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將與遼國戰神的決戰,「黑面大王」冒死突襲耶律休哥

2020-12-22 史話海說

公元989年夏天,在北宋與遼國交界的河北西路威虜軍轄區內,有一支不大的宋朝部隊正在行軍。在徐徐前行的隊伍旁,一名將官站在路邊,神情凝重,似乎在想著些什麼。這人便是尹繼倫,以洛苑使充任北邊緣都巡檢使在軍中效力。尹繼倫來到威虜軍是跟隨大將軍李繼隆押運糧草的。威虜軍是大宋河西北路最北面的一處軍州,治所在遂城。

三年前的君子館大敗後,由於接連損兵折將北宋朝廷已經徹底喪失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雄心和實力,

不得已構建了以定州、鎮州和高橋關為支撐的防禦體系。

威虜軍正在這一體系的最前沿,遂城路遠城小兵少補給困難,當後方的三大關城經營完備之後,遂城的作用便顯得有些雞肋了。已經有風聲說朝廷裡的相公們準備放棄威虜軍,這讓尹繼倫有些不憤。那些大頭巾們實在是太過於輕佻,像這般三割兩讓遲早會讓整個防禦體系崩壞。尹繼倫不由得輕嘆一聲,想這些作甚,自己人微言輕又哪裡能夠上達天聽?好在在大將軍李繼隆的堅持之下,放棄威虜軍的計議暫時擱置了。

北宋的三關防禦體系

想到李繼隆,尹繼倫的眼中多了些光彩。回罷,這次巡檢也就如此了,大將軍還在後方嚴陣以待呢。

此次運糧的行動已經被遼國知曉,據諜子傳回的消息,遼國大于越耶律休哥率30000餘騎前來廝殺。李繼隆自然也做了萬全的準備,尹繼倫這趟到北面來便有打探遼軍動向的意思,但現在糧草已經交接完畢,探馬也放出去了幾十裡地,遼軍卻還是絲毫不見動靜。罷了罷了,待探馬回來便收兵罷。

兀自想著心事,便聽到後方有急驟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間雜著慌亂急促的喊聲,「契丹人,契丹人,多,數不清,騎,騎兵。」

終於還是來了。由於是在宋境,尹繼倫的部隊是一支步兵,所有的牲口只有幾位校尉的坐騎以及百十匹馱馬,現在想要逃已然來不及了,要戰,也是力有不逮的,千把來人在沒有重器械加持的前提下,對方數萬騎兵隨便趟過去就能把他們馬踏為泥。但總還是要戰一下地罷。

正在宋兵忙亂著穿戴盔甲,分發兵刃並排兵列陣的時,遠處幾股煙塵已然臨近,散亂的馬蹄漸漸清晰。尹繼倫額頭也見汗了,看來想以堂堂之陣戰一場也是不可能了,這才是真正的壯志未酬身先死嘞,罷了,今日就今日吧。尹繼倫掂了掂手上的長槍,死戰戰死了罷。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儘管白茫茫平地視線一覽無餘,最前面的幾股遼軍哨探完全沒有奔他們而來的意思,甚至於最近的一股遼兵幾乎都能看清彼此的面容了,對方仍然是無動於衷,仿佛根本沒有看到宋軍一般,仍然是急匆匆奔前方而去。真是奇哉怪哉,但轉瞬間尹繼倫便想通了。

耶律休哥此次出兵,本是為截殺運糧的李繼隆而來,只是不知出了什麼變故這才姍姍來遲。李大帥已經交接了糧草踏上歸程了,耶律休哥肯定是擔心此次無功而返,估計是下令不得與沿途宋軍糾纏只奔李繼隆大軍而去,不見遂城也沒什麼動靜麼?定是如此了。一絲怒意不由得撞上心頭,耶耶的,不跟耶耶打,還裝看不見耶耶。

但很快,心頭浮起的涼意又澆滅了怒火。此戰無論勝敗,遼軍總是要回師的,自己這支隊伍被隔絕在遼軍背後,即使是敗退下來的殘兵敗將也能輕易收拾了自己。顯然,遼軍這是把自己當作手裡的蚱蜢砧板上的肉了。

想到此處,尹繼倫掂槍的手不由得握緊了,頜下不多的鬍鬚也隨著顫抖起來。直娘賊,遼狗竟侮你耶耶至此!耶耶定要給你個好看!

