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頦的飼養是如何從宮廷流入民間,已無從考究。但當初流傳並不廣,也只限於官宦商賈人家飼養。
因靛頦是要吃蟲吃肉的,過去無蟲可買,都是以新鮮牛羊肉切條拌克食麵來飼餵的,平常人家哪裡捨得,人都吃不上呢,怎會用肉來餵鳥雀這些玩物?如此便把這東西給局限住了。
然而,靛頦從京城傳入山東,據說卻是與梨園戲班有著極大的關聯。在上世紀初,便有很多京城京劇界的藝人開始養靛頦來消遣了。
在過去,山東的京劇票友在全國是很有些名氣的(現在也還是這樣的),常有京、津戲班到山東演出;當時的戲班到外地演出串場,除了要和當地的戲院處好關係,還要常到當地的官宦、鄉紳家裡走動;
特別是那些在黑白兩道都很混得開、專吃戲飯的「地包」,就更是得罪不起了;有這些人親到劇院給捧場,也就把場子給鎮住了;即使扮相、唱腔中出現些紕漏,也不會出太大的亂子。否則,輕則起鬨給喝了倒彩兒,重則還會連戲場子都給砸了,那以後可就甭想再來了。
由於戲班中有些「角兒」們是要人到哪兒,鳥就要跟到哪兒的主兒,下得臺來更是要喝著沏好的「香片兒」,逗逗鳥兒開心的;
隨著來的頻了,也便與當地官宦鄉紳及「地包」走動的也就熟了,這一來二往的,養鳥的方子便也就一點點的留了下來。現山東各地養紅靛頦的方法也多是以此演變而來的。
以上只是民間流傳,想必不會是空穴來風,但亦無從考究了。
本地對於紅點頦的飼養從頭至尾分為幾個階段:一般為相鳥,換食,.馴養。又有養活與養好之分。本文也只著重談一下相鳥和馴養的方法。
一,相鳥
一般認為「五長」的鳥性較大,難以馴服;身材短矮的鳥要老實的多。實踐中很有些道理,但也不盡然。
在本地,鳥的性和膽是分開來看的。以性大膽大的鳥為最好,長短身材中都有,在鳥中的比例最少;往往體格較健壯,眼大且炯炯有神,少有驚慌之色。因雄性特徵明顯,「海兒」的紅片較大,有些能出粉岔、脯紅,或帶暗彩,服籠又快,能選出定是好鳥,但可遇而不可求。
性大、膽子卻一般或較小的鳥也很不錯,常出自「五長」中,一般毛片收的很緊,身材修長,常畏人,眼神驚慌,不敢與人對視;也因性大而雄性特徵明顯,紅片也較大,有些亦能出粉岔、脯紅或暗彩,只是服籠要費些工夫。如是膽極小的,非要倒過一兩茬毛才能安定下來;如能選到也很幸運的。
性、膽都一般的鳥,只不過是一隻普通靛頦而已,就看養功與自身出息了。至於性小的鳥不管膽子大小皆不足取,一般性成熟較慢,養幾年也很難開大叫,在野外也是沒人親、沒人疼的主兒,萬一選到這樣的鳥,耗不住就只能放生了事兒。
又有些當年的膀花,身上是既看不到粉岔也看不到脯紅的。然而它們身上卻帶著出彩的基因的,只因性未成熟,並沒能顯現出來,需在野外換一茬毛才能把彩倒出來。象這種鳥是要看毛根才能辯的出的。
粉岔的暗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紅點頦帖子裡的麻岔,還有一種是岔的白毛中隱約的有白粉色的毛根,通常只在一側的岔上、多數也不會超過一、兩根,因顏色極淺,不仔細觀察很難看的出來。象這兩種岔子,只要第二年換毛的方法得當,是很容易倒成粉岔的。
另,山東在過去稱粉岔是紅岔的,現在仍有地區如此稱呼。而粉岔與亮岔的意思卻是相通的,即都是白亮的意思(古漢語中,「粉」即是白,繡眼又稱為「粉眼」,本意也是如此)。現在的粉岔多是後人誤傳所致。此一說還待考證。
暗彩的脯紅也能看出。,普通靛頦胸脯上毛的毛根是黑色或深灰色的,整根毛由毛根到毛梢是由黑或深灰而漸淺灰的,整個胸脯的顏色也便呈青灰色的了。
帶暗彩的鳥,胸前毛色通常會泛一層白梢,但這還不能確定,須把鳥拿在手裡,吹開或用手撥開毛來看;如果毛的根部是黑色或深灰色就沒戲了;
