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發現胃、食管早癌?——胃鏡精查最靠譜

2020-12-14 健康界

不久前,一位54歲的大別山區「慢性胃炎」患者,託熟人介紹,輾轉來到我們內鏡中心,要求做胃鏡精查。因為他先後在當地縣醫院做了4次胃鏡,都報告說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可是治療了幾個月,效果並不理想。我們通過胃鏡精查,發現他並不是糜爛性胃炎,其實是較早期胃癌。

今天,咱們就說說胃鏡精查這些事兒。

我國胃、食管癌的現狀

中國食管癌新發病例數約佔全球的50%,食管癌一經臨床診斷,往往已經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於20%;而食管早癌經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90%以上。

胃癌也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我國胃早期癌僅佔5%~1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發現率達50-80%,韓國早期胃癌發現率達65%。

與日本相比胃癌的檢出時機有時甚至直接決定患者後期的生存率。對於胃癌的治療,早期發現是關鍵。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達95%~97%,50%可以內鏡下微創治療;

約85%的進展期癌患者可以手術治療,但5年生存率僅20%~30%。

意味著70-80%的人確診後,活不過5年。

所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

最早期胃癌與最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相差76.56%

但是,由於多數早期胃、食管癌沒有特異性的表現,只有通過胃鏡檢查才會得到確切的早期診斷。

常規的胃鏡檢查一般應用的是普通白光胃鏡,檢查時間通常5-10分鐘,這種檢查方法對於發現普通的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中晚期胃癌等疾病已經足夠,但是對於早期癌的診斷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因為早期癌的黏膜變化細微,與正常黏膜的高低差、色差不明顯,與普通的黏膜糜爛、炎症很難區別。

由於設備和胃鏡檢查技術的參差不齊,難免造成部分早期癌在普通內鏡檢查被遺漏。

所以,胃鏡精查的概念被消化內鏡醫生提出,旨在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檢出率。

什麼是胃鏡精查?

簡單來說,與普通胃鏡檢查相比,內鏡精查是在常規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灶後,進行放大內鏡、染色內鏡、電子染色內鏡等檢查,使病灶觀察更細緻入微,從而判斷是否癌性病灶,癌的側向浸潤範圍,垂直浸潤深度,分化程度,有無鏡下治療指徵。

普通胃鏡檢查,未使用消泡劑影響檢查視野

就是要求胃鏡檢查同時進行染色、電子放大、活檢病理,在肉眼觀察基礎上儘量避免漏檢。在胃鏡發現疑似早癌病變不好區分,或者是事先評估屬於胃、食管癌高危人群時,進行早癌篩查。

胃鏡精查與普通胃鏡有什麼區別?

1、胃鏡精查在無痛條件下進行,讓患者在短暫的睡眠狀態下完全放鬆自己,安全地進行胃鏡檢查,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檢查完畢很快就能甦醒;另一方面在無痛條件下由於沒有噁心反應,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全方位的觀察。

2、與普通胃鏡相比,術前準備更充分。普通胃鏡檢查,雖然患者是空腹狀態,但胃腸道內有較多粘液及泡沫不能完全消除,影響內鏡下觀察效果。

胃鏡精查檢查前15-30分鐘,給予患者黏液溶解劑及祛泡劑以完全清除上消化道內黏液與氣泡,有效改善視野清晰度,大大提高微小病變的檢出率,見圖1。

圖1a 去除黏液及泡沫前1b除黏液及泡沫後(右)

3、對人員要求較高,必須是經過早癌精查培訓且經驗豐富的內鏡醫生進行更加細緻的檢查,這樣才能更好的發現病灶並作出合理的檢查和判斷。

有時需要在胃鏡下對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進行地毯式搜索,一旦發現可疑病灶,再針對性地進行染色、放大、精準活檢等手段,使消化道內的各種組織看得清清楚楚(如微血管網結構、微腺管結構等)。

普通胃鏡設備適用於觀察胃炎或者中晚期的胃部腫瘤,但如果想要發現早期胃癌,必須要用到現在比較新的胃鏡設備。

不僅對胃鏡的品牌、型號、內鏡質量有要求,還特別要求胃鏡設備有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或放大內鏡等圖像增強技術。

必要時還需要結合超聲胃鏡檢查。

上圖,染色與放大

4、普通胃鏡檢查時間平均5分鐘左右,而胃鏡精查時間較長,每一個部位至少觀察兩次以上,如發現可疑病變可採用化學及電子染色,並使用放大內鏡精查,從而確定病變的具體部位、範圍及形態,並指導異常部位的精準活檢,同時拍照記錄,見圖2。退鏡時再次觀察,使胃食管腔的觀察部位達到200%以上。

圖2a 胃角潰瘍白光內鏡圖2b 胃角潰瘍白光放大圖2c 胃角潰瘍電子染色放大

5、據統計,目前日本及韓國胃食管早癌檢出率>70%,而我國胃食管早癌檢查率平均不足10%,但在使用無痛胃鏡精查技術後可大大提高胃食管早癌檢出率。

圖3-圖5是徐州市一院消化內科的陳光俠主任發現的部分胃食管早期癌病例。

早期食管癌白光內鏡圖3b 早期食管癌電子染色圖3c 早期食管癌化學染色

早期胃腺癌白光內鏡圖4b 早期胃腺癌化學染色

早期食管癌白光內鏡圖5b 早期食管癌化學染色圖5c 早期食管癌化學染色放大

哪些人需要胃鏡精查?

