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骨
「有錢誰還拍電影啊!對吧!」
首映禮的那天下午,我們遠遠看到叫獸易小星,和媒體侃侃而談,隨時都在抖包袱,「誰不想當新電影《沐浴之王》彭昱暢飾演的富二代肖翔?有我就享受生活去了!」
我們聊「打翻身仗」,他用「你羞辱我」與你斡旋,賤兮兮的宅冷欠氣質在冒泡。
2011年,他開啟北漂生涯,通過《萬萬沒想到》系列IP走紅,近幾年曾一度陷入對自身喜劇風格的迷茫。如今拍攝《沐浴之王》仿佛頓悟了般,他自稱是一個「電影工程師」。
這是他離開萬合天宜,成立「破殼而出」廠牌後的第一個作品,也是蟄伏兩年的逆襲之作。
他對「江郎才盡,鹹魚翻身」的討論並不在意。「當你選擇隨波逐浪的時候,翻不翻身都那樣。以前可能會覺得鹹魚翻身,後來發現我是一條比目魚,可能就是躺在上面比較舒服,就隨波逐流吧。走到哪一步是哪一步,只要還能活著就很好了。」
你以為這是謙虛?不。他拿出了職業導演的範兒——「我對這個片子有信心,評論啥的也不太在意,無所謂,你要說我著急,我現在沒想到我下部片子該拍啥。」
把「搓澡」拍成功夫片
上一部電影結束後,易小星花了兩年時間思考下一部拍什麼。
他喜歡上網衝浪,有次看到「南方人第一次去澡堂洗澡是種啥體驗?」上了熱搜。
聯想到自己第一次去澡堂,「看到那麼多裸體男人站在面前,特崩潰,但搓澡師傅給搓澡的時候,又特酸爽」。南方人覺得神奇,北方人覺得日常。「我後來也查了沐浴文化有幾千年的文化,既有生活質感,也有文化質感,感覺蠻適合做一個喜劇電影。」
《沐浴之王》講述的是一個「兄弟澡堂」的故事,有人稱它為「搓澡版」的《食神》。
「它就是啊」。叫獸欣然接受這個評價,他的創作邏輯是,「星爺把做菜拍成功夫片,我把搓澡拍成功夫片。底層理念是一致的,一切皆可功夫。」
他形容自己對周星弛的喜劇片,是高山仰止,也是少年情懷。「我的喜劇啟蒙是從周星弛開始的,我在裡邊也致敬了很多香港老電影。」
獨屬於易小星自己的個人風格,也是有的。
比如電影裡,彭昱暢飾演的肖翔,在失憶後,被喬杉飾演的哥哥,用ai換臉的手法,生成了一段新的影片。「我說不上來,但別人應該拍不出來這種吧?冷幽默又很欠揍,我很喜歡。」
拍《沐浴之王》,最難的點「洗浴文化跟劇情的結合。」一方面,它是洗浴相關,又得保證它是落在兄弟情上面,「你不能變成一個人特別喜歡去洗浴中心,這就很奇怪對吧?」
叫獸告訴桃妹,他通過電影無非表達三點:第一,兄弟情重千斤,第二傳統手藝的傳承,第三沐浴文化的匠人精神。
我是個「電影工程師」,有多大實力做多大項目
拍攝《沐浴之王》,「很順利,非常順利」。
2018年,叫獸易小星在一個採訪中提到,他拍片子從來都是不差錢的。
「我說過嗎?」跟桃妹再三確認自己啥時說過這話後,叫獸承認「因為《萬萬》的票房是掙錢的,所以找投資並不難。但我覺得我下部電影,我得先沉下來再說。」
問到對票房的期待,「首先保本,口碑比票房重要」。後續有沒有IP化的打算?叫獸既克制又保守,覺得挺適合拍劇,但務實一點來看「票房好也許就什麼都來了,票房不好再說吧。」
回顧過往經歷,拍《萬萬》電影的時候,「我太年輕了」,「那時候才30歲,整個從人脈、從專業技術、心理素質,都還差點意思。所以我覺得再拍下部電影的時候,再慎重一點。」
2006年到2011年,他做了五年工程師。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對他的影響深入骨髓。「時間控制、成本控制、風險控制,這種東西實在是太刻進我的基因裡面去了。我時刻都在想,我不能超支,不能超期,沒有風險。」
他拍片子從不超預算,又特別講究風險控制。「什麼事我都會未雨綢繆一下,一切按部就班,沒有什麼突發,是我的理想狀態。」他越發清醒且理智,「有多大實力就掌控多大的預算」。
也沒覺得自己是個電影藝術家,就是「一個想好好拍電影,做項目的人。」
早在2014年,他把自己定義為「產品經理」,稱「它讓你變成一個殘酷的人,對自己殘酷,對觀眾友善,你會進入一種無我的境界,凡事依靠數據說話,變成一個理性的分析者」。
他很了解自己,巨蟹座,上升白羊,有衝動好鬥的一面,自尊心強。決定去做了就一定全力以赴。他甚至很早前就說過「等下一次再出新作品,我不希望別人會說我已經江郎才盡。」
彭昱暢和喬杉第一次見面就「如膠似漆」
電影《萬萬沒想到》被人詬病「江郎才盡」,獸易小星一度陷入困頓。
前兩年,不知該拍什麼給觀眾了。這部《沐浴之王》終於想通了,也是「頓悟」之作。
選角的成功,奠定了它的喜劇風格。毫不誇張地說,喬杉,這位「洗浴小王子」,支撐起了電影的一半笑點。他把小人物的「賤」和「暖」,頹廢和真實,陽光和生動,推到了新境界。
彭昱暢本身憨憨的,是「直線思維型」,從來也不拐彎抹角。
他演肖翔這種富二代,不會讓觀眾覺得討厭,也不會讓觀眾覺得無藥可救,只會讓觀眾覺得孩子氣。到他失憶的時候,不讓觀眾覺得他蠢,只覺得憨,還帶點熱血中二少年氣。
我們問叫獸,當時看到他倆,會覺得有CP感嗎?
