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輕輕飄散隨風入畫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表示社會人際關係的道德用語。意指我為大家做事,大家為我盡力。它是人與人之間形成的一種良好的道德關係,也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一種表現。列寧首先提倡這一原則,他指出:「我們要努力消滅『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這個可詛咒的常規,…我們要努力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則灌輸到群眾的思想中去,變成他們的習慣,變成他們的生活常規。」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離不開群眾,個人應該在群體中確立自己的位置。
個人的絕對獨立是不可能的,因而個人的絕對權利也是不存在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把個人與群體聯為一體,使人注重道德價值,注重整體利益,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使人重視相互間的友誼,從整體上強化了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因而儘管它一開始是作為社會主義公德提出的,但是由於其普遍的適用性,它可以為全世界各國度、各民族在協調人與人、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是儒家稱頌的一種做人道德行為,意為嚴於律己,少責怪他人。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南宋朱熹註:「責己厚,故身益修;責己薄,故人易從,所以人不得而怨之,就可遠離怨矣。」這個思想要求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少怨天尤人,乃是「君子求諸己」思想的另一種表達。「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作為一種做人的道德品質,在當代仍有它的實踐價值。作為國家公民,每一個人都應該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中國這麼大,國家的事情很多,問題也到處都是,解決需要時日,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不僅是國家幹部的職責,也是每位老百姓的責任。只要少發牢騷、少怨天尤人,努力地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中國的事情也一定會做好。同志間的關係也是這樣。我們不要老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總是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不要強調環境,不要責怪別人,當然別人確實會排擠,甚至是壓制我們,但是,只要我們嚴於律己,苦練基本功,把自己的技術、學問搞得過硬寬以待人,調整自己的情緒,處理好與外界周圍同志的關係,我想,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有利於我們發展。只要自己過得硬,誰壓也是壓不住的。
總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觀念值得我們去實踐,值得我們去吸收、升華。「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這句話意思是說在家庭內部如果成員關係都和睦的話,家庭就興旺;在外人際關係和諧,辦事就順,就會處處有人關照。這裡重點在於講「和睦」的積極後果。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來看,家和才能萬事興。夫妻之間患難與共,相依相存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同樣地,在外能把人事關係處理好了,做到「人和」,才有利於自己的發展、事業上的成功。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家睦」、「人和」呢?我想這裡就有個行為主體本身的品德問題。在處理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上,起碼要有造成父慈子孝、夫妻互相信任、相親相愛的品德。你是個丈夫,你只有對自己的父母、對女方的父母都一視同仁,禮貌得體、孝心到位,那麼對自己的妻子就會有積極的示範作用。相反自己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好,還想讓妻子對你的父母好,那樣的可能性很小。
當然,不排除有賢妻能不以丈夫的喜好為準,始終不渝孝敬公婆,不過這種情況太少了。同樣地夫妻之間能夠真誠相待,丈夫在外幹事業,妻子在家做後臺,不愁事業不成,家道不昌。在單位也是一樣,如果自己能夠為人以誠,抱有愛人、寬容的態度處世,就會營造一個好的氣氛。否則,今天跟這個幹明天跟那個幹,處處與人為惡,自己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也將徒勞。總之,一個人只有為人寬和、善良、正直、忍讓才能做到「家睦」、「人和」。
參考資料
·《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