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7日「復活」當天,*ST毅達集合競價高開114.72%,觸發臨時停牌機制被停牌,到10點左右股價跌至5.6元/股,漲幅收窄至71.78%,迎來第二次臨停。直到收盤前3分鐘才恢復交易,股價最終報收4.89元/股,仍上漲50%。
彼時,還有不少投資者在股吧歡呼,表示等待一年多的「豪賭」終於有了收穫。
可到了第二天,選擇繼續「豪賭」的人卻傻眼了:*ST毅達直接上演一字跌停,截至8月18日收盤,公司股價報4.65元每股,跌4.91%,從成交來看,當天僅兩千多萬元資金成功出逃。
1
「復活股」首日暴漲50%
次日一字跌停未出預料
狀況異常慘烈,但似乎也沒有過於出乎市場人士的預料。
分析指出,*ST毅達停牌之前,曾於2019年2月1日-3月7日間的20個交易日裡,出現多達19個漲停板,累計收穫近150%的漲幅。
對此,當時曾有投資者表示,信達證券成為公司實控人之後,重組「復活」的機率不小,因此選擇「豪賭」者不少。包括在去年3月的*ST毅達股東大會現場,還有散戶投資者高喊「明天再買100萬股!」並有股民表示,自己大約在2018年8月前後買入9萬股*ST毅達股票,當時獲利已經超過2倍,但是自己「看得更高,起碼要10倍才收手」。
據公司2019年一季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東戶數達到6.95萬戶,而其中有近兩萬戶股東是在公司停牌前夕「殺入」。
結果則是,被暫停上市的*ST毅達,在大股東信達證券的主持下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並最終扭虧為盈,復牌上市。
但也有觀點指出,*ST毅達在停牌前便出現大幅上漲,即便成功恢復上市,股價被提前透支的風險仍不可忽視。
如今答案揭曉,公司恢復上市次日便一字跌停,且不知道還要下跌多久。
再參考前不久「復活」暴漲後直接收穫六連跌停的ST國重裝,這次*ST毅達的跌停之路,恐怕短期之內還很難停下來。
2
母公司員工一度僅剩2人
如何復活的?
回顧此前,*ST毅達幾乎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陷入連續虧損、資金鍊斷裂、主營業務停滯、員工離職潮爆發等危機之中。
到了2019年6月底,*ST毅達還有「奇葩年報」出爐: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0元,淨利潤-4.97億元,淨資產-4.63億元;前任非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全部失聯;公司印章證照和財務資料下落不明;截至6月底,母公司員工數量僅剩2人,分別為3月新聘任的總經理和財務總監。
好在,公司有信達證券這個大股東入駐,並出錢出力嘗試幫助公司重新上市,雖然這也是「被迫的」。
2015年4月,*ST毅達大股東——大申集團將其所持*ST毅達的2.6億股股票出質給信達證券並融資。但由於大申集團隨後出現多次違約,信達證券要求清償債務未果,於是向相關司法機關申請強制執行。
然而,相關標的股份被法院兩次拍賣處置均流拍。2018年12月27日,法院最終裁定:對大申集團持有的*ST毅達2.6億股限售股股票作價5.05億元,交付信達證券用於抵償相應金額的債務。
然後,信達證券就成了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據報導,為了「自救」,信達證券累計投入超過10億真金白銀救助公司,並派遣工作人員入主管理,一方面著手解決歷史遺留的債務問題,另一方面注入了優質資產。
最終,*ST毅達於2020年8月公告收到上交所《關於同意上海中毅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申請的通知》,根據安排,上市公司股票將於8月17日恢復交易。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在微博評論稱,*ST毅達恢復上市不是監管尺度放寬的跡象,恰恰相反,這種真金白銀的救助,脫胎換骨的重組,扎紮實實做實業,恰恰是資本市場上一個正面的樣本。
那麼,有如此經歷*ST毅達都如此之「坑」,A股市場上此前出現的其他「復活股」表現又如何呢?
3
其他復活股也「坑」
相關股炒作風險不小
據統計,近十年裡,滬深兩市有近50家公司恢復上市。其中最近的例子便是六連跌停的ST國重裝,讓無數「踩坑」的投資者大呼上當……
然而,即便在ST國重裝之外,也很難看到幾個對小散來說不「坑」的「復活股」。
回顧此前,*ST釩鈦(現名攀鋼釩鈦)恢復上市首日,盤中一度漲超43%,尾盤大幅收窄至25.08%。次日低開,收盤接近跌停,從復牌首日的3.84元,而後一路下跌,現如今還沒漲回到上市首日價格,僅有2.28元。
*ST建峰(後更名重藥控股)恢復上市首日盤中漲幅一度近20%,報12.60元,到收盤時就轉而下跌6.16%。次日更是遭遇跌停,到眼下都沒恢復過來,截至8月18日,股價僅剩6元,還不到「復活」當天高點的一半。
2015年復活的協鑫集成更為誇張,從1.91元大漲至19.4元,漲幅高達986%,而如今的股價,卻是已不足6元。
幾乎每次出現類似「退市股」「復活股」炒作時,都會有業內人士各種提示小散注意風險。
包括此次*ST毅達「復活」,也曾多次發布風險提示公告:提示諸如公司目前存在喪失主要經營性資產的風險、中小股東訴訟案件持續增加的風險、公司證照印章在遺失期間被盜用而引發或有事項的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及、整合風險、股價波動風險等。
事實上,就連*ST毅達這種,背後有券商出錢出力幫助恢復上市的情況,都屬於個例,而一隻股票之所以退市,多半是因為公司本身就存在諸多風險:既有公司經營能力下滑,無力扭轉虧損等原因;也有公司治理混亂,陷入各種糾紛等問題。再加上炒作類似股票的多是遊資和散戶,在充滿波動與投機的博弈之中,大多數小散想要從中獲利,自然是難上加難。
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投資有風險,炒作需謹慎。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