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喜新(ID:noyanjiu),作者:張佳,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前段時間做了個抖音的「掃盲」課程,幾百人付費購買課程,但是聽完的不到 50 個人。索性把其中關於抖音生態所有業務介紹的部分整理成文字稿,也算幫抖音做宣傳了。
挺好的平臺,希望大家都來賺錢。
以下的內容,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全網最全的關於抖音業務形態的介紹和解讀。文字太多,懶得看就用「搜索」功能直接搜自己不懂的業務名字。
手機碼字,不便貼圖,文末閱讀原文處我放了課程的課件PDF,大家可以對著PDF看。
先把提綱列一下:
一、短視頻內容類型及變現途徑
二、直播內容類型及變現途徑
三、抖音裡的電商體系
四、抖音裡的廣告體系
五、抖音裡的周邊業務
做抖音最核心的其實是對「算法推薦」這個流量分發模式的理解,這個我以前寫過好多,就不再重複了。
短視頻內容類型及變現途徑
(一)短視頻的內容類型
在抖音做內容可以分成兩撥,一波是做IP靠內容沉澱用戶注意力漲粉來做廣告的;另一波是「洗流量」的。
從我個人的理解,對於抖音這種用算法推薦來分配流量的平臺,「洗流量」這個思維其實更好。因為平臺每次給你的流量其實與你過去的積累關係不大(高粉絲量會有更大的基礎推薦值,但也高不了太多,多幾萬播放的樣子),你能否獲取到高額的流量主要還是看這條內容爆不爆。
即便是做IP,用「洗流量」的心態來做內容和運營或許更好一點:每一次做好爆的準備,然後想辦法再爆的過程中就把流量轉化成可變現或者可囤積的資源。是的,跟前幾年做小程序的流量模式一樣。
回到短視頻的內容類型,在PDF的第 27 頁我列出了星圖上對達人的分類,算上細分類型有30+個。關於內容的創作,是個非常複雜的事情,不在這裡深入講了,關於內容創作有 3 的相關的是高頻提到的概念:MCN、KOL和KOC
MCN的概念不用太多講,其實就是個專業內容創作者的合集,它存在的價值更側重於幫助創作者商業化,也就是說如果你搞了個MCN,沒有特殊的需求的話應當保證的最核心一點就是商務能力。現在MCN跟達人撕逼都是在商務方面,沒人因為MCN沒幫他漲粉做好內容而撕逼。對於抖音來說,野生的MCN是沒什麼價值的,必須要得到官方的認證才能得到官方政策上的扶持(一般都是每個月給任務包對完成的MCN達人給予A到S級別的流量扶持)。官方認證MCN需要兩點要求:主體必須是企業且有經紀、新媒體推廣等經營類目;有 5 個1W粉絲以上的達人,但目前要想快速審核至少要10W粉絲了(當然也有代審核的,一周內包過審。)
第二個KOL和KOC,這個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了,簡單來說KOL就是粉絲量很大的達人,KOC就是粉絲量不大或者在某個小圈子裡有話語權的達人。現在KOC已經淪落到跟素人差不多了,千粉就自稱KOC。三個兩個的沒有什麼價值,主要用來做輔助決策或者聚齊大量KOC刷屏(內容要多樣化,一樣的內容容易翻車,比如前段時間萬裡目的開箱)
短視頻內容創作的變現途徑
在抖音之前有那麼多短視頻平臺都沒搞起來一個很核心的原因就是「創作者都靠愛發電」,沒錢賺不能產生正向激勵,不長久。
抖音 2016 年上線 2017 年開始推廣, 2018 年中就開始上變現服務,從櫥窗到星圖到各種計劃。
1、星圖平臺
這個平臺是一個服務有達人投放需求的企業主的,兩類人可以登錄:有個體戶或者企業主體的組織,憑營業執照及公戶打款註冊帳號,可以查看所有達人的報價和詳細數據;粉絲量10W以上的達人通過綁定的抖音帳號登陸,可以完善自己的報價以及接企業主的廣告投放任務。
企業通過星圖平臺投放廣告,任務完成後星圖會收取5%的服務費,任何企業都可以投放。但是這個平臺依然沒有讓中間拉皮條的4A公司死掉,因為投放需要先在帳戶裡充錢,但是企業們都沒有先付款的習慣,所以仍然需要4A公司墊款投放。
