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編者按:昨日是費雯麗的忌辰,所以這篇稿子原計劃是昨日推送,但因故推遲一天,特此說明。
拋開感情的紛雜與病魔的困擾,費雯·麗是一位幾近無懈可擊的敬業演員。正如那句著名的評價:「她有如此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美貌。她有如此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演技。」也因為敬業,她始終徘徊在角色之中無法抽離。在片場,她沒有其他演員的壞習慣,從不遲到,很少NG,對超時工作毫無怨言,對每句臺詞、每個表情都用心琢磨。
撰文〡葉克飛
前段時間,因為涉及種族問題,經典的《亂世佳人》一度下架,讓許多人莫名驚詫。
7月7日是《亂世佳人》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費雯·麗的忌辰,而《亂世佳人》已於前些日子恢復上架,但刪除了部分所謂「不適合」的內容。
1913年,費雯·麗出生於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也就是那個盛產紅茶的地方。1920年入讀倫敦的教會寄宿學校。1931年,她考入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1938年,她前往好萊塢,憑藉《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獲得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女演員。
1950年,她重返好萊塢,參演《欲望號街車》。1951年憑藉此片獲得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並於1952年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是第一位由威尼斯影后走向奧斯卡影后的女演員。
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肺結核在英國倫敦家中病逝。
這位留下《亂世佳人》、《欲望號街車》和《魂斷藍橋》等經典的女子,一生都被疾病所困擾,從小就有肺葉問題,後來又染上始終未能痊癒的肺結核,以至於過早離世。當然,感情跌宕也耗費了她太多時間與精力,躁鬱症更是一種折磨。
1931年,18歲的費雯·麗結識了31歲的律師霍爾曼,二人墮入愛河。1932年,二人結婚,費雯·麗也離開了學校。婚後一年,費雯·麗就生下女兒蘇珊娜。
不過,雖然丈夫事業有成,婚後生活無憂,費雯·麗卻很快就發現自己想要的不是這些,她依然想回到學校,完成自己的演員夢想。但丈夫霍爾曼雖然對她極為寵愛,卻對演員這個行當不屑一顧,他只想要傳統英國式的主婦。
1934年是一個值得一提的年份。在那一年,21歲的費雯·麗在觀看戲劇《皇家劇場》,第一次見到當時英國最出色的演員勞倫斯·奧利弗時,已經結婚生子、身為一介主婦的她對同伴說「我會嫁給他」。也是那一年,她參演電影《漸有起色》,第一次登上銀幕。
1936年,費雯·麗接到電影《英倫戰火》的片約,因為男主角是勞倫斯·奧利弗,她立刻答應下來。兩人在片場熟識,合作愉快。此後,他們頻繁在戲中扮演情侶,現實中也迅速相愛。只是二人各有家庭,始終沒有踏出最後一步。
1938年,費雯·麗前往美國探班,勞倫斯·奧利弗正在那裡拍攝《呼嘯山莊》。此時正是《亂世佳人》選角之際,費雯·麗想盡一切辦法參與試鏡。她「過於英國」的長相與氣質,最初被認為與郝思嘉的「美國南方女性氣質」不符,但仍然擊敗了瓊·克勞馥和凱薩琳·赫本等一眾明星,贏得了這一角色。
事實證明這次選角的正確,費雯·麗在每天工作16個小時的高負荷狀態下,完成了長達近半年的拍攝。在這期間,因為壓力,她每天至少要抽一包煙,加上片場大量使用紅土,使她的肺部問題加劇。
《亂世佳人》讓費雯·麗享譽世界,1940年的《魂斷藍橋》同樣是影史經典。此時,她與勞倫斯·奧利弗也衝破了最後的障礙。1940年8月30日,二人結婚。
二人婚後,原有打算一起出演希區柯克的名片《蝴蝶夢》。但奧利弗確定出演男主角後,費雯·麗試鏡時卻被認為過於熱情自信,不符合女主角的膽小懦弱性格,於是由瓊·芳登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美國是典型的清教徒社會,對於婚姻契約極為看重,所以費雯·麗與奧利弗各自離婚再結婚一事,讓許多美國人不滿。當二人在百老匯主演舞臺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時,紐約媒體更專注於報導兩人對各自婚姻的不忠。加上此時正值二戰,也有人質疑他們為何還不回英國為戰爭出力。這場演出也因此備受批評,投入大部分積蓄編排這齣舞臺劇的費雯·麗與奧利弗損失慘重。
