚,只會將問題進一步複雜化,最終只能得出一些不可信的和自相矛盾的東西。
往期精彩連結
新文明著作簡介
《統一資訊理論》2.0版——《紫微星明》出版
現代科學理論批判
徹底改變世界的三個命題
統一資訊理論徹底顛覆了現代科學基礎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