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信息洩露 67.9%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59.1%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有不少網友吐槽,經常接到詐騙電話。對方打著銀行理財、公安民警、法院律師等各種名頭進行詐騙,能夠準確說出姓名、身份證號、畢業院校等個人信息,讓人防不勝防。近期你接到過詐騙電話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9%的受訪者近期接到過詐騙電話,38.1%的受訪者感到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為防止信息洩露,67.9%的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活動,59.1%的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96.2%的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的管理責任。

  38.1%受訪者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

  天津的周軍(化名)有天午飯後在辦公室午休,被一通電話吵醒,「一女士稱自己是北京公安局辦事人員,說我身份證在瀋陽有不法使用記錄,讓我速去現場配合調查。我當時挺懵的,被唬住了。我說我人在天津過不去,對方說一小時內來北京也行,我回復同樣辦不到。這時對方就說,『加我微信也可以』,我就感覺不對勁兒了。我一想下午還有重要會議需要做報告,中午接到這一通電話,也沒休息好,氣不打一處來,直接質問,『你誰呀,騙子吧!冒充公安局的嚇唬人!』誰知道對方竟開始破口大罵,用語粗俗不堪。我趕緊掛了電話,讓同事聽見了也不好」。

  江蘇某私企職員廖蓓蓓(化名)介紹,今年年初以來,她頻繁接到詐騙電話,有段時間甚至每天都被騷擾,「有的來電會直接顯示『詐騙電話』,有的區號格式非常奇怪或顯示某國家,我都是直接掛掉。有幾個同事也經常接到詐騙電話,我老公調侃是不是我們平時網購太多信息被洩露了」。

  「有一天我和老公正吃晚飯,一個陌生手機號打進來。是一個男人,說自己是公安局的,說我的護照有非法入境記錄,讓我配合調查。」廖蓓蓓說,「我一年都沒出過國了,感覺是個騙子。我老公在旁邊就問,『你說說你到底是哪裡的?』對方可能是心虛,馬上就掛斷了」。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鄭巧(化名)前不久接到一個詐騙電話,自稱是某集團金融平臺客服,準確說出了她的身份證號後六位、畢業院校等個人信息,告知集團在做軟體升級,為鄭巧免費辦理升級至黃金會員服務,說不辦理就影響個人徵信,「我一聽就犯嘀咕。首先,我從未開通過平臺的金融服務,何來『升級』一說?其次,會員升不升級怎麼會影響個人徵信?而且來電是手機號,對方普通話還不標準。一個正規集團怎麼會連基本的人員培訓和硬體設施都不規範呢?」鄭巧直接掛斷,並將號碼標記為詐騙電話。

  調查中,86.9%的受訪者近期接到過詐騙電話。38.1%的受訪者坦言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交互分析發現,受訪90後近期接到詐騙電話的比例最高(90.2%),頻率明顯提高(40.3%)。

  接到詐騙電話,69.2%的受訪者直接掛掉,58.1%的受訪者會將號碼拉入黑名單。其他應對方式還有:標記為詐騙電話(44.8%),回懟或揭露對方(27.8%),向運營商舉報(15.5%)。

  96.2%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管理責任

  廖蓓蓓現在收到快遞,第一件事就是將快遞包裝上的個人信息用記號筆塗黑或撕掉,「我的火車票、機票從不亂扔,都會放到一個盒子裡,一方面想留作紀念,另一方面就是扔哪兒都感覺不安全」。

  「我有個同事熱衷於掃碼領小禮品,之後又經常抱怨接到騷擾電話和信息。商家不會讓人白佔便宜,當你掃碼登記的同時,信息也就公開了。」周軍對記者說,他從不參與無門檻的登記送禮品活動,「不是在正規場合辦理重要事宜,通常我都不用真名字」。

  鄭巧也表示,她網購、商場登記時都用化名,「我有幾個常用的化名,基本上電話裡對方一說出名字,我大概就知道哪家商戶洩露了我的信息」。鄭巧現在非常謹慎,在手機上安裝和使用應用時,彈出來的各種請求她過去會默認允許,如今能拒絕的她都拒絕,「但很多應用,不開放某項權限就不能正常運轉,只好又去設置。挺麻煩的」。

  為防止信息洩露,67.9%的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活動,59.1%的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其他還有:不隨便註冊各種網站、應用(45.9%),謹慎加入免費WIFI(45.6%),商家登記等不留真實姓名(44.7%)。

  要減少信息洩露,96.2%的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的管理責任。

  鄭巧認為,不管是商家還是平臺,無論規模大小、性質如何,但凡收錄了顧客個人信息,就有保障信息安全的責任,涉嫌故意售賣個人信息的企業機構更是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只有企業機構自身樹立了信息安全的主體責任意識,消費者在各種生活場景中才能有更好的體驗」。

