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有昭仁殿,為何到現在都不對外開放?這裡發生過什麼慘案

2020-12-14 酒熟梅子青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室宮殿,集古代建築精華於一身的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也是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就是這樣一座宏偉的建築群,我們國家從建國以來卻從未完全開放,從未向世界展示它的全部驚人之處。

自中華民國成立後直到2014年,故宮一共才開放了30%:分別是三大殿、後三宮、東西六宮、御花園。

直到2014年,文華殿和武英殿才對外逐漸開放。2015年有陸續開放了大部分故宮西側的宮殿,包括午門、東華門、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康宮、寶蘊樓等,即使是開放了更多場館,故宮的開放區域依舊只有65%。

故宮作為歷代皇家居所,隱藏著大量文化和宮廷的秘密,而這些歷史秘密,可能有很多都無法再被還原了。

而今天要說的就是故宮裡的一個看似普通的宮殿:昭仁殿的故事。

昭仁殿發生了什麼

昭仁殿是始建於明朝的一處宮殿,到了清朝變成了皇帝讀書的地方。昭仁殿到現在為止未被開放的原因,一方面因為專家對外說一直在修復當中,另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發生過一樁父親弒殺親生女的故事。

歷史上的昭仁公主就是在這裡,被崇禎皇帝親手殺死。

崇禎17年3月19日,太監曹化淳生前叛變,把叛軍放進了紫禁城。當時的皇帝崇禎皇帝,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眼看叛軍的槍炮肆虐,就提前在宮裡安排了後事。

崇禎皇帝我們不陌生,作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在位期間可以說是朝廷黨爭不休。朝廷不合,這可能是皇帝管理無方,但老天爺還跟他過不去,這時間內民間的自然災害也不斷,又是旱災又是瘟疫,導致那時候是內憂外患,這也是明末宋朝發生的農民起義事件的背景。不得不說崇禎帝真的算是比較倒黴的皇帝。

崇禎帝有三個兒子,當明朝的滅亡到來的時候,崇禎帝囑託三個兒子:好好活著,倘若有能能力恢復大明江山,就為父母報仇;倘若沒有能力,那就活下去保住朱家的血脈。

然後崇禎帝便把三個兒子秘密送出宮,跑路了。

當初崇禎帝的皇后是周皇后,在安排完自己的兒子後崇禎又來到了後宮,讓周皇后自縊殉國了。因為國家有難,皇后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且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下崇禎帝的作風。

崇禎帝算得上是好皇帝,他志向還算遠大,而且有責任心。凡事事必親躬,但是他雖然處處為國家著想,缺少了治國和用人的策略。明史曾經記載他:

「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可見這個人的性格非常複雜,他苛刻、猜忌又多疑,動不動就砍頭問罪,導致人心散亂。

所以逼皇后自縊這事,他肯定是幹得出來。崇禎是一個自負的皇帝,在周皇后自殺殉國前,對崇禎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陛下如果聽信過臣妾一句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陛下讓臣妾死,臣妾不得不死。」

但此時的崇禎,了卻了皇后和三個兒子的牽掛,還不算完。因為我們知道崇禎還有兩個女兒,昭仁公主和長平公主。

於是也決定在昭仁殿,給兩個女兒做一個了斷。崇禎手持長劍來到了昭仁殿,一劍就斬殺了昭仁公主,那時候的昭仁公主年僅6歲。此時的長平公主正是芳年16歲,於是說出了那句流傳到現在的話:

「汝奈何生在帝王家!」

意思就是:我親愛的女兒,你要是生在普通人家該多好,你生在帝王家,身上的壓力和擔子本來不應你來承受的呀!但事已至此,你不能離開!

於是痛下殺心,擋住自己的眼睛長劍一揮就朝長平公主砍去。但是我們後來知道,長平公主並沒有死啊,這是為什麼。

原因是此時16歲的長平公主其實已經有了大人的意識和應激,她在崇禎皇帝揮劍的時候,下意識伸手擋住了長劍,最終失血過多昏厥了過去。此時的崇禎因為太過傷心沒有上前查看,以為長平公主也死了。

其實崇禎殺女,一方面是給國家一個交代,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叛軍入關後,自己的女兒遭到叛軍的侮辱,想讓兩個女兒脫離苦海。

事實是大軍入關後救活了長平公主,並且清軍入關後還允許長平公主和之前的駙馬完婚。也正是因為長平公主活了下來,才有了後來的【獨臂神尼】的傳說。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長平公主,就是獨臂。缺失的手臂,就是因為揮手擋住那一劍的原因。但長平公主雖然被救活又嫁人,可是因為身體殘疾的原因,也在一年後抑鬱而終。

昭仁殿見證的不僅是歷史,還有眼淚

故宮的每一處,都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眼淚。在故宮這片地方,有千百年的帝國文明,見證過朝代更迭,起起落落。見證過勾心鬥角,見證過舉國歡慶,見證過兒女情長,也見證過晝夜伏案。

