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師是某中學的模範教師,辛勤工作了30年,德高望重,桃李無數。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半年前的一天晚上,他不慎重重地摔了一跤,造成四肢完全癱瘓,大小便失禁。
也許大家都覺得奇怪,為什麼僅僅摔了一個跟鬥,就會導致趙老師癱瘓了呢?這必須從趙老師30年前的慢性頸部疼痛說起。30年前,趙老師大學畢業後,懷著滿腔工作熱忱,登上了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他愛崗敬業、多年如一日,每天連續伏案工作數小時,備課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他很快就成了學生們崇拜的偶像,教師們學習的榜樣。繁重工作的勞累,他逐漸出現了脖子酸困疼痛的症狀,病情時輕時重,嚴重時竟徹夜難眠。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沒有捨得花時間去醫院看病。他忍耐著,忍耐是他頑強的標誌,也是鍛鍊自己意志的良好方式,就這樣,他忍痛工作了3年多。3年後的某一天,趙老師感覺到頭有些暈,尤其是起床、臥床的時候眩暈加重。這才不得不去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噁心嘔吐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這些可能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的。頸椎是活動量最大的脊柱節段,因而易產生勞損,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損傷的積累而發生頸椎退行性變,尤其是4-5,5-6頸椎段是個多事的椎段。因為頸椎退變包括向後方突出的椎間盤,鉤椎關節或椎體骨刺,以及椎體半脫位或上關節突向方滑脫,都可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之交感神經叢,使椎動脈痙攣,管腔狹窄,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
症狀也隨年齡的增大而日益加重。此型頸椎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破壞了椎動脈和頸椎的正常關係,導致椎動脈的長度超過了頸椎的長度,造成了血流緩慢,甚至造成血流中斷。
頭痛由於枕大神經病變。常呈發作性疼痛,持續數分鐘,數小時乃至更長,偶爾也可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疼痛的性質各人的情況不一樣。一般稱跳痛(搏動性痛)或灼熱痛,而且局限於一側頸枕部或枕頂部,同時伴有酸,脹等異常感覺。疼痛多於早晨起床後,轉動頭頸部或乘車顛簸時發生或加劇。少數患者呈現疼痛過敏,觸及患不透皮時疼痛難忍,甚至觸碰頭髮時即感劇痛,十分苦惱。
頸椎病患者中約70%有椎動脈受累,50歲以上頭暈,頭痛者。50%以上與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受累有關。在臨床上易有"頸椎眩暈","椎動脈壓迫綜合症"等診斷,又稱為"頸性偏頭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特徵,最常見的是頭痛,眩暈和視覺障礙等。
噁心嘔吐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要症狀,頸椎病患者發病時,疼痛時主要是在頭部部位,患者會出現惡性的表現,隨後漸漸的蔓延到臉部周圍。一般頸椎病患者發病時,會有相關的症狀,比如眼前發黑等。患者家屬也需要特別注意,在生活中注意預防頸椎病患者的發病。
危害椎動脈頸椎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危害是非常大的,具體如下:
1.部分頸椎病患者如沒及時治療的,可導致神經衰弱,從而擾亂患者的精神和睡眠,長期如此就會導致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病症,從而可嚴重影響健康。
2.頸椎病有的可導致突然暈倒,當患者在咳嗽、低頭或是頸過曲過伸時,都有可能會誘發眩暈發作或加重原來的症狀,從而導致患者突然暈倒,救治不及時後果很嚴重。
3.可腦部供血不足,從而會讓患者出現頭暈、噁心或是耳鳴、視物模糊等症狀,另外因為可導致出現血流速度減慢,所以也易形成血栓,從而有可能有會引起中風偏癱。對於多數中風病人都會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
4.頸椎病有的也會導致出現心血管疾病,久拖不治時,可導致心臟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從而會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進而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心前區疼痛、胸悶,或是伴有氣短、心悸或血壓升高等症狀,從而很易患上一些心血管疾病。
5.其它危害,頸椎病可導致頸項部疼痛或是頸部活動受限,同時還會導致出現一些上肢及下肢症狀,如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 ,或是引起下肢不能站立、不能行走等,而且頸椎病還可引起頭部不適,出現頭暈頭痛,甚至噁心、嘔吐等現象,有的還會引起失眠,或是導致眼部出現一些異常,如視物不清、視力減弱等。
椎動脈頸椎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頸椎病嚴重起來危害是非常大的,不只可引起疼痛,還會並發其它症狀,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的生活,因此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做好預防頸椎病的工作,一旦發現有頸椎病,更要及時治療,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一般護理1.屈肘擴胸:兩腿分立肩寬,兩手啞鈴自然下垂,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後擴胸。反覆12~16次。
2.斜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肘置於胸兩側,上體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覆6~8次。
3.側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進置於胸兩側,左手持啞鈴向右側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覆6~8次。
4.上方出擊,兩腿分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時置於胸兩側,右手持啞鈴向上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覆6~8次。
5.伸臂外展: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持啞鈴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複6~8次。
6.聳肩後旋: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後旋並放下,反覆進行12~16次。
7.兩肩後張擴胸後伸: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後張,同時擴胸,反覆12~16次。
8.直臂前後擺動:兩腿前後分立,兩手持啞鈴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後交替擺動,重複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
9.頭側屈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範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範圍,左右交替,反覆6~8次。
10.頭前屈後仰: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前屈,儘可能達最大範圍;頭頸部向後仰達最大範圍,重複6~8次。
11.頭部旋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重複6~8次。
以上動作要輕柔,旋轉動作因人而異每天可作1~2次。
常練華式呼吸頸椎操雙腳同肩寬身體站直,下巴收起來,手合掌,手向前,脖子往後,同時吸氣;脖子歸位,呼氣;然後手向前,脖子往左,同時吸氣,脖子歸位,呼氣;再手向前,脖子往右,同時吸氣,歸位呼氣。
說明:華式呼吸頸椎操源自古法中醫外治技法傳承人蔣佩華老師。
聲明:資料來自世界脊柱健康聯盟,39健康網,有問必答網等,由編輯整理,本公眾號以及其中的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設計、標誌、配色方案、圖形樣式、文本、圖片和視頻(統稱「版權作品」)僅供交流學習之用,實際病證以醫生診斷為準。如果您是合法的版權所有人,並認為「本公眾號」所提供的內容或服務以任何方式對您的權利造成了侵害,請通過以下聯繫方式通知我們:電話13261319339(微信同號)。我們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處理您的投訴,並適時給予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