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巴金與蕭珊相差13歲的年齡差,巴金認識蕭珊的那年她才十幾歲,結婚那年,巴金40歲,而蕭珊才27歲。
在沒有遇到蕭珊前,巴金是一名獨身主義者,不相信愛情,也不期待愛情。蕭珊的出現後,他徹底改變了巴金,與她結婚生子,並兒女成群。
其實,人啊!不是不愛,只是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而已。
蕭珊自幼聰明活潑,出生於一個商賈之家,曾進入上海愛國女子中學讀書後,深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薰陶。
那時的巴金在文學界早就享有盛譽,他的成名作《家》吸引了蕭珊,之後蕭珊成為巴金的一名「粉絲」,她的書信裡有著對巴金灸熱的情感,而巴金也感受到了,從此兩人書信來往頻繁。
巴金也對這個熱情的女孩充滿了好奇,而蕭珊也毫避諱地表達了自己對巴金的愛意。
年輕、美麗的蕭珊對巴金的感情主動而熱烈,讓十幾年沒有與少女接觸的巴金終於結束了在黑白文字中苦行僧勞作的日子。
蕭珊深陷這段感情,而巴金因為年長,對待愛情也更加成熟穩重,對於蕭珊他一直發乎情,止乎禮。
蕭珊把家裡人安排的一門親事這件事情告訴巴金,讓巴金為她拿主意,巴金知道後心裡多有不舍。
但嘴上說著讓蕭珊自己拿主意,蕭珊氣得轉身離開。
巴金趕緊解釋:「我是說你還小,一旦考慮不成熟會悔恨終生。將來你長大能有主見了、成熟了,還願意要我這個老頭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巴金終於吐露心聲,蕭珊很感動,也清楚了他的心意,並發誓,要嫁給巴金,這輩子兩人都要在一起。
蕭珊追求愛情的堅定決心,讓巴金越發珍惜這份情感。
從那之後,兩人開始戀愛,並視對方為此生的伴侶。
在朝不保夕的戰爭歲月,兩個相愛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談了八年的戀愛,兩人才結束愛情長跑,結婚沒有擺酒席,只發了一個通知。
那時候的愛情觀真的是很純真的,依現在看來他們真的就是裸婚,連新房都是借的朋友的一間木板屋,沒添新被、新衣,去郊外度過了3天蜜月,就算是完成了婚姻大事。
蕭珊從不計較物質,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在戰火紛爭的年代,能活下來就是一種幸福,有一段熱戀過的愛情更是一種幸運。
兩人的相識因為年齡差,也算是相互考驗了一段時間,戀愛8年才結婚,這應該就是真愛了。
婚後的兩人日子過得安寧美好,巴金寫作,蕭珊持家,還有一雙兒女繞膝承歡,這樣的婚姻生活圓滿幸福。
如果歲月一直這樣靜好下去,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痛苦和遺憾了。
「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巴金遭到批鬥,受到無休止的折磨。而蕭珊也同樣受到來自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傷害。
但她從來不將自己受的苦相告於巴金,只是默默忍受,還不忘安慰巴金。
本以為蕭珊比巴金年齡小13歲,兩人的婚姻會圓滿,她會活得更長,會陪伴彼此更長時間。
可就在兩人結婚28年,蕭珊因為備受精神摧殘病入膏肓,手術後5天不離開了人世。
從來沒有想過與最愛的人生離死列,可殘酷的現實無法阻擋,他只好在餘生不停地懷念她、祭奠她。
蕭珊去世後,巴金才68歲他沒有再續弦,而是一個人帶著對蕭珊的思念孤獨寂寞的活到101歲才去世。
別人的長壽是幸福,對巴金而言是折磨,因為在長壽的每天裡,都沒有蕭珊。
一年年裡,巴金對蕭珊的思念與日俱增,從未斷過,他這一生只愛過蕭珊一個人。
這樣的愛情至純至美,讓人從心底裡佩服。
有人說,愛情的開場大都千篇一律、你儂我儂,可是真正考驗的,是愛情的謝幕。
巴金和蕭珊經歷愛情的考驗,又經歷戰火年代的折磨,還未享受晚年的婚姻幸福,就一個先走了。
他們的結局是有始有終的,始終對愛情專一,對一個人專一。
巴金一個人度過的53年,想必是難熬的,每一天都是對蕭珊的想念,這樣忠情的男人也難再有。
這一生,我們會遇到很多人,緣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獨與你,像是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
今日話題:「你羨慕這樣一輩子只愛一個人的愛情嗎?」
-end-
☆我是多愁善感的女人,寫有用的文字,觸動心靈,讓人成長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