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家神秘的「浪矢雜貨店」(解憂雜貨店)該多好,可以讓人傾訴煩惱,可以指引迷途或者糾結之人,或者說是在這繁雜紛亂的世界傾聽別人的心聲,找回人內心流失的東西。在東野圭吾筆下就存在,他的《解憂雜貨店》便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讓三十二年前後的兩個時空的人們通過一間不起眼的雜貨店交差在了一起。
《解憂雜貨店》一部帶有懸疑色彩的小說,讀起來可能有點燒腦,但卻扣人心弦。
為什麼兩個時空的人們可以互相通信?這些人有什麼聯繫?三十二年前的雜貨店老闆浪矢雄治收到了川邊綠、浩介(滕川博)與三十二年後的敦也的諮詢信和一些感謝信,指導他們解決煩惱;三十二年後誤闖雜貨店的三個青年人敦也、翔太、幸平則收到了三十二年前的月兔(靜子)、克朗、晴美投來的諮詢信,為他們解憂。
小說採用倒敘與自敘相互交替的手法來寫這些人物的故事,初看會比較亂,帶著濃厚的懸疑氣息,會讓讀者產生很多疑問,幾個故事的主人公看似各自獨立,但是身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川邊綠的女兒是水原芹的經紀人,兩人都曾是丸光園孤兒院中的孤兒,克朗經常到丸光園演唱,在孤兒院大火之日救了水原芹的弟弟,晴美也曾是丸光園中的孤兒,與月兔(靜子)是朋友,與浩介(藤川博)認識,浩介也曾在丸光園中生活,而三個青年也曾是丸光園中的孤兒。他們都是浪矢雜貨店的諮詢者,同時也與丸光園有著關係。
就像小說中敦也所說:「就是浪矢雜貨店和丸光園之間有什麼關聯,好像有一根肉眼看不到的線,有人在天上操縱著這條線」。這條線我想就是雜貨店的主人浪矢雄治與丸光園的前院長皆月曉子連在一起的,這對曾經被拆散的戀人,一個為人解憂,一個幫助孤兒,他們的善良將這些人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死後在天上為他們祈禱。
三十二年是一個契機,它是浪子雄志去世的三十二周年忌日,賦予了浪矢雜貨店神奇色彩,雜貨店一夜復活了,就在那天晚上兩個時空交匯,身在三十二年前的浪矢雄治收到了三十二年後的感謝信與敦也的空白信,而三十二年後的三個青年在雜貨店內收到了三十二年前的諮詢信,這是多麼神奇的設想,讓人覺得驚奇,但是又把所有故事都連成了一個圓環,緊緊相扣,互相關聯。
《解憂雜貨店》是一本治癒系小說,讀起來可以暖人心,幫助我們找回內心流失的東西。
小說中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是善良的,雜貨店的老闆浪矢雄治,一個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認真地回答每一個來信者的問題,不管是惡作劇也好,小孩子的幼稚問題也罷,他都認真思考寫信做出回答,就像他說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洞,重要的東西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所以我不但要寫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後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回答他人的問題,為他人解憂使他感到開心與自豪,但是他也會因為誤會自己的回答導致川邊綠攜子自殺而傷心難過關了店門。
他總是從善意的角度去思考諮詢者們的處境,哪怕信只是一封試探性的白紙,就算當初自己與戀人被拆散,他為了不讓戀人自責而寫了道歉信把錯歸到自己身上。這樣一個善良的老人,幫助他人找到內心流失的東西,讓他人被善救贖,成為善良的傳遞者。
是他的解憂雜貨店讓迷途的三個青年人敦也、翔太、幸平學會了幫助別人,感受到了善的暖心與快樂,讓他們重新看到了光,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
小說中觸動人心的是未婚生子的川邊綠為孩子的無悔付出,還有川邊綠女兒釋懷誤會後感謝信中的那句話:「能來到這個世界真好」;是滿懷音樂夢想的青年人克朗在孤兒院大火時捨身救下水原芹弟弟時的場景;是成為知名歌手,萬眾矚目的水原芹不忘恩情每場必唱克朗的《重生》的堅持;是藤川博看似失敗的父母為了保全兒子費盡苦心雙雙自殺的成全;是丸光園長大的孤兒們知恩圖報……每個故事的人們的內心都曾流失過東西,但後來都找回來了,暖心而治癒。
我們何嘗不像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中的諮詢者們,在人生路上或多或少都曾經迷茫過,糾結過,甚至迷失過,有時候其實我們內心已經有了答案,只是缺少了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的鼓勵,當然別人的鼓勵與指引只是助推劑,「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努力」。有時候迷茫,無法定位自己,腦袋就如同白紙,但這個時候就像浪矢雄治說的那樣「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定好了方向,為之努力就不會迷茫了。
《解憂雜貨店》,一個雜貨店捲簾門內外,兩個時代,兩代人,殊途同歸,以善助人,被善指引。小說風格秉承著東野圭吾一貫的風格―懸疑,但是卻與《白夜行》等不同的是,《解憂雜貨店》是一本暖人心的治癒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