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最早接觸的印歐人,無外乎塞種人和吐火羅人。而由於古代中國人看到他們長得都差不多,所以統稱其為塞種。其實他們並不屬於一個族群系統,塞種人屬於印歐語系-雅利安語族-東伊朗語支,至今在中國還有後裔,就是新疆的塔吉克族。而吐火羅人則完全是印歐語系中的一個獨立的語族,就叫吐火羅語族,現在已經沒有親戚語言了。
而網絡上有許多謠言家,各種複製粘貼地攤文,虛構了一段商朝女英雄婦好率大軍擊敗入侵中國的印歐人,打破了古代印歐人徵服世界神話的無稽之談。至今流毒無窮。
塞種人接觸漢人比吐火羅人要晚,刨開《穆天子傳》的話,塞種人正式接觸漢人要到漢朝了。正是因為漢人跟混血了吐火羅人的月氏人接觸後,沿著月氏人西遷的足跡,才發現了新疆的各路塞人國家。也就是說,塞人和漢人之間,隔著的就是吐火羅人。
而吐火羅人,正是第一個跟漢藏語系諸民族有密切交流的印歐族群。
不過,網絡上其他謠言更多:
……………………
吐火羅人表示,真的心累啊。
而吐火羅人是哪兒來的呢?
以前,由於只按照語言學的軌跡,得出了吐火羅語分化和伊朗語有不同的特點,又因為上古時代的中亞完全是伊朗語的天下。所以學者們大部分都認為吐火羅人應該起源比塞種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更為西方。所以很多人認為,塞種人即雅利安人後裔源於中亞,而吐火羅人或許源於東歐,吐火羅人應該是從西伯利亞遷入新疆的。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後來,看了英國和俄國學者的研究才發現,錯了。
因為印歐語系的起源地還不一定就要非得在西方,至於印歐語繫到底起源何處我們就不談了,比較我是個半吊子,一說多了就到處出錯。總之,我們先說吐火羅人就是了。
吐火羅人,根據英國和俄國學者的研究證明,他們就是古提人。
公元前22世紀,大約就是我國的舜帝時代,居住在伊朗西部扎伽羅斯山區的古提人攻入兩河流域,徵服了蘇美爾文化的強國——阿卡德王國,建立了短暫的古提王國。
而阿卡德王國的滅亡,據一些學者敘述,是世界上第一次遊牧或半遊牧蠻族推翻文明王國。
所以說,這古提人還真厲害,算是在這個領域開先河了。
然而,這個第一次吃螃蟹,是消化不良的。
僅僅百來年時間,古提人的王朝就被蘇美爾人的復興給轟出了兩河流域,蘇美爾的烏魯克城邦,擊敗了古提人。古提人被迫返回伊朗西部,隨後雖然散見於蘇美爾到巴比倫時代的碑銘中,但影響越來越小,到了巴比倫時代,古提人這個曾經入主兩河流域的半遊牧民族,已經完全消失於當地的碑銘記載了。
古提人消失於西亞的一千年後,中國周朝的西北部,甘肅北部和新疆東部,出現了一個混雜的族群,就是月氏。
月氏,又被譯為禺支。周朝將其視為西戎的一支,周朝時代的西戎,基本都是漢藏語系的蠻族,大體上都是些古羌人族群,可能混有少許阿爾泰語族群。但怎麼會有印歐人呢?
其實,在沒有詳細文獻的商朝,就有了印歐人戰俘的考古實物出土。殷墟的戰俘中,就有部分明顯是印歐人。雖然這些印歐人數量不多,但倒也讓人驚訝,在幾乎全都是東亞和北亞人群的中國腹地,哪兒來的印歐人?
這就不得不提,新疆東部的焉不拉克文化遺址了。
考古發現,焉不拉克文化的人群,雖然還是以東亞人種和北亞人種(即黃種人)為主,但混有部分印歐人。而種種跡象表面,他們都共同生活,或許還是一個族群。這也是古代印歐人進入中國後,最東方的聚居地,雖然在這個聚居地印歐人依然是少數。
我們知道,商朝是沒有擴張到新疆的。而印歐人最東也就生活在新疆的焉不拉克文化區域,怎麼會被商朝人當戰俘處理掉呢?其實,在商朝和焉不拉克文化區域之間,就有商朝的兩個勁敵,一個是土方,一個便是(工口)方。那個(工口)我打不出來,看下圖:
而商王武丁的赫赫武功,以及婦好的多次戰功,就是徵討這兩個大國。而這兩個大國,或許便和焉不拉克文化的居民有過戰爭衝突,或者奴隸貿易往來,這兩個大國中通過俘獲或者販賣,就有極少量的印歐人存在。所以商朝在徵服這兩個大國的戰爭中,俘獲部分印歐俘虜,就很正常了。
而大夥也不要拿上面兩個方國做什麼文章了,這倆方國和商朝一樣,都是漢人的祖宗。
也就是說,壓根就沒有印歐人大舉入侵中國,婦好率軍抵抗,商朝保衛中華文明之類的奇聞怪事了。印歐人的擴張止步於焉不拉克文化,而且擴張入焉不拉克文化的印歐人,已經和當地黃種人融為一族,和平生活了。殷墟發現的印歐戰俘,其實都是些可憐人而已。
不過可能又有些人說了,尼瑪你說的不對,婦好抵抗的印歐大國,叫鬼方,嗯,貼一篇舊文:商朝時的鬼方是印歐人種嗎?或者說雅利安人有沒入侵過商朝?
