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營養創新團隊——築基礎、促發展、興產業,產研結合服務養殖業...

2020-12-26 瀟湘晨報

2015年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啟動了「十三五」學科團隊建設工作,「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科」被選為攀峰團隊,蔣宗勇研究員是「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科」的一級學科帶頭人。蔣宗勇研究員1989年進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工作,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研究至今已30年,在我國生豬和黃羽肉雞營養需要標準及規模化健康養殖關鍵營養技術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除一級學科帶頭人外,動物營養創新團隊下設豬營養、黃羽肉雞營養和水禽營養三個研究方向,分別由王麗、蔣守群、鄭春田三名二級學科負責人負責。整個團隊共有固定科研和科輔人員39名,是由一支由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技術人才以及推廣研發人才組成的隊伍。2012年,動物營養創新團隊被農業部評為「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

近五年來,團隊成員晉升正高職稱2名,晉升副高職稱12名。學科帶頭人蔣宗勇研究員榮獲「百名南粵傑出人才」稱號、廣州市市長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團隊獲得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傑出人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金穎之光、金穎之星等各層次人才稱號共計18人次。

築基礎:構建體系標準 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已經成為了農村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上個世紀90年代,廣東在全國率先興起集約化生豬養殖,但隨著集約化養殖而來的,出現了仔豬斷奶應激反應導致的仔豬腹瀉、病死等難題。彼時,國內技術無法有效解決仔豬斷奶應激反應,仔豬斷奶應激導致的高腹瀉率與病死率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瓶頸。為此,動物營養創新團隊研製了抗仔豬斷奶應激飼料配製技術並獲得系列成果,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助力國內生豬養殖生產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團隊率先研究揭示仔豬斷奶應激產生機理及腸道屏障功能發育機制,開創我國仔豬斷奶應激研究新裡程,研發了仔豬斷奶應激營養調控系列技術和產品,建立無抗飼料關鍵技術體系。同時團隊還針對商品豬養殖不同階段,研究建立了全程生豬養殖營養調控技術體系,建立母豬、仔豬、生長肥育豬精準飼養技術,在營養標準制定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參與國家標準《豬營養需要》(2020),國家行業標準《豬飼養標準》(2004)和團體標準《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2018)。

此外,為解決我國黃羽肉雞飼養標準研究滯後、飼料資料庫以及飼料安全高效利用技術缺乏、肉雞肉質評定方法欠完善和改善黃羽肉雞肉質的配套飼養技術缺乏等問題,動物營養創新團隊系統地研究提出快大型、中速型和慢速型黃羽肉雞以及黃羽肉種母雞營養需要量,提供營養需要技術參數370個和飼料原料代謝能值和胺基酸利用率技術參數420個。牽頭制定了我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個黃羽肉雞的營養需要量標準《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建立了黃羽肉雞肉質評定方法和操作規程。經技術集成研究提出改善黃羽肉雞肉質的營養改良技術3套和緩減運輸應激對肉質不利影響的營養調控技術1套。研製開發出黃羽肉雞優質、高效飼料添加劑、預混料等產品共13個,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於70多家黃羽肉雞飼料生產、養殖企業,直接用於生產黃羽肉雞全價配合飼料累計1000多萬噸,經濟效益累計達到20億元以上,並產生了顯著社會生態效益。

在蛋鴨營養方面,動物營養創新團隊在國內率先系統開展蛋鴨各階段能量、蛋白質等營養需要研究,首次提出南方典型的中、小型蛋鴨全程營養需求參數1584個,完成了國家標準《蛋鴨營養需要量》(送審稿)的制定,填補了國內蛋鴨標準空白。項目研發成果及產品示範應用指導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近10多家大型飼料企業近300萬噸蛋鴨飼料生產,節約成本400萬元,減少損失近1億元。

在蔣宗勇的帶領下,動物營養創新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堅持進行瘦肉型豬、黃羽肉雞、蛋鴨營養需要量以及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營養需要標準,為我國生豬、肉雞與蛋鴨產業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等諸多獎項。

