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傳下來很多諺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大雪」節氣就有這句「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它在農業生產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麼,它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含義?對於農業生產真有那麼重要嗎?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究竟靈驗嗎?我們根據過去的農業狀況,又結合現代農業生產實際,和大家解釋一下其中含義。
其實「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這句農諺,表面意義很明了,一看就懂。它是說「大雪」節氣期間,大雪紛飛,降雪次數特別多,預示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反之「大雪」節氣期間,沒有降溫或降溫不明顯,也沒有頻繁下雪,沒有出現冬天應有的寒冷天氣,那來年天氣肯定就會出現大旱現象。那麼,這個俗語真的有道理嗎?
作為農民都知道,「大雪」期間天寒地凍,可有效促進莊稼生成,提高來年的產量。對於冬小麥、油菜等這樣的農作物來說,「大雪」節氣期間普降大雪,有效補充土壤水分,促進農作物舒適越冬,農諺「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就是最深刻的描述。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天氣降溫降雪,可有效凍死田間越冬的害蟲和蟲卵等,有效降低來年農作物生長期間的蟲害,農諺「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跌」就是最好的明證。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大雪」期間有沒有下雪預測來年天氣旱情,是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其中「大雪降,來年豐;大雪晴,來年旱」,已在農業生產實踐得到證實。因為「大雪」節氣期間雪勢增大,持續時間長,北方田間農作物越冬水分補充豐裕,大雪像厚厚的棉被覆蓋麥田,對小麥越冬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將為來年農作物豐收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大雪不寒來年旱」,就是對前一句話的反向表明。就是說,如果到了「大雪」節氣,本應寒冷降雪,但天氣還沒有降雪,沒有變冷,這是非常反常的。當然,農村很多關於節氣的俗語,農民根據它判斷來年莊稼收成,或預測天氣變化,具有一定的指定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可現在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農業生產的科技力量越來越強大,這些農村民諺也就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然,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根據「交節」期間天氣變化預測來年天氣狀況,這必須得到肯定。其實,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天氣預報或有預報偏差的時候,更何況這些俗語呢?而「天有當時陰晴」就是最真實的說法。
現代農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不斷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對這些農諺俗語要持客觀態度,不可不信,也沒有必要全信。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