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曲河出現草猞猁,捉野鴨偷雞,捕蛇挖鼢鼠,帶著幼崽捉鼠兔

2020-12-09 雪靈谷動物地理

起源於蓮寶葉則山的阿曲河,長199公裡,是四川阿壩的母親河。河流兩岸以圓柏、杜鵑為主的灌木林裡,常有很多野生動物出現。河灘上不時能看到野兔在草叢裡蹦躂,雕鴞從河岸上掠過,還有數不清的小鳥在鳴唱。

據四川新聞網報導,在阿曲河多美林卡溼地的灌木叢裡,發現一種十分神秘的野生動物。它身長約70釐米,淺黃髮灰的毛髮,全身沒有明顯的條紋,但蓬鬆的尾巴上有5圈灰白相間的環。這傢伙的耳朵尖上有一簇短毛,造型和猞猁的耳尖短毛十分神似。

原以為是猞猁,哪知是只十分難見的荒漠貓,四川當地人稱之為草猞猁。作為晝伏夜出的「獨行俠」,草猞猁向來兇猛,還貪吃,只要它想吃的基本上都能搞到手。

草猞猁主食是齧齒動物和兔形目動物,小到沙鼠、跳鼠、鼴鼠與鼠兔,大到旱獺;有時也會捕食各種爬行動物,如蜥蜴,也敢吃毒蛇;沒有吃的時候,還會捕各種小型鳥來打牙祭。

01捕食野鴨,從頭開始撕咬,只吃肉不吃皮毛

冬季一來,很多動物都藏到了地下,草猞猁又不冬眠,食物就相對短缺,這時,它就不得不到懸崖邊上去捕些麻雀來吃,或者傍晚潛伏在河邊捉野鴨。

多美林卡溼地地處阿曲河的中上遊,清澈的河面上,成群的野鴨正在覓食,還不時翩翩起舞。突然,不遠處有幾隻赤麻鴨受到了驚嚇,四處紛飛,還叫個不停。

原來,離鴨群六七米的灌木叢裡,一隻草猞猁正在追趕一群正在打瞌睡的野鴨。草猞猁箭一般衝了過去,幾隻成年的公鴨早已經飛走了,只剩下一隻小鴨子,落入草猞猁的爪下。

草猞猁餓得實在不行了,一口咬死,開始從頭部和頸部撕咬。

對於野鴨,它只吃肉,不喜歡吃皮毛,所以三下五除二,一下就把鴨毛扒光,開始大快朵頤地進食。吃完後還舔了舔嘴,貌似吃飽了,很快躥進了灌木叢,消失不見了,草地上留下了一地的鴨毛。

02從地洞裡挖出鼢鼠,一掏就是一窩

別看草猞猁體型小,長得也很乖巧,但是它捕獵鼠時不愧為能手,十分兇悍。草猞猁向來晝伏夜出,晨昏時最為活躍,也最容易捕捉到食物。

鼢鼠對草猞猁來說,是一種特別重要的食物。經常在草猞猁的洞穴旁邊,會出現一些鼢鼠的頭骨,很顯然,這是草猞猁吃剩的殘骸。

草猞猁喜歡待在灌木叢裡,那裡鼢鼠數量很多,更重要的是,捉起來也很方便,而且一掏就是一窩。

春季地表還沒有完全解凍,草猞猁依靠靈敏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就能知道地下有沒有鼢鼠。一旦發現有鼢鼠,它便坐下來仔細傾聽一會兒,很明顯,草猞猁是在聽鼢鼠的動靜。知此知彼百戰不殆!

在鼢鼠的洞道上方,它先用前爪把表層的土撥開,只要鼢鼠一出來封堵洞口,它猛地一躍而起,用前腳奮力往下擊,將其一舉拿下。

然後,它竟然倒在地上,抱著鼢鼠撕咬一通。不久,草猞猁起身,嘴裡叼著這隻肥大的獵物,慢慢離開,拖回家中去享用大餐了。

03帶著幼崽捉鼠兔,竟然還會找點草來吃

作為母草猞猁,活著真不容易,辛辛苦苦懷胎3月後,還要養育幼崽2年。今年,母草猞猁只生有1隻幼崽,幼崽還沒有斷奶時,母獸便拖著剛捕捉到的鼠兔,來餵給它吃。奇怪的是,母獸有時還會帶著幼崽去找一些嫩草來吃,也許是為了幫助消化吧。

當幼崽6個月大時,母親開始訓練它捕捉鼠兔的技能。每天外出捕食,都帶著幼崽。不過先把幼崽藏在臨時洞中,臨時洞大多選擇在距離食物資源較近的地方,一般有很多個洞口,洞道較淺。