胃鏡精查主要目的是針對早癌篩查,希望通過精細檢查,提高早癌的檢出率,並為進一步胃鏡下治療做準備。

其中部分人之前已經做過普通胃鏡,發現一些諸如上皮內瘤變等情況,需要做胃鏡下治療,往往需要重新做精查評估。

1.患有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及瘤變)、胃息肉、胃食管潰瘍、殘胃炎、Barrett食管等胃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者;

2.來自胃癌、食管癌高發地區人群;

3.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4.具有胃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HP感染、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5.年齡>40歲,男女不限;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胃鏡精查要做什麼準備?

1、檢查前一般需要進行心電圖、凝血系列、B肝、C肝、血常規等檢查。對於年齡偏大的患者,還可能增加心臟超聲檢查以及肺功能檢查。有些醫療機構還要求檢查梅毒、愛滋等傳染性疾病項目。

2、檢查前日晚進食低渣飲食。(一般患者可普食,年齡大和消化不良者,需低渣易消化飲食,以便於胃內排空,利於觀察。)

3、檢查當日不吃早飯,不喝水,不口服藥物。(高血壓病患請於檢查當日晨六點前服用降壓藥,十點後來院受檢)。若您現在正依醫師指示服用糖尿病、心臟病、癲癇等藥物,檢查當日早上請暫停服用一次,並於前來受檢時攜帶藥物供醫師參考。

4、懷疑或確定懷孕者,請延期做胃鏡檢查;若有服用抗凝血劑,如:阿司匹林、華法令、肝素等,需與醫師討論是否可停藥一周接受此項檢查。

5、檢查前 20 min 口服鏈黴蛋白酶(鏈黴蛋白酶2 萬u+1g 碳酸氫鈉 +80 ml 溫水);

檢查前15 min 口服西甲矽油(15 ml 西甲矽油 +15 ml 生理鹽水) ;

