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U156
筆者這兩天注意到了一篇天真、幼稚且缺乏常識的文章,文章稱讓美國海軍派私掠船搶中國商船。
(來源:美國海軍軍事學院)
更令筆者吃驚的是這玩意居然還是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發出來的。估計和一年前《軍事歷史》雜誌中那句有名的:「奈何共軍有高達」(2019年第5期的「孟良崮戰役戰例研究」)一樣,編輯發稿的時候發晚了,就當是給全世界的一個遲到的愚人節玩笑好了。
我們今天的重點不是批判某個服役了幾十年基本常識都沒有的四等人上校,而是科普一下海盜/私掠船戰術和相應的反制措施。
首先來說下這個戰術,在風帆時代對於打擊敵方海上交通線是非常有效的,既能「攘外」又能「安內」:既能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又能從私掠船的戰果中獲得額外收入。而且這些私掠船基本上是零成本:哪怕就是被敵方集中打擊損失掉一批也不心疼,只當是「打死隊友除內亂」,無非就是費點筆墨再籤幾張私掠證書。後來歐洲的正規海軍看著眼紅也加入了進來,大量的四級艦以下的中小型快速艦艇橫行海上見到敵方商船就搶。
用「嘴上全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形容這個場景再適合不過了,一幫人嘴裡喊著「God Save the King」,心中充滿著對金幣的熱切渴望:發財的機會到了
(圖源:《霍恩布洛爾艦長》劇照)
和電影裡演得不一樣的是這其實是一個高風險的活計,首先被搶劫的對象很多都不是毫無縛雞之力的綿羊:像西班牙大帆船這樣的海上金庫本身就是武裝到牙齒的戰艦,火力絕非一般武裝船隻可比。同樣不好惹的還有各國東印度公司用來跑歐亞航線的東印度商船(East Indiaman),這貨如果稍作改裝是可以直接拿來客串戰列艦的:像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號有大小42門炮,瑞典的哥德堡號也有10門18磅長炮。
阿姆斯特丹號的複製品
(圖源:維基百科)
作為風帆時代最成功的海上搶劫團夥,英國人在如何防範自己被搶上也很有一套。這裡舉一個英國武裝商船隊以零傷亡俘虜法國護衛艦群的戰例,也就是有名的8月4日海戰:1800年8月4日天剛蒙蒙亮,3艘法國護衛艦發現了一支由8艘英國商船和一艘英國軍艦組成的船隊。那個時候英國海軍要看家護院,在南大西洋一帶(海戰的地點是巴西海岸)維持的兵力並不多。這些平時見著米字旗就繞著走的高盧雞,突然就勇敢了起來,三艘護衛艦排好隊形向英國人靠了過來。
護衛艦抓商船基本上是一抓一個準,畢竟護衛艦跑得快而且本身人也多,不管是炮戰還是跳幫戰都有很大優勢
(圖源:《霍恩布洛爾艦長》劇照)
英國人大吃一驚:真是開了眼了,居然還有吃了豹子膽的法國人敢打俺們的主意?這支英國商船隊雖然只分到了一艘護航艦,但是自保火力可不弱,八艘商船中有五艘是火力兇猛防護上佳的東印度商船。很快,帶隊的法國準將在看清楚了英國東印度商船舷側那兩排黑洞洞的炮口後立馬恢復了本色:對面是戰列艦!哥幾個趕緊跑!三艘法國護衛艦連炮都不敢放一響,就這麼解散編隊分頭逃命……
這邊英國商船隊也趕緊解散編隊分頭去追:送上門的外快可不能放跑了,一艘護衛艦拖回去能賣不少英鎊呢!追擊持續了整整一天,照理說護衛艦無論如何比東印度商船和戰列艦要快得多,法國人只要專心致志的逃跑足以全身而退。但是其中兩艘法國護衛艦的艦長應該被「英國戰列艦」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在象徵性的放了幾炮後就先後決定向追擊的英國人投降。第三艘法國護衛艦倒是逃得心無旁騖:一邊跑一邊往海裡丟雜物,後來連大炮和口糧都丟了。英國商船隊雖然有心想追,然而此時天色已晚還得趕路,只能恨恨的看著三分之一的外快就這麼隨風而去……
法國護衛艦掉頭逃跑
(圖源:《霍恩布洛爾艦長》劇照)
和英國人一樣,美國海軍在海上搶劫那也是有傳統的,美國海軍打劫的第一個對象是曾經幫助他們獨立沒幾年的法國。這次事件的導火索是英美籤訂了《傑伊條約》和美國以法蘭西王國滅亡(連「美國國父」路易十六都被咔嚓了)為由拒絕向法蘭西共和國還債,法國人表示你敢耍流氓不還錢我就自己動手拿,打不過英國海軍還打不過你?!很快大批法國私掠船前往加勒比海對美國商船展開了搶劫活動。那會兒還沒有海軍的阿美利加只能一邊乾瞪眼一邊造船補欠帳。隨著衝突持續升級,包括憲法號在內的二十幾艘剛剛服役沒多久的美艦被派往加勒比海執行雙重任務:除了保護美國船隻外,也可以撈點外快。不幸的是劫錯了人:法國人沒逮住,反倒是把英國人給稀裡糊塗的揍了一頓。
