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導師與師娘論文引熱議,中科院深夜二連發回應!人民日報也評論了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1月12日23時30分許,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就此事接連通報處理情況及調查情況。

中科院深夜二連發回應:該刊主編請辭,副主編停職

1月12日深夜,@中科院之聲 接連發布了兩條微博。

一則是《關於<冰川凍土>發文不當問題處理情況的說明》。

作為《冰川凍土》刊物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表示,經認真調查,認為該文確實存在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問題,該刊編輯部存在學術把關不嚴問題。已經接受該刊主編請辭申請,暫停該刊專職副主編職務,並著手儘快啟動該刊編委會、編輯部整改工作。

隨後,作為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主管部門,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則發布說明稱,經初步調查了解,該文確實存在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等問題,將儘快成立調查組,認真調查相關問題,切實做好處理、整改工作,堅決杜絕類似情況。

論文作者回應:不是吹捧導師 自然科學需要情感注入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論文作者徐中民,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於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徐中民論文中提到的導師程國棟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的作者一欄。《冰川凍土》期刊官網顯示,程國棟為該期刊主編。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官網顯示,程國棟,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對此,1月12日,程國棟回復表示,自己對這兩篇文章的發表一無所知,已正式申請引咎辭職。

「我2011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對期刊的關心很少。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我事先一無所知,但作為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我已正式向領導申請引咎辭職,辭去主編的職務,並對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誠懇地向廣大讀者道歉!」

1月12日中午,該篇論文作者、中科院博士生導師徐中民接受上遊新聞採訪時稱:

自然科學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點文史哲的知識,萬事視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學沒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

徐中民還稱:

熱議論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進入論文要點。熱議文章表面上看起來有點問題,實際問題潛伏得非常深刻,對目前地理學沉溺於科學的預測未來是很大的補充,主要就是探討如何攀登上共同發展之路。

人民日報評奇葩論文:科研如何更崇高?學術何以更優美?

這幾日,一篇發表於2013年的生態經濟學論文,引來輿論熱議。論文圍繞「導師崇高感師娘優美感」展開討論,被質疑與科研內容、期刊定位不符。事後,期刊發出聲明,「決定撤稿」;期刊主編,也是論文中提及的導師回應,「申請引咎辭職」;期刊主管部門表態,「認真調查相關問題,切實做好處理、整改工作」。

從發酵到回應,一篇論文引致關於學術研究的討論,讓人們接受了一次規範性與嚴謹性的教育。不過,很多人同時想知道:這樣的論文如何能被錄用刊發?期刊的審稿採編規範何在?學術「把關人」在哪裡?面對類似事件,能否從被動回應,變成嚴格審核、不再出現?帶著這些疑問,人們應該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學術規範、科研責任。

學術研究應該是有品格的事。從人類文明到浩瀚星空,從細胞生物到自然規律,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科學技術,揭開真理的面紗,拓展人類的智識,是無數學人的崇高追求。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失敗也有無數成功,學術研究非但不是憑空產生的,更形成了一套有共識的規範、標準乃至倫理。人們之所以能不斷將認知邊界往前推進、不斷開闢科學應用於實踐的疆土,很大程度上基於對科研規範的尊重,這也是前人成果能為後人所用、當下研究能造福後人的一個重要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學術研究都應恪守基本的學術規範,更不能偏離嚴肅、認真、負責的科學軌道。

一篇學術論文,何嘗不是科研成果、學人品格的載體與呈現?拿冰川凍土為例,中國有大面積的冰川凍土地貌,許多科學與工程人員在嚴寒艱苦地區做科研、做貢獻。修建青藏鐵路時,凍土如何「保凍」難題被成功破解,為高原天路的修建打下牢固的「地基」。時至今日,凍土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都是重大課題,這不僅是理論也是實踐,少不了包括所謂「集成思想」在內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無數像冰川凍土這樣的科學研究,等待人們接力研究、挖掘、深潛。學有責、術有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才能真正彰顯科研的崇高感與奉獻的優美感。