2025年是故宮開放100周年,修復故宮的團隊說,預計故宮開放100周年的時候,故宮可以做大80%以上區域開放。但悲傷的是,即使修復工作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見到完整的故宮。

因為在改朝換代的歷史大變革中,戰勝的一方總是要把戰敗王朝的都城和皇宮付之一炬。北京紫禁城作為大明皇宮歷時224年後,在明、清換代的戰爭中又倖存下來,繼而成為大清王朝的紫禁城,又傳十帝,歷時267年。

我們能想像到在這幾百年內,故宮究竟承受了多少炮火。故宮雖然在明、清兩代一直不斷的營建、重建、改建、擴建,但它基本規模仍然是明永樂時期所確定的紫禁城。很多明朝的痕跡,其實我們已經無法在今日的故宮觀賞到了。

唯一和明朝有關的,可能就是殘留的建築,一直矗立在紫禁城,對後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大明王朝。

相關焦點

  • 故宮裡的雨花閣,為啥不對外開放,到底有沒有秘密?
    紫禁城裡有一個高大神秘的閣樓,高高地聳立在西六宮低矮的庭院的對面。門窗緊閉,形象陳舊,尤其是屋頂四角的金龍,栩栩如生,躍躍欲試。如果想近距離參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裡也不對外開放。這是一座佛教建築,著名的「雨花閣」,是宮殿中幾十座佛教寺廟中最大的一座。雨花閣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 故宮「三座門」的歷史變遷,背後藏著什麼秘密,一直未對外開放
    ,以南京故宮為基礎經營,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作為600多年的建築,作為兩個時代的王宮宮殿,故宮對我們來說,一直很熟悉,不太熟悉,那個角落很神秘,我們去過好幾次,但對他不太了解。故宮在北京的三個角,北京西城區的三個門大街23日,很多北京人都知道,在故宮的筒子河北岸、景山西側、北海東側,那個正門是捲動式琉璃門機,作為青白色石頭的須彌座,中間左右有漢白玉石的欄杆,雕刻精美的裝飾品,朱的門緊緊地關著,他是中國唯一的明、清兩王朝的皇室道觀,1957年被指定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部門,1996年被指定為全國重點文保部門,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 故宮的「神秘」房間:每天都有人駐守,禁止任何人接近這裡
    眾所周知故宮是中國旅行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古代皇帝住在這裡,所以成為了有歷史文化基礎、最保護文物的城市, 中國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在這裡, 說到這個景點,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嚮往, 來這個城市故宮一定要去看, 規模和建築設計都很有特色,很多外國遊客都被這裡宏偉的神秘所吸引,故宮內的廣闊區域對外開放
  • 北京的故宮,為什麼有40%區域不開放?那裡才是真正的故宮
    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室的宮殿,它歷史悠久,而且極具知名度,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宮殿。這裡的建築都十分宏偉,從屋簷的設計到宮牆厚度的防禦實用性,都是經過能工巧匠計算的。每年都會有很多的遊客來到北京參觀故宮,遊覽一下故宮,見證一下中國古代王朝的輝煌。
  • 有日本「故宮」之稱的日本皇宮,一般不對外開放,顯得神秘莫測
    在日本東京市中心,有一座面積很大的園林式建築,這就是有日本「故宮」之稱的皇宮,一般不對外開放,顯得神秘莫測的。日本皇宮是天皇的生活起居之地,整個皇宮被護城河環繞,佔地2.3萬平方米,是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修築。
  • 故宮武英殿的歷史風雲
    比如昭仁殿,它曾經左右帝國的命運,卻已然被人遺忘。在這本《故宮的隱秘角落》裡,故宮資深研究員祝勇帶領我們造訪武英殿、慈寧花園、昭仁殿、壽安宮、文淵閣、倦勤齋,將在這些故宮的隱秘角落裡發生過卻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個人化的視角,詩意靈動的語言,豐富的史料,讓世人領略到一個全新視角的故宮。
  • 我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清王府,曾是和珅居住地,被稱為「第二故宮」
    我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清王府,曾是和珅居住地,被稱為「第二故宮」,我國大佬博,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我國大小景點數不勝數, 那些分布在我國各城市,很多小夥伴去過北京吧, 來北京最需要去的景點是故宮、長城、天安門,故宮作為古代建築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地位。
  • 故宮為何5點就關門,真是因為「陰兵借道」?你看60年前發生了啥
    北京故宮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歷經了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家宮殿,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一直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建成,有房屋9999間半,到了清朝又有所擴建。將故宮建設成為了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巨型皇家院落。
  • 故宮的金頂為何鳥不落?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可思議,不服不行!
    這裡是浪毛線的旅途見聞,有趣的靈魂期待路上見。也許你已經去過很多次故宮了,但大多數人遊玩故宮都不過是走馬觀花吧,其實故宮真的非常適合大家深度遊玩,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故宮的金頂從未有鳥兒落下,其中緣由你知道麼?
  • 故宮雨花閣不對外開放,裡面藏著的東西羞與人說
