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如何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2020-12-2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職場的路程也是你成長的路程,在職場中不斷的升級自我,才能不被淘汰;本文是作者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十周年直播活動中的分享,關於自己的職場之路,如何不斷的進步和改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5歲的職場人,在不少自媒體文章裡面,已經被寫死了……以為是被後浪拍死的,其實,很多後浪都沒想過拍死大叔們。

這篇文章是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十周年活動直播活動做的分享,活動主題是《穿越周期:如何面對 25、35、45 歲的職業困境?》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創始人老曹在他的文章中寫到:

在職場中,不同的階段:新人階段、青年階段、中年階段、老年階段都有各自的困境,人生不外乎就是從一個困境走到下一個困境。

擇業、加薪、升職、加班、KPI、工作壓力、職業發展、身體健康、家庭關係、子女教育、被淘汰等等各種焦慮和危機始終伴隨著我們。

作為45歲人群的個案,應邀做這次直播分享,壓力蠻大,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也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成長過程也有共性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看其他人的經歷,思考自己的路徑。

話說不少被後浪拍死的45歲,其實已經無所謂說生死,就是選擇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分享題目:《45歲,如何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老曹給出的命題作文。

下面是分享實錄的文字整理:

壓力好大啊,我是那個被很多自媒體文章寫死的被淘汰的45歲職場人。

真的,已經被淘汰很多次。

這個題目是老曹給的命題作文:如何能夠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好難回答。

因為我已經被拍死了好幾次;被拍死後,又活了回來,後來又被拍死了,然後又活回來,就是俗話說的屢敗屢戰吧。

我的個人介紹,45歲的中年人,圖上的職業經歷是30歲之後的,騰訊產品經理、YY語音高級經理、迅雷產品總監、梅沙科技合伙人;30歲之前,我還做過教師、銷售、市場;2013年開始寫公眾號文章,沒想到寫了7年,還會繼續寫下去,歡迎大家關注和交流。

怎樣能夠不被拍死?

我工作的時間將近20年,這次作為45歲年齡段的發言人,還是比較忐忑的;因為,已經工作20年了,還依然和大家一樣加班,並沒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成功的樣子。

成功,是什麼樣子呢?

我想,能夠自由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種成功吧;工作是我的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不會覺得十分的疲倦。

分享主要是三個部分:

為什麼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因為我死過很多次了。20年不斷被拍死的感悟,就是被拍死後我想到了什麼,有什麼能支持我不斷活過來。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能夠不被拍死在沙灘上。

一、為什麼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1. 理想的職場發展路徑

我們先看一張圖,這個是什麼呢?理想的職場發展路徑。

從大學畢業,20多歲開始工作,前面的1-5年大概是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但上面寫22歲到30歲,不是說1-5年麼,怎麼會做這麼多年?

再往後看,26到40歲,5到10年,做管理者,10到15年做領導者,15到30年可以做行業領袖。

真的是這樣的嗎?上面年齡跟下面的年限基本不對呀。

是你算術不好吧,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事實就是這樣,因為這是一個混亂的時間。

職場是一個特別混亂的時間,就跟人生一樣,沒有什麼確定的時間點,不確定性是常態。

在我們整個人生當中非常重要一點,就是主動擁抱不確定性,擁抱未知。

前面的分享嘉賓Andy講過,確定性會讓人舒適,不確定性會讓人痛苦;所以面對不確定性,在職場,我們很多時候是非常痛苦的。

在每一個階段,自有這個階段需要進行能力提升的部分。

多數人的認知,1到5年,作為執行者是一個認知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溝通和知識技能提升的過程;過了5到10年,差不多30歲的時候,應該成為一個管理者了吧,好歹你要帶幾個人了吧。

但是很不幸,很多人其實到30歲,還是執行者的狀態;到了30歲,三十而立,可能會成為管理者,不一定的,不是每個人的職場路徑都那麼理想。

那麼,10-15年之後,可以成為領導者麼?這個時候要做大的決策方向的判斷,做團隊的引領,做整個企業文化的構建,同樣很遺憾,很多人到不了領導者的階段。

職場的現實是,多數人是執行者或者管理者,然後到35歲,我們也知道現在很多網絡文章說35歲又被裁員了,到了40歲又要被淘汰了,45歲基本上看不見了。

不少人談產品經理,言必稱張小龍、賈伯斯、馬化騰……嗯,但實際上,他們是少數人,真的是非常少數。

但為什麼談他們呢?因為需要有夢想,這個夢想就是渴望有一天能夠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前面做分享的25歲的妹子,說到了一個英文——hard!難!我太難了,真的,這個難字一直伴隨著我們。

