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目前全區有16家民族傳統奶製品生產企業、746戶註冊登記的加工坊。每天加工鮮奶能力9560.73噸,日均實際加工鮮奶量393.3噸,年產值6.07億元,就業人數在2000人左右。推進我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對助力牧區穩定脫貧、牧民增收致富將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有利於形成奶業發展新的增長點。」7月21日,內蒙古政府召開了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發布會,內蒙古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彭萬臻在會上就全區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行動總體情況、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思路進行主發布。
內蒙古農牧業廳副廳長劉永志,內蒙古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德,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佔國,內蒙古民委經濟發展處處長陳平,分別就加強奶源保障、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扶持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等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此外,內蒙古發改委、內蒙古科技廳、內蒙古財政廳、內蒙古商務廳、內蒙古文旅廳、內蒙古銀保監局有關負責同志也參加了發布會。
來自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通遼市科左後旗、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桑根達來鎮寶力根查幹嘎查、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的傳統奶製品手工坊業主代表,在現場展示和介紹了民族傳統奶製品類別和特色。
內蒙古地處北緯黃金緯度,獨特的自然與現代文化相融,造就了天然綠色的農畜產品,品質優良的特色產業。內蒙古民族傳統奶製品是蒙古民族使用馬、牛、羊和駱駝的天然純奶,以傳統工藝、傳統生產加工方式加工製作的奶食品,味道醇香、營養豐富、綠色健康、獨具特色,深受內蒙古自治區各族群眾喜愛。
目前,內蒙古已經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民族傳統奶製品有7個品種,分別是:奶豆腐、奶皮子、策格、楚拉、畢希拉格、酸酪蛋和嚼克。千百年來,這些奶製品在蒙古民族中代代相傳,也深受內蒙古各族群眾喜愛。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9年12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全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由內蒙古市場監管局牽頭,聯合內蒙古相關部門推動各地開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
2020年以來,內蒙古市場監管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工作,把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作為全系統的重點工作,以專項行動主抓主推。一是成立了以局長白清元任組長的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抽調專人組成專班,建立周調度制度;二是出臺市場監管系統《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制定了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的十條具體措施。三是牽頭組建了由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信廳、民委、財政廳、農牧廳、商務廳、文旅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銀保監局等11個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各盟市比照自治區做法成立了工作專班,迅速開展相關工作。隨著工作機制的健全和完善,專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2020年4月份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先後赴呼和浩特、錫林郭勒、通遼、赤峰、烏蘭察布、包頭、巴彥淖爾、阿拉善、鄂爾多斯、興安盟、呼倫貝爾等地30個旗縣行程16360公裡進行督導調研。調研了解到全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廣大生產經營者參與熱情高,對提升產品品質、增強競爭力充滿期待。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優選的8家手工坊產品在全區已率先實現進駐超市銷售、供不應求。錫林郭勒盟、通遼市、赤峰市的旗縣級食品檢驗室已開始進行技術人員培訓,啟動移動檢測車開展免費巡迴檢測。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從事奶食品加工生產的商戶免費入駐民族奶食品加工園區,當地市場監管局積極協調電商園區建立「民族傳統奶製品服務專區和展示專區」,全旗10戶民族奶製品加工坊有8戶開通了微商渠道,5戶開通了抖音、快手直播銷售渠道。
6月13日,內蒙古市場監管局與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籤訂了「民族傳統奶製品培訓研發項目合作協議書」,將「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傳統奶製品培訓研發基地」設在錫林郭勒職業學院。依託學院師資、科技人才、蒙漢雙語教學等方面優勢為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培育人才、傳承文化、創新技術、提升價值「賦能」。
6月28日,內蒙古市場監管局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關於啟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首批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160個試點示範名單。試點示範時間為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按照成熟一個驗收一個的原則,驗收通過後,「以獎代補」,支持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各盟市、旗縣在建設試點示範時,實施點對點服務,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積累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7月6日,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已完成民族傳統奶製品的包裝設計方案的徵集活動。從476件應徵作品中通過專家評審入圍作品、市場滿意度調查甄選出包裝設計式樣,全部免費提供給奶製品加工戶選擇使用。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幫助民族傳統奶製品手工坊申請商標註冊,指導專業合作社等團體申請註冊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以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為例,目前已為50戶手工坊申請商標註冊,為32戶手工坊申請物品編碼會員、共計辦理103份條形碼,「錫林郭勒奶酪」地理商標正在申辦中。屆時民族傳統奶製品的產品品牌形象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6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總體方案》,提出了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具體工作舉措,明確了部門責任分工,計劃利用3年左右時間,促進民族傳統奶製品提檔升級、產業健康發展。
推進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是以開展民族傳統奶製品生產經營試點示範創建為引領,堅持民族傳統,遵循市場規律,推進標準化民族傳統奶製品生產企業和加工園區建設,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強的民族傳統奶製品加工坊,引導具備條件的加工坊升級註冊為生產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開發醫用價值、挖掘文化內涵、打造區域品牌,助力牧民增收、實現奶業振興。
推進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分三年推進。2020年為試點推動階段,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完成推動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設計、任務部署、責任落實、試點啟動等工作,確保各項措施全面鋪開。2021年為深入實施階段,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全面落實各項舉措,推動各項工作任務基本完成。2022年為全面提升階段,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對此前採取的措施進行查缺補漏、完善提高,實現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推進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發展共有9項具體工作,涉及11個相關部門以及各盟市、旗縣政府。總的思路是,以打造試點示範為切入點,從行政許可入手,按照原料把關、生產加工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產品銷售、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產品質量追溯等環節,進行全連結、閉環式監管,通過試點示範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推進全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的發展,不僅增加農牧民收入,還惠及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傳統奶製品產業必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下一步,全區將全力推進試點示範創建,提升檢驗能力,加大培訓力度,強化營銷推廣。將進一步加強與媒體合作,在產業政策、先進典型和創業事例、品牌建設、監管服務等方面深化宣傳報導;引進第三方營銷策劃專業團隊,開展包括諸如網紅直播帶貨等多種營銷手段,擴大影響力和銷售面;引導旅遊景區(點)自建或引進蒙古族傳統奶製品生產展示、演示區域,讓遊客體驗蒙古族飲食文化;開展民族傳統奶食品工藝大賽,挖掘推出一批傳承人,提升民族傳統奶製品文化品味,打造「民族傳統奶製品」公用品牌。並將始終堅持民族傳統,遵循市場規律,發揮典型引領作用,讓內蒙古奶製品、內蒙古味道、內蒙古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推進民族傳統奶製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