從學術成果到學人品格,從研究者到把關人,科研也從來不是一件「私事」。對研究者而言,學術論文一經刊發就有了公共性,不再僅僅是「文責自負」;對期刊而言,無論是編者還是把關者,都應把科學性、嚴肅性放在第一位,以規範、標準與責任的標尺嚴格衡量每一篇稿件,讓權威期刊成為更有公信力的「公共產品」;對科研共同體而言,最好的褒獎不是幾句誇讚,而要以研究為本、拿成果說話,在反覆交流與激蕩中推動科研進步。一篇引來質疑的論文警示我們,科研非小事,只有研究者、平臺與把關人、科研共同體一起築牢學術責任、涵養公共意識,才能澆灌出科學研究的永不凋零之花。

同樣是在這幾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用算盤「造出」核潛艇的黃旭華、矢志不渝「算計」天氣的曾慶存,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科學家們也被網友譽為中國發展的「頂級流量」。如此對比,崇高就在眼前,優美不必贅言。我們相信,只要嚴以律己,遵守學術規範,把好質量關;板凳坐得十年冷,潛心鑽研、不務虛名,越過功利關;尊重治學規律,守好治學良心,帶頭淨化學風,讓人情難過關,攀登科學研究高峰的路上,縱有再堅硬的「冰川凍土」,都一定能被徵服。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將調查贊導師與師娘論文,論文作者:自然科學需要情感注入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1月12日23時30分許,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就此事接連通報處理情況及調查情況。
  • 中科院論文吹捧導師和師娘,作者拒不承認,其導師引咎辭職
    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徐中民7年前在《冰川凍土》發表的論文引關注,文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被指「吹捧導師」。徐中民本人回應,30歲已是中科院博導,無需拍馬屁,文章有深層含義,後有研究支撐。徐中民不承認自己吹捧導師,而他的導師程國棟已經引咎辭職。根據導師的行為,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 吹捧師娘優美感論文刷屏!作者回應,中科院深夜發聲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意外引發社會關注。文章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該文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大篇幅使用「導師和師娘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和「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統一表」等形式闡述所謂「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 奇葩論文刷屏!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導師辭職,作者和...
    近日,知網上這樣一篇論文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文章全篇,作者都在誇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跡與崇高品性,加上各種人生感悟,文章結尾作者還寫了打油詩再次誇讚導師與師母,「導師上海人,國棟之名實,手持倚天劍,學海駕雲濤;師娘慈谿女,容德美如玉。守著芙蓉劍,廚房舞翩躚。」
  • 核心期刊吹捧導師師娘的馬屁論文曝光,作者反駁:內容很深刻!
    近日,一篇7年前的論文在網絡上刷屏,之所以刷屏不是因為論文高深和專業,而是因為這篇文章作者在論文中佔用大段篇幅來敘述自己對導師和師娘的崇拜及熱愛,洋洋灑灑幾千言生動地說明了一句話「我對你的敬仰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下面就給大家節選三段:1、導師部分:「導師的崇高感」
  • 博士吹捧導師神論文火了,登上核心期刊,讚美師娘風姿綽約
    昨天,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某博士一篇「神論文」在網上刷屏了,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紛紛轉發了相關的報導,引起了網上的一片質疑之聲,普遍認為這篇所謂的「論文」學術性不足,根本就是在藉機吹捧自己的院士導師。
  • 讚美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荒誕論文竟受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這篇文章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分上下兩篇,長達35頁,其中花了大量篇幅寫的是對「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感悟和體認,完全是一篇溜須拍馬之作,文章的娛樂性和期刊的嚴肅性形成巨大的反差,隱匿7年後,被人挖掘出來,橫空出世、一鳴驚人,被譽為2020年第一篇神論文。
  • 吹捧導師和師娘的神論文刷屏,院士主編申請引咎辭職
    導師的崇高感師娘的優美感《理論與實踐(I)》共分為「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娘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徐中民在文中多次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作者發現,這個「佳人」其實就是自己的導師和師娘,因此迫不及待希望能夠寫一篇文章,將這樣的真理傳播開來。
  • 「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論文作者自稱「有更深層含義...