    故宮之大,去過的人無不稱奇,12米高的紫禁城牆圍著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棟,共計8707間,但是這麼大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全部開放的,比如南北十三排,城隍廟等地就不對人開放,而這些不開放的地方其實藏著很多故事。故宮裡有一座閣樓,名為雨花閣,也是故宮不對遊人開放的景點之一,位於故宮春華門內,是乾隆皇帝仿照西藏佛寺風格所建,是故宮中數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處。
  • 故宮裡的人這樣過冬至
    故宮,是帶著敬意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所在。中國的「中」字是怎麼來的,它與紫禁城的中軸線、北京城的格局有什麼關係?皇宮建成什麼樣,皇帝自己說了算嗎,是什麼決定了紫禁城的規制和樣貌?六百年紫禁城,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 北京故宮不為人知的一些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世界五大宮中,故宮位居之首,這說明故宮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傑作。故宮有幾百年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歷史長河中,故宮發生了很多事,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給故宮增添了神秘,讓去故宮參觀的遊客都想知道原因,那麼,你知道故宮有什麼秘密嗎?
  • 故宮中最神秘的三處宮殿:至今未對外開放,其中一處專用於放龍袍
    說起故宮,這個文明的國內外王宮宮殿,其氣勢之大、規模之大,因收藏了許多貴重物品而聞名,始建於明朝,歷經王朝更替,直至清朝,共有20多個皇帝在此居住,並且也是嬪妃們生活的場所,隨著目前古裝劇的火爆,故宮的神秘更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城中曾經發生著怎樣的故事更是吸引著來自世界的人們
  • 隱秘角落:故宮裡的七個秘密
    這座紫禁城,現在已經成為了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參觀過故宮的遊客不計其數,可是對於這座古建築宮殿群,你們又了解多少呢? 一到夏天,紫禁城內酷熱難當,而且感覺壓抑,養尊處優的皇上也是怨聲載道。所以清代皇上愛住在有山有水風景好空氣新鮮的園林裡,北京故宮西側的中南海,是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的心愛之處,而圓明園建成之後,清朝皇帝就愛住在圓明園,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幾位皇帝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裡,辦公和生活大約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不在紫禁城裡。
  • 故宮為什麼不全部開放,專家給出一原因,溥儀聽後搖頭大笑
    故宮中這方面最富盛名的地方,就是東筒子夾道,這裡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在月圓之夜,這裡就會出現一陰一陽,兩個不同的位面,但鬼怕陽氣,總會躲著人走,但是你如果踩著中線去走,那麼就會擋住鬼的去路,等你走過了100步,就會突然被什麼東西撞到。
  • 為何故宮一到5點就關門?只因59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很少有人知道
    故宮原本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在古代的時候,普通人根本沒有資格進去,辛亥革命爆發以後,清政府被迫退位,失去了大部分權力。剛開始的時候,末代皇帝溥儀還住在故宮裡面,後來因為國內局勢的不斷變化,他被一個軍閥趕了出去,只拿走了一些文物。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北京故宮又叫紫禁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有典故的。紫氣本就預示著吉祥之意,紫微宮又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人間的皇帝自稱是天之子,皇宮又是禁地,不可以隨意出入,所以又叫紫禁城。
  • 故宮為啥下午5點就關門?真的有靈異事件嗎?61年前的教訓不能忘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去過我國的首都——北京,那麼到了北京,大家一定會去故宮的。故宮在我國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對全世界的人開放,但故宮下午四點半就開始清場了,那麼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去過故宮的朋友們都知道,很多地方都未對外開放,大家買票進入後,有些地方還是不可以參觀的。現在是網絡的時代,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關於故宮的靈異傳說,那麼這些是真的嗎?其實在很多年前,專家們就已經闢過謠了,但是對於一些人覺得故宮是有一層神秘的。
  • 故宮為何要五點前閉門謝客?1959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太令人氣憤
    紫禁城曾是明清時期的皇宮,1925年首次以故宮博物院對公眾開放,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一中華文明瑰寶的莊嚴與神聖。紫禁城曾經是皇室的私有財產,現在屬於全體中國人,所以我們應該不遺餘力地保護它。幸運的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一直在努力修復和維護故宮,這也讓遊客有機會看到紫禁城最真實、最美麗的一面。紫禁城的人氣非常高,2017年平均每天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隨著故宮的修繕修復和遊客的增加,故宮的開放面積也在增加。但是參觀過故宮的遊客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何故宮下午1點到5點準時清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