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伴侶分房睡,愛情和生活才真正開始

2020-12-23 新周刊

文 穎寶

不好意思,我一旦睡不好,什麼愛情、友情都不想要。/圖蟲創意

有些人,天生只能一個人睡。

在學校宿舍裡,比室友不倒垃圾更讓他們冒火的,是被半夜裡的鍵盤聲吵醒。

旅遊時,最怕聽到朋友說:「大床房比雙床房便宜,反正都是男生,咱們擠擠一塊睡吧。」

當他們用「睡得淺」「睡覺是私密行為」等理由提出抗議時,大概率會被反駁:

「那你結婚以後咋辦,不睡覺了?分房睡了?」

哎?和伴侶分房睡,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

據《2017中國居住體驗報告》,在已婚女性群體中,有82.30%的人認為即使結了婚,雙方也應該給彼此足夠的獨處空間。

據床上用品品牌Bedshed在2019年發布的數據,澳大利亞已經有20萬對夫婦選擇分床睡。而在日本,每4對夫妻就有1對分房睡、在美國有31%的夫妻分房睡。

分房睡的情侶們,絕非沒有感情了,只是出於對生活習慣差異、個人空間等因素的考慮,決定為自己奪回夜裡的自由。這種親密關係中的新型相處方式,被社會學家稱為——

LAT(Living Apart Together),即「相愛但不同居」。

「我愛你,但我也是人,我要睡覺的。」/維基百科

「覺都睡不好,談個啥愛情?」

晚上11點,提醒睡覺的鬧鐘響起。昱曉按下電影暫停鍵、掀開被子、將男朋友「踢出」被窩,整套動作一氣呵成。等男朋友走出主臥後,她輕輕關上了房門。

昱曉跟男朋友在一起三年、同居一年了。在雙方父母看來,兩人步入婚姻殿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最近,她的腦子裡頻繁出現一把聲音:真的能跟他一起生活幾十年嗎?

昱曉覺得自己有點恐婚,而源頭其實是很小的事情——男朋友睡覺打呼嚕,「跟鑽地機一樣吵。同居前半年,我常常睜眼到天亮,快被弄得神經衰弱了。我曾經把呼嚕聲錄下來、趁他睡著時外放。事實證明,打呼嚕的人不會被自己的聲音吵醒」。

她想過跟男朋友分房睡,但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這樣做,可能會傷了對方的心,更會讓父母擔心他倆感情不和。

直到半年前的一個夜晚,她第N次被吵醒、抱著枕頭到次臥一覺睡到天亮後,忽然感覺自己不恐婚了、精神不衰弱了、大腦裡迴蕩的問題也找到答案了:「可以一起過日子,但必須分房睡。」

至於男朋友與父母的反應,她決定不再理會,「覺都睡不好,談個啥愛情」。

有個人在你耳邊徹夜打呼嚕是什麼感受?就是忍不住想要封住他嘴的感受。(危險動作,請勿模仿)/圖蟲創意

大寶則沒能像昱曉那般瀟灑。她與丈夫結婚半年了,後者是一個思想傳統的人——不但不接受分房睡,連分被子睡也很抗拒。在他看來結婚就是「生活的互融」,每一件物品都應該是雙方共用的。

「今天分被子、明天分居、後天分財產,這個一旦口子被打開,就會越撕越大,咱們的感情很快就沒了。」連區區分被子睡的建議也被嚴厲駁斥後,大寶再也沒提過「分房睡」了,即使每天都頂著一雙烏黑的熊貓眼上班——

她對聲音、光線很敏感,而丈夫偏偏喜歡睡前在床上看書。她常常被刺眼的檯燈光照得睡不著,「夏天的時候,還能叫他去客廳看書,現在天冷了,也不忍心把他趕出被窩」。

「他偶爾還會忘記開手機靜音模式。半夜裡微信提示音一響,我就會立刻醒來,並且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重新入睡」,大寶曾在某次驚醒後,崩潰地將枕頭和自己的手機扔到地上。手機撞擊瓷磚發出巨響,把家裡的貓嚇得弓起了背。

每次都要等對方關燈睡下後,大寶才能開始醞釀睡意。但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會忽然被吵醒。/圖蟲創意