如果毛的根部是雪白色或有半圓型的雪白色區域,且白色邊緣整齊、通常佔整根毛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上,這些毛到第二年秋天便是有可能倒成粉紅色。又因各鳥遺傳基因不相同,所帶暗彩數量也不盡相同,如帶有5、6根毛根就算是可以了,如有10根或10根以上毛根,倒出來的紅片便會很大,這便能稱的上是紅靛頦中極品了。如只有1、2根這種白色毛根,就算倒出了彩,也沒什麼意思。
二,換食
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帖子,雖方法有差異,但效果應是基本一樣的,山東的方法與此也是大同小異。
另每年的新鳥中總有個別性極大,脾氣又倔強的鳥,連蟲子也不吃,普通的換食方法極易脫膘死鳥。如是普通的鳥,撒手放了也就得了;但如是帶彩的好鳥,便怎麼也不會捨得放的,就非要給它填食才行。
因在山東捕到的紅點頦都已是成鳥,填食方式與普通填雛方式不同——首先把客食麵和新鮮牛羊肉調成粥狀,再準備一根食扦或細竹片,左手把鳥拿在手裡,右手把鳥嘴掰開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鳥的上下嘴卡住,嘴尖朝上,然後右手拿竹片挑些調好的食,不要太多,一次必能咽下才好;竹片平端到鳥嘴的上方,然後把竹片上下順起,輕抖,食會從竹片上滑落到鳥的嘴裡;這時千萬不要鬆手,因食在鳥的嘴裡,手一鬆開,它便會將食從嘴裡甩掉,就前功盡棄了;
這時左手切要保持握鳥的姿勢,將握鳥手的胳膊肘在凳子或自己膝蓋上由上而下用力墩一下,剛填的食便由鳥的嘴裡進到食管裡了,這時再把卡鳥嘴的手鬆開,它甩不出就只能咽下去了。一般兩個小時填一次,每次兩、三下就足夠了。此時食中的營養要高一些,但卻不可填的過飽,這樣既能保住膘,又能使鳥有飢餓感,如此換食才能成功。如每填即飽,其必不思飲食,換食便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馴養
此是養好紅點頦的關鍵所在,亦是體現養鳥人養功高低的標準。即所謂養好與養活之區別也便在此,主要有以下幾點:
食的調配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此為治國之本。然鳥的馴養其實也是以食為本的,特別是象紅點頦之類的鳥,便更是如此。
當年前輩教以養技,每每叮囑最多的話語便是:把不好食便養不好鳥,萬萬將食把住。可見食的調配對於紅點頦飼養是何等的重要!
一般而言,於每年深秋,待老鳥換完毛和新鳥補齊膘後,食中的營養就要慢慢的降下來了,主要以綠豆面加雞蛋黃為主,雞蛋黃的比例佔到30%左右,再適量餵以活蟲或鮮羊肉條便足夠了。此時室內溫度亦不可過高,如有暖氣更需經常開窗通風方可。其目的有二:其一,防止鳥因食太硬而焦躁上火、鬧籠返生。其二,防止鳥因食物營養過高,而在冬天二次換羽,消耗過多的精氣。此二項皆是為來年春天靛頦開大叫做準備的。眾所周知,紅點頦於秋冬小叫,而只春天大叫。其小叫多單足呆立於槓上,唧唧嚦嚦,含混不清;既無口可言,亦無旋律韻味。而春天之大叫,則常於籠中,或上下跳躍,或左右盼顧,神態極是精神;雖其聲高如百靈般縈繞婉轉,音膛如畫眉般慷慨激揚,然卻又能哨出流水般叫口,綿綿不斷,令人百聽而不會生厭。如若使其在冬季炸籠、返生或甩臉、脫毛,到春天就很難聽到紅點頦大叫了。養紅點頦而無以大叫悅耳,猶如家藏美嬌卻不可投懷送抱,總不能盡興。實乃一大憾事。
待養過一冬,至第二年「立春」節氣之後,便要將食加硬了,使鳥的性成熟有足夠的營養做保證。一般是綠豆面為一半,蛋黃和羊肉各等量為另一半,活蟲若干。如此到「清明」前後,隨著氣溫升高,鳥在鳴叫時,嘴茬便會由閉合而漸張開,且口腔墨黑,聲音也便會由小叫而漸大叫,直至開大口囀鳴。紅點頦大叫聲音極大,常以其聲能蓋過百靈大叫來形容之,其實也確是如此。此時叫口亦清晰明朗,口全的鳥常以天音為主,兼有地鳴。天一放亮即長鳴不止,夜晚置燈下亦能囀鳴不休。此時食中營養比例一定要保持住,萬不可忽高忽低。如此這般,便能鳴囀兩月有餘了。
