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水滸》是男人的世界,這個世界裡面豪情萬丈,手足情深,沒有女人什麼事。但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卻將那個時代的女德教化與男尊女卑展現的淋漓盡致。不信我們且看「一丈青」扈三娘的切身境遇。
她本是扈家莊莊主的女兒,祝家莊第三子祝彪的未婚妻,「天然美貌海棠花」,出身好,容貌好,擁有美好的愛情,還精通武藝。她曾擁有無可挑剔的人生,卻因梁山「好漢」們的到來而改變,上陣之時被矮腳虎王英調戲,日後為林衝所擒送到宋太公之處,彼時再度登場,人是物非,扈家莊淪陷,未婚夫也在李逵的斧頭下作了冤魂。
而此時的扈三娘,已然成了宋江的義妹,嫁與王矮虎,開始了新的生活。此時的她依舊美麗,功夫絕倫,但是她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她,而只是女德教化下的產物,失去了自己思想的軀殼。
一.近乎完美的出身與姻緣
扈三娘在《水滸》中的第一次被提及出自杜興口中,「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馬上如法了得。」作為水滸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她的出場也是十分别致,未見其人,先聞其名,而且落腳點在於功夫了得。此後在梁山大軍準備攻打祝家莊之際,石秀喬裝打扮,率先潛入打探情報,於是便有了扈三娘的第二次出場,此次出自一個當地的老者口中:「西村喚扈太公莊,有個女兒喚做扈三娘,綽號一丈青,十分了得。」
這次是來自於群眾的評價,隻言片語凝結為一句話,就是「十分了得」,這個「十分了得」指的是什麼呢?她又如何了得?這裡指的當然是功夫,在扈三娘並未出場之前,已經有了多次的鋪墊,對其相貌隻字未提,根據常識,此人形象大概可以參考顧大嫂,甚至是《堂吉訶德》中的那位被幻想為意中人的村婦。
但是,扈三娘偏偏不是如此形象,她「天然美貌海棠花」,天生麗質,生的俊俏。身為扈家莊的「少莊主」,又被「祝家莊第三子祝彪定為妻室,早晚要娶。」如此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沒想到,隨著梁山「好漢」的蜂擁而至,一切都成了泡影。
二.梁山賊寇的到來打破了她生活的平靜
面對梁山眾人的來襲,三莊的莊主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從邏輯上講應當是萬無一失,鐵三角陣型,無論哪一莊遭遇攻擊,都會有援軍到來,況且三莊各自擁有精壯的後生,時刻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用原文中的話來說就是「結下生死誓願,同心共意;但有吉兇,遞相救應。」
但就是這看似牢不可破的鐵三角陣型,在實際戰鬥中卻如此不堪一擊,不是戰術問題,只因為在鐵三角的背後,有著比梁山賊寇更為強大的敵人,那就是「人心」。
在這場結盟之中,扈三娘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她不僅僅是扈家莊的人,也是祝家莊的人。不僅如此,她還是精神的領袖,軍隊的統帥,書中為她的出場作了如此多的鋪墊。沒想到,一出場還是讓看官們意想不到,功夫了得的扈三娘竟是一位出挑的女神級人物。
《水滸傳》中較為細緻的描摹了她出場的驚豔,作戰的勇猛,雙刀舞的「風飄玉屑,雪撒瓊花」,打鬥的姿態都那麼有詩意,梁山軍馬之中,王英是個好色之徒,見到扈三娘是個女將,便想活捉過來,卻武藝不精,反被扈三娘生擒活捉,但是書中為其找了個藉口,他用心不專,邊打邊用言語挑逗扈三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王英並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用原文中的話說就是「形貌崢嶸性粗滷」,此處注意,後文會著重提到。
扈三娘最終在打鬥中不敵林衝,被活捉,送到了宋江之父宋太公處,暫且不提。且看扈三娘被捉後,三大莊的舉動,扈三娘哥哥扈成便來向梁山投誠,而此時的宋江並無意與之合作,索性扮了個白臉,跟扈成說:把矮腳虎王英還我,來換扈三娘。看似合理的要求,卻有著極其不合理之處,原因就在於扈成根本沒有做主的權力,而此刻吳用出來唱紅臉,用扈三娘做人質,威脅扈成在攻打祝家莊之時,不可伸援手。
此刻,三莊聯盟瓦解,鐵三角破裂,梁山眾人得償所願。扈三娘是結盟中的樞紐,也是瓦解之時的導火索與催化劑,因為她的缺失,扈家莊按兵不動,祝家莊有所顧忌。其實,扈三娘換王英,這是一筆「對等」的交易,雙方將領被擒,扈三娘率先擒住王英,先發制人,佔據了先機,卻又因此落敗。
為什麼三莊聯盟方面沒法用矮腳虎王英換回一丈青扈三娘呢?後文會進行分析,此處值得留意。
正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扈三娘徹頭徹尾是一件悲劇。她的一家老小慘遭梁山賊寇屠殺,未婚夫祝彪喪命李逵的板斧。而今後,殺父之仇無處報,梁山變成了她的新家,梁山上的賊寇們變成了她新的親人。見到殺害她未婚夫的李逵,竟然還要叫一聲:哥哥。只因宋江的一句話,她就甘願嫁給了猥瑣下流的王英。這一些都那麼玄幻,那麼戲謔,造化弄人,命運不公,一切人世間的語言竟無法描述這可悲可嘆可喜的場景。自此,扈三娘還在,但是世間少了一段曼妙的身姿,詩意的打鬥,少了一位出身豪門的大家閨秀。還在的,只是伴隨在矮小丑陋的王英身旁死心塌地的軀殼,一位同樣粗俗的梁山女匪首。
三.大宋女德教化挖空了她的人性
扈三娘殺父殺之仇緣何不報,又為何認賊作父?殺夫之仇怎能忘卻,又為何嫁與曾輕薄於她的矮腳王英?