分房睡對愛情的衝擊力有多大,大寶不清楚,但同床睡的毀壞性,她已經深有體會——被破壞的不只有愛情,還有個人心理健康、白天的工作與日常社交。

昱曉與大寶對分房睡的渴望,並非一時情緒失控的結果。

2016年,奧地利帕拉塞爾蘇斯醫科私立大學(PMU)通過研究得出,睡眠不好的人離婚率更高;如果一個人睡眠不好,他們會缺乏同理心、更愛爭論。

然而,相處親密,也意味著相互打擾。

2012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項睡眠模式調查指出,在1.3萬線上調查者中,有34.5%曾被伴侶上床睡覺的動作吵醒、48%曾被伴侶半夜去廚房找東西吃的聲音吵醒、有58.5%長期受伴侶的呼嚕聲幹擾。其中,有8.9%的人表示,與寵物一起睡,比跟伴侶一起睡更安穩。

長期性的「低效同床」,反而會增加矛盾。/圖蟲創意

同床睡容易導致的睡眠質量下降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痛,LAT作為完美解決這些睡眠煩惱的相處方式,讓「分房睡」不再是爺爺奶奶輩獨有的現象,而正被越來越多年輕伴侶接受。

你永遠猜不到,網友們一聽到「分房睡」能有多興奮!

「兩人整天黏在一起,

反而讓生活更混亂」

反對LAT的人,觀點往往圍繞「性」與「孩子」展開——

晚上連個面都見不到,能有欲望嗎?沒有性生活,關係能穩定嗎?孩子從小看著父母分房睡,愛情觀能健全嗎?

一連串問題噴射而出,常常把有意LAT的年輕人逼得啞口無言,心中的小火苗被瞬間踩熄。

在克朋看來,這些LAT的「弊端」,更多是被想像出來的。

他與妻子結婚三年了。第一次分房睡,是在8個月前,他加班到凌晨1點才回家,為了不吵醒妻子,他便跑去了次臥睡。

「老婆……啊,睡著了,我還是別進去吵醒她了。」/圖蟲創意

後來,由於小孩總在半夜哭鬧,妻子為了方便照顧,就長期在小孩的房間裡睡,「沒有誰先提出的,這更像是被默認的結果」。

克朋也曾收到諸如「為什麼不幫妻子一塊哄小孩」「分房睡了還能有愛情嗎」等來自親戚的質疑,他為此反省過自己,並主動提出將小孩帶到主臥、三人一塊睡。

但提議被妻子一票否決了,「她認為,分房睡才是雙贏的方式。一個人睡不夠,比兩個人睡不夠要好,何況兩個人一起鬨小孩,場面只會變得更混亂」。

「婚後的愛情,更多是經營出來的。大家都不是『有情飲水飽』的小情侶了。」克朋最終與妻子達成一致——分工明確,能讓生活都更有條理、家庭氛圍更積極,這樣才更利於經營感情,「那些批評分房睡的,反而是沒這麼做過又愛瞎議論的人」。

哄小孩,其實一個人就夠了。兩個人精神狀態都差的話,反而更容易吵架。/圖蟲創意

實際上,LAT對性生活有負面影響,也是長輩們唬人的話。

2015年,英國《性醫學雜誌》調查發現,睡眠時長與性生活質量成正比。以女性為例,每多睡一個小時,第二天產生性慾望的概率就會增加14%。

澳大利亞兩性關係專家尼基(Nikki Goldstein)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同床睡與親密行為沒有直接關係。

與其說LAT是離經叛道的做法,倒不如說這是一種更高效、更尊重對方的相處方式。

「最重要的是,它讓人感受到了雙倍的快樂!白天有愛情、晚上有自由,這是什麼神仙日子啊!」在昱曉眼中,LAT已經上升到了「完美」的層面,「完全沒有缺點,我甚至懷疑爸媽他們也在暗暗羨慕,只是礙於傳統觀念不敢這麼做」。

可是,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反對。LAT到底踩中了傳統觀念的哪根尾巴,才招來狂潮般的議論,甚至謾罵?

LAT是在踐踏傳統婚姻觀嗎?

2017年,社會學家李銀河在綜藝《奇葩大會2》上,將潛伏已久的問題拋上檯面: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嗎?