遼軍完全沒有感覺到尹繼倫心中的憤怒,依然視若無睹般行軍。直到最後的輜重車隊都走完了,尹繼倫心緒也平靜下來,心中也已有了計議。他召集起呆若木雞的一眾袍澤,說道:「契丹人把我們放在這裡不理,是急於與李帥決戰啊,那麼戰後回師肯定就不會再次放過我們了,無論勝敗,我們斷無幸理。左右是個死,不如耶耶們跟在遼軍後面去抄他後路,寧做戰死忠義魂,不做糊塗北地鬼啊。」經過一番動員,千把宋軍都是血脈噴張,耶耶的,攮他!

徐河之戰局勢圖

尹繼倫吩咐下去,除了步戰輕甲與隨身短兵器,其他物資糧草長兵甲帳統統丟棄,全軍輕裝,隱身伏形,趁著夜色緊跟在遼軍大隊之後。說起來也合該契丹人要吃虧,大軍急於向前,精力全部放在前方的李繼隆軍身上,也擱著耶律休哥有些託大,大軍後方竟然沒有探馬哨騎,這就給了尹繼倫機會,宋軍的跟蹤竟然沒被發現,至少是沒有軍馬前來攔截。

距離徐河也就幾十裡地,半夜時遼軍終於抵達了徐河北岸。南岸便是李繼隆軍的大營了,遼軍也紮下營盤小事休整。尹繼倫便趁機觀察遼軍大營,尋找目標。尹繼倫他們總共就千把來人,既然要給遼軍點顏色看看,必定要找最要害處襲擊,那中軍大帳無疑是費效比最好的目標。由於需要經常議論軍機,同時需要傳達命令與收集情報,中軍大帳有很明顯的特點,借著星光中,尹繼倫他們很快便確定了目標。

耶律休哥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在半路放過的那條小雜魚此時就綴在自己大營後方死死盯著自己的中軍帳,準備在最好的時機給自己來一下子。

很快,黎明時分遼軍開始生火做飯,軍營中漸漸有了動靜,相應的,夜間防偷營的警戒也開始撤哨,畢竟飯後便是大戰了。目標就在眼前,時機也剛剛好,不需要什麼細緻的謀劃,尹繼倫簡單交代幾句,發一聲喊,「殺遼狗!」宋軍吶喊著便衝進了遼營。遼軍完全懵了,做夢也想不到會有人大清早來偷襲啊,更想不到就是他們昨天放過的那支小雜魚部隊。尹繼倫他們卻是什麼也不顧了,不出意外的話這便是最後一戰,那便戰個痛快吧。千把來人按照事先的計劃,一面放火,一面喊殺,一面拎刀子剁人,盡最大可能製造混亂。

由於目標明確,尹繼倫很快便殺到了中軍帳前。耶律休哥正在用飯,完全是猝不及防啊,既沒著甲,也沒趁手兵刃,三招兩式便「失箸,為短兵中其臂,創甚」,筷子都丟了,又被砍了胳膊一刀。當然了,名將畢竟是名將,也不是那麼輕鬆可以弄死的,受傷的耶律休哥還是闖出了帳篷,隨後「乘善馬先遁」,跑了。

事情發展到這裡,按說尹繼倫的命運已經決定了。一千多人衝擊30000人的軍營,首先不可能過於分散,不分散所影響的範圍必然小。那麼其餘遼軍在各部軍官彈壓下很快就可以恢復秩序,到那時,尹繼倫軍所面臨的將是無情絞殺。而歷史也是如此發展的,《宋史王杲傳》載:

「(王杲)還抵徐河,時尹繼倫與寇戰,小衄,杲適遇賊河上,即按兵拒之,殺賊,奪所乘馬」

,按這段記載推論,尹繼倫他們已經陷入困境了,正被追殺至徐河邊,幸好有王杲接應。當然,王杲之所以會出現在徐河邊,還是因為對岸的是李繼隆。

徐河之戰結局

李繼隆對威虜軍十分看重,這次運糧也是做了萬全的安排,雖說只帶了步騎一萬餘人,但都是定鎮兩州簡選的精銳,同時,將定州的幾位當家主將也幾乎全帶了出來。耶律休哥在徐河對岸紮營後,李繼隆便沿河南岸列開了陣勢,預備決戰,並且時刻關注著遼營的動靜。當尹繼倫對遼營發起決死突襲的時候,遼營的混亂自然也驚動了李繼隆。作為與耶律休哥多次交手的沙場老將,李繼隆敏銳地抓住了這次機會,果斷下令全軍出擊。

一萬宋軍精銳在各位將領的推動下迅速渡過徐河對遼軍大營展開了全面的猛攻。尹繼倫的突襲各路軍頭還可以彈壓混亂,李繼隆的全面進攻可就再也彈壓不住了。遼軍瞬間便陷入了混亂,在宋軍的全力進攻下很快便崩潰了,隨之便向北逃亡。《宋史》載「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李繼隆率大軍殺透遼軍大營並追殺了數十裡遠。「斬數千級,獲牛馬、鎧仗甚眾」——《宋史》

徐河之戰,宋軍以一萬破三萬,打敗的還是耶律休哥,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勝。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智略宏遠,料敵如神聞名,顯然沒有料到尹繼倫的不好惹,沒打你呀,咋還拼了呢?此戰之後再未有耶律休哥帶兵南下的記載,許是被襲出了心理陰影?不得而知。

