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哏兒都」天津:為什麼在新聞上是座靜默的城市

2021-02-08 中國新聞周刊學院

哈嘍~艾瑞包滴~

今天營長要帶大家去「航海遠行」咯~


作為記者,

你時常會接到電話

就得背著行李出發

目的地通常也是一個陌生的地方


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出門指南

本營長可是冰天雪地

五體伏地跪求「柏婉妝」特工隊的高手們

為大家徵集了一系列

中國城市採訪版圖


聽聽他們在不同城市的不同經歷

也許就是你出門採訪的小武器哦~


今日遠航第一站


天津


天津是個有趣的城市

每個人都是段子手

段子手的背後也都有一顆熱情似火的心

所以,你去採訪時,

有可能會像CNN記者那樣被「熱情的群眾」拒絕推搡

雖然

也有可能得到頭彩


文/楊時暘

最近一次去天津採訪是因為濱海大爆炸,本來沒想去,但是被編輯部領導鼓動著去了。他們覺得我作為天津人,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

其實,對於天津這座城市來說,任何記者都沒有什麼優勢,那座沿海直轄市的封閉超出很多人的想像。但直到大爆炸發生之後幾天,媒體圈內外才有人陸續說起,「天津無新聞」「全世界看天津,天津在看動畫片」或者「你永遠炸不醒一座裝睡的城」之類,人們才開始探討這座城市到底為什麼能從新聞的維度上與世隔絕。

很多人把這一點歸結於當地政府對輿論的管理,或者當地官員的壓力。這並不準確。中國當下——尤其在面對所謂的負面輿論時——任何一座城市都會有應急的輿論調控和對於相關官員和涉事單位的壓力,但問題是,很多地方依然能有各種渠道的輸出聲音,但天津永遠保持獨特的靜默。這不僅是官方的問題,更多來自民間。

在中國大城市序列中,天津是少有的根本沒有進入現代化的城市。近幾年裡,它的主城區翻新出了無數Shopping Mall,它的開發區拿到了其他地方沒有的減免關稅的政策,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讓這裡的人有所改變。對於一座城市來說,人比建築與政策重要得多。生活在這裡的人怎樣,這座城市就怎樣。

當我們談論北京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我們談論的不是前門、南城和大柵欄,我們談論的是一個「新北京」,它在地域上與老北京重合,但在精神上是一座嶄新而多元的城市。很多人樂於說上海排外,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天津。作為一座北方城市,天津人看起來熱情、好客,但實際上對於任何外來事物、人口、文化都持嘲諷和抵制態度。

雖然從數據角度講,這座城市的外來移民人口比例並不低,但是,它從未像北上廣那樣被外來人口重塑文化,天津的外來人口幾乎是透明的,他們對這座城無能為力,最終被「天津化」。在任何一座大城市中,行走在大街上聽到普通話的概率都遠遠高於天津。這座被人調侃為「哏兒都」的城市以濃重的地方土話引以為傲,認為自己的食物俯瞰全國,覺得這裡的生活完美無瑕,這座城市裡的主流人群把一切稍具儀式感的生活方式,一切具有現代文明特徵的文化活動都一概視作裝逼。它距離北京半小時車程,但這裡沒有像樣的話劇,沒有能運轉起來的當代音樂演出,沒有任何當代性展覽,直到21世紀的今天,你仍然只能在這裡品嘗流傳了上百年的小吃,去茶館聽流傳了上百年的相聲,如果你去豆瓣查一查各個城市的同城活動列表,就會發現,任何一個在天津舉辦的文化活動,感興趣人數不會超過10人,而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超過1500萬。

這就是天津,在奔湧的中國,它一直詭異地安之若素。在這樣的情形下,它怎麼會「有新聞」呢?這裡沒有公共空間,人們排斥公共意識,討厭公共話題,而這一切是新聞的基礎之一。無論發生什麼,外來的記者都不被善待,他們從未被看作是一群對對公共利益有推動的群體,而是一群莫名其妙、裝模作樣的人。對於任何一個涉事部門來說,其中的官員,從職業身份講,他們當然避諱記者,而從市民身份講,他們也同樣不喜歡記者,無論如何,他們都沒有對記者闡述什麼的欲望。其實,並不需要輿論調控,這座城市本身就覺得公共事務和新聞這件事非常搞笑且幼稚,在一個把庸常和世俗化奉若真理的地方,任何高於世俗一釐米的東西都顯得搞笑。

所以,到這裡採訪,你只能更多地去搜集那些書面文件作為證據,把案頭和搜索工作做到窮盡,永遠會有東西被遺漏下來,成為某件事發生時的證據;盡最大能力尋找線人;別把希望寄托在任何正面採訪上,去尋找那些複雜的利益交織點中的其他人,用那些人的信息去撬動一些東西,有一些利益相關者總要在事件發生時尋求自保和脫身的可能。

很多人覺得,隨著一座城市的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它的文明一定也會更加具備現代性特質。但事實並非如此。天津的明天不會是北京今天的樣子,它們不構成線性關係,天津完全是向另外的方向延伸。除了壓城的霧霾不輸京冀,那座城市沒有什麼與其他地方相通。

記得今年天津濱海爆炸事後,

許多記者抱怨天津的封閉與靜默。

還有發布會上那些令人發笑的回覆

比如:「我回去問下我同事」「不知道」


但有那樣一句話

禍兮?福兮?