當抓到鼠兔時,母獸便會發出類似於家貓踩奶的「咕咕」聲,來呼喚幼崽。小傢伙一聽到媽媽呼喚的聲音,便會從洞中衝了出來。剛開始的時候,它把鼠兔當作玩具來玩。這時的鼠兔估計在心裡罵了它幾代祖宗:吃就吃,還要玩人家,人家也是有尊嚴的。

等這小傢伙玩膩了,便把鼠兔叼進洞裡,幾口就把它咬死。這傢伙還很挑剔,先把鼠兔的胃部咬下丟在一邊,然後才津津有味地品嘗美味。

草猞猁也不容易,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下來,除了頑強的生命力之外,當然也需要一身過硬的捕獵本領。所以每一隻幼崽,都必須學會更快更猛的捕食技巧。

04從不把蛇帶回洞中,而是就地吃掉

對於在地面活動的蛇,草猞猁一般都能就地捕獲。由於兇悍的捕蛇能力,四川人還把草猞猁稱為「獵蛇者」。

每到秋季,各種老鼠都會來到自然乾燥的麥垛旁,這時候,蛇也會尾隨鼠而來,夜間在麥垛周圍頻繁捕食老鼠。

哪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草猞猁擅長捕殺草堆裡的蛇。大家知道,它奔跑速度較快,加上牙齒十分鋒利,可以給蛇致命一擊。

一旦發現,草猞猁就緊貼地面、雙耳背起,然後衝上去猛擊蛇的頭部,用力咬住蛇的後頸,將其獵殺。

吃蛇的時候,與吃鼠兔不同,它不會把蛇帶回洞裡,而是留在原地。草猞猁不喜歡皮毛、內臟和尾巴,只喜歡吃蛇肉,吃完就走了。

草猞猁非常謹慎,吃飽排便時,很刻意走到距離洞穴200米左右的地點,完事之後還專門將糞便掩埋在土中,以便掩飾自己的行蹤。

05偷雞吃,把吃不完的埋起來

儘管鼠類動物很多,但冬天過深的積雪,常影響鼠類的活動,造成草猞猁的食物短缺。草猞猁也會冒著危險,跑到人類居住的村落,弄點家禽,來填飽肚子。

草猞猁白天還會「踩點」,看看誰家的雞多。一到晚上夜深人靜時,它就會闖進農戶的雞舍,偷吃家禽。

這傢伙心狠手辣,它很多時候衝進雞舍見雞就咬,很多時候咬紅了眼,這個雞籠裡的所有雞無一倖免,全部被它咬死了,從不留活口。

吃飽後,慢慢把一隻只雞拖出雞籠,藏在不遠的泥土中,或者藏在雪地裡,等餓了的時候再挖出來大吃一頓。

結語

雖然草猞猁十分兇悍狡猾,但作為小個子動物,它們還是有很多天敵,野狗、灰狼以及各種猛禽時刻盯著它們。

希望生活在荒漠上的草猞猁能夠快樂地生存下去,每當太陽落山的時候,去捕捉那些肥胖的鼢鼠與鼠兔。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科學時報、探索發現、自然密碼、新發現、中國動物志、四川動物、中國林業網、西南山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貓盟