客觀地講,徐河之戰宋軍的勝利有大半功勞大概是要記在尹繼倫身上的。如果兩軍擺開了車馬對攻,李繼隆兵少恐怕要吃虧,即使先前有安排取勝也很難。不得不說,尹繼倫這招尾隨偷襲實在是神來之筆。尹繼倫因此戰之功攫升為長州刺史,仍兼巡檢使。同時尹繼倫在遼國也有了頗大名聲,契丹自是不敢窺邊,其平居相戒,則曰:當避「黑面大王」為啥黑面?臉黑唄。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耶律休哥:有「遼國戰神」之稱的非等閒之輩
    如果說《燕雲臺》裡韓德讓是耶律賢和蕭燕燕的心腹忠臣,那麼隨著劇情的發展,在罨撒葛圖謀皇位叛亂的千鈞一髮之際,大明正義的耶律休哥及時打援,挫敗了罨撒葛一夥而大獲全勝,取得了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口碑。而歷史上的耶律休哥,也是有「遼國戰神」之稱的非等閒之輩。
  • 耶律休哥:獨立自強的愛國者,臨危時力挽狂瀾護軍愛民的契丹戰神
    要作戰,最好就在幽州城下宋軍未勝前決戰,這樣勝算較大,同時他還請命親自率軍救援幽州,與宋軍決戰。如果決戰失敗,遼軍再退守北地迎戰宋軍,也為時未晚。向來體弱多病的耶律賢聽完耶律休哥的建議後,渾身的血性也被激發,於是他頒布詔命,按遼國的斡魯朵軍制迅速集結援軍,不多時,三萬最精銳的五院軍騎兵集結完畢。
  • 漢家重騎靜塞軍:北宋騎兵巔峰,硬剛遼國三支精銳,最後去了哪裡
    北宋鐵騎靜塞軍自從石敬瑭將中原屏障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遼國以後,後周柴榮到宋朝太宗趙光義,中原政權曾經數次北伐,想要奪回該地,可屢屢功虧一簣。十九日祭旗鼓之後,遼聖宗耶律隆緒自領一軍,其餘遼軍在耶律休哥、韓德讓、耶律斜軫統領下正式南下進攻宋朝。耶律休哥,遼國歷史上的戰神,高梁河之戰、滿城之戰、瓦橋關之戰、歧溝關之戰、君子館之戰,打的宋朝人哄啼哭的孩子都會說「于越至矣!」
  • 遼國將領耶律休哥,真是喬峰原型人物嗎?
    本來楊業一開始並不是北宋的將領,而是北宋的對手北漢的名將。當時的情況是北漢聯合契丹人的遼國一起對抗北宋。北漢之所以沒有被宋太祖趙匡胤給滅掉,全部都是因為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太能打了,宋朝軍隊不是他們的對手,當然了在他們被打的時候契丹也是會來救援的。趙匡胤曾兩次親徵北漢,都沒有把北漢拿下來。
  • 北宋騎兵弱雞?並不弱。威虜軍騎兵會戰,北宋眾將輪虐遼國鐵林軍
    戰後的耶律休哥突然由契丹戰神變成了現世佛陀,據《遼史》載:「(徐河之戰後)休哥以燕民疲弊,省賦役,恤孤寡,戒戍兵無犯宋境,雖馬牛逸於北者悉還之」。宋朝一面完善對遼戰線的鎮、定、高陽關三路防禦體系,一面加大了對西北李繼遷部的軍事壓力。在耶律休哥的影響下,遼國雖然沒有直接發動對北宋的侵擾,但卻仍在為此做著準備。
  • 耶律休哥:能夠逆勢翻盤才有資格稱為戰神
    有遼一代,名將耶律休哥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身經百戰卻鮮有敗績而被稱為「戰神」。然而,耶律休哥之「神」並不在於戰場上的不敗,而在於他往往能夠深謀遠慮,在劣勢的情況下奇襲「救場」,實現逆風翻盤。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於人。戰爭中,佔領先機很重要。
  • 北宋最厲害的國舅爺:耶律休哥驍勇善戰,卻被他擊敗三次
    之前介紹過遼國名將耶律休哥,他參與了多場對北宋的作戰,勝多敗少,取得了不少重大的軍事勝利,殺得宋朝人聞風喪膽,連小孩都被他的名字嚇得不敢哭泣。
  • 北宋抗遼頭號功臣去世,野史裡功勞卻歸了別人
    但更響亮的,卻是戰場榮耀:宋遼之間二十五年血戰裡,他堪稱大宋軍界最叫兇悍遼軍懼怕的戰神級人物,這位忠勇戰將,正是北宋初年響噹噹的軍界第一人:大宋名將李繼隆!李繼隆,山西上黨人,父親是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妹妹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也就是歷史上的明德皇后!在資歷很重要的大宋軍界,這樣的出身,基本不用上戰場玩命,只要安分守己,一輩子妥妥高官厚祿。但李繼隆,絕不甘心這樣!
  • 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兩大將生前立下大功,去世後子孫為何要反叛
