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2020-12-14 騰訊網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劉勤主持新聞發布會

劉勤: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我市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我們邀請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請他圍繞「擔當作為、 不負使命, 高標準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介紹槐蔭區在經濟發展、項目建設、雙招雙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況。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槐蔭區委常委、副區長胡民安,槐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晨光,槐蔭區副區長劉惠恩,請他們回答記者的提問。

首先,有請朱玉明區長介紹槐蔭區有關情況。

槐蔭區委副書記、區長朱玉明

朱玉明: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市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有機會向大家匯報一下槐蔭區在「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方面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思路、舉措。在此,我代表槐蔭區委、區政府和全區幹部群眾,向一直關心支持槐蔭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槐蔭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全市打造「五個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目標定位,堅持「又好又快、走在前列」工作標準,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進重點工作攻堅任務,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一、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1—6月,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80.9億元,由一季度的負增長16.8%收窄為負增長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7億元,由一季度的負增長18.2%收窄為負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04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3;引進市外投資形成固定資產85.6億元,增長24.9%;實際到帳外資95.8萬美元,增長85.5%。從這些指標的變化可以看出,一季度經濟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大,二季度已經明顯擺脫疫情影響,呈現出觸底反彈、加快回升的態勢。

二、重點項目加速建設

今年,全區重點項目數量、質量和建設速度,創歷史新高。區級重點項目153個、市級29個,總投資2168億元;省級重點項目2個,省優選項目增至15個,總投資328億元,市級重點項目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三。為了保障這些重點項目順利實施,我們集中開展了徵收拆遷「百日攻堅戰」和「掃尾清零大會戰」,攻克涉及13個項目的難點303處,完成供地18宗近800畝。4月2日,全市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樹蘭醫院舉行;2月28日,總投資130億元的15個項目集中開工。目前,153個省市區級重點項目已經開工在建112個,開工率88.19%(不含儲備項目)。李蘭娟院士創辦的、具有國際水平的樹蘭國際醫院,正在加快建設;於金明院士領銜的質子中心項目,年底就會完成設備進駐,全面投入使用;連接齊河黃河大橋的濟齊路西延實現貫通,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的寬禁帶半導體小鎮、西客站片區的遠大購物廣場等一批智能製造和商業綜合體產業項目都在加快建設。九陽、二工具機、中車等龍頭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始終保持旺盛發展勢頭,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山東天嶽助力全市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我區被認定為第一批「濟南市先進位造業特色產業集群」。

三、雙招雙引「走上雲端」

上半年,我們組織了3次網際網路籤約,通過視頻連線舉辦槐蔭區「雙招雙引」重點項目籤約儀式和線上對接洽談,籤約落地了中鐵、世茂等54個項目,其中註冊資金過億元的有34個,國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山東雲麓跨境電商小鎮、中稷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等產業集群項目相繼落戶。幽蘭「康養大腦」、象嶼煒傑、鄭濟高鐵山東指揮部、中鐵二十五局、躍馬控股等一批高含金量總部型、龍頭型重大項目和企業落戶、投資槐蔭。

四、營商環境泉城最優

建立區領導帶頭聯繫五大產業、包掛重點企業工作機制,組建300餘名服務企業專員、170名營商環境監督員、4支聯繫企業服務隊,精準對接服務各類市場主體,在全市率先實行「申請即報備、報備即開工」機制。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打造「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新模式,新設立企業登記註冊代辦網點16個,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設置「企業開辦專區」,實現營業執照申領、印章刻制、醫保登記、社保登記、涉稅辦理、銀行開戶全鏈條集中辦理,上半年新增企業類市場主體6194戶,同比增長26%,增幅列全市第二位。落實各項扶持發展政策,在每年設立1億元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的基礎上,又在全市率先設立2000萬元專項抗疫扶持資金,向中小微企業放貸31.1億元、授信59.9億元,融資額居全市第一。

五、醫學科學中心加速騰飛

社會比較關注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片區已經有26個項目開工建設,在建項目總建築面積達到650萬平方米,實現投資超過650億元。除了前面介紹的質子中心和和樹蘭醫院,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已經完成竣工驗收,精準醫學產業園部分樓宇開始外裝施工,總投資400億元的醫學矽谷項目也已啟動建設。我區與醫學中心管委會建立協同招商機制,已經先後引進山東成果轉化研究院、國際醫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等43個產業平臺載體、48個中外醫生集團、25個世界高端醫療人才團隊。醫學科學中心繼西客站片區之後,成為槐蔭區新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載體和平臺。