轉機來自1941年,費雯·麗與奧利弗雙雙出演《漢密爾頓夫人》,這齣電影不但在美國受到歡迎,在英國也風行一時。邱吉爾稱這是自己最愛看的電影,能夠激勵英國人民的鬥志,據說他看了八十多次。哈密爾頓夫人本是聲名狼藉的交際花,但費雯·麗卻拒絕演繹人們固有認知中的她,而是竭力展現一個高貴獨立自由的女性形象。費雯·麗也將自己與奧利弗的感情經歷投射於漢密爾頓夫人的故事中,甚至被視作某種意義上的「本色演出」。
1944年,費雯·麗確診肺結核。同年春天,懷孕的她不幸流產,情緒極為低落,與奧利弗時常吵架,躁鬱症已經非常明顯。
1947年,奧利弗被英國王室授予爵位,費雯·麗也從此被稱作奧利弗夫人。即使後來二人離婚,費雯·麗在社交場合仍被稱為奧利弗夫人。
讓費雯·麗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欲望號街車》,也是她人生中的一道關口。費雯·麗沉浸在角色布蘭奇的緊張、憤怒和瘋狂狀態中無法自拔,馬龍·白蘭度接受採訪時也說:「費雯麗美貌絕倫,但也有弱點,就像田納西筆下那隻受傷的蝴蝶。她和布蘭奇是相似的,尤其當她精神恍惚時」。
因為過分痛苦,費雯·麗陷入無法自主的狀態。她行為古怪,不斷出軌。這種狀態持續到了1953年,以至於在那年的《象宮鴛劫》一片拍攝中,費雯·麗精神崩潰,派拉蒙公司只能臨時換角。更糟糕的是,躁鬱症在當時的社會還是一種禁忌式的疾病,一旦公開病情,不僅意味著職業生涯的終結,還意味著社會的排斥。
也正因為這樣,費雯·麗只能隱瞞病情,以情緒低落搪塞,並拒絕可能會洩露病情的心理治療。而好萊塢採取的秘密治療也極為粗暴,將她綁在床上,裹在溼褥子中,讓身體慢慢涼下來,這樣的摧殘只會讓她更痛苦。回到倫敦後,她還多次遭遇電擊治療,以至於精神恍惚。幾十年後的今天,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治療是如何殘忍和無效。
此後,她在幾次流產和抑鬱中度過,奧利弗則選擇出軌。1960年,二人離婚。
多年後,老去的奧利弗回憶這場婚姻,將費雯·麗比作一個溺水者,「但對不起,我無法拯救你。如果我伸手去拉你,只會被你拉下水。」
在這場婚姻中,費雯·麗一直就像21歲那年初識奧利弗時一樣,是一個純粹的仰慕者。即使憑藉《亂世佳人》成為影后,她仍然對全世界說,自己最崇拜的演員就是奧利弗。她頻繁流產,是因為她確實想為奧利弗生下一個孩子。每一次懷孕後的欣喜若狂與流產後的抑鬱崩潰,都如過山車一般。
1948年,費雯·麗與奧利弗前往澳大利亞巡演,引起轟動,但人們也注意到:
「我們簇擁著這兩位偉大的明星……奧利弗風度翩翩、談吐不凡;而始終陪在他身邊、抬頭看著他的,是這個世上最漂亮的女人——她的注意力始終在她丈夫身上。」
離婚後的費雯·麗生活一度完全失控,據說她頻繁邀約男性,包括計程車司機和快遞員,直至認識了比她小五歲的演員傑克·梅裡維爾。
梅裡維爾是難得的紳士,對她的情緒與失常都十分包容。面對費雯·麗因肺結核導致的嚴重咯血,他也沒有絲毫反感,而是百般遷就。也正是在他的照顧下,費雯·麗一度恢復狀態,並重新開始拍戲。
但她始終對梅裡維爾說「我快要愛上你了」,因為她愛的仍然是奧利弗。在她的床頭上,始終是奧利弗的照片,她還會找出奧利弗寫給她的情書,讓梅裡維爾念給她聽。
1967年7月7日,還沒來得及愛上梅裡維爾(或許永遠不會)的費雯·麗在家中去世。在她的墓碑上,是莎士比亞的句子:「死神,你可以誇耀了,一位絕色佳人已為你所有。」
拋開感情的紛雜與病魔的困擾,費雯·麗是一位幾近無懈可擊的敬業演員。正如那句著名的評價:「她有如此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美貌。她有如此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演技。」
也因為敬業,她始終徘徊在角色之中無法抽離。在片場,她沒有其他演員的壞習慣,從不遲到,很少NG,對超時工作毫無怨言,對每句臺詞、每個表情都用心琢磨。
所以,也有人說,除了感情的紛亂,除了肺結核和躁鬱症,她的敬業也透支了她的生命。
RECOMMEND
原標題:《費雯·麗忌辰:被肺結核與躁鬱症耽誤的亂世佳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