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城區古香小學,陣陣墨香撲鼻,滿眼名人佳作。教學樓的梁柱上、樓道裡,掛的是書法家的墨寶和學生的佳作;操場東圍牆約40米的書法牆上,展出的是師生的30幅書法作品。還有數位化書法專用教室,墨香閣裡展出的上千幅師生書法作品……讓人不由地讚嘆:「老城古香、傳承文明,翰墨飄香、浸潤人生。」
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讓墨香瀰漫古香
當被問起學校的書法教學工作時,古香小學校長閆溪江不假思索,從點到面,了如指掌。他說:「古香小學的書法教學『大事記』就掛在我心裡。」
2015年,古香小學率先開展書法教學工作。
談起推廣書法教學工作的原因,閆溪江說,第一,自古沿用下來的書法,是中華文明和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之一,延續幾千年的書法史,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學校是為國家培養合格接班人的地方,理應對中華文明、中華傳統進行傳承和延續。第二,書寫規範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寫漂亮字、做優秀人,一手好字為人生奠基,同時也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高審美能力。第三,古香小學地處文化積澱深厚的老城區,結合地域特色,應當弘揚書法文化。
師資、課程、課時、教材有保證 書法教學寫進課表
理念重要,落實更重要。在校長閆溪江的引領下,書法教學工作由該校副校長張利霞主抓。在師資、課程、課時、教材上保證四落實。
師資有保證
學校有兩名專業的書法教師,柴敏、許亞楠,還有一名美術教師劉偉愛好書法,是省書法協會會員,本人作品多次在省、市大賽上獲獎。
課程有保證
學校領導和教師經常研討、教研課題,確保課程的頂層設計及細節落實。
課時有保證
書法教學寫進課表,一至六年級全員開設書法課。一年級、二年級每周一節硬筆書法課,三至六年級每周兩節書法課(一節硬筆,一節軟筆)。
教材有保證
2015年,學校購買了大量名人書法字帖供學生使用,2016年,國家有了統編書法教材後,學校開始使用統編教材進行教學。
為了與資訊時代、數位化教育理念接軌,更好地適應書法教學的需要,2019年,老城區政府投資40餘萬元,在古香小學建造了該區第一個富有書香氣息、古典韻味的數位化書法專用教室,保證了書法課現代化教學的開展。閆溪江說,這既是上級領導對書法教育的重視,又是對古香小學書法特色的肯定。
五年級學生家長王利明說:「孩子在古香小學,學到了受益一生的技能,在學校免費學書法,不用帶紙、不用帶墨,也不用帶毛氈……這真是孩子和家長的福氣!」
普及、選拔、培優成體系 請書法名家進校園
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學校構建了「三級組織構架」,進行成體系的培養。
除了常態課程外,每班成立「書法興趣小組」,語文老師擔任輔導員,學生擔任組長。學校成立「書法社團」,由專業的書法老師擔任輔導老師,從班級「書法興趣小組」中選拔「高手」。學校定期聘請書法名家走進校園,對從「書法社團」中脫穎而出的、對書法有濃厚興趣、有書寫天賦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
截至目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洛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伊明,老城區書法家協會主席趙振濤,老城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衛金龍、衛鋼民,書法名家苗書奇等近百名書法家走進古香小學,和學生一對一結對子,現場指導書寫,開展「揮毫書春聯,攜手賀新年」書法筆會、義寫春聯等活動。
書法文化成特色 文明校園美名揚
當學生一個個變成「小書法家」的同時,教師們也不甘落後。在古香小學,每名教師每周都會提交兩幅書法作品,一幅硬筆的,一幅軟筆的。
通過師生同寫、同練,古香小學真正達到了「教師提筆即示範,學生提筆即練字」的目標。
學校書法特色已經形成。近年來,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書法比賽,先後獲獎200餘人次。
2016年,學校被評為「洛陽市書法特色學校」。
2018年,學校被評為「洛陽市示範性書法特色學校」。
2018年4月,該校參加老城區書法比賽,獲獎人數最多,獲得獎項最高。
2018年4月和10月,該校兩次代表洛陽市參加「洛邑古城書法研學」活動,在市教育局中小學教研室美術教研員王洋的指導下,精彩完美地展示了洛陽市中小學書法教育成果。
2018年6月,該校被評為市中小學書法教育周組織工作先進集體,市教育系統「教苑清風」廉政書法作品展評活動組織工作先進集體。
2019年,該校被中國出版集團教材中心定為「書法教學示範基地」。
書法特色的形成,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升了學校品位和學校文明。
老城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蔡宜愷說,古香小學的書法教育對老城區各校書法教育起到了輻射和引領作用。近年來,老城區教體局和古香小學先後舉行了老城區書法培訓活動、老城區書法教育工作現場會、老城區「書法教育周」啟動儀式、老城區「迎新春書法筆會」、老城區「百名書法家進校園活動」現場會、書法課展示活動等。各校參與校長和教師共約300人次,有力地促進了老城區書法教育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