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窮三代,攝影毀一生:這句話實際是在調侃攝影的器材都非常燒錢, 很多人以為只有相機會很貴,實則周邊的各類輔助器材同樣花錢。樓主雖然入坑攝影多年,不過平時買器材都比較謹慎(其實是窮)今天就來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那些出行用的攝影裝備。
這次推薦的產品都是我自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產品優缺點也算是有發言權,同時我也會給到我當時購買的價格以及當前的優惠好價,各位可以根據需求選擇購入。
宜麗客OFF TOCO相機包
以前剛玩相機只有一隻套頭的時候,相機往脖子裡一掛就出門拍攝了。隨著攝影這坑越來越大,我也相繼入手了不少攝影相關物品,東西一多就肯定需要背包,開始我還用自己通勤的背包來將就一下,但是由於沒有分層設計,相機等物品肯定會磕碰,讓人心疼。後來出門拍攝越來越頻繁,才想到要入手一款攝影包,也就是我這款宜麗客OFF TOCO相機包。
入手這款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長期關注的UP主影視颶風TIM也同樣推薦過這款產品。本身黑色的外觀看起來也比較簡約,沒有那種花裡胡哨的裝飾,至少背著它出門能讓你看起來像是一個專業搞攝影的。
很多攝影包都宣傳表面採用了防水材質,宜麗客OFF TOCO也不例外,雖然我我拍照之前肯定我提前看好天氣,儘量避免使用上背包的防水功能,不過我這裡也做了下實際測試,直接將水淋到包上,可以看到水並不會滲入,而是會形成水珠自動留下。
購買這款包的時候還單獨購買了一個防盜密碼鎖,比較包裡器材加起來就大幾萬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偷盜情況,除非整個包都被拎走了~
這款攝影包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有豐富的儲物空間,我甚至覺得夾層多的有點超出想像。
比如用單獨的掛鈎可以勾住鑰匙:
在背包肩帶上還有一個小的收納空間,可以放置AirPods 藍牙耳機等設備。
至於包內的空間,這裡隨便放幾張圖,後面再展示其他配件的時候會詳細介紹。
推薦這款包最重要的就是價格,之前我還考慮過國家地理等攝影包產品,但是價格太高感覺並不值,而這款宜麗客價格日常價在400多元,最近雙11預付50定金,可以做到270元左右的價格,至於值不值下文再介紹其他產品的時候也會詳細展示。
索尼A7R3微單
既然是攝影,那麼主角自然是相機,一臺A7R3。大約是在兩年前購入的當時入手價是1.83W,現在已經跌到了1.4-1.5w了吧,雖然是老機型但是放到現在尚能一戰,4200W像素的全幅傳感器以及較高的寬容度讓它在畫質表現上依舊立於第一梯隊。
今年開始我也開始慢慢開始拍攝視頻內容,A7R3最高支持4K 30P以及1080 120P 100 Mbps碼率的視頻錄製,並且也支持HLG格式方便後期調色。基本上可以滿足我目前的視頻拍攝需求。不過最近也在糾結是否要再購買一臺A7 S3視頻機,不過價格堅挺還是等等吧。
後面再來說說A7R3的缺點,配置方面畢竟是老機型我就不說了,老生長談的就是索尼菜單邏輯混亂,明明可以通過固件升級的方式來優化,但是索尼偏不;另外就是萬年不變的辣雞屏幕,如果有專業需求的用戶建議還是外接監視器使用吧。如今的話如果有朋友來讓我給推薦相機,要全幅而且在萬元左右的,我第一個就給對方推A7M3,作為入門款全幅機型的確是性價很高。
鏡頭
購買A7R3以後我曾入手過多支鏡頭,有的還留著有的已經出了,我這裡就用過的鏡頭點評一下,各位可以作為參考建議進行選購。
FE 24-70 F4 ZA(已出) :這是我購買A7R3搭配的第一款鏡頭,現在已經出掉了。各位寧願選套頭也別買這個,要銳度沒銳度、要虛化沒虛化、抗眩光能力又不足,實在是對不起蔡司標。樓主已經幫你買踩坑了,大家儘量避開。