  周軍介紹,如今電子支付已經普及,會有不法分子將病毒、釣魚軟體植入二維碼、連結中,稍有不慎就掉入對方的陷阱裡。「我們不能有貪便宜的心理,天上不會掉餡餅。掃碼、點擊來源不明連結時,都要謹慎,降低各種風險」。

  「我的手機經常彈窗顯示『攔截詐騙電話多少個』,每次我都感慨,得虧有這些技術手段,免受了不少騷擾。」廖蓓蓓希望運營商加大技術研究,在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簡訊上有更多作為。

  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1.8%,二線城市的佔49.7%,三四線城市的佔15.1%,城鎮或縣城的佔2.9%%,農村的佔0.5%。00後佔4.1%,90後佔39.2%,80後佔43.1%,70後佔10.6%,60後佔2.5%。

相關焦點

  • 61.3%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個人信息,59.2%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66.1%的受訪者指出很多手機應用不授權就沒法用,用戶只能被迫接受。防止信息被過度收集,61.3%的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提交個人信息,尤其是財產、生物識別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權限、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
  • 79.2%受訪者覺得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了|夜讀
    防止信息被過度收集,61.3%的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提交個人信息,尤其是財產、生物識別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權限、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79.2%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四川傳媒大學大三學生肖筱(化名)覺得,科技越發達信息越透明,像掃二維碼點餐、掃碼支付都是科技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比如外賣點餐一定會透露個人位置信息。調查中,79.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
  • 北京「健康寶」:掃碼登記洩露隱私?信息「脫敏」保安全
    日前,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及「健康寶」的廣泛應用,驗碼出入已經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增的掃碼登記功能在各大場所陸續推行,減輕了現場管理的壓力。市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到哪裡都掃碼登記,我的個人信息會不會被洩露?
  • 「健康寶」每天掃碼會洩露個人信息嗎?無需擔憂!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市民朋友在注意添衣保暖的同時,別忘了繼續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參與到我市聯防聯控工作中來,主動在各公共場所掃碼登記,維護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自3月1日上線已來,「健康寶」作為全市防疫的重要環節之一,經過數次升級,功能趨於完善,為首都疫情聯防聯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 街頭微信掃碼送禮品?警惕!陽江已有市民遇到
    只要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就可獲得移動電源、自拍杆、衛生紙等小禮品。
  • 湖北健康碼十問十答:掃碼會洩露信息嗎?為啥綠碼變紅了?
    4、有些省份的健康碼需要每日打卡,湖北健康碼需要打卡嗎?不需要。為方便群眾,3月22日,湖北健康碼取消了每日打卡功能。5、我的健康碼被掃碼核驗,個人信息會洩露嗎?不會。湖北健康碼個人信息經過嚴格的加密脫敏處理,工作人員掃碼核驗僅能獲取健康碼顏色和核對信息,掃碼功能設計充分考慮了個人隱私保護。6、我從外省來湖北,一定要申領湖北健康碼嗎?根據省疫情防控指揮部3月19日發布的通告,我省對擁有外省健康碼的人員,在湖北省內「亮碼通行」。
  • 公廁刷臉掃碼取紙涉嫌洩露個人隱私?聽聽律師怎麼說
    為緩解濫用行為,在廣州上一輪「廁所革命」工作中,不少環衛公廁安裝了智能廁紙機,通過人臉識別或手機掃碼的方式,向如廁者免費定量供紙。但在防止個人隱私遭遇洩露的當下,並非每個人都願意被刷臉或者掃碼。記者近日在廣州街頭走訪發現,部分安裝智能廁紙機的公廁,將刷臉和掃碼作為唯一供紙渠道,不願刷臉或掃碼則無法獲得用紙。
  • 掃碼時代當心二維碼騙局 制碼技術幾乎零門檻
    掃碼時代,當心二維碼騙局  近日,網絡上一段視頻傳播很火,視頻中男子在掃碼使用共享單車時,發現有幾輛共享單車的二維碼處被貼上新的二維碼,將原碼完全覆蓋,如果不仔細辨認,根本察覺不出來,還好男子心細發現並撕下了假的二維碼。
  • 健康碼是否存在數據安全風險?專家:未授權掃碼或會洩露信息