她提到,全球各地區的結婚率,都呈現出下跌的趨勢,「截至2015年8月,美國16歲以上人群中有50.2%處於單身狀態;2016年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數接近2億」。

後來,李銀河用其知乎帳號補充說明:並非消亡這麼嚴重,只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走向下坡路了。原因在于越來越多人喜歡獨自生活。/@李銀河

「婚姻制度和人性有一種內在的緊張關係。」李銀河的觀點,道出了LAT反對者們的憂慮——

「LAT會衝垮長久沉澱下來的婚姻制度,讓年輕人的愛情觀支離破碎、讓社會倫理崩壞!」

他們認為,傳統婚姻牽扯著傳宗接代和家庭延續,不可以被輕易改變。而LAT恰恰呈現出瓦解前者的跡象,如果任由它蔓延,後果可不只是「結婚率下跌」這麼簡單。

家庭、繁衍與繼承,在中國文化中佔有著很重要的位置。/圖蟲創意

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傳統婚姻觀不一定適合當下社會,傳統與新型的愛情觀也並非不能共存。

婚姻形態最早出現在農耕社會。

當時的人們發現女性更適合做飯等精細活兒、男性更適合狩獵等力氣活兒,為了存活下去,男女間就兩兩搭夥過日子。

隨著以兩人為單位的小群體越來越多,「私有財產」便也出現了。作為主要生產者的男性,當然希望自己的私有財產被親生骨肉繼承,但那時還沒有「滴血認親」,更別提驗DNA,他們只能要求女性在選定對象後,不再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

婚姻的最初含義,與其說是愛情的果實,倒不如說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抱團關係——持續產出勞動力的基礎。

在以前,不「結婚」確實很難生存下去。

然而,在機器與大數據取代純勞動力的現代文明社會,發展不再靠蠻力推動,誰的腦子好使、誰學習能力強,誰就能過上好的生活,這讓男女獲得工作的機會趨同、社會分工的性別壁壘被打破。

同時,社會個體的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為日後LAT的出現打下了經濟、思想基礎。畢竟,LAT的前提是買得起二居室,或者兩套房。

至於婚姻,也不再是抱團生存、推動社會發展的必要因素,它衍生出的「必須結婚」「必須同床睡」「必須生小孩」「最好別離婚」等傳統觀念,自然喪失掉心理約束力。

脫離傳統婚姻觀的束縛後,一部分年輕人開始始追求自我愉悅感與自由意識。

可見,讓相愛與獨立共存的LAT,並非故意挑戰傳統的叛逆文化,而是順應社會發展的產物。

該愛的時候用力去愛,在一個人的時光裡就享受自由;白天與愛人相擁,晚上自己睡一張大床,別提多爽!/圖蟲創意

同時,LAT等一切新型愛情觀的出現,不會導致傳統婚姻制度消亡。

婚姻的內核除了「社會關係」,還包含「愛情」。愛情由心底裡發出的,只要人們還相信它的存在,就會繼續抱在一起生活。只不過,這種相處方式更加純粹、沒有利益往來,更不圖從中得到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

所以呀,LAT或許才是更適合當下社會的兩性相處方式。

用LAT的方式相處,又爽又自由,簡直比灌了5斤五糧液更讓人上頭。

更何況,它一不違背道德倫理,二不違法,三沒給任何人造成麻煩,幹嘛要反對?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嘴,非得議論別人家夫妻分床睡,那就請把碎嘴子帶回家、跟被窩裡的另一位講去。