每一天,每一天都特別的難。

然後呢,被拍死,其實不是45歲專有的機會。

因為前面我也講了,不是到45歲才被拍死的,其實我們一天都可能被拍死。

25歲的妹子分享,我記得有句話,特別印象深刻,就是:我是剩下的那個人。

我們團隊沒有了,我是剩下的那一個人。

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很多時候也是剩下那個人。

很多行業,都有勝者為王的說法,你是不是堅持到最後,別人都死掉了,把別人熬死,你自己可能就贏了吧。

2. 為什麼35歲被裁員?

同一個崗位,同樣的能力產出,企業通常會選擇性價比高的那個。

當年齡變大之後,如果能力沒有跟上,產出沒有跟上,那麼,自然就被淘汰。

所以被拍死的本質,是你被時代淘汰了,並不是後浪要拍死你,是自己在時代的浪潮中被淹死的。

為何是35歲被裁員,這個年齡段,貌似是最焦慮的時候。

那麼怎麼辦呢?

看一下我的一些故事,20年的時間,不斷被拍死後的領悟。

二、職場20年,不斷被拍死後的感悟

1. 把工作當工作

初入職場,把工作當工作,這是妨礙進步,導致被拍死的最大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會導致死掉呢?因為被動工作,表現出來的是,你沒有激情。

如果是被動的完成工作,像行屍走肉一樣的工作,是難以有滿意的結果的。

舉個例子,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就是把公司的教育行業的系統集成方案、把教育信息化產品賣出去。

做銷售,其實這是一個自我挑戰,按照傳統思維,我並不適合做銷售,為什麼呢?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並不善於主動與人交往。

很多人說,內向的人,也不適合做產品經理呀!看起來不適合的職業,我居然都做了。

嗯,那麼哪些人適合做產品經理?

其實,沒有什麼適合與不適合,很多時候,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都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你去做就好了,這就是一種擁抱變化,不要給自己設限。

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我做銷售的時候,最怕什麼呢?

內向的人,最怕接觸陌生人;那個時候,有個基礎工作,就是電話銷售,按照客戶名單,打電話聯繫客戶。

我撥電話的時候,就感覺緊張;雖然已經寫好了要說什麼,但依然緊張,如果有人接聽,我就需要詢問對方是否有興趣了解我們的產品,留個郵箱,發郵件給對方。

每天,都需要完成一定的電話任務,撥一個電話,打一個勾;撥了電話號,我第一想法就是:哎呀,千萬不要有人接電話。

因為他不接,我就完成了一個打電話,我可以把它打勾,表示我打過了;然後打下一個,完成當天的電話列表,我當天的電話銷售工作就完成了。

這個就是我把工作當成工作,不在乎成功聯繫了多少客戶,而是完成了打電話任務。

2002年的時候呢,我在深圳做銷售,工資不低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深圳一個月的底薪能買得起一平米的房子,還沒有計算銷售提成。

還有一個阻礙進步的想法,就是過於追求短期回報。

我拿5000元錢的工資,為什麼要幹6000元錢的活?

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啊,多做了,就是自己吃虧了,被資本家剝削了,這樣的想法,就是把自己限制了。

後來才明白,當我拿5000元月薪,想提升到1萬塊的月薪,必須提前先做1萬塊錢的事情,達到1萬塊的效果;即使當前的公司無法給出1萬月薪,自然有願意出價的公司。

當你把工作當工作的時候,本來你可以早點做完的事情,有時候你會磨洋工磨到後面,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公司到10點鐘之後可以打車免費打車啊,那麼你就會拖拉,這個時候你就不會有進步。

