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趣|大寒:寒到極致,轉彎便是春天

2021-02-06 陌上花開

當皚皚白雪厚厚的覆蓋上大地,當凜冽的北風刺破你的衣裳,當晶瑩的冰凌掛滿了誰家的屋簷,當河面凍結泛著銀光,一年當中最冷的一段時間便來了。這段時間在我們的傳統中,始於一個節氣:大寒。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陽曆1月20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據我國記錄一年中氣候變化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大寒,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意思即,大寒在小寒之後,大約在農曆十二月十五前後。又據《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說,相比小寒,大寒天氣更加寒冷,所以叫大寒。人們又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而我們俗知,數九寒天中,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候,諺語稱,「三九四九冰上走」。所以,大寒時節,一般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大寒大寒,無風也寒。」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景象。正如宋代邵雍《大寒吟》所描述: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新雪堆舊雪,日月無光,北風呼嘯,人們凍的連話也講不出來了。這種冷,力透字面,寒氣逼人。

總起來說,大寒與小寒相對,都是代表天氣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


古時農業科技不發達,人們常以傳統節氣時令的變化與特徵來指導農事活動,甚至日常起居飲食。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根據天氣的變化,總結出一定規律,從天氣中觀見來年的收成和生活。如「大寒白雪定豐年」、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等等。同時,傳統中醫根據時令的變化,也講究一定的養生之道。此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早睡晚起,保暖禦寒,適當進補,以養陰納陽,避免各類疾病的發生。

大寒時節雖冷,卻並不讓人感覺到冰冷沉重,相反,它卻自有一番輕鬆閒適。因為這一時期,農忙季早過,田裡農活已了,作物正枕著白雪安睡,等待來年的復醒。農人們終於有時間端坐炕頭,把一年沒空說的閒話暢快的聊一聊。孩子們可以終日見到往常忙碌的父母,依偎撒嬌,盡享一下天倫之樂。一如我兒時的記憶,冬日寂寂,一家人圍坐爐火,炭塊燒得通紅,爐邊煨著幾塊地瓜,貓在腿上安睡,就著地瓜的香味,我們聽媽媽講著那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故事。

對於孩童來講,深冬的寒冷並未消減他們的樂趣,相反,那飄舞的雪花,厚厚的積雪,凍堅的河床,倒掛的冰凌,到處都是他們遊樂的天堂。在漫天的飛雪中歡快的奔跑,在雪後初霽的戶外和小夥伴痛快地打場雪仗,在閃著銀光的冰面得意的滑行,再來一次滾雪球堆雪人大賽,真是一個酣暢淋漓的童年啊。

而文人雅士們,也總能從天寒地凍中尋得些清趣。不論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期待,還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寥,不論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念,還是「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的書香清雅,都可以讓心情映照出別樣的情懷。而靜處一室,一盞暖光就著窗外雪色,有絲絲梅花的香氣襲來,一杯清茶,一本好書,把心沉浸入文字,也是歲月靜好的另一寫照吧。更還有,三兩知己,「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小聚,落雪讓天地寂靜,無俗世纏身,有暖杯溫酒,言語暢懷,豈不讓人身心愉悅。

大寒雖冷,卻是溫暖和有愛的。

這一時節,有我們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將至,誰家不在此時,早早就熬上一鍋香甜的臘八粥呢。從一年的好收成中,選出各類五穀雜糧,配以花生、紅棗、桂圓、蓮子、慄仁等食材,以小火慢慢熬製,待湯粥粘稠,穀類軟爛,泛起厚厚的米油,香噴噴的臘八粥便出鍋了。頂著風雪歸家,喝上一碗媽媽親手盛上的臘八粥,那嫋嫋熱氣驅散了滿身風寒,這樣的味道,是每個成年遊子內心深處永遠的家的味道。