FE 55 F1.8(已出):索尼的標準人像頭,體積小巧,銳度爆表,對焦迅速、就焦外虛化一般般,算是人像拍攝或者是掃街必備神器了。不過我平時人像很少拍,反而是拍物比較多,而且這款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有點遠,所以就出掉了;
適馬 85 F1.4ATR(已出):就是以前那個焊接屁股的適馬頭,雖然畫質很強,人像王者無比接近索尼自家的85GM,不過體積和重量都太大,讓人不想帶它出門,所以一年時間使用次數不超過10次,遂出手
騰龍28-75 F2.8:目前在用的主力鏡頭,記得當時還是加價買的,現在應該掉到5000元左右了。一句話說吧,畫質達到了遠程GM的8-9成功力,體積重量小巧,還附贈微距功能,不可多得的好物,平時拍產品、非商業的動態場景可以勝任,如果是專業的商業拍攝建議還是選擇24-70GM
騰龍70-180 F2.8:最近一個月入手的長焦鏡頭,索尼選的中長焦段並不多,70-200G光圈差一檔、70-200GM太貴。而騰龍的70-180在畫質不弱的基礎上,價格以及體積重量都是非常的香,可以作為索尼長焦鏡頭的入門選擇。
FE16-35 F4 ZA:蔡司的廣角鏡頭,平時拍風景建築的時候用的上,畫質中規中矩,索尼的廣角可選的也不多,如果不拍夜景或者人像的話就選這個,否則就必須上到2.8的大光圈。其實我也正準備把這個16-35 F4給換掉,換成騰龍的17-28 2.8。
所以目前保留的也就是剛剛提到的三支鏡頭,一般情況下28-75作為標準鏡頭肯定是出行必備,至於廣角和長焦的話可能會根據場景選擇其中一個。如果非要都帶上也不是不行,在宜麗客OFF TOCO相機包的兩側分別有橡膠材質的拉鏈把手,拉開後內部就有一個獨立的相機鏡頭內膽包。
內膽包採用了魔術貼分格設計,用戶可以根據需求自由調配空間,合理排布的話至少能放下一隻機身和三支鏡頭。
內膽包內部有防震墊,可以有效保護相機和鏡頭。平時不使用背包的時候也可以單獨拿出來作為鏡頭收納包使用。
思銳N2204SK三腳架
一句老生常談的話,都說「三腳架要買到第三個才知道前兩個都白買了「。目前這款思銳的N2204SK三腳架,可以算是我的第二個三腳架,它採用了碳纖維材質,不過加上雲臺的話整體也要2.13KG不算輕。
背包一側正好有綁帶設計,直接可以將三腳架固定住,不過實際情況這個三腳架依舊還是太重,我考慮以後出行的話還是換一個輕便款的架子。
三腳架採用了4節腳管設計,承重能力也不錯,使用A7R3配合長焦鏡頭依舊可以穩定支持。目前這款三腳架+K20X雲臺網上價格都在1700元左右,我建議各位可以閒魚搜一下,會有全新的產品出售能便宜個幾百元,據說是因為淘寶限制底價的原因。
大疆Mavic Pro
大疆Mavic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時至今日雖然參數有些落,不過我也就是用來換個角度看世界,並沒有動力去更換寸更新的產品。1200W像素攝像頭,可以錄製4K視頻,再加上內置一鍵短片功能,隨手可以拍出炫酷的航拍大片,用來發發朋友圈基本就是大型點讚現場。
圖傳方面我實際在相對空曠的地方使用飛個1KM沒啥問題,電池我一共擁有三塊電池,每塊20多分鐘,一次出門也能飛上一個小時。
如果你現在想入手無人機,只是玩玩的話大疆的Mavic Air2或許是最佳選擇,價格更貴的Mavic Pro2更適合專業玩家。
平時話我是用這樣一個收納包來單獨收納飛機、電池、以及遙控器,不過提在手裡依舊還是麻煩,如果單獨放在背包中不卡位的話有容易翻滾撞擊,無人機這玩意不管是雲臺還是電機都非常脆弱。現在換了這款宜麗客OFF TOCO攝影包,它的內部提供了豐富的拉鏈袋,其中一個拉鏈袋的空間剛好可以將無人機固定收納,而外部的網袋設計又可以放置遙控器以及電池等配件。
iPad Pro
各位有沒有遇上戶外拍了幾百張圖,結果回家放電腦上預覽一看要麼是糊了要麼是過曝欠曝等問題。另外雖然索尼的相機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將照片傳送到手機,但是速度太慢等待時間太長,所以我平時隨身還是會帶一部iPad Pro
由於iPad Pro自帶了type C接口,所以我拍完一組照片以後可以直接使用TypeC讀卡器將內存卡連接iPad,如此一來就可以直接讀取剛剛拍攝的內容,甚至連RAW格式都可以識別,通過iPad Pro就可以清晰預覽拍攝的內容了。