想都沒想,叫獸秒答:「我覺得會有。這倆都是吃貨,第一次見面,就相約晚上去吃高鈣羊肉火鍋。」
「他們吃完之後就如膠似漆了,戲裡戲外就情比金堅了。」
在片場,易小星極少發飆,基本與演員打成一片。「像我跟這倆人交流都挺舒服的,平常他們吃吃喝喝,我蹭吃蹭喝,挺好,也挺有化學反應的。」
2018年接受採訪時,易小星回憶自己,在從草根轉型職業導演時,欠缺職業導演的基本功,在調教演員包括臺詞等方面是生澀的,後來他不斷嘗試拍一些網劇練手。
這兩年的學習和進步,他半開玩笑說來自於多請前輩吃飯,「他會教你很多,你在實踐中再去證明一下就行了。」
蟄伏兩年,從草根導演,轉型為職業導演,他把信心找回來了。
比如他對自己挑演員的眼光感到滿意「白客在演我的戲之前也是一個素人。對於好演員我能讓他更好,不太會演戲的人我能讓他變得會演戲。最重要,他得適合這個角色。」
桃妹順勢八卦了一下,他曾經的男一號白客,能演「彭昱暢」那個角色嗎?
「演不了。」他太知道大眾的好奇點在哪兒,對答如流「年齡感不太對。演彭昱暢那個角色,少年氣有,但孩子氣不足,演喬杉那個,底層人物的油膩感不足,顯得過於清爽,兩頭不靠。」
雖然離開了萬合天宜,但萬萬兄弟全員客串,幾乎不需要布置「不管拍什麼,白客永遠是我的首選」,「時間湊到哪天就是哪天了,能演誰就是誰。「現在大家都在不同的劇組裡,要把大家喊過來也挺麻煩,能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還要啥自行車,能在一起露面就不容易了。」
至於作為新生代導演,是否有了一席之地?叫獸再次把「話題」推了出去「得看你們媒體怎麼寫了,你們說我有一席之地,我就有,你們說我狗屁不是,那我可能就沒有了。」
與「破殼而出」的「下一個十年」
從2011年北漂創業,幾經沉浮,他想通了很多事。
我們讓他回顧「北漂十年」,叫獸將其總結為「精彩、困惑和頓悟」。
剛來北京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往上走的。朋友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多。
困惑是第一部電影拍完之後,不知道喜劇創作方向該往哪條路走了。
2015年,《萬萬沒想到》大電影之後,很多人不知道叫獸去做什麼了。
但其實,他一直沒有閒著。2016年,參加過綜藝《國民美少女》,參演過電視劇《歡喜密探》,2018年,執導並主演了都市奇幻喜劇《萬能圖書館》,為這部劇暴瘦幾十斤。
叫獸樂意自嘲,對著桃妹稱其為「豆瓣5分那個網劇」。但這部劇,對他意義重大。在電影圈吃到教訓後,他決心「寧肯要先拍一個網劇練手,印證一下我對拍喜劇的一些新的摸索。」
《沐浴之王》籌備了兩年多,所有的積澱,所有都體現在電影裡了。
去年年底,叫獸易小星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萬合天宜,成立了新廠牌「破殼而出」。
分手過程是艱難的,但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他承認,這也是他獨立出來的原因之一。
破殼而出的意義在於,要做一個絕對區別於《萬萬》時期的廠牌。「如果我這部電影跟上部電影很像的話,那我覺得才完蛋。」
「我是個多變的男孩,嗯,百變男孩吧,這是我想要的」。
很多男導演,都說自己有少年氣。這個被別人消費過度的詞,他覺得再用就不酷了。
「我沒有少年氣。我有的是……」抬眼望向工作人員,「emmm,說孩子氣也不對,孩子氣有點幼稚,有的是……腳氣?」口嗨結束,又老實地憋新詞「還是說我和和氣氣吧」,「友善又和氣」。
那在片場的權威,如何樹立?「這個權威,來自于帥氣。」
或許正是這種無時無刻不在解構的喜劇熱情,構成了叫獸易小星獨有的魅力。
不是天賦絕頂,並非心高氣傲,骨子裡的要強幫他重新回到了更主流的戰場。
採訪快收尾時,他收斂起這種「皮氣」,老實交代「我只能用努力和時間來彌補自己天賦的不足,很多時候,只是這樣。」
所以會一直拍喜劇的東西嗎?
「未來十年之內至少是這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