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農
在工作人員遠程遙控下,無人水稻收割機開啟自動化作業模式,無人稻麥兩用直播機正在田間來回作業,無人植保機開展病蟲防治……前不久,在蘇州市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水稻「耕種管收」生產全程無人化智慧生產場景震撼了現場的參觀者。
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要求: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殷殷囑託,砥礪前行。近年來,江蘇始終把總書記的要求和全省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中按下農業現代化發展「快進鍵」。2015年以來,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用全國3.8%的耕地養活了全國接近6%的人口。
端牢「飯碗」,江蘇不僅告別「靠天收」,而且挑上「金扁擔」。農忙季節,收割機、翻耕機、施肥機、插秧機等各類農業機械馳騁於廣袤的江淮大地,傳統的「鎬鋤鐮犁」已悄然謝幕,智能化的「金戈鐵馬」正蓬勃興起。如今,江蘇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6%。改革開放40多年來,江蘇農業從業人口從1978年的1937萬降低到2018年的761萬人,「金扁擔」在穩住糧食綜合生產基本盤的同時,釋放了更多勞動力。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加速發展和數字經濟大潮的漫捲而來,惟有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勇立「數字+」的潮頭,方能乘風破浪走在前列。2019年,江蘇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籤訂了現代化合作框架協議,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農業,在提升「金扁擔」含金量中推動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業發展向高處行、攀科技峰,江蘇始終在路上、當表率。2020年,江蘇在3個設區市和33個縣開展了農業現代化示範建設,圍繞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的「生態融合」和「基因重組」,著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智慧農業的「試驗田」,並規劃了到2030年全省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藍圖。作為「試驗田」的「樣板間」,蘇州智慧農業更是跑出了「加速度」,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到68%,建成省級智慧農業示範基地12個。
巨擘畫藍圖,奮進正當時。隨著「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要加快智慧農業建設的號角吹響,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江蘇「農業人」,必將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中挑起「金扁擔」。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