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49歲父親4年前不幸罹患腦梗,現又確診骨髓纖維化和白血病

2020-12-18 騰訊網

你們好,我叫張偉傑,一名去年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今天,我為我的父親張雲起向好心人求助,他今年49歲,4年前突發腦梗,今年4月18日又不幸確診骨髓纖維化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此外,父親還有10餘年高危3級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生命危在旦夕。

我是獨生子,家是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母親沒有工作,常年患有糜爛性胃炎和半月板腿病,家庭經濟條件原本就不好,還有78歲的奶奶。4年前,父親患腦梗、生活不能自理,更使得全家生活陷入窘境。為了給父親治病,家裡花光了積蓄,也向親戚朋友借了10餘萬。經過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和半年的康復訓練,父親病情終於有所好轉,恢復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這讓我相信,當大病來臨,只有不放棄、積極治療,生活才有希望!

為了方便父親生活,我幫他辦理了殘疾證,日子雖然清貧,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可是,突如其來的噩耗又打破了這平靜的生活——2020年4月父親突發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隨骨髓纖維化。我剛參加工作不久,積蓄不多,父親得知病情後一度想要放棄治療,不想拖累家人。可是我知道,只積極治療才有希望呀,這個家不能沒有爸爸,我和母親不能失去這個家裡曾經的頂梁柱!

骨髓穿刺結果和基因診斷顯示,爸爸患的是急性骨髓白血病M2,比較難治。由於父親左腰背部伴有直徑約10cm的感染轉移瘤存在,一直不能進行化療。三個月來,我們先後去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和涿州市醫院求醫。醫生說處理好後背腫瘤之後,再通過規範治療有50%的治癒率,結合化療結果可以考慮後期骨髓移植,後續治療費用在50—90萬。

目前,父親背部腫瘤已經得到處理和控制,定期通過輸血和生血藥物維持血小板、血紅蛋白等指標的穩定。父親只有新農合醫保,輸血費用和檢測費用不能報銷。7月14號,父親右手手腕出現了感染,由於免疫力很低,隨時還會有進一步感染的風險,每天的消炎藥物要一兩千元。為了不再耽誤病情,醫生建議下一步儘快採取小計量化療方案。

病魔無情,但是我相信爸爸能夠好起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爸爸喜歡划船,記得他曾說,有機會一家人去湖邊划船,可這個小心願卻一直沒能實現。我想留住爸爸,他操勞了大半輩子,還沒有給我時間好好孝順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生活。在此,我誠心向大家求助,希望大家能幫幫我們,謝謝大家了!!!