六、京滬會客廳加快建設

按照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充分發揮西客站區位和交通優勢,在綠地齊魯之門項目建設了(城市規劃館、企業品牌館、商務會務中心、招商服務中心)「兩展館、兩中心」展示中心,利用可用載體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的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將西客站片區打造成京滬經濟動脈的黃金支點和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圈人員、信息、資金匯集的城市「會客廳」,目前已經有國藥集團、中國二冶、中建建安、小槳科技、好活公司等36家央企和知名民企落戶,「京滬會客廳」正在成為槐蔭新的對外開放交流的窗口和名片。

七、西部新城欣欣向榮

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西部新城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大片荒蕪土地變成如今的高樓林立,近幾年我們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強配套建設中來,不斷完善片區內生活、商業配套,優化公交、地鐵、高鐵換乘線路,加快商超、教育、醫療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配套設施建設,人氣和產業氛圍越來越旺。今年上半年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積極應對疫情,安全穩妥的舉辦了2020世界人工智慧博覽會等14場展會,下半年還將舉辦全國糖酒會等22場重要展會。在省級旅遊度假區已通過專家評審的基礎上,我區今年又啟動了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以方特東方神畫、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印象濟南、海那城、1953茶文化創意產業園、濟西溼地、沿黃生態風景、老商埠區為代表的槐蔭全域旅遊熱點初步形成。宜家、麥德龍、迪卡儂、百聯奧特萊斯等濟南首家品牌門店持續引領高端消費消費西移,我們推出「多彩夜槐蔭」夜間經濟系列品牌活動,打造了海那城特色商業步行街區、印象濟南·泉世界文化夜市和「星河不夜城」等新消費熱點和網紅打卡地。

八、城市環境全面提升

我們以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大力推進「魅力槐蔭」建設十大專項行動,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城市環境。依託數字城管平臺,完善路長制,提高主次道路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開展花景大道、花漾街區道路提升行動,開工建設齊魯大道、臘山河東路、經十路等10條花卉景觀大道,共栽植喬木1718株,花灌木9079株。積極推進「千園之城」工程,建設完成南辛康養公園和建寧路、濰坊路2處遊園。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創新建立區領導帶隊24小時全天候大氣汙染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實現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全力推動7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9個省級美麗鄉村和齊魯樣板示範區建設,在7月份全市農村人居環境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九、惠企便民力度加大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積極應對今年財政資金吃緊的形勢,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全力保障各項民生實事。上半年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75.4%,加快補齊教育基礎設施短板,區財政投入1.2億元推進美裡新居學校建設,育華中學新校已投入使用,西客站安置三區初中、醫學中心安置一區二區配套初中和小學已完成建設。大力支持就業創業,開展線上招聘活動,落實穩崗補貼等扶持政策,上半年新增就業1.78萬人。發動轄區文明單位,向社會免費開放1579個共享車位。紮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建設、農村改廁、清潔取暖等工作,解決好群眾身邊問題,努力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圍繞全市提出的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目標定位,我區經認真研究,槐蔭區空間面積約151平方公裡,其中二環西路以東的老城區約50平方公裡,二環西路以西、高速公路以東的高鐵新城約50平方公裡,醫學科學中心範圍約45平方公裡,沿黃生態保護城市發展框架結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既有適宜產業集聚發展的土地資源,又有實現生態綠色發展的自然資源,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勢、便捷的區位交通優勢、豐富的醫療資源優勢、秀美的自然生態優勢和濟南國際醫學中心、西部高鐵新城聚集的產業優勢,是槐蔭區實現與其他區縣錯位發展的優勢資源稟賦,是實現槐蔭經濟社會快速彎道超車發展的基礎條件。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作為濟南市發展前景最廣闊、後發優勢最強勁、區位價值最鮮明的中心城區,槐蔭區將不負全市「西興」主戰場和「中優」重要承載地的使命,緊緊圍繞全市打造「五個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目標,進一步對標新定位、落實新要求、拿出新舉措,精準對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性機遇,利用好中心城區寶貴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空間資源,發揮好槐蔭獨特的交通優勢、環境優勢、生態優勢,科學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搭建特色鮮明、功能布局協調的「醫學中心、西部新城、經濟開發區、老商埠和溼地生態五大片區」城市發展主框架,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推動全區攜河高質量發展,突出做好黃河沿線生態保護和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兩項工作,講好槐蔭故事、濟南故事、黃河故事,以「又好又快,勇奪第一」的決心信心,確保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為打造 「五個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示範、貢獻新力量!

