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風起堂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搬運,侵權必究
一度被稱為「馬爸爸」的「馬老師」馬雲,這個2020年末,有些流年不利了。
自外灘金融峰會上的一番慷慨激昂之後,螞蟻上市暫停,領投社區團購被人民日報點名和全民聲討,再到收購銀泰被反壟斷處罰,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馬雲和他一手創建的阿里,這個年末過得似乎有些不太順利。
有人說,馬雲在2020年的關鍵詞,可以用一個字「懸」來總結。
01馬雲怎麼了?
近日,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扎堆進入社區團購,巨資投入爭搶菜攤小販一把白菜的流量,引發了一場輿論場的集中聲討。
這不,長沙一位賣了四五年蔬菜的攤販謝姐,公開發文吐槽社區團購讓他們生意變冷清,甚至每個月連2700元的攤位費都交不起了。
不過這一次,監管也很快出手了,「謝姐」們的心可以稍稍放下了。
12月22日,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被監管層面約談,對當前社區團購存在的低價傾銷及由此引發的擠壓就業等突出問題,提出不得低價傾銷、不得排除競爭、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等「九個不得」的監管措施。
繼社區團購之後,螞蟻的支付寶也已下架了相關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面對「網際網路貸款平臺是有多麼想讓你借錢」的指責,京東公開致歉,螞蟻也不得不做出動作,調整了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稱是響應理性的消費習慣。
日前樓繼偉在講話中的一句「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雖未點名,但誰都心知肚明,馬雲的螞蟻金服正是首當其衝。
02馬云為何被對標任正非?
如果說螞蟻金服暫停上市之後,馬雲的「當鋪思維」還只是被批評逞了口舌之快、螞蟻花唄被指責「利息並不便宜」的話,這次社區團購引起的熱議中,馬雲已被當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代表、代名詞,成了為流量而不惜砸了底層飯碗的代表了。
一時間,馬雲被架上了輿論場的烤架上,「告別馬雲,致敬任正非」、「馬雲跌下了神壇」、「少幾個馬雲,多幾個任正非」等話題文章成了全網爆款,馬雲從網際網路教父成了「資本家」,從親切的「馬爸爸」被罵成了「孫子」。
確實,在當下中國科技正面臨被美國科技霸權全面打壓的時候,國內高科技面臨諸多「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和設備亟待攻關,國人們對自主科技創新的期待,顯然更加急切。
所以,馬雲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的領軍人物,被國外對標馬斯克、國內對標任正非,自然成了國內科技巨頭在科技創新上的反面典型,似乎也並不太冤。
「馬雲們」不僅被國內網際網路大佬如網易丁磊、噹噹創始人李國慶等直言痛批,連人民日報也發文提醒「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03任正非談網際網路+和競爭
有人說馬雲最佩服任正非,而馬雲自己也確實公開表示過,任正非是中國企業界一個被遺忘的高人,但可惜,馬雲對任正非這位高人的格局、眼界和預見,卻似乎並未在意。
任正非在多個場合,多次有關網際網路+和競爭的公開講話或訪談中,其實已經對馬雲今天的局面有所預見。
1、任正非:天上不會掉下林妹妹,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
在巴塞羅拉通信展上的一場對話中,針對當時被熱捧的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任正非表示:還是要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沒有實體經濟,怎麼解決13億人的就業問題。
「天上怎麼會掉下林妹妹呢?...虛擬經濟、銀行啊這些只是工具,不能把工具當成了目的。」任正非道。
任正非還說,現在泡沫化的社會中不會產生科學家,並稱如果我們幾十年後還處在泡沫化的邊緣上,最後只會被歷史拋棄。
而任正非所說的泡沫化,正是指「P2P、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
在華為被美國實體清單制裁後,任正非接受外媒採訪時再次表示,和美國相比我們的科技力量還有很大差距,這與國內經濟這些年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
今天看來,馬雲的螞蟻金服對金融工具的最大化,各大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為了放貸而無底線、三觀盡失的低俗廣告,以致螞蟻上市暫停、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不正是印證了任正非的判斷嗎!
2、任正非:我如果價格低,就把別人整死了。
國內的手機界中,每逢競爭要談到對手時,總會以「友商」一次冠之。殊不知,「友商」一詞最初正是出自任正非之口。
受拉賓「以土地換和平」的戰略啟發,任正非提倡 「把競爭對手稱為友商」,寧願放棄一些市場、一些利益,也要與競爭對手合作,成為夥伴,共享價值鏈的利益。
「要與友商共存雙贏」,除了明確要求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不打價格戰,任正非還在內部一次洽談會上強調:華為所佔市場份額要在1/3左右,剩下的留給競爭對手。
同樣是在巴塞隆納通信展的對話上,任正非表示,我們要給競爭對手留有生存的餘地。任正非道:「有時有人說我們定價定得高,我們定價不得不高。我們如果定價太低了,就把別人整死了。把別人整死不是我們的目的。」
「把別人整死不是目的!」任正非一語中的,放到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流量拼殺上,竟是如此貼切!
今天的社區團購,各大巨頭投入巨資,補貼燒錢,低價搶市場,第一波死掉的不就是那些四五十歲靠賣菜為生的菜攤小販麼?再然後是平臺之間的弱肉強食,最後再形成一個如當年通殺掉優步、快的等網約車的獨角獸滴滴?
回過頭來,對照馬雲最佩服的任正非所說的話來看,今天馬雲的結局,不正是在網際網路金融上走得太遠,社區團購又是以砸了菜攤小販飯碗的「整死別人」為代價,而被拉下神壇的嗎?
所以,馬雲被拉下神壇,其實正是當下的中國科技需要更多的「任正非」。
04期待能再多幾個任正非
1、從領先到被打壓
華為的高端產品、高端定價,當然也有會賺更多的錢,賺來的錢用來幹什麼呢?任正非說了,「我們加強到對未來的科學投入上去」。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19年研發費用支出1,317億人民幣;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
正是因為如此的戰略投入,華為2019年從事研發的人員達到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華為截至2019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且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正是因為華為的數十年的研發投入,華為成了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民族品牌的標杆,中國的5G技術也才第一次在基礎層面上領先了美國。
華為的領先,讓美國開始動用國家力量開始了全面打壓,從晶片到作業系統,到關鍵零部件,並逐步擴大到對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和高科技產業的打壓。
2、華為如何破局?
極端的外部環境下,任正非帶領的華為破局之戰,正在全面奮發。
面對晶片和系統的斷供:華為在硬體上全面紮根國內產業鏈,從顯示面板、晶片到存儲快閃記憶體,再到投資半導體製造產業鏈,華為正在帶動著國內產業鏈的全面升級提升;軟體應用上鴻蒙手機作業系統即將全面上線,HMS已成長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解決了軟體的根問題。
面向未來:任正非將華為的創新理念作出戰略性調整,將市場應用導向為調整為面向基礎研究、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方向。華為又聯合清華、復旦等高校成立了華為博士後研究工作站;任正非更是親自連續走訪國內頂尖學府和科研院所,高調提倡基礎理論、基礎研究。
「敗則拼死相救,勝則舉杯相慶」,孟晚舟事件中,華為堅決走司法訴訟之路;美國禁止華為進入美國,華為卻在全球拿下了90多份5G訂單;晶片斷供上華為的去美化正在跟時間賽跑。
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科技、經濟之戰,也是中國科技的破局之路,這條路上,「除了勝利,沒有退路。」
「告別馬雲」的背後,其實正是對「能再多幾個任正非」的期待:「要多幾個像華為這樣的公司,我們還會有這麼多被卡脖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