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葉芝
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是祖國的生機,是家庭的希望。但是教育本身是一門非常複雜的藝術,以至於現在的新手奶爸奶媽常常會在探索孩子教育的子路上陷入誤區。
21世紀,新手爸媽家庭教育過程中常犯的5大誤區:
01.把電子產品當保姆
在這個物質橫飛的時代,為了家庭每天拼命努力的工作。回到家,為了讓自己省點心,常常用電子產品來代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從半歲過後就有電子產品陪伴在身邊,2~3歲基本上就可以熟練的操作手邊的電子產品。
點評:影響視力以及思維固化
視力有問題的人群年齡在逐年在降低,這跟從小使用電子產品並不無關係;孩子思維邏輯還在建成的過程中,長時間的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依賴於電子產品,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思維能力發展遲緩。
建議:使用有度,制定規則
當今社會,想要完全杜絕電子產品,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家長需要給孩子做好約定,比如:放學回家做完作業獎勵半小時;洗碗使用半小時;乖乖吃飯獎勵半小時等等的規則和約定。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帶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共同閱讀、親子互動等方式可減少孩子在電子產品上的注意力。
02.嘴裡常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管那個時代,"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父母最喜歡用來迷惑(激勵)孩子話語,父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請想想另一句話"別人家的父母"。
點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天生我才必有用"。其實你的孩子在那些人眼裡也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請用心觀察孩子身上的發光點。
建議:客觀承認孩子的差距
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幫助他強化優勢,取長補短。
03.拼命工作還不是為了你
工作一天疲憊不堪,回家發現孩子又犯錯了,這時煩躁又失落的家長們多半會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父母拼命工作還不是為了你,還不快去好好學習"。這樣的場景似乎經常在我們的家庭上演。
點評: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
孩子不是家長忙碌工作的藉口,家長經常說這種話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會變的孤僻壓抑,也不願與家長溝通。
建議: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家長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孩子長大了,在心底裡也懂得父母的不容易,遇到問題建議父母與孩子正面坦然的溝通,採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一味的責備。
04.祖輩代養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很多家庭迫於工作壓力,只能把孩子交給他們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養。過年過節才能回到家見孩子一面。
點評:隔代教育有弊端
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弊端,如溺愛、與父母的情感缺失等等。尤其是孩子幼兒階段,會產生失落、不安全感等。
建議:增加有效陪伴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背負"留守兒童"這四個字。但是作為家長應該儘可能製造與孩子有效的陪伴時間。在工作之餘,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05.繁重的興趣班
現代父母深知社會競爭非常激烈與殘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深深紮根在了很多父母的心中。於是,現在的孩子除了正常上學,下課放假後還需要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很多家長陷入了"二次求學"的誤區,課外班分不清是家長學、還是孩子學?
點評:"玩"是童年最好的學習
6歲前,孩子唯一的興趣其實就是"玩兒"。如果孩子沒興趣,家長給孩子報的課外班不僅不會起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損害孩子的積極性。
建議: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
6歲前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家長可以選擇帶孩子去大自然探索或者去博物館等,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上小學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課業情況,結合孩子的意願進行選擇,一味的追求量,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束縛。
以上5個教育方法具有普適性,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從中選取適合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的成長擺脫壓迫與束縛,那麼,他的一生無論順境逆境,必能積極面對。
人生科學系統:你的人生 不止如此!
關注我,了解百態人生、豐富人生知識,避開人生"雷區",踏上成功隧道!
註: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