相關焦點

  • 那些有性有愛,卻喜歡分房睡的夫妻
    然後婚後因為生活習慣不同,矛盾衝突不斷。雖然我自己覺得不結婚不生娃也行,但父母和社會的壓力擺在那,要是認定了對方是想結婚的人,我說什麼也要和對方同居試試,至於分房間睡,那可能是五六十歲的事情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情侶選擇分開住/分開睡?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開始實踐LAT的相處方式,即保持著親密關係,但不住在一起/睡在一起。
  • 如今夫妻分房睡已成為潮流,你還認為分房睡的夫妻都是感情破裂嗎?
    在她們眼裡,夫妻只要一分房睡,兩人就漸行漸遠。 但公司也有同她一樣分房睡的。一個結婚九年的人事主管說:「分房睡其實還好點,她和老公在生了孩子後就分房睡了。」
  • 到中年,怎麼越來越多的夫妻分房睡?三個女人說出了實話
    在很多人看來,婚姻就是愛情的歸宿,所以大家在婚前對婚姻往往都有著無限憧憬,尤其是在兩個人處於熱戀期的時候,心心念念的都是想要和對方結婚,這也是很多處於熱戀期情侶的想法。現實的婚姻通常都和大家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因為結婚之後兩個人需要面對的是生活,愛情或許也重要,但是它已經不是兩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了。也有很多夫妻沒有順利通過婚姻路上的考驗,最終只能一拍兩散。
  • 女人到了中年,為什麼選擇和老公分房睡?一個42歲女人說了實話
    結婚久了,感情就會變淡,很多夫妻深有同感,甚至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認同,愛情是易耗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耗,褪色,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和曾經的甜蜜越來越遠。說到底,人還是當初選擇的那個人,只不過結婚以後,心態發生了變化,如果能保持熱戀一樣的節奏去生活,可能夫妻之間的感情,不至於變得疏遠。
  • 家長什麼時候和孩子分房睡?學會獨自睡覺,是孩子開始自立第一步
    3-6歲時,開始分房睡。當然,具體什麼時候孩子應該和父母分房睡,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但是如果孩子有了這些表現,那麼就意味著是分房睡的最佳時期。當他們真正產生主見,不願意受父母控制,甚至會拒絕父母的安排時,那就說明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有所發展,這時父母就要考慮和孩子分房。如果此時父母還和孩子一起睡,則會在無形中剝奪孩子的獨立性。
  • 「人到中年,為啥要和老公分房睡?」這3個女人說了大實話
    愛情和婚姻是很多人這一生都會經歷的,有些人是本來就對這種生活充滿嚮往,而有些人則是因為外界各方面的壓力。但不論是哪一種,在步入婚姻之後都需要為伴侶和兩個人共同的家庭負責,多數人在沒有經歷過婚姻前都幻想婚姻是美好且幸福的。
  • 中年夫妻分房睡,結果會怎樣?三封過來人的來信,給出了答案
    我想如果最開始我倆沒分房睡,也許現在也不會如此,可是過去不能重來。47歲的梅女士,分房睡10年。我和老公分房睡10年了,這十年,我倆從親密無間的夫妻變成了不痛不癢的陌生人,感情疏離,冷淡入死水。老公也不瞞著,他直言我倆的婚姻過得太沒意思了,所以遇到了那個女人,讓他感覺生活突然又有了色彩。他還說如果我當沒看到這件事,他就可以不離婚,我同意了。而往後的生活中,我也儘量閉著他,不再當他是丈夫,只是孩子的父親,沒有了愛,只有責任而已。仙仙寄語:中年夫妻分房睡,是短期的方法,不是長久的手段。
  • 吳君如和陳可辛,相戀二十年同居多年,卻堅持不結婚且分房睡
    生活從來都不是只有一種選擇,愛情也沒有固定的形式,比按部就班更重要的是滿足自己 既然事業已經穩定,那麼接下來就要將精力放在愛情上了,在經過這件事之後,吳君如正式成為陳可辛的女朋友,二人開始了同居生活。
  • 你還在按照分房睡年齡來要求孩子?這2個信號才是分房的關鍵
    朋友前兩天向我吐槽,說最近都沒有休息好,因為5歲的兒子正在「被迫」分房睡,每天都是哭鬧到半夜。我實在好奇:「為什麼突然要分房睡呢?」朋友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她說看育兒專家說的,3歲就要分房睡的,兒子現在都5歲了,再不分房睡就晚了。
  • 結婚3年,遭遇夫妻分房睡,這種無性婚姻還要繼續嗎?
    自從懷孕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同床過,孩子出生後,因為孩子比較小,要和媽媽一起睡,我當時想想也沒什麼,因為我睡覺睡得很死,還打呼嚕,有的時候經常會把孩子和妻子吵醒,於是索性我就直接到書房去睡了。