相關焦點

  • 普洱白血病女孩親人已確認 將進行骨髓配型
    掌上春城訊雲南普洱18歲白血病女孩急需骨髓移植,尋找親生父母一事有了新進展。10月6日,女孩的姑姑李女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找到了孩子的親人並確認了身份,他們覺得不用再做親子鑑定了,準備國慶節後直接去醫院做骨髓配型。
  • 31歲一線抗疫護士不幸罹患白血病 多方愛心匯聚盼她早日康復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陳夢圓退出抗疫一線不到半年,武漢市第四醫院神經內科護士張慶在體檢時,不幸確診患上白血病,不得不住進層流病房,接受化療。她的病情,也一直牽動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心。「她平安下了一線,我慶幸我們度過一劫,但沒想到又有一劫。」
  • 18歲白血病女孩尋血親:親人已確認,節後骨髓配型
    18歲白血病女孩尋血親:親人已確認,節後骨髓配型 2020-10-07 01:48:33 參與互動   普洱18歲白血病女孩尋找血親
  • 四口之家三人罹患白血病,臍帶血讓他們重獲新生
    11月10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移植艙內,一份珍貴的臍帶血緩緩流入8歲白血病患兒雯雯體內(下圖)。這份生命的種子,將在她體內生根發芽,重新燃起她的生命希望。雯雯一家4口人中,雯雯的媽媽、哥哥都曾罹患白血病。
  • 步步為營,原發性骨髓纖維化 12 年診療經驗分享
    病史簡介 患者女性,60 歲。 「2008 年確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近期腹部不適」於 2013.12.22 就診。 體格檢查:輕度早飽感及腹部不適,脾臟肋下 5 cm。
  • 四口之家卻有三人罹患白血病,他們因臍帶血重獲新生
    近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的移植艙內,一份珍貴的臍帶血緩緩流入了8歲的白血病患兒雯雯(化名)體內,這份生命的種子,將在她的體內生根發芽,重新燃起她的生命希望。雯雯一家的4口人中雯雯的媽媽、哥哥都曾罹患白血病。
  • 為給白血病妹妹籌錢做骨髓移植,13歲女孩街邊擺攤賣童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女孩今年13歲,來自濰坊,因為兩歲半的妹妹得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她要給妹妹捐骨髓,但需要30萬手術費,為儘快籌集到錢,便在路邊幫家裡擺攤售賣。2歲半女童突然身上疼,被診斷患上白血病11日上午10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位於師範路動物園南門的便民市場,見到了擺攤賣童裝的女孩,旁邊還有她的父親和弟弟。攤位很小,只掛了二三十件童裝,不時有市民駐足詢問價格。沒有顧客時,女孩就趴在電線桿的底座上寫作業,寒風中顯得身形很瘦小。
  • 兒子罹患白血病 父親欲捐髓救子 50萬元移植手術費難倒這個家
    兩天前,他被父親李勝華接回家中,短暫休整幾天後將繼續住院治療。4個月前,他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詳見本報2020年8月18日A13版)。本報報導刊發後,眾多愛心人士向李勝華一家伸出援手,目前他們共收到了6萬元愛心捐款。
  • 母親身患白血病讓兒子捐骨髓,兒子:打感情牌沒用!
    01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作為子女的,必須無條件的孝順父母,但是今天一則短視頻登上了熱搜,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母親因為長期找不到骨髓供體,生命只有幾個月不到的時間了,為了繼續活下去,她發布視頻向兒子喊話,希望兒子能為自己捐獻骨髓,但是兒子卻回復稱:打感情牌沒用!
  •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研究揭示異質性骨髓基質祖細胞如何驅動骨髓纖維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51:39 荷蘭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Rebekka K.
  • 吉林「抗疫父子兵」兒子罹患白血病 封面新聞聯合阿里正能量特別...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報導《綏芬河「戰疫」志願者求援:23歲兒子確診白血病,誰來救救他》後,11月18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表示,這是一對善良的父子,在疫情來臨時毅然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然而卻命運坎坷,他們的善舉讓人心懷敬意並滿懷感動,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獎勵任利忠、任培森父子正能量特別獎及正能量獎金2萬元。
  • 簡陽市19歲女兒在花季年華罹患白血病,她還想重返校園,懇求幫助
    我是一位身患白血病患者的母親,我的女兒剛滿19歲,家住四川省簡陽市簡城鎮。我們來自一個普通的單位破產失業家庭。今天,作為孩子的母親,我們想為不幸患白血病的女兒向社會愛心人士發起求助。女兒今年剛滿19歲,目前是一名在讀大二的學生。
  • 3歲男童確診白血病,少兒平安福100萬暖心賠付!
    01 理賠案例 3歲男童確診白血病,家人陷入迷茫 W先生的兒子,三歲多,一直以來身體都很好,一般感冒3-4天就會康復,這次 「咳嗽伴發熱」快一周還未見好轉。
  • 一個人的畢業典禮後,她不幸離世...
    4月24日,患白血病的大四學生華穎,在ICU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完成了學校為她提前舉辦的畢業典禮。  4月26日,她不幸離世。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她再次表達了要捐獻眼角膜的意願…  近日,「一個人的畢業典禮」相關報導在網上傳播。
  • 南寧2歲男孩不幸罹患白血病,獲賠近96萬,只因……
    今年8月,黃女士在2歲的兒子身上發現皮膚出現瘀斑,她覺得情況不妙,立即將兒子送去了廣西某醫院進行檢查。經過全面的檢查,小孩不幸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這一紙報告對於黃女士一家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病情確診後,黃女士及時撥打了新華保險全國統一客服電話95567報案。
  • 天才運動員突患白血病,一周後國家政策從她而改變……
    (在推特上算是很高的)評論中,無數曾經罹患白血病的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她加油打氣。 @monarabi 留言說:我在6歲的時候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穿刺很疼。吃藥也很痛苦。但我始終抱著一定要戰勝病魔的信念。
  • 一個12歲的女孩通過一天吃6頓飯和14天向她父親捐獻骨髓增加了10磅
    「我只是希望我父親早日康復!」當這個12歲的女孩聽說她的父親患有白血病,需要她捐獻骨髓來挽救她的生命時,她毫不猶豫。然而,周曉只有70多公斤,而且他的身體很瘦。為了更好地收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一項增重計劃。她開始一天吃六頓飯,有時甚至嘔吐。「當我想起我父親的病時,我希望我的體重會增加得快一點。
  • 6歲男孩罹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父親舐犢情深求助360大病籌
    扎針、抽血、骨穿、腰穿……對於一個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各種治療手段,如今卻降臨在一個6歲的孩童身上。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專探鄉汪寨村的李明哲,因為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每個星期都要接受化療治療,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 永春17歲高中女生患白血病 骨髓配型成功無手術費盼愛心救助
    17歲女孩方蓓香本該在校園裡讀書,現在卻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與病魔作鬥爭。永春17歲高中女生患白血病 骨髓配型成功無手術費  福州新聞報導:6月26日,方蓓香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 退伍軍人不幸罹患白血病醫療費告急,發起輕鬆籌獲眾人幫助
    可誰曾想到,意氣風發的他離開部隊還不到一個月,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醫生告訴他,他的病情十分危及,只有儘快化療,再進行骨髓移植才有一線生機。於是,孟加開始了他的抗白之旅。住院期間,總是有輸不完的液,打不完的針等著他。抽骨髓、扎手指等檢查也成了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