我做銷售的前半年沒有開單啊,特別悲催。

當時真的可能不太適合,起步難度太大。

從2001年到2005年,我的工作地點換了很多,深圳、深圳、瀋陽,基本就是服從組織安排。

或許是做人還算厚道,工作還算勤奮,譬如到2002年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就幾乎工作了一個通宵,然後去北京同事家湊合了幾個小時,第二天繼續上班;於是,我在第二年能夠得到同事和上級的信任,獲得不少優質客戶資源,產品和服務也得到客戶的認可。

2. 被動執行到主動擔當

工作以來,一直特別有感觸的是,被動工作和主動擔當的熱情,展現出來的活力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要主動的去思考,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提升你的學習能力,提升溝通的能力,並記住執行不是最後得到一個結果,是不斷交付結果。

這句話真的對初入職場的人特別有用,不要認為給你一個任務,你就最後給一個結果就完事了。

這是不對的,當你接受任務,就需要有計劃去交付,從明確任務開始,從做方案開始,當執行到第一周的時候去交付;當你執行的關鍵裡程碑的去交付,這樣才能夠保證最後的結果是你的上級,是你的客戶真正想要的那個結果。

這樣的過程,就不斷建立信任,從小事做好,到做大事,逐步變成靠譜,能獲得信任,然後跟客戶不斷成為朋友,成就客戶才能成就自己。

3. 管理者

好了,到管理者,我也有管理者的精力,管理者我這邊寫了幾個是專業能力。

第一點,專業的能力。

記住一點,你說你有能力不是你說出來的,能力是需要去證明的,是否有能力取決於曾經的成功案例的證明。

例如,你說我的運營的能力還不錯,那麼拿項目出來說話,給出具體案例,拿出你的數據的變化,用結果來說明具備了某個能力。

第二點是能力光環。

很多時候不要把團隊的成就當成個人的能力,必須有清醒認識;很多時候容易把團隊的成績當成個人成績,是自我的一種陶醉,這也是職場上自己設置的一個障礙。

這個障礙,在大廠的職工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尤其是發展還算順利的部門和項目團隊,這種虛榮心越是爆棚;總以為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項目團隊的大功勞,其實背後是大廠整體實力的支撐,大量的基礎平臺建設提供的支撐,很多人是看不到的。

於是,不少大廠出來的人,到了小公司,從0開始,就發現自己以前的那一套方法論不行了,不是方法不對,是背景和環境、時代發生了變化;是自己的能力其實是寄生在大平臺基礎上的,所以,每個人要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環境。

第三個是關於創業目標。

我在2006年的時候第一次創業,當時立志做中國的youtube ;因為當時油管被谷歌收購,16.5億美金,讓人熱血沸騰;這個目標怎麼說呢,回想起來,可能過於功利吧。

所以到後面再次選擇創業項目時候,會選擇我真正想做的事情,自己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單純的去追求一種功利化的成功;尤其是那種把上市當成成功的心態,是不斷追求卓越的阻礙,上市,只是一個新階段的起點。

創業,看自己的定義的目的和目標吧,把上市當成目的,往往在現實中,上市就變成了最高點;上市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已經沒有繼續奮鬥的動力了。

第四個,關於創業團隊的管理。

對於創業團隊的管理者,頗有感觸的是,在創業團隊裡面沒有管理,只有生存;當業務高速發展的時候,管理都不是問題。

當你的業務發展受阻的時候,一切問題都會成立管理問題。

4. 走投無路的痛苦帶來巨大改變

這個是我第一次創業的一些照片,2006年初,當時我們做的是視頻分享短視頻的網站;你看現在短視頻多火啊,我們在2006年開始做短視頻,開始做網絡電臺直播的時候,也是各種火爆。

PPT左邊是我們當時的個人主頁,我自己也做短視頻節目,做自己平臺的資深用戶,這樣才能對產品和用戶有深刻體驗。

右邊的兩張照片,上面的那個照片可能有人會認識,我喜歡的歌手許巍;下面是當時參加一個短劇拍攝,導演是胡戈,當時的惡搞短視頻的絕對網紅。

雖然有不少節目資源,但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做了一年多,就掛掉了,原因很多,說兩點感受。

第一是關於工作與生活,創業過程,從來沒有什麼平衡,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這裡的工作,可以理解為創業工作,一心撲在創業上,沒有什麼休息的概念,時刻想著如何把項目做好,如何能更快,如何拍攝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如何提升節目觀看量。