另一端,達人們並沒有因為這麼方便的平臺而實現人人都能接單,4A公司們拉皮條都是兩邊賺錢的,左手吃企業的服務費右手吃媒體的折扣/返點。於是,大部分單子都投給了那些有商務能力的MCN公司。普通達人只能跟那些不用4A公司的普通企業一起玩,但這部分預算其實少的可憐…
PS MCN達到一定標準以後可以「打包」入駐星圖,免收服務費。
2、PICK、Link計劃
上面星圖更多是服務10W粉絲以上大號和MCN的,Pick和Link計劃則「便民」一點,5W粉絲即可申請。
Pick計劃主要是今日頭條旗下產品的內部廣告投放,按照CPM計費主要是曝光,比如你看到的好多電影剪輯號最後會引導你去西瓜/今日頭條看完整版,就是Pick計劃的一部分。(還有教你剪輯引導你去使用剪影的)
Pick計劃只有少量跟頭條關係好的外部企業可以投放廣告,大部分非頭條系企業想要投放5W粉絲的小號則通過Link計劃。Link的呈現形式多數以視頻左下角暱稱上面的組件的形式呈現,跟小黃車差不多不過是藍色的鑽石。早期還會出現在評論的第一條以連結的形式。現在Link也可以直接通過星圖下單了。
3、遊戲推廣&全民任務
這是比Pick和Link門檻更低的變現途徑,不需要粉絲基礎,在抖音搜索「抖音遊戲推廣」和「全民任務計劃」就可以選擇任務加入。
遊戲推廣計劃主要推廣內容是抖音小遊戲,目前只支持安卓手機,獎勵是按照視頻引流到小遊戲的人數計算的獎金。
全民任務沒有手機設備要求,但是獎勵差點意思,主要是流量獎勵和禮品,偶爾會有些現金獎勵。任務內容是品牌投放的挑戰話題、明星活動等(其實就是幫抖音完成廣告KPI)
4、私域導流
雖然抖音不鼓勵,但方法依然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在個人簡介留微信號。除此以外,認證/試用企業號以後,可以設置自動回復。早些時候可以通過橙子建站創建落地頁的形式,在裡面添加跳轉打開微信的插件直接引導用戶進入微信加好友,現在沒啥人敢這麼做了封的比較快。具體流程方法隨便私信一個「蝸牛保險」的帳號體驗…
5、電商分銷
這屬於抖音變現的重磅,放在最後講。這個事情的邏輯很簡單:抖音的創作者有流量,電商商家需要流量去做轉化。於是商家按照商品的銷售額給出一定比例的佣金給到創作者。
這中間促成佣金發放的平臺叫做「聯盟」,抖音有精選聯盟,淘寶有淘寶聯盟(阿里媽媽),京東有京東聯盟。商家們把商品掛靠到這些聯盟上,創作者在裡面挑選商品後放在自己購物車裡通過視頻銷售。
對於抖音精選聯盟的商品,抖音會抽走售價10%的服務費;淘寶聯盟則是收取6%的內容場景服務費以及佣金10%的技術服務費。
所以,一件商品如果是來自抖音小店/京東/考拉/蘇寧/洋碼頭/唯品會的,想要讓創作者幫你帶貨要開大於10%的佣金,因為超出10%的部分才是創作者的。雖然淘寶聯盟「苛扣」的少,但要想上抖音櫥窗也至少需要10%以上。
除此以外,不是所有商品都能放進抖音裡分銷:淘寶店鋪評分(DSR)要大於平均值,還至少要 1 鑽以上。並且不能是美妝類目(去年被作死了)。
加上dou+這個 100 塊= 5000 曝光的穩定投放工具,你會發現這一套流程下來一切都可以被精確計算出來了。即便內容垃圾,100dou+也可以獲得 5000 次曝光,測試好轉化率,就可以直接拉出ROI的計算公式。所以去年抖音淘客才能跑的這麼兇猛。(現在已經晚了,平臺限制嚴格,燒dou+需要精打細算了)
如果帶貨來自淘寶、京東以及洋碼頭,還有一個PID的概念,一個抖音號只能綁定一個淘寶/京東/洋碼頭分銷帳號的PID,一個淘寶/京東/洋碼頭的PID可以綁定多個抖音帳號。
二、直播及其變現
要對直播的內容做分類,不嚴格了就兩類: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嚴格一點,秀場直播還可以分出知識直播和遊戲直播。
(一)直播發展史
中央電視臺自 1983 年開始,採用現場直播的形式播放春節聯歡晚會,當時的總導演黃一鶴在春晚中採用了電話點播、群眾互動等形式,已經與當下的網際網路直播非常接近了。在那之前,春節晚會只是一個錄播加剪輯的影像節目,與現在的短視頻沒什麼區別。