再待到大小暑之後,體健的鳥已歇口並開始換毛。此時的食更要加硬方可,常以綠豆面二兩,加入8隻蛋黃、蠶蛹粉若干;或綠豆面三份,蛋黃、羊肉等量佔到七份;野生之活蟲多餵無妨。現又有加入適量鈣片、食母生、魚肝油等,都可以,但量不可過大,過則適得其反。如此,不用兩月毛便能出齊了。待過了深秋之後,食中蛋白質含量也就可以逐漸再減至冬天比例了。按此循環調配愛鳥飲食,既利於健康,又能年年欣賞其囀鳴大叫,是膠東養家常採用的方法,各位鳥友可試用以驗證。
紅點頦之出彩
紅點頦是集鳴叫與觀賞於一身的著名籠鳥,頦上的紅片(山東叫「海兒」)是其美麗身姿的點睛之處。
如換羽後紅片退黃,其觀賞價值將大打折扣,養鳥之道便也就無從談起了。然紅點頦的出彩自古便是敏感問題,因很多養家處方決不外傳,以至於流失掉很多,實是可惜之極!
現於公園、市井所掛籠鳥也多是一茬後退成黃片的黃靛頦;如胡蘿蔔、紅菜椒等被普遍試過,但效果並不明顯,與野鳥之色相去甚遠。鳥友間每每談起,無不搖頭哀嘆不已。
然而,只將其點破,紅點頦茬茬換出紅片並非奇難,今有山東養家常用良方,各位盡可一試,此難疑即可應刃而解。
以枸杞子少許,溫水泡軟,再蒜臼搗成稀糊漿狀,將與客食麵等量,再加生核桃粉一成,拌成軟食;為防變質,以勤加勤換為宜;另多餵鮮活螞蚱草蟲,將乾粉料撤掉不用。於換毛前半月開始,直到毛全換齊;或有先換體羽而頦後換者,毛齊後再續餵一月即可。雖較野鳥稍遜色,但其色澤已足若晚霞一般而燦爛奪目矣!
此方法山東養家多有用者,經濟且效果較理想,枸杞子不過十元每市斤,一隻鳥兒一斤左右便足夠了。此方法我也曾貼於流金之上,其中信者有,不信者也有;或有改進者以枸杞做粉混於乾粉料中,其含糖多,做粉談何容易?且加熱蒸炒對色素多有破壞,亦不利於吸收,想必效果不會很好。
另,以此方需注意兩點:
一則,籠內要保持溼度。或常搭早晚露水,或勤洗澡以保溼;或更有甚者——將艾蒿*或黃荊葉鋪於籠內,再將籠衣浸溼半罩於籠上,以求其潤。定有疑問者,鳥之換羽都以少洗或不洗為妙,哪有勤洗之道理?此結論書店所售鳥書中多如此認為,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本地養家以為,以夏季高溫,只不使風吹,勤洗有百利而無一害。想野生靛頦乃地棲性,正常於夏末秋初換羽,正是早晚露水漸豐之時,其常穿梭於茂草之中,與露水、地氣混在一起,環境溼度之大可想而知。現人工養於籠中,只能按此摹仿。「勤洗保溼」與常識中「換羽時早晚常搭露水」有異曲同工之妙,此亦為前人所言之「溼則色潤而幹則澀也」。皆因溼度對於羽毛著色,是極有幫助的。望各位切記。
二則,避日光直曬,宜陰不宜陽。此非古法,乃本人杜撰而出,但卻事出有因——一友人以養芙蓉出售為副業,家中紅玉極多,南北陽臺都是;雖以相同養殖方式,然北陽臺所養紅玉之羽色總比南陽臺要鮮豔許多,此兄始終不得其解。經多時比較觀察,恍然大悟,此乃陽光退色所致。以遮陽法終得以解決。後與此兄談天時不經意提到,對我啟發頗多——紅點頦換羽亦應如此。此結論乃舉一反三所得,暫且放在這裡,各位可以今後實踐來證明之。
(*附:艾蒿,俗稱艾子,又名青蒿或陳蒿,皆同一類而有小異,有特殊氣味,過去常以此物曬乾後點燃燻驅室內蚊蠅。膠東丘陵、矮山上多有生長。按《月令通篡》所言:「伏內庚時 取青蒿懸於門庭內 可闢邪氣」。現許多地方仍有此風俗——於「端午節」清晨採艾蒿將與桃枝共插於門上,用以闢邪。其性平寒,中醫主治風溼寒熱,熱結黃疸,祛瘴瘧,對瘙痂癢惡有奇效。——將其置靛頦籠內,多為驅蚊降暑,免生腳黃。黃荊葉亦有解體表熱毒之功效。)
預防生「瓦」
所謂生「瓦」,即鳥腿「角質層」增厚之俗稱也,多不雅觀,與鳥之年齡有直接關係。生瓦與否,亦是體現養功標準之一。野生靛頦雖生瓦,但並不嚴重,且多能自行蛻掉。而家養靛頦卻多有發生。本地養家認為,靛頦生瓦多是缺水所致;每天洗浴、空氣溼潤者,生瓦較慢,且多能蛻掉;而洗浴不勤,空氣乾燥者,生瓦較快,多不易蛻。如長此以往,堆積增厚,而影響美觀者,便只能人工拿掉。多以夜晚時於黑暗處將鳥捉出,以黑布罩住鳥頭(免使懼人返生),將鳥腿浸入溫皂水或溫醋水中浸泡使軟,反覆幾日,如能自行蛻掉最好;如還不行,便只能以手拿掉。然終對鳥傷害頗多,實萬般無奈而為之。應以預防為上上策。
