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來源:山西新聞聯播
4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學官網更新現任領導名單,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正廳級)鄭強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學新任黨委書記。
根據山西省教育廳官網顯示,太原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吳玉程當前職務為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正廳長級)、省教育廳黨組成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鄭強教授在九江學院的火爆演講(完整版)
浙大:求學、任教任職超過20年
鄭強教授1960年出生,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1994年獲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留學歸國後回到浙江大學,在浙大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高分子動態流變學研究學術團隊。
1998年,鄭強成為浙江大學教授。2009年,晉升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2016年底,鄭強由貴州大學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黨委副書記(正廳級)。據統計,鄭強在浙大求學、任教任職累計超過20年。
鄭強教授的講課方式極具個人特色,在浙大廣受歡迎,許多同學都喜歡他的耿介與敢言。在鄭強即將離開浙大、前往貴州時,浙大的學生為他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一本電子相冊,是鄭強從小到大的照片。這份特殊的禮物讓鄭強倍感驚訝:「哇呀!你們哪裡搞來的?」
懷著感恩情懷到貴州
2012年6月,鄭強出任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之所以會選擇前往貴州,是因為培養他的浙江大學在校史上與貴州淵源頗深,加之自己的博士生導師也曾在貴州求學,當時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的他,出於一種「歷史報答」的想法對口支援貴州大學,「我是懷著尋宗的虔誠、懷著感恩情懷到貴州、到貴大的」。
擔任貴州大學校長期間,鄭強深受該校廣大師生愛戴,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制度與學科改革,提出了「貴州大學姓貴州」的辦學理念,引入了大數據、白酒、茶葉等具有地域優勢的特色學科,在貴大著力培育了一批能夠更好助力貴州省本地建設的專業人才。在他的任期內,貴州大學獲得了40億專項建設資金進行了新校區的擴建。
除此之外,鄭強還積極地為貴州以及中西部高等教育事業奔走呼籲,他聯合西部地區14所高校的大學校長一起發聲,推動國家出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地區,對14所入選高校給予持續和穩定的投入機制,貴州大學每年獲得的中央財政的辦學支持將持續穩定在1億元以上。
2016年底,鄭強回到浙江大學任黨委副書記(正廳級)。
2018年1月,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鄭強教授「貴州省高等教育發展特別貢獻獎」。
鄭強初到貴州大學時,貴州大學博士學歷的師資佔比不到17%,當他離開貴州大學時,這個比例提高到了33%。
調任太原理工大學
完成了從浙江大學到貴州大學,再回到浙江大學的折返跑之後,鄭強教授來到了太原理工大學。
作為中國第一個高分子動態流變學研究學術團隊的創建者,鄭強教授在多相/多組分複雜高分子填充體系流變學研究方面取得過一系列成果。在浙江大學時,他就是化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主要負責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國家二級重點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
從早期的太原工學院到太原工業大學,再到今天的太原理工大學,這所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一直以來,走的就是以工科為主、理工結合的辦學路線,儘管在時光的銅壺滴漏間太原理工大學的校名有過數次更替,但是工科人獨有的硬核與初心從未改變,求實與創新的步伐也始終向前。
太原理工大學造詣最深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化學工藝(081702)和材料加工工程(080503),而材料學恰恰是鄭強教授的專業研究領域。在浙大擔任黨委副書記時,他便是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聚合物流變學、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作為山西省唯一一所入選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雙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學在山西省的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鄭強教授既帶著浙江大學的先進辦學理念和深厚的學術底蘊,又有對口支援建設西部高校的經驗,正是太原理工大學圖精圖強迫切需要的人才。
從破格引進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黃桂田教授出任山西大學校長,到此次鄭強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我們看見了山西省在人才引進方面的精準定位、有的放矢,也看見了山西高校對於推進高等教育發展改革不拘一格的決心與魄力。
鄭強簡歷
鄭強,男,漢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共太原理工大學委員會書記。
1978年至1982年,浙江大學本科就讀(理學學士);1985年至1988年,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工學碩士);1990年至1992年,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日本京都大學留學,1994年12月獲四川聯合大學(現四川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晉升浙江大學教授。
歷任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浙江大學副教務長兼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其間: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任貴州科學院副院長(掛職);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12月至今,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廳級);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及聚合物流變學、多組分聚合物材料結構與性能、高分子複合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先後擔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浙江省複合材料學會理事長等。擔任《高分子學報》、《功能材料》副主編,《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中國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塑料工業》《功能高分子學報》《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等期刊編委。
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研究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SCI520餘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5篇,大於5的50餘篇,大於3的220餘篇),獲國家授權專利40餘項,應用研究成果已產生經濟效益逾50億元。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2)、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2005),以第1完成人獲省級科技一等獎3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
近十年,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高校、企業、機關、中學進行了200多場講演,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與高校和人才息息相關的話題。央視1套《東方時空》《開講啦》《青年中國說》等欄目,中央教育電視臺《教育人生》欄目,《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環球人物》等雜誌均予以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