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今年以來,各行各業都因為疫情而變得艱難,比如說路透社此前就披露,航空業今年預計虧損840億美元,是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今年的每一天都會給航空業帶來2.3億美元的損失。
但是,有危就有機,對於SaaS行業卻是個大機會。今年以來,SaaS板塊湧現了很多牛股,比如說巔峰時一年漲了5倍的ZOOM。
還有數字營銷領域的TheTradeDesk,疫情導致營銷資源向線上經濟傾斜,TTD今年的股價從3月份的150美元左右,到最巔峰高達850美元,半年時間上漲5倍。
今年以來,美股的SaaS板塊已經有10隻股票實現了翻倍,升幅中位數是50%。不得不說,投資踩對節奏,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麼,今年的SaaS,為什麼這麼強呢。
數位化浪潮
要知道SaaS為什麼這麼強,我們不妨先看看SaaS的歷史。SaaS模式的雛形最早出現於Salesforce在1999年推出的CRM產品。
在90年代末的某個夏天,喜歡講故事的Marc Benioff在夏威夷憋了幾個月後,毅然離開工作了十年的甲骨文,創辦了Salesforce,喊出了"No Software"的口號。
"No Software"意思是Salesforce的產品和傳統軟體並不一樣,無需昂貴的維護費用,沒有臃腫的功能,完完全全由用戶決定軟體的內容,並且按需要付費。
這就是後面風靡世界的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
這種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大獲成功,而且訂閱方式將用戶和公司拉的更近,粘性更強。後面的軟體公司如ServiceNow、Workday、Veeva等一系列公司均採用這種方式開發產品,
得益於良好的商業模式和快速的成長邏輯,新IPO公司只要能蹭上SaaS的熱度,估值基本就能嗖嗖的往上漲。
不過在我看來,SaaS公司增長快,除了良好的商業模式外,全球數位化革新的背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根據IDC的預測,2022年全球的數位化轉型支出將高達1.97萬億美元,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6.7%。
像離散製造業(2200億美元)、流程製造業(1350億美元)、運輸業(1160億美元)和零售業(980億美元)這些傳統行業,它們的數位化支出將佔全球數位化支出的一半。
數位化作為提升生產力的重要工具,就好像二戰時期的坦克飛機。當競爭對手都開上坦克了,你難道還會繼續騎馬嗎?
數據來源:網絡,二戰波蘭騎兵進攻德軍坦克
拿我國的建築行業舉例,雖然整個建築業產值規模高到10萬億,但是目前整個行業數位化程度不到1%,這就帶來一個後果。
80%的項目會超過預算,因此中國建築業的利潤率持續維持在3.5%左右。
比如說中國建築這種巨型建築公司,營收超萬億,淨利潤才3、4百億,假如能有效的信息化,那麼對於運營效率可能會有不錯的提升。
Blissfully提供的數據也可以驗證這個推理。從2008年到2018年,美國企業的平均SaaS開銷從0增長到接近30萬美金,光是2018年就增長了78%。
而且隨著企業的成長,人數越來越多,業務越來越複雜,每個公司和每個職員使用的應用也會隨之增長。
可以說,SaaS不是今年才強,而是一直都很強。整個社會的數位化浪潮,是它們強大的基礎。
強大的增長
整體增長的大背景,還不足以完成Salesforce們的故事。Salesforce們之所以能從Oracle、SAP這些巨頭夾縫中脫穎而出,離不開軟體行業的兩個特性:科技周期和輕資產。
科技周期的存在讓小公司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海天20年前在賣醬油,今天也還是在賣醬油,但是20年前的軟體企業,今天不賣SaaS,就很難生存了。
輕資產則讓小公司可以成長的更迅速,沒有包袱。
來源:網絡,程式設計師改變世界
Workday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Workday之前,有一家叫PeopleSoft的公司,這家公司可以算是Workday的前身。
PeopleSoft雖然成立比Oracle、SAP都晚,但是依靠HCM(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眾多創新,迅速崛起,成為Oracle、SAP之後的行業第三。
感受到威脅的Oracle,為了鞏固自己在HCM領域的優勢,在2005年以80億美元惡意收購PeopleSoft,想著併購完成後就可以繼續躺贏HCM領域。
但是PeopleSoft最大的核心資產 —— 創始人David Duffield,作為最懂HCM的人,早已從Salesforce身上看到雲化軟體的魅力,果斷拉上一班老同事重新創業,成立了Workday。
這家2006年成立的公司,用了僅僅4年就完成了IPO,目前市值500億美元,又重新成為HCM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公司。
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軟體公司的核心資產是"人",只要人夠靠譜,完全有機會重新搭建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
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了。因為我們對公司進行估值的時候,是很少對"人"進行估值的,一個擁有創辦百億美金公司經驗的人,重新建立一家公司,估值也要從0開始。
正是因為David Duffield們懂HCM,知道客戶在哪裡,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所以Workday的高速成長並不奇怪,短短幾年就從0開始,又成為一家幾百億美金的公司。
今年雖然疫情肆虐,但是線上辦公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數位化進程仍然在繼續,ServiceNow、Veeva、Salesforce仍然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其中Shopify業績增長最快,根據最新一期財報顯示,2020年增速高達96.5%,股價也相應上漲131%。
不過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公司的營收增速並沒有比往年好太多,反而股價漲幅更大,相信這裡面一部分是資金避險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樂觀情緒帶來了估值溢價。
盡頭是哪裡
前陣子疫苗出來之後,市場出現了很明顯的分化行為,道指上漲,納指下跌,特別是前期漲幅較大的Shopify,下跌力度更大。
市場心裏面也是有數的,哪些公司享受了溢價,哪些公司被低估,疫苗的消息一出來全都現形。
雖然根據IDC的預測,全球的數位化浪潮仍然會繼續,Salesforce們的增長也還是會繼續,但是短期看股價確實已經超額反映預期了。
從估值水平看,SaaS公司的PS已經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數據來源:Wind,Salesforce市銷率走勢
也許短期內更好的策略是,對於仍然高增速的SaaS公司繼續持有,增速沒那麼快的公司保持觀望。
從更長遠的角度觀察,SaaS也不是沒有風險。前面說過,SaaS的崛起一部分原因是網絡技術的進步,讓傳統的本地部署模式被打破,是科技周期發展帶來的結果。
那麼未來,新技術的出現,同樣可能會讓Salesforce、Workday變成不再性感的公司。
比如說今年上市的Snowflake,我們在文章《上市即翻倍》中介紹過這家連股神都打新的公司。
憑藉強勁的數據倉庫能力,Snowflake被稱讚為重新定義了SaaS,其獨特的商業模式,也許將引領新一代的SaaS潮流。
當然,現階段Salesforce們的商業模式還沒有被威脅到,仍然可以安心持有,未來的成長性仍然是比較確定的。
總體來說,SaaS行業是非常有趣的,經常會出現激動人心的新公司,新故事,給投資者提供源源不斷的下注機會。
特別是在中國,這種機會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