劉勤: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大眾日報記者:

作為我市沿黃主城區之一,圍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槐蔭打算怎樣抓好落實?

朱玉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強調「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第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因此,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既是我們肩負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重要發展機遇。

黃河從槐蔭區穿城而過,上起吳家堡街道北店子村,下止美裡湖街道劉七溝村,河道長度約14.25公裡,沿岸1.5-2.5公裡範圍內共涉及美裡湖、吳家堡街道16個村莊,為我區帶來的豐富的水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是我區現階段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結合黃河沿線廣闊的發展空間、便捷的交通、秀美的自然環境和我區的老商埠區、醫學中心、西客站片區、溼地生態片區、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的城市發展主框架,以及重點發展的醫養健康、消費物流、文化旅遊、商務會展、智能製造五大主導產業,槐蔭將重點做好黃河沿線生態保護和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兩項工作。

一方面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方位加強黃河沿線生態保護。

一是高標準打造黃河風貌帶。按照《濟南黃河生態風貌帶策劃方案》「三段、四節點、五溼地、多園」的總體空間結構規劃布局,對濟西溼地周邊區段、小清河源頭周邊區段、吳家堡街道席家莊周邊區段、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及濟齊路沿線區段實施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基礎設施增設等提升工作,切實提高黃河沿線生態環境面貌。加快建設黃河生物防護工程,植下千年銀杏,扮靚萬古黃河,讓象徵「長青生命力」的銀杏,與從遠古奔騰而來的黃河相映成趣,營造出「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的意境,打造黃河流域最大的千畝銀杏林名片,成為秋季泉城市民休閒生態旅遊的首選之地。

二是高質量建設田園綜合體。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利用沿線村莊豐富的土地資源和人文景觀,建設高標準的田園綜合體,推動傳統農業向休閒觀光都市農業轉型,保留住田園風光、鄉村記憶。近期目標是,加快吳家堡街道面積10平方公裡的泉城稻花香田園綜合體建設,重點推進我區與賽石集團合作建設的花園中心項目,打造268畝齊魯樣板花園,發展名優花卉產業,實現「四季有花可賞,有香可尋」。遠期目標是,把我區剩餘的沿黃村莊全部納入田園綜合體,通過資本引入、人才引進、科技提升等手段,進一步整合發展黃河沿線溼地錦霞、玉清天光、睦裡清源等優美景觀資源,保護發展水稻、白蓮藕、油菜花、水產養殖等優質特色資源,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建設集生態保護、都市觀光、文旅休閒於一體的泉城最美後花園。

三是高水平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沿線村莊獨特人文內涵,以總體規劃為引領「串珠成鏈」,重點構建「一帶一區七樣板」空間布局,即「十裡黃河風景帶」、以「水景扇形畫、生態玉清湖」為主題的齊魯樣板示範區和七個齊魯樣板示範村。同時,進一步健全加強黃河岸線管護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黃河「清四亂」工作,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提升防洪行洪能力,保護沿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加快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準確把握濟南市「西興」主戰場和「中優」重要承載地的地位和使命,積極融入全省、全市發展大局,深入實施「1+543」發展戰略,大力構建以醫養健康、文化旅遊、商務會展、消費物流、智能製造「五大主導產業」為牽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打造創新活力槐蔭、開放現代槐蔭、生態宜居槐蔭、和諧文明槐蔭「四個槐蔭」發展目標體系,做優做強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三大功能平臺」,進一步提高一流中心城區的城市承載力、影響力和可續發展能力。

一是依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醫療康養集聚區」。用心用情用力加快徵遷步伐,加快推進醫學中心開發建設,不斷聚集高端科研、高端醫療、高端康養和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醫學科學和醫療健康產業高地。

二是依託西部新城,打造「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進一步發揮西客站片區高鐵虹吸效應、「三高三橋一軌」交通網絡優勢、可用面積超240萬平的樓宇招商載體,加強區域間產業鏈條銜接配套、有機融合,主動融入京津冀、長三角區域經濟圈,全力打造京滬經濟動脈的黃金支點和省會城市的「京滬會客廳」,全力服務我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企業外遷,打造央企北方總部基地大局。

