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間,淮安多名庖,治鱔尤有名,勝於揚州之廚人,且能以全席之餚,皆以鱔為之,多者可致幾十品。盤也、碟也,所盛皆鱔也。而味各不同,謂之全鱔席。」
——清徐珂《清稗類鈔》
下廚之後,正史野史七七八八看了不少。連吃三天三夜的108全鱔席,就跟一桌子都是橫行大將軍的蟹宴一樣,變成可望而不可及的饕餮遐想——「食品之繁,雖歷三晝夜之長,而一席之宴不能畢」(薛福成)。每席八大碗、八小碗、十六碟子、四個點心,菜譜如下:
龍鳳呈祥、米粉魚、一聲雷、鈴鐺魚、熗虎尾、
白炒長魚片、炸脆長魚、月宮長魚、長魚酥合
叉燒長魚方、燴長魚圓、燴狀元、鍋貼魚、
熗胡椒魚、軟兜長魚、子蓋長魚、長魚燒賣
烏龍抱蛋、高麗長魚、銀絲長魚、長魚羹、熗斑腸、
蝴蝶片、長魚千、長魚圓、長魚三翻餅
雜素魚、大燒馬鞍橋、龍鳳汆、桂花長魚、熘長魚、
二龍搶珠、炒長魚絲、長魚吐絲、銀絲炒麵
怎麼樣?別說吃了,很多聽都沒聽到過吧?根據知識結構來說,我知道龍鳳呈祥肯定和雞有關,熗虎尾是用黃鱔脊背上的一段淨肉(後文會有相關菜品圖片),斑腸是鱔魚血等等等等。但是月宮長魚是個什麼我就真的不知道了(肯定不是兔子炒黃鱔)……
綺玖當季:熗虎尾 圖片via十三老師
還好,我們能從一些舊書裡和一些大師的傳統作品裡,找到那時候「長魚宴」的一些縮影。想像一下在入夜有淺淺涼意的初夏夜晚,正襟危坐,吃上一頓別有千秋的饕餮盛宴。
鄧華東先生親手處理的蝴蝶片
火爆紫龍 by鄧華東先生
生炒蝴蝶片 圖片via《中國淮揚菜》
幹炸鱔魚 圖片via《中國淮揚菜》
鍋貼鱔背 圖片via《中國淮揚菜》
烏龍鳳翅 圖片via《中國淮揚菜》
當然,家裡的小廚房可能做不了那麼複雜的菜品。這個時節的江浙主婦,會在下班後急匆匆地去菜場,買上一斤黃鱔。挑那種小指粗細的,叫攤主少燙幾分鐘,然後細細劃開。再去蔬菜攤上買根無錫茭白,回家,就是一道熱騰騰的下飯菜。
黃鱔洗淨,切成寸把長的段,一點點料酒,一些些生粉,先在一邊醃著。茭白去殼,再切掉一點外面嚼不動的表皮。切橫刀片,細細切絲。怕腥氣的不妨準備一小撮薑絲,接著,就是要準備下鍋了。
眼下的黃鱔不比那時候,養殖的總有些河泥腥氣。冷油冷鍋,再加一勺豬油,把薑絲爆香,再撈出來(不然會苦)。等到八九分熱的時候,把黃鱔段和茭白絲一起下鍋,速速翻炒,一口糖,一小勺生抽。最好再勾個薄芡,出鍋時撒上白胡椒,這道下飯菜就完成了。千萬不要做人家(小氣),油要多,火要旺,這樣出來的才會真正帶著傍晚回家時的煙火氣,百姓人家倦鳥歸巢的味道。
鱔絲炒茭白 圖片via十三老師
到了周末,家裡如果來了客人,鱔絲炒茭白就有點上不了臺面了。大燒馬鞍橋有個家常簡化版,叫做蒜子鱔筒紅燒肉。考究點的用個砂鍋,懶的話隨便是個鍋也行。
綺玖當季:蒜子鱔筒紅燒肉 圖片via十三老師
買大鱔魚,回家用一點點粗鹽把身上那滑膩膩的膠質洗了。剪斷,用筷子把肚腸攪出來,放一邊。再買五花帶皮的豬肋條,切成麻將牌大小,飛水飛透。小火熱鍋(不放油),用雙長筷子,夾著肉在熱鍋裡慢慢熬出豬油。最好熬到有一點點的微焦,脂肪層變成潤潤的奶白色,香得讓人流口水。
熬完了所有的肉塊,鍋裡的油可千萬別倒了,把蒜子爆香,這個時候,廚房裡的味道充滿著勃發的生命力,仿佛在念一段咒語,「變好吃,變好吃」,而心中的饞蟲,基本都是要爬到了喉嚨口。
把煎香的蒜子,肉塊一起放到砂鍋裡。水放足,大火燒開。滾水了,換成中小火,千萬記得要大塊的冰糖,熬到湯汁慢慢發黃了,再倒一點好的老抽,蓋上蓋子,等待咒語成真。咕嘟咕嘟的聲音之下,蒜子變得綿綿的,甚至化開。肉肉開始從硬到軟,脂肪融化在湯汁裡,逐漸粘稠。
別心急,還有一半湯汁的時候,把鱔筒放下去,用勺子小心地攪一攪,別翻破了肉皮,就沒有賣相了。蓋子蓋回去,換最小的火,繼續燉。當湯汁收到有點粘底的時候,一切,大功告成。這一鍋端上桌,必然是要咽下一口口水,蒜子軟糯,五花肉香甜,鱔筒吸收了冰糖和老抽的好味道,酥酥的,特有的腥鮮之外,還有靡靡的夏日香氣。再來一碗飯,用湯汁拌一拌,既有面子,還是老少皆宜的好味道。
綺玖當季:蒜子鱔筒紅燒肉 圖片via十三老師
行文最後,推薦幾家餐廳,都有做得不錯的長魚菜。各位各取所需,出去吃,家裡吃,願大家都有一個好胃口。(都可在大眾點評搜到)
- 鄧記食園 鄧華東先生的南堂官宴。推薦菜:火爆紫龍,生炒蝴蝶片;
- 麒麟宮 老友William的本幫小餐館,也是張國榮先生生前很喜歡的小餐廳。推薦菜:響油鱔糊;
- 綺玖 自家小廣告。推薦菜:熗虎尾,長魚煨腰花。
識別二維碼,關注「食色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