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室宮殿,集古代建築精華於一身的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也是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就是這樣一座宏偉的建築群,我們國家從建國以來卻從未完全開放,從未向世界展示它的全部驚人之處。
自中華民國成立後直到2014年,故宮一共才開放了30%:分別是三大殿、後三宮、東西六宮、御花園。
直到2014年,文華殿和武英殿才對外逐漸開放。2015年有陸續開放了大部分故宮西側的宮殿,包括午門、東華門、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康宮、寶蘊樓等,即使是開放了更多場館,故宮的開放區域依舊只有65%。
故宮作為歷代皇家居所,隱藏著大量文化和宮廷的秘密,而這些歷史秘密,可能有很多都無法再被還原了。
而今天要說的就是故宮裡的一個看似普通的宮殿:昭仁殿的故事。
昭仁殿發生了什麼
昭仁殿是始建於明朝的一處宮殿,到了清朝變成了皇帝讀書的地方。昭仁殿到現在為止未被開放的原因,一方面因為專家對外說一直在修復當中,另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發生過一樁父親弒殺親生女的故事。
歷史上的昭仁公主就是在這裡,被崇禎皇帝親手殺死。
崇禎17年3月19日,太監曹化淳生前叛變,把叛軍放進了紫禁城。當時的皇帝崇禎皇帝,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眼看叛軍的槍炮肆虐,就提前在宮裡安排了後事。
崇禎皇帝我們不陌生,作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在位期間可以說是朝廷黨爭不休。朝廷不合,這可能是皇帝管理無方,但老天爺還跟他過不去,這時間內民間的自然災害也不斷,又是旱災又是瘟疫,導致那時候是內憂外患,這也是明末宋朝發生的農民起義事件的背景。不得不說崇禎帝真的算是比較倒黴的皇帝。
崇禎帝有三個兒子,當明朝的滅亡到來的時候,崇禎帝囑託三個兒子:好好活著,倘若有能能力恢復大明江山,就為父母報仇;倘若沒有能力,那就活下去保住朱家的血脈。
然後崇禎帝便把三個兒子秘密送出宮,跑路了。
當初崇禎帝的皇后是周皇后,在安排完自己的兒子後崇禎又來到了後宮,讓周皇后自縊殉國了。因為國家有難,皇后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且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下崇禎帝的作風。
崇禎帝算得上是好皇帝,他志向還算遠大,而且有責任心。凡事事必親躬,但是他雖然處處為國家著想,缺少了治國和用人的策略。明史曾經記載他:
「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可見這個人的性格非常複雜,他苛刻、猜忌又多疑,動不動就砍頭問罪,導致人心散亂。
所以逼皇后自縊這事,他肯定是幹得出來。崇禎是一個自負的皇帝,在周皇后自殺殉國前,對崇禎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陛下如果聽信過臣妾一句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陛下讓臣妾死,臣妾不得不死。」
但此時的崇禎,了卻了皇后和三個兒子的牽掛,還不算完。因為我們知道崇禎還有兩個女兒,昭仁公主和長平公主。
於是也決定在昭仁殿,給兩個女兒做一個了斷。崇禎手持長劍來到了昭仁殿,一劍就斬殺了昭仁公主,那時候的昭仁公主年僅6歲。此時的長平公主正是芳年16歲,於是說出了那句流傳到現在的話:
「汝奈何生在帝王家!」
意思就是:我親愛的女兒,你要是生在普通人家該多好,你生在帝王家,身上的壓力和擔子本來不應你來承受的呀!但事已至此,你不能離開!
於是痛下殺心,擋住自己的眼睛長劍一揮就朝長平公主砍去。但是我們後來知道,長平公主並沒有死啊,這是為什麼。
原因是此時16歲的長平公主其實已經有了大人的意識和應激,她在崇禎皇帝揮劍的時候,下意識伸手擋住了長劍,最終失血過多昏厥了過去。此時的崇禎因為太過傷心沒有上前查看,以為長平公主也死了。
其實崇禎殺女,一方面是給國家一個交代,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叛軍入關後,自己的女兒遭到叛軍的侮辱,想讓兩個女兒脫離苦海。
事實是大軍入關後救活了長平公主,並且清軍入關後還允許長平公主和之前的駙馬完婚。也正是因為長平公主活了下來,才有了後來的【獨臂神尼】的傳說。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長平公主,就是獨臂。缺失的手臂,就是因為揮手擋住那一劍的原因。但長平公主雖然被救活又嫁人,可是因為身體殘疾的原因,也在一年後抑鬱而終。
昭仁殿見證的不僅是歷史,還有眼淚
故宮的每一處,都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眼淚。在故宮這片地方,有千百年的帝國文明,見證過朝代更迭,起起落落。見證過勾心鬥角,見證過舉國歡慶,見證過兒女情長,也見證過晝夜伏案。
2025年是故宮開放100周年,修復故宮的團隊說,預計故宮開放100周年的時候,故宮可以做大80%以上區域開放。但悲傷的是,即使修復工作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見到完整的故宮。
因為在改朝換代的歷史大變革中,戰勝的一方總是要把戰敗王朝的都城和皇宮付之一炬。北京紫禁城作為大明皇宮歷時224年後,在明、清換代的戰爭中又倖存下來,繼而成為大清王朝的紫禁城,又傳十帝,歷時267年。
我們能想像到在這幾百年內,故宮究竟承受了多少炮火。故宮雖然在明、清兩代一直不斷的營建、重建、改建、擴建,但它基本規模仍然是明永樂時期所確定的紫禁城。很多明朝的痕跡,其實我們已經無法在今日的故宮觀賞到了。
唯一和明朝有關的,可能就是殘留的建築,一直矗立在紫禁城,對後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