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越來越多,每年還有數十萬人因其而離世。
肝癌還憑藉超高的死亡率,致癌率,隱匿性,還有"癌中之王"的稱號。
那麼如何預防肝臟病變、癌變呢?可以從飲食習慣、飲食衛生做起,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出現和飲食有很大關係,當然,肝病也不例外。
因此,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還要飲食衛生。此外,不少肝病患者,在查出肝癌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主要有兩方面,都與肝臟本身的特性有關。
首先,肝臟內部沒有痛感神經,導致肝臟損傷時,容易被人忽略。其次,則是它有出色的代償能力,造成肝臟損傷超過2/3也會維持其正常運轉。
醫生提醒:飯後若有3種異常,儘早檢查肝功能
從事肝病學研究30多年的教授鄭玉坤,根據其多年臨床觀察發現,肝癌在出現時,會有以下徵兆出現,別以為是小事。
1、腹脹
吃飯過多引起腹脹感是正常現象,若是幾乎沒有吃什麼飯,常有腹脹感出現,或是肝臟健康受損。
肝臟癌變後,導致水鈉瀦留變重,使血漿膠體滲透壓變低,門靜脈壓升高,產生腹脹感嚴重。
若是久拖不治,還會出現更加嚴重肝病症狀肝腹水,因此,有嚴重的腹脹感出現以後,排除腸胃消化問題以後,要及時檢查肝功能。
2、腹痛
很多肝硬化或者肝癌晚期患者,常有腹痛的感覺出現,常表現為腹部右上方也就是肝區出現針刺樣的感覺。
這是因為肝臟變硬或者腫瘤生長時,導致肝臟變得比原來大很多,使周圍組織、細胞、膈肌受到的壓迫力度變大,引起腹痛的出現。
此外,腫瘤在生長時,也會引起肝包膜的張力變大,也是肝區周圍出現刺痛或者鈍痛感的主要原因。
建議:有強烈的腹痛感出現後,最好及時就醫檢查,尤其,要給肝臟做次全面調理。
3、腹瀉
吃過飯後常有拉肚子,也就是腹瀉產生,不僅要考慮腸胃問題,更要關注肝臟健康。
肝臟在消化過程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是分泌膽汁,參與食物的分解、消化。
肝臟癌變後,膽汁分泌不足或者排出異常,致使食物不能被及時分解,造成腹瀉頻繁。
呵護肝臟健康,常做3件事
1、多運動
眾所周知,運動是維持身體和肝臟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
運動時,可以促進血液流動,引起肝血回流變多,有利於肝細胞活力的提升,對肝功能的增強、毒素的代謝也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此外,運動還是消耗脂肪的重要手段,脂肪損耗過快,可以避免身體肥胖,也能減少肝內脂肪堆積,還可以給肝臟脂肪代謝工作"減壓",避免脂肪肝出現。
提醒:運動要適量,不要太過勞累,以免給機體健康帶來其他損傷。
2、多喝茶
肝臟害怕乾燥,經常喝水,可以補充體內水分,讓肝臟得到更好的保養。
水中放入些菊花,肝臟保養效果,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菊花中保肝臟的"上品"是雲臺冰菊,懷慶府是其主要產區,它所含的肝臟養護成分遠超於其他菊花,被不少人稱為"菊中貴族",其種屬是懷菊亞種。
硒元素:可以讓肝臟對病菌的抵抗力變得更強,也能使肝臟自我修復得到明顯提高;
類黃酮:能提高肝組織活力,還能抑制自由基對肝臟的傷害,降低肝臟病變風險;
膽鹼:促進脂肪分解,使肝臟的代謝脂肪能力變得更強,還能避免脂肪在體內囤積過多。
每天飲用一、兩杯,喝前用熱水衝泡,經常喝,肝功能變得更好。
3、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可以使肝功能變得更強。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肝血回流增多,對肝細胞活力的增強和肝功能提升有促進作用,還能使肝臟得到更好的自我修復。
此外,充足的睡眠是體內有足夠時間休息的保證,可以維持體內代謝穩定和激素平衡,對機體的免疫力增強也有很好幫助。
小知識:
十三香是日常調味料,它能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美。
要注意的是,不可多吃。因為裡面含有致癌物質黃樟素,黃樟素在體內過多,導致臟器、組織損傷,可能導致癌變發生。
參考文獻
姜雨欣. 肝癌症狀日常研究觀察[J]. 每日養生,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