促發展:助力綠色生產 在生豬營養方面,為積極應對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促進養豬業綠色發展,建立了以益生菌為核心的無抗綠色飼料配製技術,開發了以枯草芽孢桿菌、酵母、乳酸桿菌等為核心的飼料混合固態發酵技術,構建了無抗生素、無高鋅高銅的高效綠色安全教槽料和保育料配製技術體系等。上述研究成果集成了豬健康養殖關鍵營養技術體系,示範應用後可促進仔豬成活率提高30%,降低氮磷排放20%和重金屬排放50%以上。該研究成果自2015年持續至今,多次被遴選為農業部、廣東省、廣州市主推技術,並在華南地區和全國推廣應用。團隊研發的無抗技術方案連續三年入選農業農村部實施的飼用抗生素減量替代項目核心技術,面向全國全行業推廣應用,為農業農村部飼料禁抗新政出臺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支撐。

興產業:服務三農發展 動物營養創新團隊在穩步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時,還加強結合與養殖飼料產業的合作,通過多途徑、多渠道推動研發創新成果在飼料企業、養殖企業落地生根,進一步提升生豬、黃羽肉雞和蛋鴨養殖水平,提高養殖效益,推動產業發展。 近年來,動物營養創新團隊潛心培訓農業技術人員,著力提升地方農業科技水平,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動物營養創新團隊已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新希望六和集團、廣東海大集團等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研發提出的技術和產品被推廣應用於70多家飼料生產、養殖企業。項目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畜禽養殖技術水平,改善了肉、蛋品質,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此外,團隊還與省定貧困村開展技術指導對接,充分發揮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科技支撐作用。生豬營養研究小組多次赴陽江、茂名等地,通過開展精準營養測定調整新配方,節省當地養殖成本;黃雞營養研究小組積極參與河源市東源縣三洞村、雷州市企水鎮洪排村的優質雞扶貧基地建立,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水禽營養研究小組深入梅州、江門等地一線開展鴨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控等實用技術,為基層農技人員和養殖戶做講座,發放技術手冊等資料。

紮根土地,服務農民。未來,動物營養創新團隊還將在畜禽精準營養、腸道健康與無抗飼料研發等領域繼續深入研究。蔣宗勇帶領動物營養創新團隊以「求實、創新、篤行、務農」的精神,在專業領域不斷深耕的同時更以服務三農為己任,讓農民、企業、社會共享研究成果。

