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廣東宏遠隊史第三次殺進CBA總決賽,連續第二年挑戰當時的王者八一。
這一年的廣東還只是一家有點特別的民營俱樂部而已,是否擠進豪門還不好確認,那時的八一拿下了前8個賽季裡的7座總冠軍,遼寧連續三年與八一巔峰決戰,上海在絕世天才姚明的率領下也是苦戰三年,終於破了八一六連冠。
此時的CBA,王治郅先一步登陸NBA,姚明帶領上海成為第二支總冠軍球隊,然後也拂身而去,同一時間,易建聯踏上了職業賽場的徵途。
廣東歷史性的第一冠,與易建聯的天才出世還沒有絕對關係,這支南方球隊帶著時代特有的包容性,擁抱著來自全國的人才。
這一年的廣東,新疆的杜鋒、廣西的朱芳雨和季樂、黑龍江的李群和陳大偉、遼寧的王仕鵬、張博雨和張喆、外援積臣,廣東本土球員其實只有易建聯、林力、宋希三人。
那個年代的CBA,本土球員效力家鄉在絕大多數球隊還是主流,只有八一這種集全國資源的球隊海納百川。改革開放的風潮早已吹來,南方沿海城市是全國的主陣地,而廣東便乘著歷史的春風,踏上了不一樣的俱樂部之路。
事實證明,兼容並包是時代進步方向,接替八一成就CBA第二個王朝的球隊又是一隻全國聯軍。
9年,從CBA95-96賽季元年開始,廣東第一次殺進總決賽,一直到03-04賽季第三次挑戰八一,9年裡,廣東夯實了青訓基礎,從尋找僱傭兵變成了根基穩固的青年軍。
杜鋒是此時廣東的核心,他在奪冠前已經是連續多個賽季穩定20+的國內頂級大前鋒。他是廣東第一位拿下總決賽MVP的球員,「排骨飛人」名不虛傳。
在他之後,04-05賽季的朱芳雨是廣東第二位總決賽MVP,「鋒雨」組合威力驚人,這是廣東崛起的關鍵,當時的三大國內主力都是陰差陽錯間落戶廣東,僱傭兵,這是廣東王朝崛起留給世人的第一印象。
直到2006年,易建聯閃亮登場,宏遠三連冠,第三位球員拿下了總決賽MVP,總決賽場均19.8分9.7籃板,CBA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MVP。
阿聯的橫空出世,標誌著廣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他是宏遠真正自己發掘和培養的球員。啟蒙教練戴憶新發現易建聯後不久,宏遠便將他召入麾下,在系統且成熟的青訓體系中一步一步成長。
在杜鋒身後,阿聯迅速崛起,並且成為王治郅和姚明後,CBA最有天賦的球員。這時候的廣東,王朝基業穩固,俱樂部在全國範圍內搜刮年輕人,他們的青訓系統日後成為了維繫王朝的核心要素。
王治郅回歸CBA,並且以一己之力打破了宏遠復刻八一王朝的夢想,捲土重來的八一隻是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而宏遠如日中天,不可阻擋。
三冠已成王朝,阿聯的失利不過是短暫的愁緒,他終是追隨姚明和王治郅的腳步,越過大洋,漂洋過海去挑戰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