「影像實時同步」這個機制加入以後,對內容的創作者的要求大幅度增加:無法後期修正,必須一氣呵成。這時候把控全場的主持人在整場直播中的價值就變得異常重要了,「主持人」這一職業在電視媒介中被越來越重視也是從黃一鶴導演執導的 1983 年春晚開始的。
2006 年,一款叫做魔獸世界的遊戲在年輕人中風靡。該遊戲中的副本系統需要20- 40 人同時在線遊戲,這使得語音協作成為當時遊戲的剛需。 2008 年,YY看準了這一需求推出語音清晰、網絡穩定的語音協作軟體。在提供遊戲協作的同時,YY發現玩家們在休息或者不需要語音協作的時候,也會在頻道中聊天,甚至有些人專門在頻道中提供聊天娛樂服務。於是YY推出了官方的唱歌娛樂房間,這便是網絡直播最早的雛形。
到 2009 年YY還在賣力深耕語音直播的時候,六間房將夜總會的秀場模式搬到網絡直播間,通過視頻實時給觀眾表演,這便是最早的秀場直播。 2010 年,YY直播開創打賞模式,主播們擁有了穩定甚至超高收入後,秀場直播進入高速發展期。之後的幾年裡,YY直播走出了MC天佑、散打哥、二驢等網傳身價過千萬的主播達人。
在秀場直播幾乎同時,隨著英雄聯盟這種全民級遊戲的迅速火爆,遊戲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YY拆分出虎牙、AcFun拆分出鬥魚TV、國字號浙報傳媒投資控股了戰旗、「富二代」王思聰則創辦了熊貓TV……隨著資本的的大量湧入,僅 2016 年就出現了 140 餘家直播平臺,直播進入到「千播大戰」時代。
在以秀場和遊戲直播為主的「千播大戰」如火如荼的時候,淘寶於 2016 年 3 月上線淘寶直播。當年雙十一,網紅張大奕通過淘寶直播 4 小時為自己的店鋪帶來超過 2000 萬的銷售額一戰成名。淘寶直播上線一個月後,薇婭開始在淘寶直播,次年 10 月 10 日在晚上 7 點到 12 點的五個小時裡,她完成了 6979 萬銷售額,成為淘寶直播的帶貨一姐,直到今天。
自此以後,以電商為主要內容載體的直播開始頻繁刷新戰績: 2019 年6·18,淘寶直播 130 億、 2019 年「雙11」淘寶直播 200 億、 2019 年快手主播辛巴全年帶貨GMV133 億、 2020 年羅永浩抖音首場直播帶貨1. 1 億。
(二)抖音的直播
在抖音向幾乎全抖音用戶push羅永浩電商直播之前,抖音直播的存在感一直比較低,即便早就已經有了月打賞過千萬的秀場直播公會/MCN。抖音的生態調性導致了那種花枝招展或者說一句話加兩個「伴奏笑聲」的逗樂直播火不起來。但沒辦法,直播是大勢所趨。
1、抖音直播的類型
粗放的分,直播就兩種模式:秀場和帶貨。秀場除了表演才藝外,知識直播也算「秀」;帶貨直播除了賣實體商品外,賣知識付費課程、站外倒流也算「賣貨」的一種類型。下面分開講。
1)先說秀場
秀場直播的目的從來就很單純,就是為了獲得觀眾大賞。如果你理解不了,可以想想你在很多北方夜店看到那種在臺上可勁兒吹瓶的小夥子,他們遭罪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臺下的你在酒瓶口上插錢。除了「自殘」搏眼球的方式,還有一種叫做PK,這也源自東北的二人轉。(兩個人在臺上拌嘴吵架製造衝突,搏取臺下觀眾的打賞)
知識直播也差不多是一種「表演」,與秀場不同的,知識直播靠的是「信息差」來留住觀眾。但顯然這種模式不夠撩,所以早起只有那些教你養號、教你運營的團隊會播一播,但三次以後肚子裡的墨水講完也都轉型「秀場」了…
2)帶貨直播
帶貨直播沒什麼新穎的,時間往前倒退 15 年,你在電視上早就看過這種形式了:電視導購。往前翻翻我的歷史帖子,我發過一些電視導購相關的研究,看完會恍然大悟。帶貨直播拼兩個東西:主持人和供應鏈。
(三)抖音直播的變現
直播變現的兩套系統:所有平臺都有的打賞體系和分銷體系;抖音特殊的星圖下單按小時計費的品牌合作體系( 5 月 14 號剛上線)。
1)常規變現
抖音的打賞通過「音浪」完成,觀眾花錢買抖幣,然後用抖幣買禮物送給主播。主播積累音浪以後,可以按照3: 7 或者5:5(個人3,公會5)提現成人民幣。