    7年前刊發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的一篇論文因大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於今日引發關注。這篇引發關注的論文名稱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10月分兩部分刊發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第五期上,共佔據該期期刊35頁。論文中,作者徐中民(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用大篇幅談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 導師崇高師娘優美 馬屁高亢學術蒙羞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意外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的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據新聞報導,這位作者論文有25頁,文字不乏各種花式吹導師,吹師娘。
  • 核心期刊論文成「導師愛情故事」?各方回應來了! | 一周讀 1.12
    據上遊新聞1月12日上午,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凍土》2013年刊發的一篇科研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該論文除引言部分有點學術概念外,其他大部分文字都在稱讚作者的院士導師和師母,講述其光輝事跡和恩愛故事,然後就是各種人生感悟和讚美。
  • 讚美師娘論文後續:期刊停刊,主副編停職
    讚美師娘論文後續:期刊停刊,主副編停職 作者:劉小黑 發布時間:
  • 「讚美師娘」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郭懿萌)一篇發表於7年前的論文,將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推上風口浪尖。論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其論據則是「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跡為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 吹捧導師師娘的論文作者,被處理了
    ——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並且論文標註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此前,澎湃新聞曾對徐中民研究「導師夫婦」的論文發布了多篇追蹤調查報導: 「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上核心期刊,回應來了、吹捧導師師娘的神論文刷屏,作者解釋了。
  • 吹捧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搜獵馬屁精,為何學術圈最容易?
    導師和師娘天人之際圖示年初盛傳的「吹捧導師與師娘論文」事件,正式落下帷幕。畢竟,就最初公眾的質疑,只是覺得「吹捧導師與師娘論文」有些不妥。但是,順著吹捧的脈絡,我們卻又看到更為「深不可測」的「學術圈」亂象。坦白講,就以提供虛假信息進行「項目經費套現」的事實來講,涉事的「論文作者」是沒有資格在繼續搞學術的。
  •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近日,知網上這樣一篇論文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文章全篇,作者都在誇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跡與崇高品性,加上各種人生感悟,文章結尾作者還寫了打油詩再次誇讚導師與師母,「導師上海人,國棟之名實,手持倚天劍,學海駕雲濤;師娘慈谿女,容德美如玉.守著芙蓉劍,廚房舞翩躚。」
  • 論文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媒體:學術之恥
    不信您先看看導語部分——「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態經濟集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這就需要我們有創新的思維方式」「這裡首先探討了美和道的問題,然後以導師和師娘的事例為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帶普適性的人的發展之路。」是的,這篇試圖建立「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文章,其理論和實踐基礎完全來自於對「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感悟和體認。
  • 吹捧師娘優美的文章,實是學術道德的淪喪
    歲末年初,一篇業已塵封七年之久,洋洋灑灑數萬字的核心期刊論文被扒出,引發關注的論文是中科院徐中民研究員所撰寫的《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該文為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經費高達200萬元,卻是打著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幌子,幹著誇讚導師崇高、師娘優美的荒唐事!
  • 吹捧導師與師娘的論文作者,被處理了
    ——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並且論文標註屬獲資兩百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澎湃新聞曾報導,1月12日,記者在中國知網查詢到,徐中民所著的兩篇研究「導師夫婦」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發表於2013年第5期《冰川凍土》期刊。
  • 論「導師崇高、師娘優美」,學術失範的背後是什麼?
    日前,一篇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論文引爆網絡輿論。這篇文章發表在專業學術期刊《冰川凍土》上,與其說是論文,不如說是披著學術外衣的諂媚之作:作者在文章中用看似「學術」的語言極力吹捧了導師和師娘的「偉大」,正如論文摘要所言——「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據了解,被吹捧的導師正是刊文雜誌的主編、凍土學家程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