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 09:33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可佳(中)資料圖
據江淮晨報報導,想精簡人手,提高產量?不妨考慮讓機器人來「搭把手」吧。7月8日,記者從中科大了解到,該校欲和聯想等企業合作量產生產線機器人,研發基地或將落戶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這種「專用服務機器人」將擁有相當的智慧,能擁有感知、視覺。
「可佳」或將實現量產
在連續幾年拿到機器人屆的大獎後,科大「藍鷹隊」自主研發的服務機器人「可佳」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支原先只專注於科研的隊伍,如今也在尋求新的突破。
「可佳是個服務機器人,我們原先希望能用5-10年的時間,讓可佳走進醫院、學校、家庭,為人類生活服務。不過,去年我在國內外的一些見聞,讓我改變了這個想法。」昨天下午,在接受江淮晨報記者採訪時,科大「藍鷹隊」指導老師陳小平教授表示,服務機器人分為個人服務機器人以及「專用服務機器人」,後者在歐美發達國家常被用於製造業。「咱們現在的工業製造中,也有機器人,但是一般用在汽車行業上。它們只需要講究精密性,每天重複同一個動作就好。」
陳小平告訴記者,所謂的「專用服務機器人」,必須要擁有「可佳」的智慧,具備一定的識別和思考能力,而不是只會機械重複。
今年,科大與聯想達成合作意向,將研發製造生產線機器人。陳小平表示,這將是一個需要努力和時間的過程。
「實現量產,可能要用三五年時間。」陳小平說,如今機器人上要用到的電機、減速器這樣的核心部件,技術還掌握在少數幾個先發國家的手中。「西方做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想要自主研發,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陳小平認為,這種專用服務機器人,將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十年前,我們在國外看到的產品幾乎到處都是中國製造。這兩年,我們卻發現中國製造的東西少了。」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機器人使用率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萬人機器人擁有量不足日本十分之一。「今年我們去參加比賽,阿姆斯特丹機場的行李託運,都實現了自動化,不需要人在那裡服務。」
臉部還將再做調試
去年,「可佳」將要換上人臉,變身漂亮姑娘的消息,也引得「可佳」的粉絲一陣驚喜。如今,這項工作完成得怎麼樣了?
「我們希望可佳能和人交流,本身有表情,還要能識別對方的表情。因此,它需要人造肌肉、人造皮膚。」陳小平說,在用上了雷射掃描、3D列印這些高科技後,「可佳」姑娘的臉蛋出爐了,不過,雖然幾何數據上和真人一模一樣,但是由於使用的材料問題,因此一眼看上去,總是有點怪。
「會覺得不是很自然,所以我們還需要進行一些調試、改造,可能後期還要給它化妝。」陳小平表示,待「可佳」的樣貌能改造得好看一些的時候,一定會第一時間跟晨報讀者見面。(記者 於巧妮 通訊員 曾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