除了基礎的禮物打賞,粉絲贈送特定禮品給直播可以稱為粉絲團,獲得特殊標示。連線其它主播PK拼的也是打賞數。
抖音每小時都有音浪榜,官方的引導話術是「上榜可以獲得很多曝光」。所以每當有品牌找主播合作帶貨,都會刷榜,畢竟上了排行榜第一確實能帶來很多流量。
在官方榜單之下,每個直播間都有個打賞排行榜,也就是主播們常說的「榜一大哥」。給榜一導流這種在玩法在抖音不是很火,快手打榜導流很普遍。
除了打賞體系,跟短視頻帶貨一樣的帶貨分銷體系在直播間也可以實現,整個變現體系跟短視頻帶貨差不多,多了無非「坑位費+CPS」。
2)星圖接單
5 月 14 號剛上線的,所以在課件裡沒有。跟之前短視頻接單一樣,達人可以把自己的直播按小時收費掛在星圖上。一旦報價你的直播數據都會被客戶看到。
這裡提一點:雖然好多報價一小時幾萬,但你不能按小時算。因為普通帶貨的直播都是 10 分鐘講一個品,坑位費也是幾萬。一小時有 6 個 10 分鐘,建議價格除 6 再看。
3)直播導流
這種玩法並不多,我只發現學而思在玩。學而思在疫情期間開設了各個年級、各個學科的直播課程,直播內容是學而思課程的同步。但老師們會在課程開始發紅包,並在課程期間回答學生的提問,但發紅包和回答提問僅來自學而思自己的平臺,於是很多家長在抖音直播間的評論區問應該怎麼去聽課(當然有些可能是拖),然後被老師或者工作人員引導至學而思自己的付費課平臺。
抖音裡的電商體系
在短視頻和直播玩法中,電商分銷是非常重要的體系,下面以抖音的電商整體為主題講一下相關知識點。
(一)抖音小店
這個跟淘寶開店、京東開店一樣,都是獨立的電商系統,只是沒有淘寶、京東這種集中的搜索展示體系,小店的所有商品都是被拆分出來分布在各個達人的櫥窗中的。
個人的感覺就是,抖音小店不知道在哪但又無處不在。這種形態決定了它和常規的電商平臺有完全不同的運營邏輯,很明顯的一個就是「沒有品牌」:商品是「散落」在各處的,而不是一個品牌整體。
如果你的商品只是躺在達人的櫥窗中,他的入口是非常深的(達人主頁-櫥窗-商品),這個深度我們可以認為商品是不存在的;只有商品被掛到了視頻上後,才可以稱之為無處不在:視頻有可能被推薦給任何一個人。
所以,在我看來抖音小店商品最關鍵的是「佣金」:只有佣金高到值得被達人們掛到視頻上它才能有出頭之日。
當然,還存在另一個途徑,那就是你自己有強大的流量獲取能力,比如去年火爆的【壞果必賠】,他們並不需要開出高佣金讓其他達人帶貨,自己創作的視頻就是水果賽道最牛逼的。
開小店目前應該還有免費無門檻的政策,之前需要30W粉絲,現在應該取消掉了,有企業主體就可以申請。
(二)魯班電商
前面說的淘寶、京東和抖音小店屬於「一類電商」,他們都是以「商品在店裡,店在平臺上」的方式存在的。還有一類電商形態,就是魯班電商這種,沒有店鋪也不需要平臺,一個商品一個網頁(H5),這個頁面可以出現在任何有流量的地方。它們被稱之為「二類電商」。
魯班電商非常適合頭條系流量和用戶畫像精準的平臺:人群精準流量大,一個頁面投進去等著錢來就好了。
你會發現,抖音小店雖然屬於一類電商,但是它商品的存在形態跟二類電商非常相似。這從另一個角度印證,抖音小店不能跟淘寶京東一樣運營策略。
其實,如果你了解淘寶客,你會發現淘寶客也非常像「二類電商」。難道說明「二類電商」是趨勢?這個咱不懂,不瞎下結論了。
(三)抖音團購
目前已經逐步放開,很多線下餐飲在用,比如PDF46 頁的那兩個線下燒烤,就在視頻中插入了團購商品。
實際上,這就是抖音版的外賣。感興趣可以去抖音搜截圖中的帳號查看。
(四)第三方電商
前面已經講過了,抖音的精選聯盟。
(五)百應平臺
今年新上線的服務抖音電商體系的綜合平臺,其目的是幫助短視頻和直播創作者更好的分享商品。
對創作者來說,說白了就是個PC版的抖音櫥窗,加上一些直播間商品的操作(比如讓小助手設商品為在講解)。機構也可以登錄後查看旗下的藝人關於帶貨部分的數據、管理藝人商品分享、
甚至招商。