第二是勤奮工作耽誤了長遠思考,類似雷軍說的戰術的勤奮掩蓋了戰略的懶惰;其實,不是去掩蓋,是真的不懂去思考什麼戰略,頭腦簡單,沒有學習和思考;簡單認為,把平臺搭好,節目做好,吸引更多的優質節目創作者,產出更多優質節目,吸引更多流量用戶,然後流量變現。

後來,我們的流量也確實上來了,也確實接入了廣告;但是,跑不到頭部,就無法存活。

創業者要提升、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

走投無路的痛苦,才讓人產生巨大的改變,要麼崛起,要麼變成平庸。

失敗之後,我痛苦的反省,反省到什麼地步呢?

大家看到左邊那張照片,痛苦到走投無路,就到了寺廟,而且是在朋友資助下去的的寺廟;因為當時,從心態到身體狀態,狀況都特別差。

現在說起來好像是特別輕鬆的事情,但當時的狀態,如果沒有這種痛苦經歷的人,真的是無法理解這種態。(那些走投無路的人的可以回頭,是特別難的。)

後來,悟道,人間無處不修行。

於是,重新走出來,經過非常不容易的很多輪的面試,去了我心目中非常嚮往的公司——騰訊,去做了QQ秀產品的數據運營。

有過前面起起伏伏的經歷,知道自己追求什麼,於是更加懂得珍惜機會,用自我驅動的態度去做事情。

這個時候跟以前就不一樣的。這時候我會比以前更加拼命,更加努力。

上面圖中的這幾個詞,大家可以看一下,120%,百分之60%,什麼意思呢?

一家公司招人的時候,通常會以120%的標準去招一個人;如果讓我現在去面試大公司,可能我都很難去通過,因為要求越來越高;大公司用人,通常會用非常高的標準招一個人,期望員工百分之百的投入和付出,但實際上有可能用到員工個人能力的60%。

但是,你不能只是做個及格,必須百分之百努力去把事情做到更好,甚至是翻倍的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水平。

我在騰訊的時候拿過一次績效是C,就是低於預期的評價,雖然我很努力,但是我依然拿到了C,是為什麼呢?

記住一個詞,叫做——預期。

這一點就是我當時的領悟,你一定要知道團隊對你的預期是什麼,你的上級對你的預期是什麼;不是你的努力,是他的預期,一定要達到他想要的結果;搞清楚預期的結果,也就是目標是什麼,就非常重要。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強化自己的目標意識;來到一個新團隊 ,趕緊問清楚團隊的目標,使命是什麼,我能夠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去貢獻什麼。

什麼是20%成功率?

在任何一個大公司,實際上很多項目都會黃掉,能有20%的成功率就不錯了。

我相信前面分享的分享者一定會有這個感觸,就是做過很多項目,現在已經沒有了,甚至是有些項目還沒上線,就沒有了,因為他們都黃掉了;即便如此,依然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如何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1.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圖中有幾條曲線,藍色是深圳房價走勢,1999年到2020年,可以看到2014年是深圳房價非常陡峭的增長點。

紅色,是我自己繪製的個人奮鬥曲線,自己狀態的變化,高高低低;2008年創業失敗跌入谷底,然後起起伏伏,震蕩中前行。

黑色,是達克曲線,能力差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且無法客觀評估他人能力;經過愚昧的顛覆跌入谷底,開始反思學習,提升認知水平,經過坎坷的拼搏之路,才有可能走向開悟之坡。

其實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最近我讀了不少關於個人的成長和事業發展方面的書,感覺到不管是在我國的古代和還是在國外,很多思想都是一致的。

比如說我們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比如說易經裡面提到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甚至在印度,印度教裡面提到的人生發展四階段,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遁世期。

這幾種流派對人的發展學說,異曲同工。

梵行期,就是修身,是自我的完善;然後再到家居期,齊家,把家庭建設好;林棲期,就是出世,歸隱山林,參透大道;遁世期,從山林回到人世,雲遊布道,讓天下和平,蒼生安居樂業,也就是儒家的平天下。

