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職教師可評「正高」 取消論文論著「硬槓」

2020-12-26 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12月24日消息(記者遲嵩 通訊員林樂君)日前,黑龍江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制定出臺《黑龍江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層級設置,增設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講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以實績、貢獻為導向,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傾斜。

據介紹,《實施方案》健全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體系,較之以往最大變化在於:完善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層級設置,增設了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講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進一步暢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打破了職稱晉升「天花板」。將原中專教師職稱系列和職業高中教師職稱(原設置在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併入改革後新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並明確了改革前後職稱及崗位的對應關係。

同時,為鼓勵教師立足本職崗位、潛心從事教學研究,在中職教師正高級職稱評聘中將充分體現專業能力、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等評價要素,合理設置論文、論著、專利等評價指標,改變以往重數量、輕質量的做法,突出代表作制度,更加注重評價論文的科研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特別設置的「專利」評價指標,主要應用於實習指導教師,鼓勵發明創造,突出轉化應用和產生經濟效益。

相關焦點

  • 黑龍江:中職教師可評「正高」 論文不再是「硬槓」
    ,增設了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講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以實績、貢獻為導向,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切實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傾斜。將原中專教師職稱系列和職業高中教師職稱(原設置在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併入改革後新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並明確了改革前後職稱及崗位的對應關係。  完善了評價標準。對國家規定的學歷、資歷等基本條件保持不變,根據職業教育教師崗位類型和崗位特徵,區別不同崗位教師實行分類評價。以實績、貢獻為導向,切實改變過分強調論文、課題、項目等傾向,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予以傾斜。
  • @海南中職教師,2019年度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啟動
    工作崗位變更且轉崗一年後可申請轉評同級專業技術資格,同級轉評一年後可按規定申報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轉評前後的任職年限可以合併計算。申報轉評要提供轉崗證明材料,工作崗位未變更的,不得轉評。申報轉評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評審,嚴格按照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 41歲普通老師是如何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你41歲時是什麼職稱?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老師,甚至可以說基礎條件一點也不突出的老師,卻在幾十個副高老師中脫穎而出,率先晉升為正高職稱。在全校幾十個副高教師中,他的資歷淺,年紀輕,但偏偏他成了職稱改革的最先受益者。他是如何做到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呢?他工資待遇到底會增加多少呢?
  • 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刊物要求
    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不具有一票否決權,但論文並沒有從評審文件中消失,代表教師發表論文,在評職稱時會有相應的加分,加分多了,晉升的機率就高。不過職稱論文要在評審單位認可的刊物上發表才有效。關於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刊物要求,如下介紹。
  • 「鄉醫」老宋喜評正高職稱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沈紅葉 楊文潔  「沒想到自己能評上正高,每月工資漲了1100多元,更重要的是對於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按規定,在鄉鎮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的申報中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的申報副高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的申報正高級職稱,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可在基層崗位聘用,與取得全省統一職稱的人員同等對待。」泰安市人社局專技處處長韓建松介紹。  老宋第一時間參加了評審,並於今年7月順利通過。「現在,我們在基層同樣能評上副高、正高職稱。
  • 我省出臺改革方案:中職教師可以評正高級職稱了!
    我省出臺改革方案:中職教師可以評正高級職稱了!),以實績、貢獻為導向,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切實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傾斜。對國家規定的學歷、資歷等基本條件保持不變,根據職業教育教師崗位類型和崗位特徵,區別不同崗位教師實行分類評價。以實績、貢獻為導向,切實改變過分強調論文、課題、項目等傾向,注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教師予以傾斜。評價方式上也有創新。可採取教學水平評價、面試答辯、專家評議、實踐操作等多種評價方式,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進行有效評價。
