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娜音圖,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食物掉到地上,只要我手速夠快,馬上撿起來就還能吃!這樣的話,我們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在我們中國有句老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不小心將食物掉到地上,下意識地反應也是趕緊將食物撿起,吹一下或者是用手搓一搓,繼續食用。其實在歐美等國家,也有這樣的說法,他們稱為「三秒原則」、「五秒原則」、「七秒原則」,甚至還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些話到底是謠言嗎?是鬼扯,還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秘吧!
其實,不論是歐美的「三秒原則」,還是我們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都是民間的說法,「諾貝爾獎」,也只是搞笑諾貝爾獎。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想出這個「五秒定律」的人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個高中生,她使用小熊軟糖、餅乾,放置在不同材料的地板上,用顯微鏡觀察與地板接觸不同時間的食物表面的微生物。她發現:就算這些食物與地板接觸的時間不足五秒,食物表面也會沾上細菌。那麼她也因此獲得了200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的公共衛生獎。
搞笑諾貝爾獎是什麼獎?
其實,這個獎和我們所熟知的「諾貝爾獎」並不是同一個,搞笑諾貝爾獎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它從1991年開始,每年都頒發一次,入選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
那麼,食物掉到地上馬上撿起來,上面沾的細菌多嗎?
實際上,「三秒原則」、「五秒原則」並不是胡說八道,有學者專門對這項說法進行了實驗研究。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系的P. Dawson教授進行了一個名為:「停留時間和食物接觸時間對鼠傷寒沙門氏菌從瓷磚、木材和地毯中轉移的影響:檢驗5秒規則」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們通過三個實驗研究鼠傷寒沙門氏菌在木頭、瓷磚和地毯上的存活和在臘腸和麵包上的轉移情況。他的這項研究證明:①鼠傷寒沙門氏菌可以在足夠多的人口中在乾燥的表面上存活長達4周,從而轉移到食物上;②鼠傷寒沙門氏菌幾乎一接觸就可以轉移到被檢測的食物上。
在拜讀這篇文獻後,研究結果也令小編震驚:以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來看,掉到地毯上的食物肯定要沾上許多髒東西,肯定要比平整光滑的地面髒很多。然而這個實驗卻顯示:在木頭、瓷磚表面,幾乎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細菌會被轉移到掉落的食物上,地毯卻是最少的。
那麼這個實驗同時也證明了食物上面沾了多少細菌,和接觸時間並沒有什麼關聯,在食物掉落到地面上的一瞬間,細菌就已經對食物進行了侵染。
同時,一檔名為「謠言終結者」的節目也做了類似的實驗。那麼實驗結論,當然也是食物掉落後兩秒鐘之內就會被細菌汙染。
美國的羅格斯大學Robyn C研究團隊研究是這樣的:他們通過使用四種不同的表面(不鏽鋼、瓷磚、木頭和地毯)、四種不同的食物(西瓜、麵包、黃油麵包和軟糖)、四種不同的接觸時間(<1、5、30和300s)和兩種細菌製備方法來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他們發現更長的接觸時間會導致更多的轉移,但他們也發現其他因素,包括食物的性質和表面,同樣重要或更重要。有些傳輸是在<1秒的時間內「瞬間」發生的,這與5秒規則是相反的。細菌轉移的重要因素,就是食物的水分含量,食物的平整度。他們發現,西瓜與麵包、軟糖相比,沾上的細菌更多一些。
食物掉到地上還能吃嗎?
看過上面的一些實驗結果,有很多人還是會有疑惑,這些食物到底還能吃嗎?
其實,我們的環境也沒有那麼可怕,我們身體的「屏障」會保護身體不受致病菌侵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食物從地上撿起來,再吃下去之後沒有生病的緣故。
但是,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把這些食物撿起來,衝洗乾淨或是送給垃圾桶「吃」,畢竟我們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對於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例如老人小孩,只要食物上沾染了很少量的致病菌,都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如果家中沒有經常拖地,或是家中有寵物,就更不應該直接食用掉到地上的食物。雖然食物很可惜,但是,生病吃藥不僅身體受罪,治療身體的錢說不定還能再買一大包美食呢?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