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特別攻擊隊(又稱神風突擊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為了抵禦美國軍隊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
「神風」的起名來源於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時的元軍侵日戰爭。據歷史記載,1274年10月20日,元朝和日本之間發生的「文永之役」已經進行到白熱化階段,元軍兵分兩路在日本的博多灣登陸,打得日軍潰不成軍。但很不幸,一場颱風突然來襲,不可一世的元朝大軍被這場大風完全吞沒……
元朝軍隊1274年和1281年兩次對日本東徵,都因為海上突如其來的颱風,導致元朝的艦隊損失,使得東徵告吹。日本人認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日本也逃脫了有可能被元王朝滅國的命運。以「神風」命名敢死隊其實也成為日本人在必敗的戰爭結局下為自己打氣的心態寫照。
1944年夏天,為了阻止盟軍部隊向歐洲挺進,納粹德國用盡了各種計策。與此同時,他們的日本盟友也在竭盡全力地抵擋來自美軍的攻勢。日軍在對美戰爭中處於下風,在菲律賓海戰中,日本損失了3艘航空母艦、300架飛機及數百名飛行人員。
此年的6月19日,日本皇家海軍岡村艦長第一次正式提出採取大規模的自殺式飛機行動。當時,日本海軍大將福留正在房總半島空軍基地視察。岡村在向福留匯報工作時說:「我堅信,採取用我們的飛機同敵艦相撞的方式,是目前情況下扭轉戰局的唯一辦法。」岡村還表示:「請給我300架飛機,我一定能扭轉戰局!」當時福留並沒有立刻回應,但返回東京後,他立即向日本海軍副總參謀長伊東轉達了岡村的建議,同時提醒說,他已經和日本空軍達成了一致。
而幾乎與此同時,在菲律賓海域同美國人作戰遭重創的另一艘航空母艦艦長射屋也向其上級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射屋表示:「用傳統的方式已不可能再擊沉敵軍的航空母艦。我請求緊急建立特別突擊隊,採取直接相撞的辦法。我要求擔任這一部隊的指揮官。」同年7月底,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辭職,於是日本皇軍總參謀部開始策劃這一海上作戰計劃,並命名該計劃為「勝利」行動,初定於10月18日開始實施。
日本新任駐菲律賓海空部隊司令尾西在計劃開始實施的前一天抵達馬尼拉。井口艦長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時,就是他親自給那些即將實施自殺行動的飛行員起了「神風突擊隊員」的名字。
神風特攻隊在軍中,民間招募軍民青年,當時甚至包括日本的殖民地如臺灣以及朝鮮半島,皆曾有年輕人參加。
在進行簡單的飛行訓練後,讓其駕駛只有單程燃料的飛機滿載炸藥起飛,抵達美海軍軍艦上空後,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向軍艦。
其中或者有像關行男那樣,在軍國主義與自己的生命之間作過一番掙扎的較年長軍人。但也有報導說部分神風特攻隊隊員是被迫的,尤其是在戰爭後期,指揮官甚至命令優秀的飛行員一併充當敢死隊。
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軍先後組建了8個「神風突擊隊」,「神風」飛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零式戰鬥機改裝,設備簡陋,但裝有大量炸藥。
1944年10月,「神風突擊隊」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中首次出擊,擊沉、擊傷多艘美軍艦隻,使美國海軍大為震驚。1945年4月,「神風突擊隊」在衝繩戰役中更是頻繁出擊。在雷伊泰灣海戰和衝繩戰役中,「神風」飛機共出擊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標,擊沉美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隻43艘,擊傷各型艦艇約370艘。
但此時的日本已是兵敗如山倒,走向極端的神風突擊隊也是無力回天,「菊水」作戰後基本覆滅。隨著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投放,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正式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
然而在日本戰敗後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對神風特攻隊的態度突然大變:他們認為神風特攻隊是日本的恥辱。許多神風特攻隊員立刻被送進美軍的感化院,在那裡遭受凌辱。
大貫就是其中之一,他回憶說日本投降後,他在福岡的美軍集中營裡受了一個月的羞辱。和他一起受苦的,還有另外一百多名神風特攻隊員。
此外,戰敗後,很多倖存的神風特攻隊員失去了工作的機會,一生被毀。有一些幸運的,則成了比較著名的藝術家,比如茶藝大家千玄室、雕塑家流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