  • 廣東深化中職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中職院校將迎「教授級」老師
    廣東深化中職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中職院校將迎「教授級」老師金羊網  作者:孫唯  2020-12-16 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
  • 北京教師職稱改革:中職教師也可評正高級職稱
    同時,打破中職教師職業發展「天花板」,增設正高級職稱,名稱分別為正高級講師和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實行中職教師分類評價和代表作評審北京的改革將中職教師分為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兩類,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層、分類制定評價標準條件。
  • 正高職稱公布,校長教研員近四成。這點不改變,教師評正高有些難
    職稱是每一個教師孜孜以求的,因為職稱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自己的收入的多少。作為一名教師,自然誰都希望自己在職稱上更進一步。拿到了一級的,想評副高,拿到了副高的想評正高。這不是一山望著一山高,而是一個人想求進步的表現,我們不應該苛責,應該支持和鼓勵。
  • 35歲評上副高很厲害?35歲正高才是真「牛人」,副高是正常
    但如果是評副高、正高這樣的職稱,評好幾次都通不過的也大有人在。有網友這麼說:「我三十多數現在是中級,評職稱太麻煩了,中級也足夠了,之後不打算再評了。」恕張老師直言,這樣說的朋友,真的不想要高級職稱嗎?其實就是退縮了。副高、正高真的那麼困難?讓我們看看這些網友怎麼說。
  • 師範大學畢業生:「副高,正高」指什麼?怎麼樣才評得上?
    而評職稱卻是並不簡單的,可能有的教師覺得自己現在的教學能力很強,但是每年評職稱的時候卻很難。有多少老師經過多年的奮鬥才能評上副高的職稱呢?而評上副高就意味著教師職業這個崗位已經到達了一定的天花板,想要在評上正高就必須得付出加倍的努力與汗水才行。接下來就說一說在教師這個職業中,副高和正高究竟是什麼呢?
  • 2020教師職稱評定取消了?教齡滿30年,可晉升正高職稱
    我國的教師職稱制度已實施了將近三十年。教師職稱,因為和工資掛鈎,成為廣大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在評審教師職稱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種種的不合理、不公平的情況,對於廣大中小學教師而言,職稱和績效是最大的「傷痛」,而這兩個也被稱之為教育界兩大「毒瘤」。
  • 41歲評上正高職稱,收入會增長多少呢?能超過50歲的副高教師嗎?
    對於一個普通老師,能夠在41歲評上正高級教師,絕對是付出非常大的心血,也是非常優秀,實在是難能可貴。付出總有回報,評上正高級教師後,他的工資待遇有了大幅提升,那麼他的收入會有多大提高呢?能不能超過50歲的副高級老教師呢?
  • ...好2020年中小學、中職學校教師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
    3.被推薦的中小學、中職學校教師講課、面試答辯的方案,須提前一周報省教育廳師資處,方案須徵得同意後方可實施。省教育廳根據各市講課、面試答辯的安排,會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督查組赴各市、省直管縣(市)進行督查。
  • 自己評上正高職稱,卻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
    有一教師朋友說他的一位同事,已經評上了正高級職稱,但他卻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很多網友認為,評上了正高職稱還說職稱制度不好的人不真誠。用我們當地的一句俗話叫「吃了柿子甩皮」,意思是自己在某事上得了好處還故意說這事不好。
  • 4位浙江農民獲評正高職稱
    浙江在線7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雅文 通訊員 高曉曉) 正高職稱農民來了!7月14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由該廳主持的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已經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4位職業農民——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榜上有名,他們也是浙江歷史上首批具有正高職稱的農民。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 他們是怎麼評上的?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最近,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有4位身份很不尋常。因為他們的職業都是農民,是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這四位分別是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他們分別在蔬菜、畜牧、種子、茶葉種植領域深耕多年,也被稱作「新型職業農民」。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原標題: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最近,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什麼標準才能讓農民也能評上正高呢?總臺央廣記者周益帆採訪到了這四位正高職稱農民中的一位——婁建英。農民也能評正高職稱來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00:0007:35通過自己所在企業參評此前已有技術成果並發表多篇論文婁建英評上了正高級農藝師,距離她2009年評上副高級職稱
  • 中職院校將迎「教授級」老師
    羊城晚報訊 記者孫唯、通訊員粵教宣報導:12月15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發布《廣東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表示將建立統一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對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分類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