正因為這座城市沒有面對媒體的經驗

所以工作也是漏洞百出。

比如,爆炸後第二天的發布會就指出了現場有「氰化物」洩露。

只不過

他們的表述相當隱晦:「現場已經架設了破氰裝置」。

這個線索

只有細心挖掘,

才有可能發現。


因為政府不熟悉媒體的套路

我們在天津拿到了大大的」彩蛋「哦~


想知道是什麼彩蛋?

來這兒,本營長偷偷告訴你。





相關焦點

  • 為魅力哏兒都慶生 全國21家省級IPTV同賀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新聞...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天津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厚重,有著悠久的商業文化和航運文化,尤其在近代以來成為中國工業文明的先驅城市,創造了近代中國的「百個第一」,素有「近代百年看天津」之說。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為魅力哏兒都慶生 全國21家省級IPTV同賀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
    《魅力哏兒都 大美看天津——獻禮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專題頁面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講好天津故事,紀念建衛築城616周年,天津IPTV特別策劃推出《魅力哏兒都 大美看天津——獻禮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專題頁面,整合優質的天津歷史文化節目資源,聯合北京、河北、廣東、江蘇、浙江、湖南等全國21家省級IPTV於12月23日同步上線播出
  • 走進「哏兒都」天津,了解「老三絕」民俗文化藝術
    天津,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是我國相聲的發源地。相聲中講究「捧哏」與「逗哏」,加上天津人說話中帶有「倍兒哏」等字眼,所以用「哏兒都」定位天津比較貼切。此外,天津是我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類表演藝術齊全,著名的民俗文化藝術有泥人張、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被譽為「天津老三絕」。
  • 首屆哏兒都城市文化節圓滿舉行
    2019年12月30日上午,由天津城市書院主辦的「首屆哏兒都城市文化節」在和平區6號院隆重開幕,活動得到了南開項玉戲劇詩社、和琴同書、豔陽天科技、廣鑫美業、馬男食途品牌設計工作室、仲明沙畫、雙創空間等組織的大力支持。
  • 天津:別的不說,論哏兒,你們都不如我
    天津的標籤很多,#京畿要塞、交通樞紐、工業中心、老牌直轄市。但這座城市在全國人民心裡的辨識度主要來自兩個詞:哏都和煎餅果子。 老天津衛們有一句「窮歡樂」的謔語,明嘲暗褒、其實質更像是自詡。擁有1500萬人口的天津,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歡樂大船,往「哏兒」的道路上越漂越遠。
  • 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虎嗅網
    仔細咀嚼起來,安徽話與天津話確有幾分同音同調。我們今天所指的天津話,是流行於天津市區、塘沽城區及周邊地區的方言,一般來說,是以天津市內六區及西郊和南郊一部分、東郊小部分和塘沽城區本土城市居民所使用的語言。從範圍上來看,處在周邊靜海話、武清話、薊縣話、寧河話等冀魯官話和北京官話方言的包圍下,儼然就是一座「孤島」。
  • 【聞鼓論津】「哏兒都」文化旅遊的獨特優勢——天津方言
    天津方言是彰顯天津地域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手段,在天津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方言及地域文化互為載體應當成為推動天津文旅產業發展,打造旅遊名牌的優勢資源。 一、為什麼天津方言可以成為塑造天津旅遊名牌的優勢資源?
  • 小揚州上青天到哏兒都,天津城的綽號寫進了天津人性格的DNA
    不過,這個年輕人有過很多綽號和並稱,比如「小揚州」「上青天」「京津滬」以及最近的哏兒都,每一個都代表著這座城市的一段光榮與夢想,也呼應著天津人性格中的碼頭、享受和樂觀。二分煙月小揚州這句詩出自清乾隆年間的官員張問陶之口,他形容當時的天津是:十裡魚鹽新澤國,二分煙月小揚州。
  • 為「哏兒都」慶生!抖音上線「鼓樓」AR特效刷爆天津市民社交圈
    今年12月23日,天津迎來616歲的生日。當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城市慶生投影燈光秀在天津鼓樓上演。燈光秀以「對話鼓樓,見證時間」為主題,通過造化之始、河海共生、建城共榮、婀娜天津、魅力都市、生日快樂等篇章配合光影效果,生動展現了天津的歷史由來和豐富的城市內涵,讓大家進一步全面地認識天津,了解天津。