梵行期,居家期,需要拿得起;林棲期、遁世期,需要放得下,想得開,才能達到悟道的狀態,才能平天下。

從家居期的入世到林棲期的出世,再到遁世期的入世,就是從個人修行到成立家庭,到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的過程。

很多人,只是到了家居期,賺了很多錢,其實到後面他也不知道該幹什麼,他也很空虛,就是因為沒有悟道——沒有想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也就是拿得起、放不下、想不開。

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有哪些因素影響,有句俗語說的很清楚: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修身。

一命,就是先天條件,出身就具備的基因。

二運,理解為時代發展運勢;例如90年代到2010年,是PC網際網路時代的萌芽發展;2010年後,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現在是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

三風水,就是環境選擇;例如你追求多大的發展,就去多大的地方,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是自己定位選擇的環境,沒有對錯,只有自己和環境的適合。

四積陰德,就是幫助他人積德;稻盛和夫也說過,需要有利他之心。

五讀書,就是讀書學習,讀書一定是個人成長的極好方法。

六名,就是名聲,注重自己的名聲。

七相,心相儀表,個人儀態心態,也會讓周圍的人對你有所感覺,你是積極向上呢,還是充滿負能量,在團隊裡面,也會被他人感知。

八敬神,不是讓你去燒香拜佛,是建立一種信仰,這樣的話才會讓自己有更多奮鬥的動力。

九交貴人,不是去結交達官貴人,是你要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與優秀的人同行;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就有什麼樣的人去交往,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基本上相當於他的周圍的10個人平均水平;你未來想成為那樣的人,那麼你去認識他們,去跟他們去交流,獲取他們的一些建議和意見,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十修身,是身體修煉;為什麼容易被後浪拍死,因為年紀大了,你動都動不了,所以必須要進行身體鍛鍊,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是非常重要的。

2. 有限和無限

當你你追求無限的外部世界的時候,你要意識到精力是有限的,你的認知也是有限的,學什麼不學什麼啊,去什麼地方運用什麼樣的資源,這都是有限的;能夠整合這些資源,能夠達到你想要達到的那個境界,是一個自我定位和判斷。

人生的四大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我就理解為,我從哪裡來,就是我的昨天;我是誰,就是我的今天;我要到哪裡去,就是我的明天。

昨天,我是產品經理,是產品運營,有可能設計師或者。

今天,我是什麼呢?就是當下,我是誰,在走什麼?

明天,我要變成什麼樣子?就是我要到哪裡去。

把這個線理清楚,你就會梳理出來自己的人生規劃。

從昨天到今天你的經歷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經驗教訓?今天到明天,我要進行什麼樣的規劃啊,達到我想要的樣子。

下圖,是我個人的經歷,從1999年到2019年,我做過哪些職業,做過什麼事情。

今天,我是梅沙科技合伙人,明天我想做什麼呢,是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正在做一個創新教育實踐者?

那麼如何能夠達到明天想要的樣子,需要我學習什麼東西,跟什麼樣的人交往,獲得什麼樣的幫助,這個就是一種自我的規劃。

3. 沒有人拍死你,今天的選擇決定是否在明天被拍死

後浪根本看不上你,沒想過把你拍死,人家就這往前跑啊,拍死你的,是你今天的選擇。

焦慮的人看到焦慮,你想著明天會被拍死,明天可能就會被拍死,因為一直努力奔跑的人,他不會想到自己明天被拍。

所以要做更好的規劃,做更好的自我的激勵,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如果你覺得努力無用,那就變成習得無助反應,再怎麼努力,我也改變不了;那算了,我也不努力了啊,那就真的會被拍死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是做什麼事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先問一下,我在這個地方做的有哪些不好啊,是不是能夠做的更好。

4. 尋找規律,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

上面這張圖這個是什麼呢?這是我最近睡眠的一個記錄,佩戴佳明手錶,記錄每天的睡眠時間,發現自己的平均睡眠時間是5小時。

基本上是一點多到兩點睡覺,每天6點到7點鐘這樣起床。

為什麼呢?因為我真的天生比較愚笨啊,反應比較慢;那麼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處理工作,再加上現在已經40多歲,還要處理家庭的事情,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很多人問,為什麼你的公眾號更新慢了,因為真的時間太少了,越來越少啊,所以我只好有所取捨(例如,修訂這篇分享稿子,也是需要時間的,已經用了3個小時,現在是深夜1點半。)