大寒雖冷,卻是歡快和熱鬧的。

它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大寒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在於新舊交替,除舊迎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卸下一整年的疲憊與辛勞,開始做著迎接新生活的準備。「祭灶」是此時重要的民俗節日,人們認為,灶王神掌管每家灶火飲食,順便考察善惡,以降禍福。每年的臘月二十四,他要上天匯報一次,為了讓他多說好話,每家都要擺上各類祭品,請他吃飽喝足,上天不論人間長短。所以祭品中多是些麻糖、糖糕等甜而粘住嘴的食品。小時,我們最愛的,就是祭灶時甜甜的麻糖了。再看著大人們把廚房庭院打掃的一塵不染,晚上跟著送火神的隊伍遠遠跑出去幾個村莊,哪個小孩在這樣的歡快和熱鬧中,還會感覺到冷呢?!而人們在這樣的儀式之後,便可以去掉災邪,放心開門納福了。此時,年味漸濃,日日都是集市,每天去採買年貨也還覺得缺少點什麼;媽媽已經開始蒸製各種饅頭、豆包、菜包,炸出各類小食和魚肉祭品,貪嘴的孩子早已順著鍋沿大大飽了口腹。待到大紅的春聯高高貼起來,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守歲祁福,經年的心事都已被遠遠甩掉,事事便都是新氣象了。

大寒雖冷,卻有堅韌和堅持。

自古及今,歷經一個又一個大寒時節,春來夏去,秋收冬藏,我們曾在最熱的夏日勞作,在最冷的冬天休憩。而日月輪轉,時代的步伐中,今天我們有更多人在嚴寒中堅持:邊疆的酷寒中堅守一份職責,城市的低溫中堅守一個崗位,凌晨圖書館門口的冰凍中堅持一個夢想。在剛過去和未曾過去的這個史上最冷的年份,還有更多的人,為了健康,為了平安,為了戶戶幸福,萬家團圓,在酷寒中堅守,為著一份責任和擔當。大寒雖寒,卻從未讓我們縮起脊梁,只會讓我們像青松,變得更加堅韌和剛強。

當然,大寒中更有希望。「最疑天氣極,指日轉春官。」在極冷之時,也會有春的訊息。大寒節氣之後便是立春,它聯結起的,是寒盡暖來,日子更迭中人們對春天的無盡嚮往。這是一趟必定會通達春天的列車,它從寒冷中駛來,歷經風霜,逾越險阻,轉過彎來,便會是溫暖的春天。