    在後疫情時代,健康碼的使用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在採集了很多個人信息之後,健康碼是否存在數據安全的風險?10月13日,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在廣州舉行。在南都承辦的「深謀遠慮·後疫情時代的大數據應用與隱私保護」分論壇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數據安全部主任胡影作了題為《健康碼數據安全指引》的演講。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數據安全部主任胡影。攝/南都記者 馮宙鋒新冠疫情以來,健康碼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 走到哪裡都掃碼登記,北京「健康寶」會洩露個人信息嗎?官方解答了...
    北京市政府網11月1日消息,隨著「健康寶」的廣泛應用,掃碼登記成為人們日常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通過簡單便捷的使用,減輕了各場所管理壓力。市民也許會有所顧慮,到哪裡都掃碼登記,我的個人信息會不會被洩露?
  • 玉溪多地出現街頭掃碼送禮品 ,這5種二維碼千萬別掃,一不...
    掃二維碼陷阱有哪些? 如何才能讓掃碼更安全呢? 小禮物誘導掃碼 不法分子將木馬病毒程序嵌入到其生成的二維碼當中,一旦誤掃了此類條碼,手機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導致帳戶資金被盜刷、個人敏感信息洩露等。
  • 掃碼點餐應是「可選項」不應是「必選項」
    參與互動   □苑廣闊  「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老年人不會掃碼點餐該如何吃飯?眾多餐飲店公眾號推送信息擾亂正常生活後,該不該取消關注?  很多人都發現,現在去外面的餐廳、酒樓吃飯,經常會被服務員要求用手機掃碼點餐。有些時候如果顧客提出拿菜單點餐,也會得到同意,但是有些時候卻被告知只能掃碼點餐,沒有紙質的菜單可以提供。
  • 南京消協喊話餐廳「掃碼點餐」不該唯一 餐飲協會揭秘「掃碼」背後...
    該微博消息稱,目前部分餐廳「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點餐」的吃飯三步驟,看似簡化了程序,實則為消費者帶來了困擾:老年人不會掃碼怎麼辦?掃碼會洩露個人隱私嗎?對此,南京市消協回應,消費者可以拒絕掃碼點餐,餐廳要方便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南京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曹煒:沒有選擇的服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傷害「不是要拒絕掃碼點餐,而是提倡經營者提供多種方式的點餐服務。」
  • 香港研究協會:66%香港受訪者贊成設立健康碼制度,過半數認為9月底...
    【環球網報導】港府早前稱健康碼的一切工作已準備就緒,仍需待疫情穩定才可推出。香港研究協會9月21日發布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66%的受訪者贊成推出健康碼,若特區政府最快於 9 月底推行,有53%的受訪者認為時間「合理」。
  • 跑跑卡丁車手遊怎麼掃碼登錄?掃碼登錄方法位置[多圖]
    跑跑卡丁車手遊掃碼登錄在哪裡可以弄?很多人為了便捷登錄這款遊戲,想要使用掃碼登錄,那麼在什麼地方可以進行掃碼登錄?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什麼?關於掃碼登錄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具體的方法,小編會在下方為大家分享具體的操作流程。
  • 【注意】街頭二維碼別亂掃,有人因此損失4萬元!
    銀行:這類案子最近較多,不要輕易掃二維碼  據涉事銀行介紹:最近這類案子比較多,都是綁定第三方支付的,銀行可以配合核查。  銀行工作人員提醒:電子資訊時代,大家一定要提高自防意識,不要輕信點擊陌生人發送的連結,不輕易掃描陌生人的「二維碼」。
  • 「溫馨提醒」二維碼千萬不要隨便掃,特別是這五種……
    購物付款,掃碼!加好友,掃碼!參加活動註冊會員,掃碼……二維碼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風險。2、利用收款碼偽造交通罰單小夥伴有時出門在外因路況不熟吃罰單是常有的事情,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盯上這一點,在車上張貼違停罰單,並附有二維碼「掃碼可繳費」。當車主掃碼後顯示「違章處理,轉帳200元,點擊確認」,一步步設計圈套,實施欺詐。
  • 疫情期間收集的個人信息,會被洩露嗎?
    不少網友也因此展開合理懷疑:我的防疫個人信息有沒有可能被販賣或洩露出去?疫情期間,大數據技術在組織資源調配、疫情信息收集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類似「超七千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洩露」、寧夏一工作人員違規洩露排查疫情信息等新聞,還是讓不少人產生了憂慮。
  • 「無掃碼不點餐」有損消費者選擇權
    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2021-01-13 00:00:00遲末 作「掃碼——關注商家公眾號——同意獲取用戶位置信息——點餐」,這似乎已經成了在餐廳吃飯的四步驟,看似簡化了點餐程序,實際為消費者帶來困擾。
  • 女子街頭掃二維碼免費列印照片,結果大尺度私密照外洩……
    類似這種掃了街頭二維碼導致個人信息外洩的案例不止一次了。鄭州市民小宋就曾碰到一處微信照片免費印表機,掃了指示牌上的一處二維碼並關注微信號後,卻未出現上傳圖片的指令。仔細一看,才發現剛才加的居然是個做微商的個人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