這一切都要從她上梁山開始,扈三娘不敵林衝,被生擒活捉。對待這個俘虜,宋江有著不同尋常的處理方式,《水滸傳》原文,宋江原話: 「連夜與我送上梁山泊去,交與我父親宋太公收管,便來回話,待我回山寨,自有發落。」
這種待遇是史無前例的,對待俘虜,梁山向來只有兩種選擇,首先勸說其入夥,要麼拿去做交換,換回被俘的梁山弟兄。很顯然,扈三娘受到了額外的待遇。
前文提到,矮腳虎王英率先被擒,梁山方面為何不用扈三娘做交換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這筆交易不對等。有了扈三娘在手,可以瓦解三大莊的結盟,而矮腳虎王英,生的鄙陋不堪,功夫也不到家,有多大的價值?此處我們更加肯定,王英與扈三娘不對等,他們從來就不對等,且不論功夫高低,長相美醜,價值就不可同日而語。而就是這樣兩個人,卻成了終生眷侶。甚至於說,並不是出自王英的強迫,而是扈三娘心甘情願。
此時的扈三娘已然是梁山上的一員,同時她還有著另一個身份,宋太公的義女,也就是宋江的義妹。當她的義兄宋江提出要把她嫁給王英時,她「推卻不得」,因為這是宋江哥哥的「義氣深重」。
從與梁山勢不兩立的女將到如今對宋江言聽計從,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切不可脫離了時代背景來討論,北宋年間女德教化盛行,一本名為《白虎通義》的書被奉為圭臬,對宋明理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此書中,女性被定義為了男性的附屬品,所謂「婦人無爵」,女性的政治地位被剝奪一空。此外,「三從四德」也是女性必須遵守的,於此,我們不難理解,失去了父親與未婚夫的扈三娘,面對義兄宋江的指婚,言聽計從,拜謝而去。
四.宋太公如何運用《白虎通義》改造扈三娘
時代的滾滾洪流中個體是如此的渺小而又無力,但是我們依舊要來看一看,扈三娘是如何誤入的「白虎堂」,宋太公又是怎樣將女德思想灌輸到扈三娘的腦海之中。
首先,在扈三娘上梁山之後,另外兩位女性人物也上了梁山,她們便是「母大蟲」顧大嫂和孫立的婆娘樂大娘子。此二人也不是一般人物,卻沒有確切的姓名,也足以見得北宋時期男女尊卑之別,此二人上梁山對扈三娘會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樂大娘子武功好,容貌佳,可以引起扈三娘的共鳴,顧大嫂身在江湖,命不由己,同樣現身說法,打動扈三娘的心。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宋太公拿著一本《白虎通義》,對著扈三娘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於是乎,曾經對陣之際,王英的言語輕薄不再是耍流氓,而是因為扈三娘打扮的太過妖豔。
三大莊聯盟的破裂與滅亡也不再是梁山賊寇的奸詐與侵略,而是扈三娘女流之輩統兵掛帥招致的禍患。
此刻的扈三娘在《白虎通義》的澆灌下,沒有了往日的光輝,有的只是悔恨與自卑。但是,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門向她打開,她擁有了再次選擇的機會。看著身邊的樂大娘子與顧大嫂,再看看《白虎通義》上寫的明明白白的「三綱五常」,她站了起來,走進了「白虎堂」。
從此,她不再痛恨,不再抱怨,梁山便是家,宋太公便是爹。以至於當扈三娘再次出現在戰場之上,面對將夫君王英刺下戰馬的女將瓊英,她破口大罵:「賊潑賤小淫婦兒,焉敢無禮!」
女德教化終究毀了她前半生的儒雅,而在她的身後,女德教化在宋朝的疆土上盛行,「三從四德」,「男尊女卑」,魏晉時期的風骨,盛唐的開明,在《白虎通義》的影響下不堪一擊。
結語:從扈三娘的遭遇,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一斑,大宋女德教化效果驚人,俗世奇女子被馴化為言聽計從的女匪首。甚至於說,作者施耐庵將之揭示在世人面前,北宋時期的男尊女卑與女德教化在《水滸傳》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卻並沒有加之以批判,這就是時代性。一部《白虎通義》,影響了北宋的理學觀念,纏住了女性的腳,也禁錮了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