對於電商商家來說,除了進入精選聯盟的小店商家可以設置商品分享、推廣計劃以及商品的分享數據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商家,一旦商品進了精選聯盟,也可以在這裡查看各項商品在抖音裡的傳播數據。
抖音的廣告體系
(一)信息流廣告
跟朋友圈廣告投放類似,選擇定向人群包(或者人群關鍵詞)進行投放。目前信息流廣告的開戶門檻應該是 3 萬,可以投信息流也可以當dou+用。
開戶投放跟直接投放dou+的區別是,可以有更多更詳細的人群選擇,以及有一種比較有價值的投放方式:不投已經看過的。
最近聽到一個內部消息,抖音跟京東籤了個協議,京東商家投信息流ROI保1:5,感興趣的可以去詳細打聽一下(如果 618 之前有投放的需求最好也問問,省的投來全是垃圾流量)
關於信息流廣告的,星球裡有很多大佬講過了,不再贅述。
(二)dou+
dou+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信息流廣告,它廣告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被曝光的對象不是品牌而是視頻(實際上,視頻中帶有品牌露出或者商品購物車的話還是品牌曝光),投放的門檻低到人人都可以投(最低消費 50 元)。
dou+這個產品在去年短視頻帶貨的時候被用到了極致,這個前面已經提過了(短視頻帶貨投dou+算ROI那裡)。其實到現在,在足夠精打細算的情況下,「豆莢燒車手」們依然很賺錢。
五、其它形態
抖音除了上述圍繞短視頻、主播、電商和廣告體系提供的諸多功能外,還有在更外圍的一些小服務功能。
這些小功能在大部分創業者的視線之外,但又與抖音生態息息相關,玩轉了也不失為一個賺錢的好渠道。
(一)特效師
你在抖音裡看到的很多特效並不是抖音官方發布的,而是由抖音的特效師們創建。抖音提供了非常好用的特效創作應用和預覽App,幫助特效師們創作抖音特效。感興趣可以下載應用創作一個體驗一下,易用程度堪比Windows的「畫圖」。
任何人都可以創作特效發布到抖音供他人使用,影響力大的還能獲得「抖音特效師」認證,是個非常不錯的曝光機會。
(二)抖音音樂人
很高大上的名字,但是認證超級簡單,進入音樂人頁面上傳一首自己唱的單曲或者具有版權的BGM即可。
認證後會在抖音裡有特殊認證,帳號的主頁也會優先顯示你的音樂,而不再是作品。
音樂人網頁版可以查看BGM的傳播和使用數據,高影響力的音樂人還會獲得廣告合作的機會。
(三)抖音小遊戲/小程序
前面講短視頻變現的時候說過「小遊戲推廣計劃」,推廣的就是這個抖音小遊戲。它的盈利模式跟抖音小程序差不多:賣道具或者接廣告。除此以外,做得好的小遊戲還會被頭條官方加持,比如「我功夫特牛」,好像就是從抖音小遊戲出來被頭條加持上線iOS遊戲,然後登上App Store遊戲榜一的。
小程序同樣,跟微信的小程序差不多大部分是為了實現業務功能,比如萬裡目直播帶貨掛的就是小程序。除此以外,最火的玩法之一就是把小程序推廣作為「噱頭」,發展下線做代理的模式。
前兩天抖音剛出了政策,測試類小程序不能收費了。不過已經有大佬早就賺完錢走人了…不知道現在追還有沒有機會。
(四)即合平臺
去年上線的平臺,跟星圖在一起,很明顯是for有投放需求的企業客戶的。它的業務內容是,邀請有視頻拍攝能力的團隊入駐,以套餐的形式為企業定製廣告視頻(目前已停止邀請,沒找到可以入駐的其他渠道)。
簡單說,就是入駐了官方的TVC拍攝團隊。
(五)抖音開放平臺
跟其他大廠的開放平臺一樣,抖音的開放平臺為有技術開發能力的團隊提供抖音相關的數據接口,比如帳號粉絲數據(包括畫像)、作品傳播數據(包括播放)、粉絲互動、作品發布等。跟微信一樣,需要帳號掃碼授權才可以拿到相關的數據。
如果團隊有開發能力,其實可以安排技術研究一番。從我個人看文檔感覺,很多功能可以做出賺錢的工具,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以上,應該比較全面了,如果有漏掉或者寫的不詳細或者說錯了地方,希望各位老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