而焉不拉克文化生活的這些黃種人和印歐人,就是月氏人。所以我們才會在一些不同的資料中看到矛盾的解釋,有些人說月氏人是吐火羅人,有些人說月氏是古羌人。其實從焉不拉克文化遺址的出土來看,月氏就是古羌人,只是混了少部分吐火羅人。
古羌人我們能理解,反正就是青海甘肅活動,去個新疆東部又不遠。可是這吐火羅人哪兒來的?
對了,對照前文,就是西亞來的古提人。
古提人離開伊朗西部,輾轉千年,一直遷徙到我國新疆。這一路上可能遭遇了中亞土著居民各種雅利安人也就是塞種人祖先的搶掠和襲擊,使得古提人不得不繼續東進,最終越過新疆的雪山沙漠,擺脫了野蠻的雅利安人侵襲,逐漸到了新疆的中部和東部,定居了起來。而由於這一路上,全是蠻族,再也沒有了兩河流域文明族群的交流,古提人的文明發展也逐漸停滯,甚至出現了落後,唯一保留的,就是他們獨特的語言。
古提人在新疆中部,形成了以古提後裔為核心的蘇貝希文化,他們就是吐火羅人。一部分古提人則繼續東進,結果迎頭就撞上了西進的古羌人群體。這些古提人和古羌人和平共處,形成了焉不拉克文化,他們就是月氏人。
而英國學者和俄國學者通過語言學的比較研究發現,吐火羅語中就有不少詞彙並不是印歐語系的原生詞,有些來自芬-烏戈爾語(中亞遷徙時或許接觸交流過),有些是借自漢藏語系。這也就是吐火羅人和古羌人融合的結果。
吐火羅人的長途遷徙,也促進了沿途各路雅利安蠻族的青銅工藝的發展。或許,吐火羅人長期遷徙,遇到的都是只會加工金器這種軟金屬的雅利安蠻族,幻想著可能越到東方,遇到的人群越落後,他們的生存空間也就更容易取得。然而,他們卻遇到了同樣有著青銅文明的古羌人,在與古羌人的融合貿易中,他們也知道了,東方居住的商朝,則是青銅時代工藝的頂峰,而且嗜血好殺,殘暴無度。古羌人就有無數被商朝俘虜,用作人殉人祭。聽到古羌人的東方有這麼可怕而科技先進的大國後,吐火羅人的主體部分在定居新疆中部後,不再選擇繼續東進了。
而到了周朝之後,周邊局勢又為之大變。
周朝將好戰的秦人從山東強制遷徙到了甘肅,秦人不斷蠶食西戎小國,搶掠西戎人口。在秦人的擴張下,西戎各部不斷被吞併。好戰的秦人,甚至將西戎人從西北強制驅逐,逼迫他們深入中原腹地。詳見舊文:為何西周時期中原地帶仍有類似「伊洛之戎」的半遊牧民族存在?