三是依託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打造「智能製造產業能級提升先導區」。堅定不移走工業興區、工業強區之路,積極培育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山東天嶽、東順集團等一批特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扶持二工具機、中車、九陽、重汽特種車等本地領軍企業發展。加快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建設,助力全市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四是依託老商埠歷史街區,打造文化旅遊消費示範區。做大做強「中優」文章,我們全力做好百年老商埠的更新建設,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優化城市肌理和風貌,提升綜合承載功能,擦亮「濟南百年商埠名片」,激發老城新活力。

五是依託溼地生態資源,打造沿黃流域生態保護引領區。堅持「重在治理,要在保護」方針,策劃、引進部分特色文旅項目,做好黃河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文章,完善提升溼地周邊基礎配套設施,大力改善環境衛生,展現好「黃河風採、泉城風韻、齊魯風範」,努力在全市率先趟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謝謝。

中國網記者:

作為省會「西興」的重要載體,在城市規劃、項目建設和雙招雙引上,槐蔭打算如何發力,加快推進「西興」步伐?

槐蔭區委常委、副區長胡國安

胡民安:

第一,在城市規劃方面,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在市級層面統籌全市規劃一張圖的背景下,我們將積極參與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和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槐蔭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地域特色,加強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對接協調,切實釋放我區五大主導產業的發展空間,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選址需求。下一步,著力做好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位於北繞城高速以北約3750畝土地的「兩規」調整工作;適時適量將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規劃控制範圍內及周邊部分一般村莊納入城鎮開發邊界,在保障群眾利益訴求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合理擴充產業容量,最大限度發揮醫療資源集聚效應;嚴格建設用地管控,促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進一步提升槐蔭轄區的空間資源配置和利用水平。

第二,在雙招雙引方面,我們將立足五大主導產業實行精準招商、高效招商,在做好傳統產業招商的基礎上,著力引入多產業融合項目,促進五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協同發展。在央企北方總部基地核心區內,我們將高質量打造「京滬會客廳」,精準對接央企、跨國公司及知名民企,積極承接北京、上海兩地都市圈功能和產業項目轉移。進一步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放大外資招引政策的疊加效應,充分依託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北方總部基地、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三大功能載體加大外資項目引進力度。我們還將不遺餘力地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營商氛圍,轉變招商理念,充分展現請商入駐、為商服務的厚商態度,進一步完善優化「智匯槐蔭」人才新政,深化與中外知名科研院所的高層次產學研合作,打造招才引智多維平臺。

第三,在項目建設方面,在積極促成招商項目籤約落地後,我區將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實行領導包掛,加大統籌力度,強化保障措施,確保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目前,我們正在策劃近期落地開工項目26個,遠期謀劃項目42個,「十四五」期間項目總投資超過2300億元。下一步,我區將全面構建「儲備一批、落地一批、推動一批、建設一批」的項目推進長效機制,實行「月調度、季分析、年考核」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強化安全質量監管,確保各重點項目按時間計劃儘快實現投產達效,推動槐蔭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濟南時報記者:

城區品質是省會「西興」的重要元素,請問槐蔭如何對標抓好區域品質提升?

槐蔭區副區長劉惠恩

劉惠恩: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區和濟南「西興」的主戰場,槐蔭區一直高度重視並持續推進城市品質建設。

一是持之以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去年槐蔭區在全市率先啟動推行路長制和網格化管理,持續推進沿黃生態保護區、「三高」沿線、百年商埠區、西客站片區、醫學中心片區等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城市面貌不斷提升鞏固。上個月3個街道、26個社區也順利通過了全市垃圾分類示範創建驗收,目前正在緊張推進全區整建制創建。三年來,槐蔭區充分利用拆違拆臨等一切可利用的空地,見縫插針、能綠盡綠,新增綠化約200萬平方米。今年將打造14條花卉大道、花漾街區,建設7個口袋公園,其中7月31日剛剛啟用的1.7萬平方米南辛康養公園已經成為泉城市民打卡網紅聖地。今後,我們緊貼市民需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二是鍥而不捨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槐蔭區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僅去年、今年兩年就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約4.2億元(2019年1.5億元、2020年2.72億元),認真做好村容村貌整治、農村廁所革命、汙水治理、環境整治、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今年第三期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評估雙月考核中排名第一,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目前,全區90%的村莊實現了雨汙分流和汙水處理,今年年底前將100%全面完成。大力培育現代都市休閒農業產業,8月11日槐蔭區與賽石集團舉行稻香花海田園綜合體暨賽石花園中心項目籤約儀式,268畝的齊魯樣板花園建設已經啟動,不久的將來將建成運營,帶動1.5萬畝農田、11個村發展增收,努力讓農村群眾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摸得到實惠。