  • 【天津建城616周年】津門故裡 生日快樂-新聞中心-北方網
    03說·相聲作為著名的曲藝之鄉,提到天津,很多人會想到天津的相聲。這不,孩子們也紛紛穿上大褂,過了一把相聲癮。說、學、逗、唱之間,無不展現著天津人樂觀爽朗的性格,展現著天津這座城市包容吸納的胸懷,天津的曲藝文化就這樣有滋有味地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在孩子們心裡埋下了一顆顆傳承的種子。
  • 天津大悅城全新街區天津燙熱力啟幕 五味俱全引爆哏兒都新勢力
    9月26日,天津大悅城2020全新主題街區——天津燙火熱揭幕。天津燙致力於打造屬於天津人的美食文化街區,將天津「衛」與美食「胃」、曲藝「味」、風箏「魏」、精神「位」完美融合,五味俱全混搭出獨特的新潮又熱辣的天津味道。天津大悅城繼續貫徹潮玩不將就的專屬態度,一系列開街活動打造美食文化盛宴,非遺文化市集等哏兒都玩法,包你津津有味!
  • 「哏兒都」人民古道熱腸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我們天津衛是這樣一座城市:幽默隨和,開放包容。天津人民熱愛生活,「把日子過成段子」,用樂觀情緒面對重重困難,被全國網友贈予「哏兒都」之稱。這個新年,愛熱鬧的「哏兒都」人民大多「宅」在家裡,街道冷清蕭索,行人口罩遮面,但古道熱腸的天津百姓始終心繫湖北,以各種方式表達著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
  • 天津唱歌大爺好久不見了,估計哏兒都一半人在路上遇到過這位網紅
    這位網紅大爺早在2018年就上過新聞,當時有好事者在天塔附近拍到大爺在唱「戰友情」,傳到網上後,引來記者、媒體對他的「追捧」。據媒體介紹,這位大爺名叫叫王金鎖,今年68歲。天津那些網紅們天津一直被認為是個低調的城市,除了相聲、包子、小洋樓和天津之眼以外,外人對天津的標籤並不多,可是天津卻不從不缺網紅。
  • 哏都解密,天津衛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哏都解密,天津衛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發表時間:2018-03-14 作者:歌者 來源:米宅北京 1哏都天津為什麼叫哏都?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都是根據地方某些特質來定義,天津的尷尬之處在於貴為四大直轄市之一,但弱弱的存在感就像相聲裡面捧哏的。天津的相聲名人也多不勝數,近些年火的不行的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就是天津人。而天津人的性格和口音一樣,ber哏兒~ (特別搞笑),嘴皮子碎愛接話,跟天津人聊天總有一種說對口相聲的感覺。綜上所述,所以得名哏都。
  • 天津博物館
    一段段相聲已經滲透到天津人血液裡,配上自帶幽默的口音,和勇於自嘲的精神,似乎每個天津人都是相聲大師。由此,天津得了個「哏兒都」的美號。「哏兒都」的氛圍就是生活氣息濃重,不拘束,很自在,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在這一派煙火氣中,人們忽略了天津的另一面,天津是一個文化教育發達的工業城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說到這,您可能已經想到天津還有著名的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 【哏兒都早點100天】第35天 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早點twins
    我的願望:哏兒都早點一百天,試試能否不重樣兒我的故事:每周一到周四準時開講
  • 世界最高的三十座教堂,這個城市居然有五座,為什麼?
    世界最高的三十座教堂,這個城市居然有五座,為什麼?其實,就在這片土地上,曾修建過三座教堂。第一座建於1647-1669年,1750年被閃電擊毀。1786年新建了一座教堂。20世紀又重建兩次。高度排名世界第五的聖尼古拉教堂如今是一座廢墟,僅用於紀念,塔樓仍存。
  • 聚焦|110宣傳日,哏兒都大v在做啥?
    2020年1月10日,天津公安機關舉辦「110宣傳日」主題講述會暨優秀110文職輔警及優秀處警單位、優秀110基層民警表彰會,2020「平安津門」行動同步啟動。為了踐行和宣傳「第34個全國110主題宣傳日」,10日「平安天津」在微博上發起了#平安津門#話題,通過視頻、歌曲、圖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了「不忘初心110,共建共治享安寧」的活動主題,展示了天津警方為人民服務的形象。
  • 「共建美麗天津,共享健康生活」 人民英雄張伯禮為家鄉616周歲祝福
    內容提要:23日,渤海明珠天津迎來建城616周年紀念日。當晚,天津地標建築天塔將再次被點「靚」,為永遠樂觀的「哏兒都」慶生。人民英雄張伯禮將為家鄉送上深沉的祝福:「共建美麗天津,共享健康生活」。天津北方網訊:23日,渤海明珠天津迎來建城616周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