2008年的中國男籃12人大名單,廣東貢獻了易建聯、杜鋒、朱芳雨、王仕鵬、陳江華5員戰將,當時的宏遠已然是中國籃球的第一人才大戶,遼寧只輸送了張慶鵬一人,八一有3人,上海有2人,最後再加一個孫悅。
之後的故事似乎順理成章,廣東以席捲之勢狂掃4連冠,8年裡7奪總冠軍,在沒有阿聯的歲月裡,依舊統治著CBA。
王仕鵬在2011年成為宏遠隊史上第4位總決賽MVP,他們擊敗的是CBA最豪的新疆,「第一外援」昆西-杜比敗下陣來,日後新疆也踏上了與廣東同樣的路子,同樣從僱傭兵開始不斷深耕青訓,今日之新疆宛若當初之廣東。
時至此時,宏遠便是冠軍的代名詞,人們似乎並不覺得他們會有什麼低谷,但世間從無一帆風順,宏遠的冠軍從不是俯拾皆是,只是他們把腥風血雨的江湖打成了雲淡風輕罷了。
馬布裡和他的北京強勢崛起,廣東的王朝末尾終於遭遇了慘烈追擊。
2011年,四連冠的廣東其實已經送別了杜鋒。14個賽季勞苦功高,在阿聯不在CBA的日子裡,杜鋒是廣東的內線依靠,杜鋒走,阿聯歸,可這原本應一同橫掃江湖的利器,終究沒有再攜手的機會。
從那時起,廣東其實已經開始面臨人才斷檔,國手級別的頂級天賦逐漸匱乏,尤其是內線球員。
此後京粵大戰,廣東終究無法贏下北京,鋒線優勢下滑,內線後援不足,阿聯獨立支撐已經顯出了疲態。
再往後,王仕鵬退役,朱芳雨告別,一代王朝終究落幕。
12年的倫敦奧運會,廣東有5人入選,16年的裡約,只剩下阿聯和周鵬2人了,CBA群雄割據的時代來了。
四川吃著外援福利登頂,新疆和遼寧先後得償夙願,CBA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連續三年不同球隊奪冠,再算上前面的北京和後面的廣東,5年5支球隊先後登頂,逐鹿中原。
王朝已經遠去,撐起廣東的背影是不屈的9號。
廣東的巔峰早已過去,可他們從未失去競爭力,阿聯孤絕當世的天賦保證了廣東的下限,但每個冠軍的背後都還需要一整個團隊的強盛。
多年過去,當時間來到了2020年,總決賽落幕,暫時結束群雄紛戰的時代,完成連冠的還是廣東,這期間的血淚史又要如何講述呢?
2016年,廣東在半決賽被遼寧淘汰,那時候郭艾倫、趙繼偉已經是國家隊的後場組合,哈德森與遼籃有了化學反應,蟄伏數載的遼寧重新開始了爭冠旅程,他們在上一季丟掉了冠軍,如今捲土重來。
2017年,阿聯強勢帶隊闖進總決賽,少年周琦與布萊切欺負廣東內線無人,苦心積慮找來年輕的趙睿,但亞當斯誰人可擋。總決賽被橫掃,廣東讓昔日壓在身下的新疆狠狠地踹了屁股,然後,朱芳雨退役,宏遠知道什麼叫做痛定思痛。
回過頭來,廣東不忘初心,重新找回當年稱霸聯賽的武器,青訓,還是青訓。成長的陣痛,磨合的酸楚,廣東一點都沒有跳過。
2018年夏天,易建聯對郭艾倫說,這次冠軍別再丟了。遼寧終於奪冠,只是踏著廣東的身軀向前。
王者只會越挫越勇,廣東沒時間傷悲,便迅速起身。
18-19賽季,廣東最美妙的一戰是什麼,是決賽對新疆的復仇橫掃嗎?