睡眠,每個人習慣不同,需要找到自己的睡眠規律;睡5個小時,對大多數人,是不夠的,我也是在長期適應這種時間當中找到自己的節奏,中午也會眯上十幾分鐘,補充精力。

休息好,很重要。

堅持運動,也是保持良好體力的好方法。

下面這是什麼圖呢?也是我的運動的一個記錄,基本上我現在每個月跑步100公裡。

最大攝氧量是54,體能年齡是20歲,是所在年齡和性別群的前5%。

堅持鍛鍊真的非常重要,擁有健康的身體。

還有一點,堅持讀書,運動與讀書,是我一直堅持的,同時,也在團隊鼓勵大家一起讀書,並且每周做讀書分享。

運動與讀書,讓人有好的身體,獲得更多知識,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就需要精進。

精進 = 拼命努力,心無旁騖,埋頭眼前工作。

要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

這是稻盛和夫的名言,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真的,我挺相信這句話,真的努力,感動到大家都來幫你;神靈不是虛無的,你的神靈,就是你周邊的朋友,就是你的同事,他們就是你的神。

人生工作的結果 = 能力 X 熱情 X 思維方式

「能力」主要指遺傳基因以及後天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取值區間為0—100;「熱情」是指從事一件工作時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取值區間為0—100;「思維方式」則指對待工作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偏好;取值範圍則為-100—+100;不厭辛勞,願他人好,願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種「思維方式」就是負值。

當一切向上是正面的時候,有可能獲得更多幫助,就是獲得周圍的同事的幫助,就是你的神的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們要去幫助他人,也會獲得更多人的幫助。

5. 做不到怎麼辦?找到自己的節奏

啊,好難啊,每天睡5個小時,每個月跑100公裡,還要堅持閱讀,做不到啊,怎麼辦啊?

好吧,那就Let it be!

不要勉強,不要太勉強,找到你自己的節奏,找到你匹配的團隊。

就像前面老曹分享的時候說的,我想去創業公司,我想去高速發展的企業,我又不想加班,好像有點不現實。

那你就不要去就好了,找到適合自己節奏的團隊。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

這個是我畫的一張圖,每個人一直都在尋求真我。

我們平時關注最多的,都是外圈的——你的職業經歷、你收入多少、買房、買車、你長得帥不帥呀,都是外圈的顯而易見的。

最核心的,是裡面的真我,就是那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越往內,洞察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眼界、你的價值觀、潛意識、身體狀態,慢慢去接近你的真我。

可以想想,當生命走到盡頭,你臨終的時候,你看中什麼,有可能這就是你真正需要的,值得每個人去思考。

6. 自我驅動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產品經理人非常熟悉的,從員工激勵看,最高層次的激勵,就是自我實現的內在驅動。