三是堅持不懈改善生態環境。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大氣汙染防治長效機制,全天候24小時聯防聯控,7月份環境空氣品質全市排名前列。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清除黃河「四亂」49項,綠化提升改造黃河堤防4.5公裡,打造了11.4公裡的黃河銀杏林風景帶,每年10月下旬開始吸引10多萬人競相拍照留念,母親河黃河已經成為泉城濟南的綠色生態景觀河道。今年還將在黃河槐蔭段建設5處生態智慧公共停車場,切實解決好黃河觀光群眾停車難題,真正讓市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回答完畢,謝謝!

天下泉城記者:

今年槐蔭提出打造我省全域旅遊示範區,請問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如何加速推進創建達標工作?

槐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晨光

趙晨光:

所謂全域旅遊,就是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通過統一規劃布局、整體營銷推廣,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簡單講就是把槐蔭整體打造成旅遊目的地,全面提升旅遊產品質量。

今年槐蔭區制定了《全域旅遊任務目標分解清單》,細化了140餘項工作任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當前,我們正在做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基礎旅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編制完成《槐蔭區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發展規劃》《槐蔭區全域旅遊提升報告》。全區將新建、提升改建17處旅遊廁所。屆時,全區旅遊公廁總數將達80處。全區現有公共停車泊位6230餘個,全區文明單位共享車位能提供停車泊位1579個,此外將新建和提升改造停車泊位3800個。屆時,公共停車泊位將達到11600餘個。

二是提升和完善旅遊服務。8月底完成區級遊客集散中心、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服務點標識體系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三是突出特色旅遊項目的推進。

1.做強濟南方特-東方神話、海那城意式風情小鎮、「1953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文化旅遊新地標。

2.強化省科技館、省會大劇院、濟南市三館、印象濟南·泉世界一系列地標形成西部新城核心區的文化中軸。

3.結合鄉村旅遊今年將在玉清湖、吳家堡結合沿黃村莊景觀化提升,將打造多個鄉村旅遊景區。積極推進九陽研學旅遊、工具機二廠工業旅遊、魯味齋非遺旅遊項目。同時,我們還將在印象濟南·泉世界引進開心麻花團隊,打造沉浸式演出;引進帷幕開啦蠟像館,讓大家來到槐蔭更開心。

槐蔭區位優勢明顯,是遊客入濟必經通道之一,同時生態人文旅遊資源豐富。藉此機會,邀請媒體朋友到槐蔭做客,多支持和宣傳槐蔭旅遊,我們相信,有大家的支持,槐蔭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一定會取得圓滿的成果。

劉勤:

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最後我們請朱玉明區長再講幾句話。

朱玉明:

感謝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感謝今天參加發布會的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及全體市民朋友,我非常珍惜與記者朋友這次面對面交流的難得機會,向大家介紹了槐蔭在打造「五個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進程中的工作和融入全市發展新格局的思路。槐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更離不開媒體和市民朋友的監督幫助,我們將以此次發布會為新起點,在今後工作中,虛心接受媒體和市民的監督,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改進政府工作,為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作出槐蔭的新貢獻。

謝謝大家!

劉勤: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朱區長和各位發布人,也謝謝大家的光臨。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孔雪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相關焦點