檢查前 5 min 口服利多卡因膠漿,以清除上消化道內黏液與氣泡,改善視野,提高微小病灶的檢出率。

相關焦點

  • 胃食管逆流好難受,照了胃鏡,醫生卻說沒事?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管逆流了嗎?』常看電視的人想必對這句廣告臺詞不陌生。胃食管逆流又稱作火燒心,有些人會感覺胸口不太舒服、嘔酸水,甚至感覺有東西直接逆流上來,這些都是胃食管逆流常見的症狀。 每10個人可能就有3到5人有胃食管逆流的困擾。
  • 胃糜爛胃潰瘍多久複查一次胃鏡?胃食管反流呢?
    胃鏡 今天主要講一下我們胃、十二指腸潰瘍多久複查胃鏡的問題。這個問題最經常被人問到,所以統一科普一下。 因為我國跟日本韓國一樣都是胃癌大國,所以胃鏡檢查在我們國家非常的普及,普及到做一個胃鏡只要歐美國家十分之一的價錢都不要,因為胃鏡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發現早期胃癌唯一的輔助檢查方法,所以對於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早期發現胃潰瘍的人做定期複查胃鏡就顯得比較重要。
  • 胃食管反流病怎麼治,看這篇就夠了
    胃食管反流病怎麼治,看這篇就夠了 2020-09-08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胃食管反流會癌變!出現這8大警戒症狀,是時候去查胃鏡了
    胃食管反流,這種病可能很多人不怎麼了解,但它也是危害我們人體健康的一大疾病。我們先科普一下什麼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一般就是指胃裡面的容物反流進入我們的食管以及食管以外的部位,比如肺、喉嚨、嘴巴等,一系列的併發症狀。
  • 關注年輕人的胃健康
    青年人胃癌的特點青年人胃癌的分型多屬瀰漫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皮革胃。青年人胃癌的生長特點:不向胃腔內突出,而向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浸潤,常規內鏡不易發現。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檢查?那些沒有出現任何胃部不適,但三代以內直系親屬中有60歲以下患胃癌的年輕人,建議儘早進行一次胃鏡檢查。而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4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 胃食管反流醫生排行榜2.0
    汪忠鎬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呼吸道疾病、食管外反流、食管大動脈炎、食管裂孔疝國際名醫【所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總醫院【人物概述】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 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
  • 喉嚨不舒服,反酸是胃食管反流嗎?
    我的回答是:綜合來看,考慮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性大,當然不排除胃的其他疾病。這些疾病的症狀都沒有特異性,如要明確到底是哪一個病,就需要做檢查才能明確,首選的是胃鏡檢查,胃鏡可以直接的窺視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情況,必要時做24小時食管ph阻抗監測。一日三餐規律,飲食避免過飽,避免刺激性、難消化、容易產氣的食物。
  • 【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原標題:【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一個因中耳炎、咽炎、哮喘就診的病人,最終被確診發病根源在胃和食管,聽上去是不是匪夷所思?可這種情形在臨床上不是個案。胃食管反流絕不僅限於泛酸、燒心等典型症狀,還可引發咽喉炎、哮喘、鼻竇炎、中耳炎等多種問題,其臨床表現複雜,危害性大,易被誤診,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 胃食管反流病到底是食管病還是胃病?一篇文章告訴你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爛性反流病、Barrett食管三種類型。 胃食管反流病是少見病嗎?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病,全球不同地方的患病率不同。 為什麼會得胃食管反流病?
  • 患者到底有沒有巴雷特食管?嗯癢、乾咳又是怎麼回事?
    患者到底有沒有巴雷特食管?嗯癢、乾咳又是怎麼回事?,但現在發現有反酸燒心等反流症狀。Barrett食管本身並無症狀,患者的症狀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及其伴隨的病變引起。而胃食管反流病分為兩種: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鏡檢查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症。這兩者的症狀都一樣,主要是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或上腹痛。兩者的區別主要是有無食管損傷。Barrett食管目前被公認為食管腺癌的癌前疾病。
  • 賁門鬆弛和食管裂孔疝怎麼治療?
    今天胃鏡結果反流性食管炎,賁門鬆弛,食管裂孔疝。以前也沒有食管炎賁門鬆弛裂孔疝這些問題。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反流性食管炎LA-A級。我沒有反酸燒心等症狀。不知道賁門鬆弛和食管裂孔疝怎麼治療?注意什麼?嚴重嗎?我的回答是:反流性食管炎LA-A級,這在反流性食管炎當中是最輕的。從胃鏡圖片來看,賁門口是鬆弛的。
  • 胃食管反流如何治療及自我管理
    現實的尷尬就是,胃食管反流在公眾中認知度、就診率更低。那麼什麼是胃食管反流,這種病好治嗎,治好了如何才能不復發?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消化系統的常見慢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反酸、燒心,伴有胸痛、憋悶等症狀,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睡眠差、精神抑鬱等。因為胃裡面大部分是胃酸,胃酸就是稀鹽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 胃病「怕」一種水,你若愛喝,腸胃好了,胃食管反流也沒影了
    老王剛剛退下來了,卻因反酸、胸骨後不適而進行胃鏡檢查,結果提示Barrett食管。老王自己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老王整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其實,Barrett食管不等於食管不良病變,它只不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種併發症。
  • 直播預告:食管胃結合部癌微創手術治療的關鍵問題
    人體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管。其中,胃可以分為胃食管結合部、胃底、胃體、胃竇和幽門部等。賁門癌是既往使用的名詞概念,目前已劃入食管胃結合部癌範疇,又稱胃食管結合部癌。近幾十年來,胃食管結合部癌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都呈上升趨勢。
  • 根據症狀判斷胃食管反流病的嚴重程度,指導你的治療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 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約肌就是胃與食管連接處的賁門肌肉一過性鬆弛,導致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其他原因還有:食管體部運動異常、食管裂孔疝、胃排空延遲、胃內高壓等。
  • 兩招教你巧治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內科專家告訴我們,反酸、燒心、打嗝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狀!那麼,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海海消化內科陳羽主任其實就是: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1按反流物分類1、「酸反流」:「胃酸」堪比「王水」,可以銷金挫骨,若它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可導致反酸、燒心、胸痛、咽部灼熱感、咽部異物感、刺激性乾咳、吞咽疼痛、進食哽咽感,甚至可誘發哮喘、肺炎。
  • 氣體反流算反酸、燒心、胃食管反流嗎?該怎麼辦?
    其實如果單純是氣體從胃裡面反流回來在臨床上叫噯氣,噯氣的感覺就是感覺有一股氣從胃裡面反流到食管然後再從喉嚨冒出來,有些人還會發出像打嗝一樣的聲音,一般氣體反流就是單純噯氣,但有些人氣體反流會夾雜著胃酸和食物一起反流回來,如果噯氣伴隨著胃酸和食物一起反流回來那就是胃食管反流了,如果自己能感覺到有胃酸反流回來那就叫反酸,如果去做胃鏡發現食管有炎症那可能就考慮有反流性食管炎了
  • 胃食管反流用什麼藥調治好,用錯方法怎麼治都枉然,中醫正解分享
    腸胃疾病的病史已經非常久遠,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的病症,在我國古代的醫學典籍中就有明確的記載,在《傷寒論》中胃食管反流被稱之為是吞酸的症狀,今天我們不來研究胃食管反流的發展歷史,我們來說一說胃食管反流該如何治療,用什麼藥調治最好,首先我們來聽聽我的一位患者的治療歷程。
  • 患上胃食管反流病,身體會出現3個「警報」,年輕人要多留意!
    胃食管反流這個詞相信很多老胃病患者都不陌生。它是一種由於胃和食管過度接觸胃酸而引起的消化科疾病。近年來胃食管反流病越來越高發,且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這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健康的飲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衛生的居住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