預防上火
靛頦本野性極大,人工飼養多關於籠中,生黃上火在所難免。常於火起之時餵以蜘蛛或牛黃去火,然終是亡羊補牢之舉,不宜提倡。如能按以下兩點則多能預防。其一,食中綠豆面斷不可少,更不能以黃豆面、豌豆面取而代之,此乃取綠豆祛火解毒之功效也。其二,平時應多以苦菜根、蓮子芯泡水給鳥飲用;或將馬齒莧、苦瓜、枸杞葉芽等搗成糊狀,與客食麵拌成軟食。既可補充一定維生素,又有清涼去火之功效,預防效果都較明顯。
訓鳥
或有養家質疑?靛頦既不能叼籤亦不能打蛋子,訓之何用?其實不然,記得北京英翔曾說過,不管何種鳴鳥,都是以能託籠叫為最高境界。靛頦之「訓」,便是為託籠叫或出籠叫打基礎也。
記得年輕時,曾於公園內見一養家將紅靛頦放於籠外,其能跳於籠頂長鳴不已,而不懼人圍觀,直看的嘖嘖不已,佩服的五體投地。幻想自己也能長進到有此一天。之後,幸有前人指點,終得要領,其實並不複雜,只是耗時頗多而已。以下便是大概:
新鳥上食後即扎翅上架。山東多用臺架,非常簡單;一拖糞板,一槓,兩邊用木板將其連接,食、水缸置架兩邊;架不宜寬,以鳥站槓中間,左右各邁一步即可吃食、飲水便可。栓繩亦不宜長,儘量縮少鳥於架上活動範圍,如此服架較快。此時架應置於地上安靜處,除添食水,或以手給蟲外,其它時間自不用理它。切不可將手逗鳥或撫摩親近,只會增加其恐懼心理,而適得其反。
待一月有餘,鳥已服架且安定下來,性亦已大減。此時應將翅解開,並可常託常舉。每日食缸必有一、兩小時清缸時間,使其有飢餓感,再託架餵以手蟲,或以手拿蟲逗鳥追手,以此增加鳥與人之間感情。一般如此要兩至三個月,到第二年春節過後,鳥多能以殷切眼神看人,且不躲避而向人前撲,到此便已基本成功一半。
如此時確定鳥已不再懼人,便可將鳥下架進籠,多十分老實。再過幾天時間如未有返生跡象,與人仍十分親切,便可誘其出籠吃手蟲。出籠前仍應使其空腹,過入浴籠讓其洗浴,待羽毛理至半乾,以蟲誘其出籠,多不亂飛且能於人左右連接手蟲者,便已基本成功。開始階段人應少活動為好,免使受驚亂飛;鳥在籠外時間亦不宜久,於其吃飽之前,便應以蟲誘其回籠為妙。如此調訓時間久了,直至出籠前可不洗不餓、人隨意走動亦不驚慌、於室內來往飛梭而不頂玻璃、手持蟲能飛來銜走或能在手上站住者,此鳥便算馴養成功。如此馴養之靛頦多能於春天出籠大叫,託籠叫也決無問題。
若想使其能在室外出籠叫,除堅持以上馴養,還應每天堅持遛鳥,常掛於熱鬧市井,使其熟悉室外環境;如此也還要再等一年之後方敢將其放出。
靛頦於春天時護籠性極強,出籠後多飛於籠頂大叫不止,並喜歡將草棍、樹葉等拖入籠中,其為本性使然,不用特意訓之。
另,靛頦馴養以藍靛頦較易,紅點頦相對較難;然而靛頦馴養貴在堅持,除極個別膽小性大之鳥外,一般都能成功。
本人於去年購入一紅一藍,紅已吃飛食,卻上不了手。藍於二月便能在手上站住,但卻在三月掛掉了,連張相片也未留下;現在想起仍心痛不已。此皆因養功不精所誤!故前人有言:
何謂鳥藝之道?無外乎看鳥看人;
看鳥者,鳥之外相優劣也;
看人者,人之養功高低也。
鳥優而人高,其為精;
鳥劣而人高,其可為上;
人不高,鳥之優劣皆蕩然。
實則三分看鳥而七分看人為根本也!
——鳥藝之道,皆在於此。