  • 濟南市人民政府 民生資訊 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乘風而起
    省級層面重量級會議的密集召開,釋放出支持省會做大做強,支持濟南建設改革開放橋頭堡、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明顯信號,這與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定的新時代新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十分吻合。  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在實踐中將市委全會精神轉化為加快建設、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要求做到深讀深悟、融會貫通、踐行落實。
  • 山東:牽頭建立黃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聯盟,優先推動省會城市...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據介紹,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處黃河下遊、東部沿海,是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和「一帶一路」戰略樞紐,是沿黃7大城市群中唯一處於成熟階段的城市群。因此,在黃河流域城市群布局中,山東半島城市群具備更好的發展基礎空間和資源集聚能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 2021年濟南市委工作務虛會召開 舉全市之力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群策群力、集思廣議,科學謀劃好2021年和「十四五」工作,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孫立成強調,要站在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高度深刻把握黃河戰略對濟南發展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濟南在黃河戰略中的目標定位和發展優勢。要深刻把握黃河戰略賦予濟南的定位、責任和願景,充分認識到:黃河戰略明確濟南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黃河戰略要求濟南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黃河戰略推動了濟南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邁向黃河時代!濟南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豪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提出,濟南應科學認知濟南黃河的特殊價值,利用好懸河,精心鍛造「大美黃河空中花園」主地標。  趙勇建議儘快建設濟南黃河生態大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把濟南建設成為黃河流域國家算力之城,為濟南當好龍頭城市、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現代科技支撐。
  • 百強城區緊抓經濟實力、內生動力 實幹爭先助力「五個濟南」品質市...
    放眼初冬的市中,每一個蓄勢而發的項目都展現了萬象更新的軌跡:山東國際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全力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科技創新策源地
  • 山東明確濟青定位:濟南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澎湃新聞 在山東省「十四五」期間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濟南、青島兩座副省級城市的發展定位被明確。
  • 做好黃河文章 濟南濟陽區圍繞「聞韶聖地、善美濟陽」塑造黃河風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日訊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千百年來,濟南市濟陽區因濟水而名,伴黃河而興。黃河流經濟陽五個鎮(街道)73個村莊,河道56.5公裡,堤防60.7公裡,是黃河下遊唯一中心城區緊鄰黃河的區縣和流經長度最長的區縣。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中心城市必須增強自身的功能,要提高產業的承載能力和人口的吸納能力。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自身的功能要強,自身的功能很弱,就很難輻射周邊。要加強產業平臺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加快體制創新,發揮極化效應,集聚更大範圍的經濟要素,發展成為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長極。
  • 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長清加快沿黃灘區生態經濟建設
    9月1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發布會。發布會上,長清區副區長劉永亭介紹了長清區如何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加快沿黃灘區生態經濟建設,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的思路和舉措。
  • ...重點項目觀摩|歷城區:奮力爭當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主陣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12月5日至8日,濟南市開展2020年重點項目建設暨重點工作攻堅年觀摩評議活動。7日下午,觀摩團一行來到濟南市歷城區,先後視察濟南陸港大廈智能化物流產業園、中電建·能源谷項目、中國智能骨幹網項目、空天信息產業項目。
  • 濟南將打通萊蕪、鋼城、商河、平陰與中心城區...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日訊 濟南定位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那麼,在交通規劃方面濟南今年將採取哪些措施讓城市更加通達、通暢?9月2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七場發布會,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秀波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介紹。「近年來,我市機場、高鐵和地鐵規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出行便捷度大幅提升。」
  • 濟南如何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 濟南 - 全景山東 - 魯網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推動濟南都市圈一體化融合發展「開門聽音,百姓參事,邀您一起寫《政府工作報告》」活動開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踴躍參與。近日,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所長、副研究員任棟提供3個「金點子」,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濟南都市圈一體化融合發展」「增強軟實力」三方面為濟南的建設建言獻策。
  • 21個項目投資1917億 濟南槐蔭擘畫黃河國際商務區
    聚焦黃河戰略·區縣在行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濟南來說,既是光榮使命,又是重大責任。濟南明確提出,把「十四五」規劃編制與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 「開門聽音 百姓參事」濟南如何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山東省宏觀經濟...
    近日,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所長、副研究員任棟提供3個「金點子」,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濟南都市圈一體化融合發展」「增強軟實力」三方面為濟南的建設建言獻策。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對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 濟南:新藍圖鼓舞人心,新徵程催人奮進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咬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全力打造科創濟南
  • 濟南鋼城區:到2035年城市人口35萬人,達到Ⅰ型小城市標準的城市...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9月15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十一場發布會。作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南翼」,濟南市鋼城區在城市建設和提升形象品質上是如何定位和推動的?
  • 濟陽區委書記呂燦華:落實黃河戰略擔當「北起」使命 加快推動濟陽...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時代課題,明確全市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具體路徑和重點行動,確定「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 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新動向:全球最大會展中心明年開展
    而聚焦正在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濟南,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之下,會展經濟也成為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抓手。落地濟南先行區的全球最大國際會展中心,將以全球視野,為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大支撐。
  • 觀察丨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12城競逐,山東敲定濟南
    近日,瀋陽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圍繞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建設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與其他城市多數以「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不同,瀋陽直接將「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總目標,可見對國中的志在必得之心。
  • 從「五個中心」「七個新跨越」看濟南強省會藍圖
    全會全面分析了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之下的「十四五」發展藍圖以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對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