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中國足壇迄今最成功的球隊是哪支,早幾年前可能有人可能會就到底是萬達還是恆大展開爭論。但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之後來看,如今的恆大已經當之無愧是中國職業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了,恆大曾經強到即便在亞洲範圍內都難有球隊可以撼動的程度。
眼見著「恆大模式」取得成功,國內有不少球隊也爭相模仿之。這麼多年下來,被媒體譽為「新恆大」、「恆大第二」等稱號的球隊不在少數,但最終成功的可以說是一個都沒有。目前的中超就有一支球隊被曾譽為又一支恆大式的球隊,他們花錢的方式比恆大還大膽,可短短5年之後這支球隊就淪落成了草根球隊,現在甚至可能要為保級而戰了,這支球隊就是河北華夏幸福。
河北隊的前身是河北中基,這支球隊以前只是中甲的保級球隊。隨著2015年華夏幸福入主球隊,他們也開始了「新的生活」。球隊當年便升入中超,而在中超開打之前他們的一系列操作也震驚到了媒體和球迷。
他們先是把球隊所有的外援都換了,籤下熱鳥、拉維奇、居呂姆、卡庫塔和姆比亞,光看這外援配置河北隊儼然成了中超頂級球隊。而在內援方面他們買下丁海峰、金洋洋、董學升、桂宏、李行等人。一套操作下來,河北隊基本把中甲時期的首發陣容全部調整掉了。中超處子賽季裡他們一舉拿到聯賽第6的排名,不禁讓人刮目相看。隨後的2個賽季,河北隊繼續保持穩定的成績,分別拿了聯賽第4和第6。
不過這些成績的背後其實完全是靠金錢堆積的結果,看看河北隊這幾年的轉會操作。先看內援部分,他們花了1.5億買張呈棟,趙宇豪花了1.3億,尹鴻博用了1個億,任航、金洋洋、趙明劍每人花了8000萬,丁海峰也花了5000萬。光買這7名本土球員華夏幸福就總共花了6.7億。
再來看看在外援身上花費的錢,那更是數額嚇人。熱鳥轉會費1800萬歐元,小馬哥轉會費550萬歐元,居呂姆轉會費700萬歐元,拉維奇雖然轉會費不算太高只有550萬,但他一個人的年薪就足夠驚人,他每年光紙面上的薪水就高達1500萬歐,這還不算贏球獎金、肖像收入以及華夏給拉維奇提供的別墅、豪車等等其他開支費用。
另外別忘了在教練方面河北隊同樣也投入不菲,佩萊格裡尼曾是皇馬曼城的主帥,科爾曼還帶威爾斯打過歐洲杯前四,這種資歷的外教身價都不便宜。
而到了2019賽季,河北隊在減少投入之後球隊最終只位列第11位。本賽季在大牌球員合約到期離隊後,雖然有從恆大租借過來的高拉特助陣,但球隊也只取得一平一負的成績。尤其在剛結束的第二輪比賽裡,河北隊4球完敗於上海上港,幾無還手之力。如果不儘快做出調整和改變,目前排名蘇州賽區倒數第一的河北華夏幸福本賽季或許就要考慮一下保級了。
總體看來,河北隊花的錢不可謂不多,但錢花了效果並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上港隊這麼多年以來花了60多個億,拿到了一個中超冠軍,他們現在也還是中超爭冠球隊之一;權健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當時他們也曾打進亞冠八強,這還是只用了2年時間做到的。可河北隊的錢好像全都投石入海,只是激起了一點點聊勝於無的水花。
所以說對於中國球隊來說光有錢還不行,你得會花錢。這幾年恆大也減小了投入,但他們之前的錢花的都很值,所以如今減小投資對成績的影響不算太大。模仿恆大很容易,但模仿成功卻很難。如今的河北隊放棄了當初的「砸錢」風格開始低調務實了起來,他們連續2個賽季從恆大租借外援,在其他外援選擇方面也更注重性價比了,連教練也開始選用本土班子。
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是一種難得的理性建隊思路,不過這可是河北隊砸了大量金錢才試驗出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