相關焦點

  • 下輩子別做鼠兔!出洞被兔猻盯上,狼抓它訓幼崽,香鼬乾脆一窩端
    在青藏高原這個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上,棲息著一種不起眼卻十分重要的動物——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高原鼠兔對高山草甸和草原環境裡生存的其他動植物,起到重要作用。它是許多珍貴肉食動物的糧食來源,它挖的地洞,為兔猻、香鼬等動物提供了棲身之所。01挖無數地洞藏身,時刻警惕猛獸猛禽襲擊高原鼠兔身材渾圓,腦袋也是圓圓的,鼻尖一抹黑,一雙黑溜溜的眼睛特別精神。
  • 狼見了都要繞道走,猞猁是狼的天敵嗎?大多數幼狼死亡與猞猁有關
    狼和猞猁生活區域重合,這致使雙方要爭奪共有的資源和領地,所以它們都會互相清除對方的幼崽,保證自己幼崽的成活率,增加己方種群數量。猞猁與狼的戰鬥力比拼雖然狼的體型更大,有著尖牙和利爪,並不缺少一擊制敵的攻擊手段。雖然猞猁雖然無法抗衡狼群集體的攻擊,但是猞猁遇到單狼的時候,它們從不畏懼,單狼很難從猞猁的眼前逃走。
  • ...捷克攝影師拍下棕熊媽媽教幼崽捕魚:成功後兩隻小熊互相「擊掌」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捷克自然攝影師彼得·西蒙(petr simon)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庫葉湖拍下了動人的一幕:一隻棕熊媽媽帶著兩隻幼崽在湖邊捕魚。
  • 捷克攝影師拍下棕熊媽媽教幼崽捕魚:成功後兩隻小熊互相「擊掌」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捷克自然攝影師彼得·西蒙(petr simon)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庫葉湖拍下了動人的一幕:一隻棕熊媽媽帶著兩隻幼崽在湖邊捕魚。另一隻小熊似乎有些「落後」,但經過幾次練習,也終於捕到了魚。在攝影師的鏡頭下,無論是小熊嘴裡叼著魚的興奮神情,還是母熊在一旁默默注視著幼崽的關愛目光,都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與美好。最令人驚訝的是,攝影師還捕捉到,兩隻小熊在成功捉到魚後,開心地舉起兩隻前爪,彼此互相「擊掌」,可愛極了。
  •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短尾猞猁天團四大成員,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猞猁屬其他動物都不會用猞猁泛稱,如短尾貓、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但是如果將這4大猞猁擺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快速區分開來麼?
  • 山中無老虎,猞猁能成霸王嗎?猞猁為什麼能抑制狼群的發展?
    在食物豐富的季節,小型動物數量增多,比如:兔子,鼠兔等,獨狼能夠輕而易舉地捕獵這些獵物,並且不用和其他狼共享,能夠獲得的能量比群居時更多。在狼群居的過程中,猞猁會躲著狼走,畢竟狼會直接威脅著猞猁的生命,曾經有人看到過兩隻狼殺死猞猁的現象。
  • 獰貓幼崽首次在澳大利亞降生,網友:這就是法老墳墓的守護神?
    近日,兩隻三周大的獰貓幼崽在澳大利亞雪梨霍克斯伯裡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亮相,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據該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稱,這是獰貓幼崽首次在澳大利亞降生,兩隻獰貓幼崽的父母分別是來自南非的雄性獰貓加藤(Kato)和雌性獰貓凱亞(Kaia)。一些澳大利亞網友對此十分感興趣:這就是傳說中法老墳墓的守護神嗎?
  • 第一輪:去安徽捉巢湖龍!| 中生代捕龍大賽
    捉恐龍,贏獎品~制霸中生代,看你的!第一輪比賽的指定海爬為巢湖龍,巢湖龍為至今為止有化石記錄的最早魚龍,很多時候被誤解成海裡的恐龍,不過它不是恐龍哈。重要提示本輪的捕龍筆記請在本文留言區提交。馬家山的位置(圖片來源:搜狐網)以下是協會給出的捕龍指南,僅供參考。捕龍指南:準備工作中的餌料選擇最為重要。魚龍是一類完全適應水生生活的生物,所以食物自然也是海鮮。
  • 撒哈拉沙漠出現沙貓,身材嬌小,捕蛇比兔猻還兇猛,愛挖洞埋食物
    沙貓會捕食沙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以及小型鳥類,也會捕食各種爬行動物,如蜥蜴與蛇。話說,沙貓雖然體型小,長相呆萌且乖,但捕食時可兇猛了。沙貓擅長捕蛇,見到蛇類,就快速跑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擊蛇的頭部,然後一口咬住蛇的後頸,鋒利的牙齒一下子把蛇給咬斷了,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 母豹懷著幼崽被撞死,藏狐命喪公路,馬來貘被撞忍痛爬起來
    剛懷上3隻幼崽,母豹就被汽車撞死  橫穿印度的孟買-艾哈邁達巴德一條柏油路上,一隻母豹子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兩眼兇巴巴地盯著汽車這個「龐然大物」。它的周圍到處是血跡,身上還流血不止。經過一天的治療,這隻母豹子還是帶著對世界的憧憬離世了。  更讓人痛心的是,救助人員在搶救時驚奇地發現,這隻母豹當時還懷著3隻幼崽,而且它肚子裡的幼崽才懷了剛剛1個月左右。這些幼崽還沒來得及見過世面,就被獵殺在媽媽的肚子裡。
  • 偷入狼穴殺死幼狼,單挑雄狼也不在話下,猞猁究竟有多恐怖?