憲法號曾經一挑二,最後俘獲兩艘英國六級艦
(圖源: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美國海盜船們真正開始發家致富那要等到後來的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爭,六艘美國級重型護衛艦憑藉著單艦性能優勢把搶劫慣犯皇家海軍打得一愣一愣的;特別是憲法號不但俘獲了不少英國商船,還有一打二最後還把兩艘英國六級艦全部俘獲的經典戰例。被惹火了的英國海軍隨即開展了嚴打行動:很快在海上的美國私掠船基本被一掃而空,包括憲法號在內的所剩不多的幾艘船只能躲在港口裡瑟瑟發抖,和憲法號同級的切薩皮克號和總統號更是先後被英國海軍連人帶船一鍋端了……
切薩皮克號被香農號押送到哈利法克斯港,
星條旗上掛著皇家海軍的聖喬治十字旗
(圖源:halifaxshippingnews.ca)
切薩皮克號是於1813年在波士頓外海的一場單艦對決中被俘的,她的對手是英國海軍利達級護衛艦(Leda-class 38 gun frigate)香農號(HMS Shannon)。香農號在遇到切薩皮克號的時候狀態並不好:而當時在波士頓外海執行封鎖任務的香農號已經在海上呆了差不多兩個月,而且艦上的船員還吃不飽肚子——糧食不足。
利達級是以俘獲的法國護衛艦為藍本改進設計的,一共建造了47艘,有兩艘保存到現在:這是其中的一艘HMS Trincomalee,在英國哈特爾浦(Hartlepool)海事博物館
(圖源:reddit)
看到切薩皮克號出來了,狀態不好的香農號非但沒跑而是擺出了一幅我等你很久了的架勢收起風帆準備等切薩皮克號靠上來打架。香農號的艦長菲利普·布洛克(Philip Broke)這次出門來就是來找美國海盜船尤其是那幾艘重型護衛艦的麻煩的,他一開始盯著的是總統號,但是總統號借著大霧溜了。後來他又盯上了憲法號,結果憲法號趴窩了一時半會兒出不來。正鬱悶著的時候傳來消息說切薩皮克號可能要從波士頓溜出來搞事,布洛克就帶著香農號天天在波士頓外圍流著口水蹲點。據說為了保證香農號有足夠的船員參加接舷戰,連抓到的美國商船都不派人往回押送了,直接就在波士頓港外一把火燒了完事——為了切薩皮克號他連外快都不要了!
利達級獨角獸號(HMS Unicorn),這艘在1824年被改裝成為宿舍船,現在仍舊以宿舍船的形態保存於蘇格蘭鄧迪(Victoria Dock, Dundee)
(圖源:http://www.castlesfortsbattles.co.uk)
布洛克除了燒錢,還讓抓到的美國俘虜劃著小艇往波士頓港內給切薩皮克號送口信讓切薩皮克號趕緊出來單挑。連著派人送了幾次口信,可是美國的反應看上去像是打定了主意做縮頭烏龜就是不出來。布洛克急了:這跟說好的勞倫斯(切薩皮克號艦長James Lawrence,曾經寫信向英艦提出單挑但是被拒)不一樣,擔心美國佬不敢出來的布洛克又寫了一封邀請函讓美國俘虜送了進去。大意是我看你準備得也差不多了,趕緊出來和我決鬥!我連船上有幾門炮帶了多少人都告訴你了(真的!)。你要還是個高貴的海軍,就別找理由蹲在家裡慫著;快出來陪我打一仗,看誰打得過誰。末了還催了一句:收到信了趕緊回話啊,我這兒糧食和水都不多了,再不打我可不伺候了。
切薩皮克號的勞倫斯艦長並沒有收到這封信,即便他收到了這會兒也出不了海:這老兄剛上任沒多久,正為船員問題鬧心著呢。說來這還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出海打劫後分贓不均,切薩皮克號上的部分老船員在勞倫斯上任前就因為分錢的問題鬧了起來,鬧就鬧吧,不知道怎麼回事為了幾個錢愣是鬧得散了夥。1813年6月1日,好不容易收拾了爛攤子,寫好了遺書向大舅子交代完後事,勞倫斯帶著他的美國海盜們在一群吃瓜群眾的簇擁下慢悠悠的從波士頓出來了。
香農號收了帆,等著美國海盜船靠上來決戰,邊上是看熱鬧的美國船舶、上面搭載著記者
(圖源:https://digitalcollections.nypl.org)
布洛克艦長在炮術訓練上很有一套:別人打船都是先打帆裝或者桅杆把敵船打減速了再靠上去收拾,這位老兄則是要求他的船員們打船體,而且經常拿空桶讓他的船員用特地攜帶的小炮和舢板炮搞打靶練習。和別的風帆戰艦打仗時各炮組靠經驗自己開火不一樣的是他還嘗試了集中火控,讓各炮組按照他指定的方位調整大炮精準射擊。這段時間天天在波士頓港外沒事就訓練,艦員們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火力沒有切薩皮克號強的香農號在第一時間爆發了極強的戰鬥力。加上交戰距離只有40米不到,不少炮彈直接打進了美國的炮眼裡,一個回合就把切薩皮克號的炮組成員打得死傷慘重。