歡歡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分手了,她說,跟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人在一起,感覺每天的生活的都像在走鋼絲,顫顫巍巍的掉不下來,但是也走不到對岸。為了以後的幸福,長痛不如短痛,還是分開算了。當時對於歡歡的分手,朋友中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說歡歡太現實,畢竟從大學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如今卻敗給了子虛烏有的安全感,說起來確實沒有信服度。還有支持歡歡的朋友說,女生喜歡一個人,就是想要嫁給一種安全感,如果白白浪費了女人最好的那幾年,最後回想起來真的想給自己一巴掌。歡歡和男朋友是一隻腳踏進了婚禮殿堂,一隻腳在門外徘徊。男朋友也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他們在一個城市工作了幾年,在出租房內度過了熱戀的那幾年,體驗到了蝸居、拮据、爭吵和甜蜜。我們能遇見的,一定都有原因。所以每次遇到對的人,都像久別重逢。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件事,你想去的地方,你喜歡的人,你嚮往的事物,都和你有著很遠的距離,原因是什麼。因為你和讀書之間的距離,就是你和你喜歡的事物之間的距離。離讀書越遠,自己就越淺薄。就算不是為了錢,那就是增長自己的見識,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謀一條後退的路,多一個方便的選擇,去揮霍自己的青春。可以讓你擁有強大的氣場,去面對各種流言蜚語,會給你一個虛擬的世界,保護你脆弱的翅膀,儘管是文字堆壘的城堡,但是會有安全感。有過一段孤獨的時間,每天早晨晚上,一個人在家面對四面白牆,捧著手機和電腦發呆,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後來開始讀書,一本書看了四五遍,再後來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捧著書,就像捧著愛人的臉。總之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活著賺錢,活著享受,我很俗,不為別的,只為自己。俗人沒什麼不好,你的育兒指南不一定非要是高雅,不妨試試俗人回檔,俗人不俗命,你可以拿給孩子看看,告訴他們,先懂俗,再懂雅。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件事,你想去的地方,你喜歡的人,你嚮往的事物,都和你有著很遠的距離,原因是什麼。因為你和讀書之間的距離,就是你和你喜歡的事物之間的距離。離讀書越遠,自己就越淺薄。就算不是為了錢,那就是增長自己的見識,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會擁有更多的選擇。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謀一條後退的路,多一個方便的選擇,去揮霍自己的青春。可以讓你擁有強大的氣場,去面對各種流言蜚語,會給你一個虛擬的世界,保護你脆弱的翅膀,儘管是文字堆壘的城堡,但是會有安全感。有過一段孤獨的時間,每天早晨晚上,一個人在家面對四面白牆,捧著手機和電腦發呆,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後來開始讀書,一本書看了四五遍,再後來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捧著書,就像捧著愛人的臉。總之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活著賺錢,活著享受,我很俗,不為別的,只為自己。俗人沒什麼不好,你的育兒指南不一定非要是高雅,不妨試試俗人回檔,俗人不俗命,你可以拿給孩子看看,告訴他們,先懂俗,再懂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