    這種動物就是猞猁,它看起來很像家貓,但體型是家貓的好幾倍。那猞猁究竟有多恐怖呢?長得像貓,又叫作山貓猞猁其實是對猞猁屬下動物的統稱,猞猁包括四大類,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南歐猞猁和短尾貓。其中,歐亞猞猁是最常見的一種,有時候也直接把它們叫作猞猁,我們後面說的猞猁就是指歐亞猞猁。
  • 實拍印度捕蛇者 一根鐵釺撬開毒牙
    印度是全世界死於蛇咬人數最多的國家,在印度金奈郊區,許多捕蛇者與蛇毒液萃取中心合作,向他們提供毒蛇製作抗蛇毒素。
  • 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由於它們的存在,使得森林裡的食草動物難以泛濫成災,數量變化並不大。當老虎消失之後,當地的人類又迅速取代了老虎的生態位,通過打獵的方式繼續控制著當地的食草動物數量,甚至還造成了許多食草動物數量銳減,以至於出現滅絕的危機。但是在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對動物的保護性加強,以及禁止盜獵的法令頒布,才使得野生動物的數量有所上升。
  • 瑪可河野生動物||獸類——猞猁
    分類地位中文名:猞猁學名:Lynx lynx別名:歐亞猞猁、林曳、猞猁猻、馬猞猁、山貓、野狸子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目:食肉目科:貓科屬:猞猁屬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種野兔,它獵食的對象還有很多,包括各種松鼠、野鼠、旅鼠、旱獺和各種鳥類,有時也會襲擊麝、狍子和鹿的幼崽。它還是個出色的攀巖能手,可以從一棵樹縱跳到另一棵樹上,所以能捕食樹上的鳥類,尤其是在夜間,當林中一片寂靜、棲居在樹上的鳥類都進入了夢鄉的時候,便伸出利爪得心應手地獵取食物。猞猁的巢穴多築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
  • 武漢:有人在森林公園內張網捕蛇
    捕蛇人架設的捕蛇網武漢晚報訊(記者陳奇雄 實習生陳飛揚 黎宛冰)在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裡,生活著包括王錦蛇、銀環蛇、短尾蝮、赤鏈蛇在內的多種野生蛇類,這些蛇都是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8月2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呂先生在該公園遊覽時,竟發現在草叢中有捕蛇網。接到呂先生的通知後,園方迅速派人把捕蛇網全部拆除。42歲的呂先生告訴記者,當天上午,他前往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遊玩。當天中午,走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小溪邊時,瞅見茂密的草叢中有一張黑色絲網。黑色絲網高二三十釐米,長三四十米,網眼又密又小。呂先生說,這種黑色絲網叫捕蛇網。
  • 猞猁現身懸崖捕食捻角山羊,母羊僥倖逃脫,眼睜睜看著小羊被吃
    也許是昨天吃得太飽了,這隻棲息在山腰上的猞猁到了中午才起床。它伸了個懶腰,看了看山谷,一群捻角山羊帶著幼崽在覓食,這才放心了。看來今天的午餐有著落了,乾脆再休息一會兒,養養精神再說。它比較討厭自己那個黑心的小尾巴,又短又醜,害得它喜歡上的同伴嘲笑它,竟然還跟著別的猞猁交配去了。哎!看來這輩子得打單身了。
  • 逗貓之謎,為什麼貓咪可以輕易捉住蛇,卻捉不住逗貓棒
    逗貓棒,人類用來碾壓喵星人的神器,平時超級敏捷的喵星人為何就是捉不住逗貓棒?據說貓主子的反應是蛇的七倍,在自然界中,蛇都是貓咪的食物,可是為什麼會被人類遛的團團轉?01貓咪的速度到底可以有多快?我們都知道貓咪的反應超級敏捷,也是因為這個特點,在古代貓咪都是捕獵高手,平時上樹捕鳥,下河捕魚,在家捕鼠,無聊捕蟲,就這個速度,小喵我真是一個大寫的服氣,要是能參加奧運會,碾壓博爾特不在話下。平時貓咪爆發時候的速度有60 km/h 哦,是人類走路的10倍以上,所以當你看到貓咪加速一跳直接起飛,不要驚訝,平常操作。
  • 螳螂真的可以捕蛇嗎?
    那麼,如果將蟬換成蛇,螳螂還能捕殺嗎?答案是肯定但不絕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螳螂是如何捕獵的?螳螂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昆蟲,除了南北極外,它們分布於世界各地,有超過2000種不同的種類,這兩千種不同的種類組成了昆蟲綱下的一個目-螳螂目。在我國生活這超過50種不同的螳螂,最常見的就是全身綠色的中華大刀螂。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高原鼠兔所挖的洞穴為多種動物提供了繁殖場所,如褐背擬地鴉 Pseudopodoces humilis和幾種雪雀Montilnngilla主要是在鼠兔挖的洞穴裡築巢(Meyer de Schaunensee,1984;Ma,1955;Schaller,1998;Smith et al.,1990),並且在鼠兔出沒的地方數量更多(Ma,1995)。
  • 落基山出現雪羊帶著幼崽攀巖,不怕零下50℃嚴寒,就怕狼群圍攻
    一隻遍體雪白的雪羊,帶著幼崽在險峻陡峭的懸崖上攀巖,輕鬆奔走、跳躍,四處找吃的。調皮的雪羊幼崽,走到一處特別陡峭的峭壁,有點害怕,最終在母雪羊的鼓勵下,跳了過去。雪羊棲身於峭壁之上,與風雪為伴。在高山上峭壁斷崖的巖石區生活,它們不怕又高又陡的山崖,不怕冬季零下50℃的嚴寒天氣,就算被天敵棕熊追擊,也能從容逃到最險峻的懸崖上,但它們最怕狼群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