  • 為啥人到中年有的女人主動提出分房睡?一個中年女人說了心裡話
    雖然有些人會認為夫妻就應該在一起,就應該睡一個房間,但是現在人們多少都是有著自己的生活工作,各有不同,夫妻也一樣,都有著互相影響的時候,尤其是年紀越來越大,越是神經衰弱,所以有些女人到了中年之後就有了分房睡的想法,為什麼會主動提出呢,我們看看這個女人的心裡話。
  • 你被3歲分床,5歲分房的說法坑了嗎?分房睡的最好年齡是幾歲?
    關於分床分房睡,我聽過幾種說法:第一種:三歲分床五歲分房,超過這個年齡再不分房就晚了第二種:從兒童情緒發展的角度,順產的孩子5歲左右分床,上小學前分乾淨;剖腹產的孩子, 7歲左右分床,10歲左右分乾淨。第三種:都是杞人憂天,過去生活條件差,好多人家就一個炕,全家人都在一起睡,哪個長得不健康了。
  • 「長期分房睡的夫妻,都逃不出這三種結局」:很悲觀也很現實
    成為夫妻的標準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婚後夫妻睡在同一張床上,再正常不過,但年齡步入中年,婚姻從開始的愛情轉變成親情,這個時候,很多夫妻都會選擇分房睡,也不是因為感情不好,只是這樣顯得更自在,夫妻雙方的睡眠質量會更好。
  • 一個41歲女人直言:看見老公就心煩,懶得和他離婚,只想分房睡
    最近有一位朋友直言說:「結婚18年了,我現在只要看見老公就心煩,可我又懶得去和他離婚,只想要和他分房睡。」她以為自己嫁給了愛情,誰知結婚後,婚姻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被柴米油鹽浸透的婚姻生活,使得他們那些在婚前沒有顯露出來的缺點,也慢慢地暴露出來,兩個人經常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個不休。
  • 分房睡的夫妻,有「小別勝新婚」的感覺嗎?三個女人說了心裡話
    記得婚前的時候,聽說有的夫妻分房睡,便不由地想:男女二十來歲才結婚睡在一起,多麼甜蜜美好!為何要分房睡呢?天天晚上睡在一起不是挺好嗎?令人想不通!她說,跟丈夫分房睡前,他常在外喝酒到半夜才歸,且躺下後瞬間鼾聲如雷,令常失眠的她痛苦不堪,早就想與丈夫分房睡。年輕時怕影響夫妻情而不分。如今年紀大了,才決定跟丈夫分房睡。不受丈夫影響了,只感覺更好睡了,身體隨之健康,更顯年輕靚麗。楊女士說:「如果日後再讓自己跟丈夫睡在一張床上,死活是不願意的了。畢竟習慣了!」
  • 男人為何會突然之間想要和妻子分房睡,真的是因為感情不合嗎?
    那天我在和朋友看一個調查結果的時候,發現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事情其實是這樣的,那天我和朋友看到了一個新聞,新聞的內容是一個男人和自己的妻子分房睡了20年以後,居然忘記了自己的妻子叫什麼名字,看到這個新聞我當時真的是驚呆了,分開了20年沒有睡,難道真的就會忘記對方的名字嗎?
  • 和老公分房睡,導致感情生疏離婚,從4方面看清分床帶來的影響
    小方和老公離婚了,這天的畫面已經在她腦海中,閃現了無數遍,或許她早就已經感覺到和老公的感情出現了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分房睡三年了。剛結婚那會兩個人也是濃情蜜意,每天晚上都要親暱一會,並且會交流今天一天都發生了哪些事情,甚至還會就某件事有探討。
  • 雙胞胎姐弟同床12年,弟弟說出一句話,媽媽堅持讓他們分房睡
    孫女士的老家,有一個哥哥和姐姐,在老家中,沒有條件所以小時候,三兄妹都是睡在一間房間之中。後來來到城市打工的孫女士,認識了自己的同事,兩個人在相識相知相戀之後,決定結婚。在回到老家中操辦了婚禮之後,兩個人開始一同生活。
  • 她溺愛兒子14歲不分房睡,偷藏絲襪才察覺,醫生幾句話讓她很自責
    第二天,王女士帶著兒子去參觀了絲襪花的製作過程,她兒子很開心,並表示以後不會再藏媽媽的絲襪了,王女士也更加堅定了執行「分房睡」的想法。其實與孩子分房睡是一個循序漸進又必須堅定執行的過程,不少父母下不了決心,又心太軟,造成了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還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睡的現象。
  • 寶寶多大可以分房睡?年齡不是關鍵,這幾個標準更重要
    一方面看到孩子已經到了分房的建議年齡,擔心不分房睡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知;另一方面,看孩子這麼牴觸,內心也難免懷疑,是不是真的應該和寶寶分房睡。那麼如何和孩子分房睡才是正確的呢?我們一起聊聊吧!為什麼一定要分房睡?閨蜜的孩子葉兒向來乖巧聽話,可是當她向孩子提出:「媽媽要和你分房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