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天氣寒冷,但是在長島路「家門口」服務旗艦站二樓圖書室,卻仍是一片歲月靜好,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副老花鏡,叔叔阿姨們讀書看報,互不幹擾,盡情享受著陽光。
浦東新區金橋新村四街坊是建於1997年的動拆遷小區,由長島和臺兒莊兩個居民區3509戶組成,這裡經常因車輛停放等問題引發鄰裡矛盾。該如何把「家門口」服務站升級打造成為撬動社區治理的支點、聯結政府與居民的節點、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支撐點呢?
「作為社區治理工作崗位,我認為關鍵是要換位思考,讓一個項目從對老百姓來說管用到愛用,他們獲得感增加了,事情就辦好了。」 新任浦興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秀勤說。
長島路「家門口」服務站入駐前曾有一道圍牆,服務站進駐後牆就不見了,直連小區道路,並整合了社區健身器材,新建環形步道。居民們走出家門,走上步道,就能進入服務站。「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舉措,關鍵是貼心,潤物細無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公共資源、服務資源、自治共治資源匯聚到『家門口』服務站。」李秀勤說。
目前,長島路「家門口」服務站正在打造「旗艦站」,基本已經構建完成。李秀勤介紹,旗艦站有兩大特色:融合和輻射。在長島路「家門口」服務旗艦站的「島上氣象站」裡,有張社情民意「晴雨表」,定期梳理更新問題、資源、成效三張清單,按照「藍、黃、橙、紅」四種顏色等級,分別表示一般、較重、嚴重、特別嚴重事項,力求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每季度召開評議會,組織居民代表對事項完成情況、服務態度、服務頻次等進行自下而上的評價。
「三會」實訓室是長島路「家門口」服務旗艦站收集民意、民主協商和科學決策的空間支點。停車管理問題聽證會在這裡召開。聽證會前,黨總支展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調研,多次在早晚高峰、夜間等多個時段在小區大門口、主幹道進行實地調研,還深入各個樓道收集居民的訴求。同時,黨總支還召集居委會人員、業委會代表和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就停車現狀進行了初步溝通,做到心中有數。
聽證會邀請了相關利益方共同參與,按照專業的議事規則,梳理出共性問題,為接下來的停車管理細則制定打下了基礎。
其實,「三會」實訓室不僅僅面向長島居民區,明年,專業組織入駐後,實訓室將實現網上預約功能,浦興路街道其他居民區如果有議事需求,也可預約。
目前,「旗艦站」在倡導居民自治方面有黨員志願者團隊「弘島」、推進美麗家園建設的「靚島」、推動垃圾分類長效的「尚島」、監督停車管理的「保島」以及參與群防群治的「和島」。引導社區共治方面,除發揮社區基金會、社會組織聯合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作用,開展「家門口」公益服務微項目外,還堅持推進社區治理主體多元參與,形成家門口「一站多點」模式,整合共建單位、社會企業等各類社區資源,加強優質服務項目供給,助推小區樓道、小花園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整體合力。
【來源:上海市民政局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