內在驅動,激勵我們去奮鬥的內在原因究竟是什麼,真的很重要;這是不斷的探索,不斷去明確的過程。

做真實的自己,可以使生活不留任何的遺憾,尋找並熱愛你的人生選擇。

以上就是當天的分享內容,也是自己在跨入45歲的2020年的一些思考,或許對大家會有一些啟發。

最後,留了一個問題,歡迎大家探討:自己人生的至難時刻,當時如何跨越?期待更多朋友分享交流。

#專欄作家#

具有十年產品經驗,多年產品講師經驗。著名自媒體人,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十佳自媒體人之一。擅長產品策劃、產品運營、數據分析、用戶研究、行業分析等。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於凡諾說:悲催,有些後浪已經死在沙灘上了
    尤其我想起了那些特別的後浪。還記得那個疑因家中沒錢買手機上網課,一時想不開,將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導致生命垂危的初三女生嗎?我一直忘不了那張截圖,忘不了她的老父親說,「唉,我真是沒辦法啊。」此女孩,幸好最終搶救及時,性命無大礙。
  • 後浪被拍在沙灘上
    大連一方的海報是《登粵》,現在看來一方登粵成功,而青沒有勝過藍,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結果是後浪被拍在了沙灘上。一方的首勝從恆大身上拿到,具有不一樣的意義,筆者也堅信大連一方今年能夠保級,這個信心不光來自於這三分,更多的是來自於一方不斷的進步。
  • 拍不死的前浪!對於梅西C羅伊布來說,足壇只有追不上他們的後浪
    在多特蒙德對陣柏林赫塔的比賽中,新任金童獎得主哈蘭德上半場未有建樹,多特也0比1落後於柏林赫塔;而當下半場,年滿16歲的穆科科開始在場邊熱身之後,哈蘭德立刻進入進球機器模式,在半小時的時間內連入四球完成大四喜,幫助多特蒙德客場5比2戰勝對手。
  • 後浪要把前浪拍在沙灘上?郭艾倫強勢表現回應質疑
    從比賽一開始,遼寧男籃就牢牢掌控比賽主動權,時德帥的發揮仍舊沒有幫助天津男籃獲得場面上的主動權,比賽分差也一直維持在20分左右。不過天津在末節一度將分差縮小到十分,但梅奧等人及時站出來,遼寧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刷屏的《後浪》被翻譯成英文了!
    5月4日,B站發布了一個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相信小夥伴們都看了吧?視頻上線後,很快便刷遍了朋友圈,那對這個影響力如此大的演講,它的英文版本又是怎樣的呢?大家好不好奇「後浪」怎麼用英文說?中文原詞中不管是「後」浪還是「前」浪,側重時間先後順序,強調結果狀態,是結束性靜態哲學思維。什麼年齡段算是青年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隨著我國乃至全球人均壽命不斷增長,在中年人甚至更年長的人心中,勢必對青年這一概念有著另一方解讀。他們始終還駐守著一顆年輕的心,認為自己或許不是前浪,也不會甘心作為前浪而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 風光60載曲終人散,皇冠終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這個曾經風光了60載的一代名車,終於被「後浪」拍在沙灘上。】撰文|陳德軍、編輯|禾 子2020年4月28日晚,最後一輛國產豐田皇冠駛下生產線,這標誌著國產皇冠車型正式停產。一代名車終於被「後浪」拍在沙灘上。寂寞落幕難免引人悲憐,但也並不算意外。因為近幾年來皇冠的銷量一直不好。
  • 聯邦政府推出JobMaker,年輕成為優勢,35歲「後浪」擔心被「拍死...
    35歲是個坎 後浪死在沙灘? 誰是最大的贏家? 前 言 一個崗位,多達4079人競爭。 自疫情爆發導致失業後,梅蘭妮每周要提交數十份工作申請。 她說:「整件事情令人非常沮喪。越來越多的人失業。每次申請一份工作時,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 梅蘭妮有一個小孩目前正在上託兒所。她說,由於沒有額外的育兒費用支持,她很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
  • 慮得居 安健《沃霍爾「殺了」羅斯科:藝術沙灘上的前浪與後浪》
    沃霍爾「殺了」羅斯科藝術沙灘上的前浪與後浪文 \ 安健資深媒體人文史隨筆專欄作者、中國南社研究會會員(題圖:上沃霍爾前不久,網絡上有一個議論的熱點,就是B站在五四青年節發布了一個名為《後浪》的演講視頻,引起廣泛熱議,瞬間將一個普通的名詞變成了當下的流行熱詞。我既不是後浪,也不想當前浪,半吊子的年紀就不參與其間了。倒是由此聯想起了藝術界的前浪與後浪,因為最近一直在瀏覽西方藝術史,頗多感觸。我是藝術的門外漢,從未進行過任何藝術實踐,充其量也就是看看畫冊,翻翻藝術史而已。
  • 長江後浪推前浪!大連、魯能、恆大~上港?
    真是以前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足協杯、亞冠上港雙殺恆大
  • 全華班的廣廈爆冷出局,李春江的臨場指揮,已被杜鋒拍在沙灘上了