(圖源: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由於船體傾斜的原因,切薩皮克號還擊的炮彈大部分打進了水裡。不過甲板上的32磅短管炮倒是取得了一個戰果:把香農號的船鐘給打廢了。切薩皮克號速度比香農號略快,打著打著就跑到香農號前面去了,眼見要吃虧的美國佬準備就勢跑路……
兩艦大概是這麼一個位置,前面(右邊)的是切薩皮克號,後面是香農號
(圖源:ships of scales.com)
這個時候其實非常危險:切薩皮克號不但速度還沒提起來,距離也沒有拉開,後甲板上的軍官和舵手只能眼睜睜的被動挨打。香農號很快就為自己的船鐘報了仇:猛烈的炮火橫掃了切薩皮克號的後甲板,順帶還炸飛了儲存在後甲板區域的滑膛槍槍彈,切薩皮克號後甲板上頓時血肉橫飛哀嚎一片。等到煙霧散去,香農號在布洛克艦長的指揮下靠了上來,英國艦員們亮出刀槍準備接舷戰。在切薩皮克號的後甲板上,勞倫斯還試圖做最後的掙扎,下令組織登船隊逆襲英艦,由於後甲板上的活人幾乎被英艦清掃一空,這個命令並沒有得到執行。最後勞倫斯被手下架了下去,臨死前留下了一句:Tell the men to fire faster! Don't give up the ship!
布洛克艦長帶領登船隊展開近戰
(圖源: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與此同時布洛克帶兵殺上了切薩皮克號的甲板,剛一上去就遇到三個美國水手借著索具從天而降,布洛克打倒一人後被其餘兩人聯手放倒。看見自家艦長倒下,香農號的陸戰隊端著刺刀一擁而上將這兩個美國佬先後捅翻在地。從開始登船到最後美國人投降用時很短:香農號的航海日誌記載用時十分鐘、一位軍官的懷表記錄是十一分鐘、至於布洛克艦長自己回憶是十五分鐘……雙方死傷極為慘重:香農號死23傷56,切薩皮克號死48傷99,這還不算在押運途中傷重死去的包括勞倫斯在內的23人。
布洛克為紀念這次勝利特地請人繪製的油畫
他腳下的旗子繳獲自切薩皮克號
(圖源:http://collections.rmg.co.uk)
1815年1月,美英戰事接近尾聲,總統號趁著惡劣天氣從紐約港溜出去打算撈一票,不料剛一出門就被封鎖紐約港的英軍分艦隊盯上。這支英國艦隊中有一艘五級艦恩底彌翁(HMS Endymion)號,這艘恩底彌翁號挺不簡單,是以俘獲的法國護衛艦為基礎改進的恩底彌翁級五級艦一號艦,經過改進後拉出去一測試居然比原裝的法國貨跑得更快防護更好。雖然是五級艦而且艦齡也不短了,跟新銳的美國四級艦單挑不佔優勢;但是恩底彌翁號身後還有三個隊友撐腰,其中一艘更是由三級戰列艦改裝而來的重型護衛艦。雙方一照面總統號徹底沒了脾氣,乖乖轉身跑路。恩底彌翁號得理不饒人的擂著總統號的屁股追,最終跑到總統號的火力死角,把總統號給打得減了速,在隊友追上來之前就把總統號給擺平了。
總統號被英軍分艦隊追殺
(圖源:http://www.nyhistory.org/exhibit/escape-hms-belvidera-us-frigate-president)
英軍將總統號俘虜後名字都沒改,直接以四級艦的等級編入自己的艦隊;1829年又以該艦為藍本改進設計並建造了一艘新艦作為替代艦,但是名字沒換還是叫HMS President。為了威懾美國人,英國人將新的總統號護衛艦作為北美海軍站的旗艦駐紮在百慕達;當時的北美海軍站司令則是當年帶兵打進華盛頓火燒白宮的喬治·柯克布恩海軍上將(Sir George Cockburn)。
柯克布恩海軍上將的畫像,背景是熊熊燃燒的美國首都華盛頓;此公除了火燒華盛頓外,後來還押送拿破崙去聖赫倫那島
(圖源:格林威治海事博物館)
另外一個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海盜戰術對整個戰爭大局的改變是沒有明顯影響的。英國海軍憑藉著其體量的巨大優勢依然在整個戰爭期間困死了美國的海岸線,徵召自加拿大的民兵更是一把火把美國白宮都給點了…… 同樣的事情在後來的美國內戰中再次上演,南部邦聯為了突破北軍的海上封鎖也出動了相當多的私掠船和襲擊艦,但是這個戰術依然未能扭轉南部邦聯的敗局。到了20世紀新興的德國海軍故技重施,但是無論是商船改裝的襲擊艦還是正規戰艦都沒能扭轉全面戰爭中的局勢,其效果和無限制潛艇戰比起來差的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