【來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興富資本王廷富:投研結合,布局長遠
    投研結合,聚焦數據服務、智能製造興富資本的投資重心是低調、務實、技術驅動的細分行業領軍企業,也就是王廷富所稱公司使命是「隱形冠軍資本合伙人」。基於以往工作的專業積累和經驗人脈,王廷富將目光放在數據服務行業和智能製造領域。興富資本與數據服務領域淵源,可以追溯到20年前。
  • 致力空天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山東產研院積極打造齊魯星座平臺
    致力空天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山東產研院積極打造齊魯星座平臺 2020-07-23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鄭州工研院當好「助攻手」打造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高地
    自成立以來,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鄭州工研院」)圍繞這一建設目標,強創新、重研發、促合作、育人才,進一步助推鄭州市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帶動產業聚集和轉型升級當今,醫療健康領域正處於突飛猛進的數位化變革之中,醫療信息化發展、全民大健康正在逐步構建「健康中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蘆集團:廣開思路促創新 升級改造固發展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蘆集團:廣開思路促創新 升級改造固發展 2020-08-0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造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高地 鄭州工研院當好「助攻手」
    這是我們黨首次在綱領性文件中強調科技創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為醫療衛生戰線的科技工作者,我深受感動,備受鼓舞,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作為蘇州醫工所在河南省的分支機構,鄭州工研院依託蘇州醫工所的科研力量和成熟的成果轉化模式,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提供高端醫療器械工程化技術服務為基礎,著力建設醫療器械工程化技術服務平臺,帶動地區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和轉型升級。」
  • 達能與江南大學共建營養健康創新中心
    12月16日,達能與江南大學營養健康創新中心籤約儀式在江南大學協同創新中心成功舉行。達能中國創新加速器副總裁金浩芳、達能開放科研中心負責人Gregg Ward、江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龍、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周鵬教授等嘉賓共同出席籤約儀式。  依託雙方優勢資源,達能將與江南大學聯合成立營養健康創新中心。
  • 服務地區新發展 錢塘江畔話健康——北京大學健康產業創新與發展...
    他指出,「十四五」規劃將創新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北京大學在建設科技強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創新能力最為強勁、經濟發展最為活躍、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與北大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要發揮好北大與社會各界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真正讓知識的力量、人才的力量、創新的力量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為進一步推動北大與長三角地區的協同創新作出更大貢獻。
  • 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暨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複合材料專場...
    11月19-20日,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暨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複合材料專場在濟南成功舉辦,活動由山東產研先進材料研究院主辦,啟迪之星承辦。藉助本次共同舉辦的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雙方將繼續攜手推動把技術轉化成產品,建立新的機制,探索新的模式,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
  • 漢王鎮大興村:戰疫情興產業促發展
    時下正是疫情防控和春耕復產關鍵時期,漢臺區漢王鎮大興村一派忙碌的場景。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在打好疫情防控戰同時,搶抓有利時節,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大力發展致富產業,夯實增收基礎。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興旺,隨著脫貧攻堅縱深推進,一大批產業扶貧項目落地見效,貧困戶從中獲益。
  • 【荷斯坦現場】亞禾營養領航牧場精準營養社會化服務——2016北京亞禾奶牛營養高峰論壇在泰山飯店舉辦
    因此,我國奶業仍然是新興的朝陽產業。通過產業改革創新,養殖業要節本增產、提質增效,通過技術創新培育牛的核心,提高飼料轉化率。亞禾專注奶牛營養研究和以牧場為主線的社會化服務,以反芻動物過瘤胃產品為主導,為牧場提供專業化技術託管服務及一對一解決方案。亞禾營養的過瘤胃系列產品已覆蓋全國26個省市,部分產品已進入歐美市場,不僅得到了國外同行業的認可,也得到了國內的認可。
  • 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師生團隊助力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
    記者了解到,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江西省水產動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組建的「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通過攻堅核心科技技術,促進成果轉化,打通了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再到市場的學研產用管道,探索出了一條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服務產業、助力扶貧的綜合發展之路。
  • 服務產業升級,這所高職探索跨界融合育人模式
    「去年以來,我們全面謀劃,下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先手棋』,面向行業變革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針對高職人才培養的新特點,鼓勵師生團隊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營造了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一批高質量創新創業項目不斷湧現。」11月30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楊勁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我們這一年】舟山民建:做強「思源」品牌 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
    【我們這一年】舟山民建:做強「思源」品牌 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 2020-12-22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落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國貨品牌「健力喜」搶發展新機遇
    幾十年來,我省始終重視和實施自有「品牌興市」的發展戰略,「老牌」企業青島中仁健康產業集團順應時代發展,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幾十年來,不斷優化企業品牌+產品定位+品牌升位+提高品牌文化內涵+深度營銷+團隊打造等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同時出擊,目前給我省品牌之林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
  • 創新驅動,更大力度發展「研創經濟」
    有了自信的底氣,更需要找準發力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勇於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 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成立 瞄準硬科技產業創新
    由北京市懷柔區政府與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的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創新中心重點聚焦科研儀器、傳感器、新材料三大產業方向,圍繞高端儀器設備的研發、製造和應用場景,構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的創新鏈條,打造國際頂尖的硬科技孵化器和創新企業加速器。
  • 2020營養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暨「科創中國」系列路演活動...
    日前,由中國營養學會和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共同主辦的「2020營養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暨『科創中國』系列路演活動—營養健康專場」在蘇州舉行。大會分為營領前行、賦能營養、營享趨勢、創營新機四個版塊,包括解讀最新政策、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展示最新技術、搭建交流平臺多個方面,並首次引入中國科協今年致力打造的「科創中國」技術路演品牌,全方位呈現「政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推動營養健康領域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 中建發展以科技創新促產業發展
    受此次疫情影響,許多行業和企業都遭遇了一定困難,但也有一些企業積極化疫情危機為發展契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建築發展有限公司就在此次疫情中展示出了以創新促發展、化危為機的能力。  公司統籌中建環能裝備技術研究院在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危中求機,聚焦復工復產後可能爆發的消殺需求,第一時間研製出「速淨艙」,並迅速投放市場。
  • 雙一科技與山東產研院、鼎昌復材籤約成立山東產研德州新材料研究院
    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12月16日,山東雙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山東鼎昌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籤約成立山東產研德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暫定名),並籤署複合材料海洋浮體項目合作意向書。
  • 【訪談】探索熱帶花卉科研,潤澤芬芳產業興農
    ▼欄目製片人:江南節目主持人:江南受邀嘉賓:「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海南熱帶花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熱科院熱帶觀賞植物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 尹俊梅本期話題:探索熱帶花卉科研,潤澤芬芳產業興農首播時間:海口電視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