    「大遼雙雄」生前立下赫赫戰功,去世後其子孫卻令大遼頭疼看過《燕雲臺》的都知道,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是蕭太后非常倚重的兩員大將,一位被封為「大于越」,是大遼戰神級的將軍;一位被封為南院大王,生擒大宋「不敗將軍」楊業,不過,兩位大將的後代卻著實令大遼頭疼。
  • 北宋很厲害的國舅爺:耶律休哥驍勇善戰,卻被他擊敗三次
    介紹過遼國名將耶律休哥,他參加了對北宋的多次作戰,勝多敗少,取得了許多重大軍事勝利,宋朝人聽到風聲後嚇壞了,甚至孩子們也嚇不倒他的名字。但是戰場上幾乎沒有上升將軍。北宋方面雖然多次敗北,但有人擊敗了耶律休哥。不止一次,贏了三次。那麼,這位北宋名將究竟是誰呢?
  • 高梁河敗戰後,遼國再派大軍壓境,宋軍靠一招穩住陣腳?
    對於北宋立國初期與契丹的和戰來說,道理同樣如此。 公元979年夏天,宋太宗趙光義挾滅亡北漢餘威,試圖趁遼國不備,一舉奪取幽州,洗血五代失地的恥辱。可是,沒曾想,就在宋軍付出慘重傷亡,即將破城的前夕,精疲力竭的宋軍,遭到了來自遼將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等救援部隊的夾擊。
  • 天龍八部中,蕭峰被任命為遼國楚王南院大王,這個職位權力大麼?
    頗有一些資料,甚至是在小說中,將「南面官」和「南院大王」混淆,認為南院大王就是治理漢人的官員,這個認識是錯誤的。遼國的南面官完全是使用的唐制,設立了三省、六部,以及御史臺、樞密院,這寺那寺之類,全部都是漢制的舊官署名稱。官職也是三太(太師、太傅、太保)、三少、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樞密使之類的名稱,根本就不存在「南院大王」、「北院大王」這樣的官職。
  • 韓德讓與耶律休哥兩個年輕小夥是誰?高粱河一戰一舉成名
    一直以來,北漢就一直認遼國為大哥,北漢也算是遼國的一個屏障。宋太宗進攻北漢,對於遼國來說卻不是一個好事,為了救援自己的小弟,遼景宗派耶律沙集結大軍前去救援。戰鬥還未開始,冀王耶律敵烈、監軍耶林抹就急於求戰,擅自在白馬嶺向宋軍發起了進攻。
  • 兩次北伐、兩場南徵,看宋太宗的戰略失誤與大遼戰神的總攬全局
    耶律休哥在平烏古、伐党項中嶄露頭角,隨著南方的割據勢力被北宋逐漸消滅,屬於他的舞臺馬上就要到來。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宋軍大敗,宋太宗狼狽南竄,「竊乘驢車遁去」,耶律休哥為擴大戰果,追殺三十餘裡,自己也三處負傷。北宋發動的第一次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爭在耶律休哥的抗擊下以失敗告終,高梁河之戰是宋軍第一次在戰爭中承受大敗,從此以後不再具備絕對優勢。
  • 正說耶律休哥:帝國雙璧之一,大遼唯一享受再生禮榮耀的臣子
    高梁河之戰:乾亨元年(979)六月,北宋太宗趙炅挾滅北漢之餘威圍困遼國南京,把遼國人嚇得是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建議景宗放棄南京。在這個危急時刻,惕隱休哥挺身而出,自請領兵救援南京,並在高梁河之戰擊敗趙炅。
  • 兵力2比1,決戰高粱河之戰,高德讓和耶律楚哥如何上演驢車漂移?
    宋太宗御駕親徵進攻遼國幽州,卻在此戰中被耶律休哥和韓德讓打得慘敗,上演了驢車漂移。從此宋遼戰局逐漸向不利於宋朝的一方轉變。本文作為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推出的《一錘子砸死政敵,《燕雲臺》中韓德讓這樣牛?他不僅有蕭太后撐腰》的續文,就來解讀一下此戰的前因後果。
  • 北宋國運一戰,卻毀在第一良將之手,從此再難收回燕雲十六州!
    結果輪番大戰、精疲力盡的宋軍在燕雲首府幽州城下被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打敗,全線崩潰。七年後的雍熙三年,在接連解決了武功郡王趙德昭(宋太祖長子,自殺)、魏王趙廷美(太祖、太宗親弟,自殺)後,北宋朝廷已再無其他可以影響太宗系皇位的宗親。解決了內部問題,恰逢遼國新君登基,蕭太后攝政,宋太宗再次燃起了收復燕雲的念頭。
  • 《燕雲臺》最大boss耶律休哥,80後演員,他到底有什麼魅力
    一、《燕雲臺》裡的戰神耶律休哥,耶律賢最信任的人他是《燕雲臺》裡大遼第一猛將,戰功赫赫的耶律休哥,他對於大宋軍隊就是一個魔咒,是大宋軍隊最忌憚的猛將,就連英勇的楊家軍都不是他對手。他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在眾多戰役裡都有他的身影,在戰爭裡作戰指揮,臨危不懼,深得耶律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