    季後賽首場比賽,排名常規賽第五的廣廈隊在全場落後於對手的情況下,始終未能追趕上對手,最終只能以119比132輸掉比賽,在單場淘汰制的比賽中,爆冷輸掉了比賽。點評解析廣廈隊的被淘汰出局,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麼多年過去,李春江的技戰術一點都沒有進步。他執教的球隊,會因得一人而起飛,但同樣也會因一人蠻幹而廢掉。
  • 後浪推前浪!倆17歲小夥國家德比首發破紀錄,一巨星坐在沙灘上
    科曼上任後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讓兩位小將有了更多發展空間。上賽季的布萊斯維特本賽季只踢過10分鐘西甲聯賽,而另一人也十分尷尬,他就是身價過億的法國球星格列茲曼。 既然「不中用」,科曼自有他的辦法。
  • 張鶴倫被拍在沙灘上,他兒子唱歌比爸爸好聽
    12月1號,于謙把尚九熙馬褂扒了這一詞條上了熱搜,郭老師一年捧一個,于謙大爺一年扒一回,因為根據劇情安排,力捧小角兒身上穿的馬褂是於大爺的。熱搜過後,扒馬褂這個節目火了起來,觀眾們強烈推薦小白張鶴倫與師父,大爺三個人說的扒馬褂。
  • 都快2021年了,第五代導演咋還沒被拍在沙灘上
    一個70歲,一個68歲,他們的活躍程度一點不亞於年輕人:都快2021年了,第五代導演咋還沒被拍在沙灘上?第五代導演是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為代表的有代際特點、有規模的導演群體,他們以才華著稱,在當年有著新思想、新藝術手法的共同點,又相繼揚名國際電影節。
  • 運動吧,成都「後浪」!
    運動吧,成都「後浪」!「不開心的時候才能吃。」成都「後浪」!! > 在金色柔軟的沙灘上盡情玩鬧
  • 最強殺手組合成前浪,被一個9歲孩子耍得團團轉,狠狠拍在沙灘上
    海洋中存在的一種箱型水母,其性劇毒,只要被它的觸角輕輕碰過的生物,都難免一死。如此之毒,其他生物畏而遠之。 這一橋段,冥冥之中有著什麼寓意,或許池鐵城的結局,最終會因為秦雪而死。
  • 「後浪」湧現 明珠挑戰賽前冠軍們有話要說
    前浪後浪的話題在2020年已經刷爆了網絡,明日即將開戰的北京明珠挑戰賽毫無疑問也將是一場前浪與後浪的爭奪大戰。上周參加了新浪杯職業業餘比洞賽的張維維和多名本周參加明珠挑戰賽的業餘球員已經交戰過,張維維不否認她們的實力,並且大方稱讚她們的創造力,「自己是職業身份,和優秀的業餘選手們同臺競技會有一定的壓力,因為她們很年輕很富有創造力,但我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我不會輕易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張維維在賽前採訪中說。
  • 40分13板7助,36歲詹姆斯還是第一人,誰說前浪死在沙灘上
    不過,雖然輸了球,但詹姆斯卻沒有輸,他迎來了大爆發,21投15中,三分球9投6中得到40分13板7助攻3斷,不得不說,真的太厲害了,要知道,他將36歲,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但對於詹姆斯來說,似乎還有很多能量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一句是什麼?很多化用,還是偉人的最有氣魄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一句是什麼?李敖曾寫過歪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也有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都含有調侃的打油詩,做不得數。出處:「後浪」指的是年輕人,指的是層出不窮的新鮮力量。這句古詩最早出現在宋朝劉斧的一篇議論文《青瑣高議》當中。原文是「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所以,可見這句詩也不是他寫的,而是他引用的。
  • 我的「師傅」是後浪
    55歲的我,正在向比我小十一二歲的孫翠苗老師請教。「我覺得……」我們的集體備課就這樣開始了。孫老師怎麼成了我的師傅呢?這事得從4年前說起。2016年暑假過完,原本教初一地理的我,跨越性地調整到給初三結業班上課。一聽到這個消息,我有點懵了。我已經6年不教結業班了,6年前的很多經驗都要「歸零」。
  • 美媒曬圖聯盟現役5名老炮和5名後浪對決,哪一隊更強?
    NBA聯盟作為這個星球上整體競技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所有職業籃球運動員都希望能夠踏上這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但是想要在NBA站穩腳跟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和自己同時代的球星拼個你死我活,還需要面對年輕後輩們的挑戰,如果自己原地踏步或者是出現退步,將很快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但是聯盟當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