未必。常規賽缺兵少將,單外援挑新疆的那一仗才是真正的勝利。趙睿真如威少一般仗劍出山,他日後說過,新秀年決賽被新疆橫掃是他永遠的痛,因此每次打新疆必然付諸百分百的專注力。
那場球一戰定乾坤,只在廣東待了一季的孟鐸貢獻了可能是生涯最佳進球,一個配得上CBA韋德稱號的絕殺。
廣東回來了,昔日霸主用一群嗷嗷直叫的虎崽子向聯賽群雄喊出了這樣的聲音,剛猛雄渾的王者之聲。
從未缺席過季後賽,連續18個賽季至少打進4強,廣東也許從未墮落,只是人們覺得冠軍才符合預期,一切都因為那個男人,那個永遠的9號。
易建聯的生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其身如刀,沉默寡言,力有千鈞,大巧不工。
阿聯的生涯一以貫之的只有不斷的努力,他不是姚明那種絕世天才,甚至可能也及不上王治郅那般天賦溢滿,但他從纖瘦竹竿的身材練成了魔鬼筋肉人,這種身體強度日後被人們稱作可能是黃種人身體天賦的最頂級。
杜鋒說阿聯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熱身習慣,其實你看他的投籃就明白了,每一個動作都紮實得可以送去少兒訓練營做啟蒙素材。
從腳尖開始發力,膝蓋微彎,大腿用力,腰部連接,標誌性的雙臂舉球過頂,最後到球離開指尖,一步一步,一絲不苟,就如他的人生。
他是個沉默的領袖,真正的男人,中國男籃的危局裡只有他始終如旗幟般飄揚,他打了4屆奧運會,跨越5個奧運周期,職業生涯18年。時光最終洗淨糟粕,阿蓮易帝都不見,如今人們習慣叫他大哥。
青黃不接的廣東,阿聯苦撐著等待年輕人的成長,熬過了黑暗歲月。同樣亟待年輕人接班的中國男籃,原本也以為阿聯等來了幫手,15年長沙的時候有過這樣的假象,19年對陣波蘭常規時間前1分鐘也有過這樣的假象。
尋不見接班人的身影,唯見阿聯雙手拍地板,向所有猶疑的隊友告知,旗幟不倒,戰心猶在。
大刀破空,一招接一式,金庸的武俠也好,或者任何爭鬥世界裡,用刀的絕頂高手蓋不多見,用刀的人性情沉穩,化繁就簡,但往往不夠飄逸,常常會被塑造出隱忍剛正的形象,背影如山。
其心似劍,細膩縝密,喋血銳利,少見其鋒。
劍是王者物,一面是劍鋒,另一面也是劍鋒,雙刃劍傷人傷己,更需謹慎,不可輕用。
阿聯的世界遠比人們想得要細膩,他十六歲就打上了CBA,二十歲去了海外打拼,他並不像人們渲染得那樣不合群,只是他很少表現出來。
你不能要求他每個回合似加內特那樣怒吼,也不能想像他像奧尼爾一樣場上場下遊戲人間,他和羅斯一樣只是努力地做事,做一切能做的事。
所以他自然地接過姚明的班,開始在每次大賽裡成為球隊的得分王、籃板王,可人們說那還不夠,仿佛他多說幾句話,球隊就能贏下這些比賽一樣。他在每個失敗的賽後攬下責任,擋住輿論的明槍暗箭,回頭卻會溫柔地拍拍年輕人的頭,其實,他把國家隊這群年輕的隊友們照顧得很好,年輕人在大哥的羽翼下成長,一晃多年就過去了。
他很少亮出懾人的劍鋒,但如有需要,他毫不遲疑。
在長沙,年紀輕輕的趙繼偉被欺負,阿聯第一個衝向哈達迪,他那一刻展現的威嚴,是一個國家隊大哥的架勢,金剛怒目,周身劍氣縱橫。他快攻隔扣巴赫拉米,用籃球說話,亮出的劍光芒四射,那是他少有的釋放情緒的時刻。
更多時候,阿聯展現得是細膩。他帶著斷裂的跟腱出現在頒獎典禮上,一起戰鬥十幾年的蘇偉臉色稍顯抑鬱,但承受巨大傷痛的阿聯卻始終在臉上掛著微笑。
他笑著面對觀眾,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當年黑過他;他笑著面對姚明,那是終其國家隊生涯都壓在頭上的大山;他笑著面對未來,就像他常常表現的那樣,雲淡風輕。
人們擔心是否便再也見不到場上的阿聯了,是否廣東的未來到此又要結束了,你看看廣東的過去,他們在黑暗裡從未丟失方向,你看看阿聯的過去,他扛下過多少酸楚如今不還是微笑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