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子精神 火車上做好事 雨中送大嫂 還有那張最著名的手握鋼槍標準照
您知道嗎? 關於雷鋒的這些事 統統和咱瀋陽有關係
昨天是雷鋒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 嘮嘮他與瀋陽的不解之緣
我們看到好人時,會想起他;我們做好事時,會成為像他一樣的人。他,就是雷鋒。12月18日,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您知道嗎,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與瀋陽相關的工作、學習活動時間佔了330多天,可以說瀋陽是一座具有豐富的雷鋒資源的城市,雷鋒的成長和雷鋒精神的形成都與瀋陽密不可分。今天,就讓我們嘮嘮雷鋒與瀋陽的不解之緣。
雷鋒與瀋陽站
這裡是雷鋒做好事的中心地點
瀋陽是一座具有豐富雷鋒資源的城市。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與瀋陽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60年底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外出作報告,出差的機會多了,那時候開始流傳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而他做好事的中心地點就是瀋陽站。
1960年冬季的一天,雷鋒要到某部隊作報告。在瀋陽站準備換車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老家去吉林看丈夫,不小心將車票和錢弄丟了。為了讓這一家人能趁早團圓,雷鋒趕緊領著她前往售票處,親自掏錢為她買了一張火車票。這位中年婦女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我好把錢寄去。」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後來,這句在瀋陽站說出的一句話成為中國大地婦孺皆知的名言。
雷鋒與偶像
他曾來沈為黃繼光烈士掃墓
就像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歡追星一樣,雷鋒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在《雷鋒日記》中,可多次看到雷鋒對黃繼光的崇拜。雷鋒曾在日記中這樣描述:「《黃繼光》這本書,我不止看過一遍,而且是含著激動的眼淚,一字字一句句地讀了無數遍,甚至我能把這本書背下來。」
1960年3月的一天,剛剛入伍兩個月的雷鋒來到瀋陽。公務之餘,雷鋒參觀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為黃繼光烈士墓碑拭去灰塵。雷鋒第一次瞻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時間並不長,但這段經歷卻永遠地銘刻在他心裡。他離開烈士陵園的時候,滿懷深情地舉起右手,向長眠於此的烈士們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
雷鋒與北運河
「釘子精神」緣起北運河畔的談話
提起學雷鋒,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釘子精神」。當雷鋒聽到有的同志說工作忙,實在沒有時間學習時,他便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然而不被許多人知曉的是,雷鋒「釘子精神」的最早出處就在瀋陽,源於雷鋒和戰友趙明才在北運河邊的談話。1960年11月8日,瀋陽軍區工程兵黨委召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會議期間,雷鋒與同屋的趙明才到北運河邊散步,交流學習體會。雷鋒說:「學習就是要有釘子一樣的精神,只要有釘勁、鑽勁,總會有收穫。」後來,這次談話內容被雷鋒寫進了日記,於是就誕生了著名的「釘子精神」,並成為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
雷鋒與渾南區
「雨中送大嫂」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在瓢潑大雨中,雷鋒幫一位大嫂抱著一個小男孩在泥濘的夜裡艱難前行……雷鋒「雨中送大嫂」的故事感動了幾代人。鮮為人知的是,這段故事就發生在章子溝村(位於現渾南區望濱街道)。
1962年5月2日下午,在瀋陽東北部山區參加施工的雷鋒正在保養汽車,忙於工作的他並沒有注意到天氣的變化。一時間,天空烏雲密布,突然下起了大雨。雷鋒連忙拉開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在大雨中吃力地走著。
雷鋒跳下車來,迎上前去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婦女名叫紀玉春,從哈爾濱來,要到章子溝村孩子的爺爺家。雷鋒連忙跑回宿舍,拿來雨衣給紀大嫂披上,接過孩子替她抱著,冒著風雨送他們回家。
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在全國上下廣為人知,紀玉春找到了廠裡會寫文章的人,把雷鋒曾幫助他們母子的感人事跡寫成了一篇文章——《風雨送親人——關於雷鋒的一段故事》,文章後來刊登在《黑龍江日報》上。從此,「雷鋒冒雨送大嫂」的故事流傳開來,紀玉春也成了雷鋒精神的宣傳員。
雷鋒與瀋陽地標
八一劇場、省實驗中學、北陵軍人俱樂部等地 都有他的足跡
雷鋒的成長和雷鋒精神的形成都與瀋陽密不可分。雷鋒參軍不久參加文藝演出,憶苦思甜成名,被評為軍區學習標兵,《雷鋒日記》首次披露,被特別批准入黨,參加瀋陽軍區首屆團代會,第一次到地方作報告,火車上做好事,雨中送大嫂,《前進報》首發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士》,以及雷鋒生命的最後5個月,都與瀋陽息息相關。
「雷鋒班」的命名大會也是在瀋陽舉行的。瀋陽站、八一劇場、遼寧省實驗中學、棋盤山雷鋒洞、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北陵軍人俱樂部、蘇家屯八一鋼廠等地都曾留下過雷鋒的足跡,就連那張最著名的雷鋒手握鋼槍的照片,也是在當時的瀋陽軍區政治部北院拍攝的。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方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