西戎部落和小國,絕大多數都被秦人吞併。秦人擴張到了河西走廊的南段後,幸運地停止了對西戎的擴張,開始介入中原爭霸。而吐火羅人和古羌人混血的月氏人,就躲過了被秦人吞併的危機。
由於西戎小國大部分都被秦人吞併,人口也都歸入了秦人。月氏人的古羌人成分大概也就越來越小,而吐火羅成分也就越來越多了。於此同時,月氏人也開始接觸了一些古突厥語的遊牧族群,對於這些月氏人並不在意。他們從西亞遷入新疆的路途上,遇到的幾乎全都是遊牧族群,大股的是雅利安塞種,小股的是芬-烏戈爾族群,他們的文明程度都不如吐火羅人。
所以在秦人開始吞併中國腹地的同時,月氏人和吐火羅人也開始了在中國邊緣的擴張。
而東北方的可能是古突厥語,也可能是古葉尼塞語的匈奴人也崛起了。
而這時候,可怕的秦人統一了華夏世界。秦人將匈奴擊潰,匈奴的首領頭曼單于不得不放棄了河套,逃入了漠北。
而匈奴的中衰,就給了月氏人在中國邊緣地區的稱霸機會。而根據史記的記載,在秦朝,月氏已經成了西北各路少數民族的霸主。而由於月氏人不像匈奴人那樣好戰,或者說月氏人文明程度和生產水平略高,不用像匈奴人那樣還要以搶掠作為副業,所以月氏人一直沒有引起秦朝這個戰爭機器的注意,也躲過了被秦人吞併的大劫。
然而,更可怕的來了。
被月氏人扣為人質的匈奴王子冒頓,逃回了匈奴。冒頓在回到匈奴後,弒父自立,然後吞併了漠北各部,轉而大舉入侵月氏,月氏人沒能戰勝匈奴人,月氏的大王被冒頓斬首,腦袋被做成了酒器,大量月氏人淪為匈奴的奴隸。面對匈奴的威脅,月氏人不得不選擇西逃。
在西逃的問題上,月氏人內部卻發生了分歧。大略是源於古羌人後裔的月氏人,不願意離開故土西遷。而對自己的故鄉在西方有歷史記憶的古提人後裔的月氏人,則願意離開故土西遷。
於是月氏人從此分道揚鑣,少數月氏人逃入深山,又回歸到了古羌人群體中,只是他們的面孔已經印歐化,古羌人並不認為他們是自己人了,他們便成了恢復古羌語的小月氏。最後他們依然沒有躲過被匈奴吞併的結局,融入了匈奴並被匈奴同化,一直到晉朝時演化為盧水胡,最終融入了漢族。
而大部分的月氏人,則一路西逃。在越過新疆中部吐火羅人親戚的土地時,這些吐火羅人城邦和部落(樓蘭、車師、焉耆、龜茲等等)已經都選擇臣服匈奴,可能有部分吐火羅人也加入了月氏人的隊伍中,但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走,於是月氏人只能繼續西逃,這些就被稱為大月氏。
最後,大月氏人的首領,選擇了新的棲息地,就是奪取伊犁塞人的國家,在伊犁建立新的月氏國。
伊犁塞人不是月氏人的對手,大部分伊犁塞人都投降了月氏人。但還是有幾個部落不願意臣服月氏,選擇南遷。南遷的這幾個部落,在新疆南部和中亞建立了莎車、罽賓等國。
月氏人定居伊犁後,開始了和塞人的融合過程,也為西遷的月氏人最終完全被塞人同化打開了伏筆。然而,月氏在伊犁的統治並不長久。在西遷之前,月氏曾經有一個臣屬的遊牧部落,叫烏孫,烏孫可能是最深入東方的塞人和羌人的混血。烏孫投靠匈奴後,被匈奴逼迫,一直跟著月氏西進。終於發現了定居伊犁的月氏,烏孫和其宗主國匈奴的聯軍又一次將月氏人擊敗,月氏人不得不又離開了伊犁,繼續西遷。
而烏孫,自此就開始統治伊犁,最終選擇和匈奴斷交,在和漢朝聯合下,形成了當時最強大的塞人政權。
月氏人翻越了帕米爾高原後,又來到了一處塞人聚居的地方——巴克特裡亞。
巴克特裡亞是希臘人擴張時代最東方的殖民地,這時候希臘人的霸業已經凋零。巴克特裡亞的希臘人統治已經瓦解,當地塞人部落首領互相開戰,亂作一團,其中就有被月氏人趕出家園的伊犁塞人。
月氏人迅速將巴克特裡亞徵服,又一次重建了國家。然而,塞人現在已經是新的月氏國人口最多的族群了。月氏大王分封的五個統治塞人的翕侯,也開始使用塞人的語言,使用希臘人和印度人的文字鑄造貨幣。
在一個希臘血統的塞人軍閥——高附國王赫爾馬攸斯的聯手下,貴霜的翕侯丘就卻造反了。丘就卻最終取代了大月氏的國王,成了巴克特裡亞的新主人,建立了貴霜帝國。
丘就卻是否是月氏後裔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完全是個塞人了,唯一保留了古提、吐火羅印記的,也就是貴霜這個國號了。