平時如果只是隨拍照片的話,可以迅速將照片導入iPad,然後通過第三方APP進行簡單的後期處理,直接在朋友圈分享。
背包本身提供了收納筆記本或者平板的位置,即便是15寸的筆記本都可以輕鬆放入,而這臺11寸的iPad Pro,只要你喜歡,放在背包任何位置都合適。
WEEYLITE 全彩RGB補光燈
外出攝影的時候偶爾遇到暗光條件,打光是一個難題,大型的燈具肯定不適合我單打獨鬥。所以選擇一個便攜的補光燈更為合適。選擇這款WEEYLITE 全彩RGB補光燈一方面,就是看中了它輕巧的體積重量,和一部手機差不多吧,收納起來比較方便。
補光燈總計擁有78顆冷暖光+60顆RGB燈珠,可以實現冷暖色調白光以及1600W色的RGB效果,在屏幕背後有一塊OLED屏幕通過按鍵就可以實現不同燈光色彩的調整。覺得使用燈體自帶的按鍵太繁瑣?它還支持手機APP藍牙控制,可以直接通過手機快速調整亮度以及色彩,甚至還設有多種情境模式可以自動切換。
補光燈底部有螺孔,包裝內單獨提供了支架或者冷靴就可以固定在相機上,尤其是在暗光條件下拍攝視頻的時候非常方便。
3000mAh的電池在最大亮度下可以持續工作2小時,充電口為通用的TypeC接口;除了本職作為補光燈使用,它甚至可以充電充電寶,為手機供電以便不時之需。
ANKER充電寶
A7R3由於換裝了新的電池,續航表現相較於之前的產品提升非常大,不過偶爾遇上電池忘記充電的話,又或者是要拍攝視頻,使用充電寶也可以額外補救一下。我平時就帶的是這款Anker 任天堂定製移動電源,本身是用來給switch充電的不過我更多是外出給手機等設備使用,總計13400mAh的電池容量,用它充3次iPhone基本沒問題。
本身提供了一個USB-C口以及一個USB-A口,其中C口最大輸出為15V 1.5A。我一般就把充電寶放在口袋裡面,然後拖出一根C2C線纜連接相機,就可以讓相機一邊充電一邊使用了。
RODE Wireless Go無線麥克風
目前攝影轉視頻,我也會會跑到戶外拍攝一些vlog視頻內容。相機的收音在家裡的話還算是能聽個響,但是到了戶外各種環境噪音以及風噪,就必須要額外配一個麥克風,選擇這款RODE Wireless Go的主要原因就是B站幾乎大部分UP主都在使用這款產品,於是種草下單。
產品本身小巧的體積非常適合我這種新人視頻作者,它有一個接收端直接連接相機,另外的收音端直接夾在衣領上即可,無線距離還挺遠的,空曠位置相隔30m依舊可以穩定連接。
音質啥的不算很強,但是拍攝視頻來說已經完全足夠,每次充滿電大概能持續工作5個小時以上,我強烈推薦各位視頻作者來一個。
這款產品常年保持在1500元左右的價格,上下浮動不超過100,前段時間我朋友通過海淘以1000元不到的價格入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實際出行體驗
說實話這麼多產品放在包中重量可能已經超過了10KG,背包優秀的負重系統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背包對於身體的壓力。可以看到攝影包的背部採用了EVA材質,實際摸起來有點類似於海綿比較柔軟而且富有彈性;
而在肩帶的背面也有蜂窩狀的打孔設計,再配合胸部扣帶設計,背包的重量就可以分散到肩部、腰部、胸部各處,讓身體平攤壓力緩解勞累感。
另外出行的時候頻繁從背包中拿取相機還是比較麻煩,所以我還單獨購買了一個攝影斜挎包,剛剛好可以把A7R3帶一個鏡頭放入。內部也有分層設計,如果是APSC微單的話或許可以再額外放下一枚鏡頭。
不過正常情況下我就是直接將A7R3掛在脖子裡,然後將其中一枚鏡頭放置在斜挎包中,方便在不同場景切換的時候快速更換鏡頭。
尾巴
以上就是我拍攝出行使用的攝影裝備,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像是穩定器、滑軌、常亮燈等物品如果遇上拍攝外景視頻內容,也會帶上。不過那就不是一個人能夠hold住了。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也歡迎你在評論區交流分享你的攝影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