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有不少網友吐槽,經常接到詐騙電話。對方打著銀行理財、公安民警、法院律師等各種名頭進行詐騙,能夠準確說出姓名、身份證號、畢業院校等個人信息,讓人防不勝防。近期你接到過詐騙電話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9%的受訪者近期接到過詐騙電話,38.1%的受訪者感到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為防止信息洩露,67.9%的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活動,59.1%的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96.2%的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的管理責任。
38.1%受訪者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
天津的周軍(化名)有天午飯後在辦公室午休,被一通電話吵醒,「一女士稱自己是北京公安局辦事人員,說我身份證在瀋陽有不法使用記錄,讓我速去現場配合調查。我當時挺懵的,被唬住了。我說我人在天津過不去,對方說一小時內來北京也行,我回復同樣辦不到。這時對方就說,『加我微信也可以』,我就感覺不對勁兒了。我一想下午還有重要會議需要做報告,中午接到這一通電話,也沒休息好,氣不打一處來,直接質問,『你誰呀,騙子吧!冒充公安局的嚇唬人!』誰知道對方竟開始破口大罵,用語粗俗不堪。我趕緊掛了電話,讓同事聽見了也不好」。
江蘇某私企職員廖蓓蓓(化名)介紹,今年年初以來,她頻繁接到詐騙電話,有段時間甚至每天都被騷擾,「有的來電會直接顯示『詐騙電話』,有的區號格式非常奇怪或顯示某國家,我都是直接掛掉。有幾個同事也經常接到詐騙電話,我老公調侃是不是我們平時網購太多信息被洩露了」。
「有一天我和老公正吃晚飯,一個陌生手機號打進來。是一個男人,說自己是公安局的,說我的護照有非法入境記錄,讓我配合調查。」廖蓓蓓說,「我一年都沒出過國了,感覺是個騙子。我老公在旁邊就問,『你說說你到底是哪裡的?』對方可能是心虛,馬上就掛斷了」。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鄭巧(化名)前不久接到一個詐騙電話,自稱是某集團金融平臺客服,準確說出了她的身份證號後六位、畢業院校等個人信息,告知集團在做軟體升級,為鄭巧免費辦理升級至黃金會員服務,說不辦理就影響個人徵信,「我一聽就犯嘀咕。首先,我從未開通過平臺的金融服務,何來『升級』一說?其次,會員升不升級怎麼會影響個人徵信?而且來電是手機號,對方普通話還不標準。一個正規集團怎麼會連基本的人員培訓和硬體設施都不規範呢?」鄭巧直接掛斷,並將號碼標記為詐騙電話。
調查中,86.9%的受訪者近期接到過詐騙電話。38.1%的受訪者坦言最近接到詐騙電話的頻率變高了。交互分析發現,受訪90後近期接到詐騙電話的比例最高(90.2%),頻率明顯提高(40.3%)。
接到詐騙電話,69.2%的受訪者直接掛掉,58.1%的受訪者會將號碼拉入黑名單。其他應對方式還有:標記為詐騙電話(44.8%),回懟或揭露對方(27.8%),向運營商舉報(15.5%)。
96.2%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管理責任
廖蓓蓓現在收到快遞,第一件事就是將快遞包裝上的個人信息用記號筆塗黑或撕掉,「我的火車票、機票從不亂扔,都會放到一個盒子裡,一方面想留作紀念,另一方面就是扔哪兒都感覺不安全」。
「我有個同事熱衷於掃碼領小禮品,之後又經常抱怨接到騷擾電話和信息。商家不會讓人白佔便宜,當你掃碼登記的同時,信息也就公開了。」周軍對記者說,他從不參與無門檻的登記送禮品活動,「不是在正規場合辦理重要事宜,通常我都不用真名字」。
鄭巧也表示,她網購、商場登記時都用化名,「我有幾個常用的化名,基本上電話裡對方一說出名字,我大概就知道哪家商戶洩露了我的信息」。鄭巧現在非常謹慎,在手機上安裝和使用應用時,彈出來的各種請求她過去會默認允許,如今能拒絕的她都拒絕,「但很多應用,不開放某項權限就不能正常運轉,只好又去設置。挺麻煩的」。
為防止信息洩露,67.9%的受訪者不隨便參與街頭掃碼活動,59.1%的受訪者會妥善處理車票、機票、快遞單據等含個人信息的材料,其他還有:不隨便註冊各種網站、應用(45.9%),謹慎加入免費WIFI(45.6%),商家登記等不留真實姓名(44.7%)。
要減少信息洩露,96.2%的受訪者希望強化涉及個人信息的機構企業的管理責任。
鄭巧認為,不管是商家還是平臺,無論規模大小、性質如何,但凡收錄了顧客個人信息,就有保障信息安全的責任,涉嫌故意售賣個人信息的企業機構更是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只有企業機構自身樹立了信息安全的主體責任意識,消費者在各種生活場景中才能有更好的體驗」。
周軍介紹,如今電子支付已經普及,會有不法分子將病毒、釣魚軟體植入二維碼、連結中,稍有不慎就掉入對方的陷阱裡。「我們不能有貪便宜的心理,天上不會掉餡餅。掃碼、點擊來源不明連結時,都要謹慎,降低各種風險」。
「我的手機經常彈窗顯示『攔截詐騙電話多少個』,每次我都感慨,得虧有這些技術手段,免受了不少騷擾。」廖蓓蓓希望運營商加大技術研究,在攔截詐騙電話、詐騙簡訊上有更多作為。
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1.8%,二線城市的佔49.7%,三四線城市的佔15.1%,城鎮或縣城的佔2.9%%,農村的佔0.5%。00後佔4.1%,90後佔39.2%,80後佔43.1%,70後佔10.6%,60後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