是的,在任何時候,讓我們都在心中存有這樣一個信念:寒到極致,轉彎便是春天。

相關焦點

  • 大寒、臘八節文化探源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達300°;於每年公曆1月20——21日交節。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正所謂冬去春來。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大寒在小寒後面,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大寒在何時,過年還冷嗎?
    農村老話「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是啥意思?今年過年還會冷嗎?1、小寒大寒哪個更冷?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 『臥龍崗·大寒』大寒迎年,歲且更始
    故謂之大.故謂大寒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段便是"三九、四九天"而「四九」處在大寒節氣內今年大寒,恰逢「臘八」,年味漸濃。再往後便是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大寒已至,春天不遠矣。一候 雞始乳大寒時節雞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陽氣開始孵小雞
  • 今日,大寒
    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古人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涼為冷之始,寒為冷之極。寒是冷的極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極限。所以從字面上看,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如果單純以氣溫來衡量,小寒、大寒兩個相比,卻是小寒略勝一籌。
  • 今日,大寒 - 新民晚報
    寒是冷的極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極限。所以從字面上看,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如果單純以氣溫來衡量,小寒、大寒兩個相比,卻是小寒略勝一籌。但畢竟它們倆相差無幾,人們還是一視同仁地將小寒大寒統稱為隆冬。唐代詩人元稹曾經寫過一組吟詠二十四節氣的詩,其中《大寒》一首寫道:「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 大寒•詩節丨心存熱望 每於寒盡覺春生
    大寒是十二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古代文人也喜歡用詩句描寫大寒,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在大寒時的情感,小編特別為您整理了關於大寒的詩詞,與君共賞。製圖:長城新媒體 林墨  賞析:時值冰天雪地的大寒之日,狂風怒號,冷日不暖,人與人相見不敢言,形象真切地吟出了大寒之寒。
  • 今日大寒|微溼易幹沙軟路 大寒卻暖雪晴天
    大寒「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此時雖然十分寒冷但已能隱約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大寒過去,就是下一年的立春冬天過後,春天還會遠嗎?俗話說「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帶來了冬天最後一絲寒意此時流感高發更應注意防寒保暖充分熱身,適當加強鍛鍊寒冬未過,仍需保證睡眠辛苦勞累了一整年
  • 大寒|如何將「寒」轉化為「暖」
    #大寒二零二壹辛丑年農曆十二月初八2021/01/20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天氣特徵: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 九九消寒圖,一天一筆,畫著畫著春天就到啦
    此消寒圖採用手繪,有墨書,也有朱文,正下方是消寒圖,類似銅錢樣式中間有字,連著讀是「雁南飛柳芽香便是春」,奇怪的是按常理9格子應該都是9畫,可偏偏頭一個雁字是12畫,讓人不得其解。該消寒圖兩側是硃砂寫就的兩句詩:「上點天陰下點晴,左風右雨雪中心;點盡圖中墨黑黑,便知郊外草青青。」講的是圈點消寒圖的方法,9個字,代表一九到九九的九個九天。
  • 臘八遇大寒,溫暖吉祥年!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過完了今年最寒冷的天氣,我們也將迎來花開的春天,不管是農作物的豐收還是迎來春天的希望,今年大寒撞上臘八都是一個特殊的現象,且是好現象。臘 八 粥臘八粥也稱為七寶五味粥。喝臘八粥這個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最早起源於宋代,到了清朝,喝臘八粥更是盛行。
  • 二十四節氣‖大寒: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寫到這個節氣,我心裡特別高興,高興一,過了大寒,天氣漸暖,春天以嫋嫋之姿,慢慢向我們走來了,我又可以拍我的春暖花開了;高興二,我當初發下宏願,寫一輪二十四節氣,終於是要結束了,一年堅持下來不容易啊!
  • 3首古詩詠「大寒」,前2首詩冷到了極致,最後1首有酒有火暖人心
    「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大寒過後就是立春,又開始新的一年節氣的循環。一年中大寒表示寒冷達到極限,南北方都大多數地方都寒氣逼人。唐宋古代詩人,詠詩從不缺題材,有關寫大寒的詩篇很多,今天我們欣賞3首詩,前2首很冷,把大寒的「冷」寫到了極致,還好最後1首詩有酒有火爐暖身有暖心。三位詩人高手過招,各有千秋,你最喜歡哪一首呢?其一:唐代 孟郊 《苦寒吟》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 大寒 ——合祭眾神 以祈瑞年
    實則:小寒之小,謂寒之少壯。大寒之大,謂寒之衰老。三九四九就在小寒。因此小寒才是一歲之中寒之極。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冰天雪地,瑞雪兆豐,過了大寒即立春,迎來新一年節氣輪迴。
  • 二十四節氣 | 大寒
    水澤腹堅: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凍不死的蒜,幹不死的蔥。歡歡喜喜過新年,莫忘護林看果園。春節前後鬧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禽舍豬圈牲口棚,加強護理莫放鬆。
  • 【方志四川•節氣】黃絢 ‖ 大寒已至 陽春將來
    大寒過了便是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故有「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 大寒 | 越過寒冬,迎來暖春
    大 寒常言道,「大寒小寒,凍成一團」。大寒,意為天氣寒冷至冰點。
  • 你好,大寒
    《授時通考·天時》中對大寒有這樣的介紹:「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就是說,大寒時節寒氣很強,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悲風鳴樹,寒氣砭骨。   不過,古人也曾吟詩道「殘臘初雪霽。梅白飄香蕊。依前又還是,迎春時候」,大寒節氣雖然還十分寒冷,但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 平安過冬大寒防「五寒」 頸鼻肺腰腳都不能「寒」
    1月20日是24個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在這個節氣裡,尤其要注意手足保暖,宜食熱,忌生冷,防止損害脾胃陽氣。浙江醫院針灸科邱鵬飛中醫師提醒,此時特別要防「五寒」。防頸寒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做好頸部保暖,能防止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可以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的發作,對防治頸椎病和治療失眠也有一定好處。外出時建議穿立領裝或是圍上一條圍巾、披肩,讓脖子保暖。
  • 節氣 • 大寒 |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大寒與「臘八」相遇,大家記得喝粥哦。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立春,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