此後的貴霜帝國,徵服了北印度,成了一個地區性的大帝國。從各種資料來看,貴霜帝國還發生過吐火羅派和塞人派的爭鬥,我們就不詳細敘述了。然而,堅持吐火羅傳統的月氏一派,又容納了部分被匈奴迫害逃來的吐火羅人,實力開始壯大。終於,吐火羅一派形成了寄多羅人,寄多羅人推翻了塞人化的貴霜帝國,建立了寄多羅貴霜帝國。
而此後,東北方爭霸的失敗者又來了一大波。
這次來的,是吐火羅人和匈奴人、丁零人混血的車師人,他們原本的國家被匈奴人和漢朝的戰爭中摧毀,漢朝在他們的國土上建立了城池,並取了高昌為名。這些車師人逐漸在遷徙中發生融合演變,形成了嚈噠人。
嚈噠人最終徵服了寄多羅貴霜帝國, 成了新的中亞霸主。資料顯示,嚈噠人語言與周圍的中亞民族和匈奴人都不同,或許嚈噠人保留的吐火羅語成分較高,區別於周圍的塞人和被塞人同化的吐火羅人。但是,嚈噠人屬於遊牧吐火羅後裔,文化程度低,他們沒有文字,也沒有文化貢獻,帶來的只有破壞和殺戮。
嚈噠人統治巴克特裡亞之後,巴克特裡亞從此便被稱為「吐火羅斯坦」,最終嚈噠人被突厥徵服。大部分嚈噠人融入突厥,少部分嚈噠人被塞人同化成了一部分阿富汗普什圖人祖先,還有少部分嚈噠人被印度人同化,成了拉傑普特人的一部分。
此後,雖然突厥人在吐火羅斯坦,又建立了一個叫「吐火羅葉護國」的政權,但名字叫吐火羅,卻和吐火羅什麼關係都沒有了。該國一直對唐朝忠心耿耿,最終亡於阿拉伯帝國。
而嚈噠人之前的寄多羅人,有個和印度土著融合的分支,叫梨車人。梨車人在印度人和寄多羅人的戰爭中,選擇支持了印度人。最終扶持印度的笈多王朝戰勝寄多羅人,因此被笈多王朝包裝成了印度自古以來的高貴土著。然而很多梨車人自然也知道他們是哪兒來的。
譬如這位:
笈多王朝的梨車人貴族——鳩摩羅家族。他們便是寄多羅人和印度人混血後裔,是吐火羅種。所以為什麼鳩摩羅什他媽是龜茲公主了?印度的貴族,非要和新疆的龜茲接親?因為龜茲是新疆的吐火羅人國家嘛。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鳩摩羅什一個印度人,非要來中國傳播佛教。因為鳩摩羅什祖上就是中國遷過去的,他覺得佛教是好東西,安利給老家,大家一起享受好東西嘛。
然後,從大月氏,寄多羅,再到嚈噠,我們知道,吐火羅人遷入中亞和南亞後,完全融入塞人和印度人的海洋中了,甚至於連有吐火羅味兒的文化遺存都沒有。貴霜帝國的文化,依然是塞人、印度和希臘的文化。
那麼我們回到中國,因為大月氏西遷的時候,選擇臣服匈奴的吐火羅城邦依然存在,其中混的好的,就是焉耆和龜茲。而樓蘭等其他混的差的小國,就自然被淘汰了。
焉耆和龜茲兩國,各自依託吐火羅的語言,發展出來了文字和輝煌的文化。因為方言的不同,兩者被稱為焉耆語和龜茲語,都是吐火羅語族的分支。兩國一直堅挺到了唐朝,在唐朝退出西域前,一直為唐朝效力。但是在唐朝遭遇安史之亂後,均亡於吐蕃。
吐蕃衰落後,同樣為新疆城邦的塞人國家于闐,卻趁勢復國並得以擴張。而吐火羅人的兩個代表性國家,焉耆和龜茲,全完了……
由於焉耆的王族以龍為姓氏,在唐代,吐火羅人就又被稱為「龍家」。焉耆和龜茲亡國後,留在中國的吐火羅後裔「龍家」最終被回鶻人和漢人同化了。
而這位,便是漢化的龜茲吐火羅人:
以及這位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大詩人,疑似也是龜茲吐火羅後裔:
而這些龜茲壁畫,便是吐火羅人留在中國大地的遺存了:
總體來說,吐火羅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多次被強鄰襲擾被迫遷徙,給阿富汗留了「吐火羅斯坦」的地名,卻並沒有把語言文化扎在阿富汗。在中國創造了輝煌的佛教藝術,給中國佛教傳播做了極大貢獻,卻完全滅亡在了佛教國家吐蕃之手。大部分後裔可能都融入了維吾爾族,但卻不被維吾爾族重視。
而且,居然還要被網絡謠言段子手們,用來當碰瓷婦好和周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