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2018年桌球世青賽女團決賽中,國乒小將黃凡真苦戰五局,不敵日本非主力怪球手木原美悠,成為了中國隊唯一丟分的一名運動員。
不過本文倒不是打算將這條過時的新聞再複述一遍,而是希望借木原美悠,以及另一位日本女乒猛將伊藤美誠等人的打法(包括瑞典正膠手法爾克、國乒直拍選手許昕、鄭培鋒等),聊一聊當今乒壇技術發展的一些新特點。
當桌球的歷史跨入40+新塑料球時代後,一個很多老球迷們都能直觀感受到的事實是:正反手「打」、「攻」、「拍」等手法有了明顯復甦的跡象,由此而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則是顆粒快攻與直拍打法選手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日本選手伊藤美誠的情況自不用多說,今年幾乎將國乒的主力層贏了個遍,拿到了日本公開賽和瑞典公開賽的女單冠軍(還有拿雙打冠軍)。
瑞典怪拍手法爾克,手持乒壇極其罕見的正手正膠、反手反膠球拍,最近也是大殺四方,在與國乒世界冠軍林高遠等人的對抗中成功笑到了最後,讓人意想不到地成為了目前瑞典男隊的中堅人物。
伊藤美誠與法爾克,一個是反手顆粒,一個是正手顆粒,兩人在弧圈球方面的實力明顯有所不足,可真打起比賽來,兩面反膠選手只要進攻的旋轉稍微有所下降就可能遭到他倆的快攻暴擊,然後被徹底打亂節奏。
甚至,伊藤美誠在狀態好的時候,正手也索性懶得拉弧圈,而直接選擇拍打;而法爾克反手雖然是反膠,可他彈擊的球威脅可能還在擰拉之上。
至於世青賽上的這個木原美悠,不但反手也是個生膠(與伊藤美誠一樣),而且正手更是完全像一個顆粒運動員,什麼球都在那裡拍、拍、拍,而類似的動作我們也能在兩面反膠的平野美宇甚至是男乒的張本智和等人身上看到。
再回過頭看國乒直拍選手最近的表現——老將許昕、小將鄭培鋒的正手挑打、快攻等技術在比賽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直拍運動員的握拍方式也決定了他們的很多手法確實會比橫拍更注重撞擊的成分,這也是他們和顆粒膠打法存在一定相通的地方。
40+時代,桌球比賽中的旋轉和速度都有所下降,但相對來說,前者的衰減更加的明顯。以前兩三板能拉死的球,現在五六板也未必能搞定,而且還可能在相持中出現回球質量的「斷片」,遭對方反殺成功。
而與弧圈球比起來,攻、打等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更快的速度,從而在近臺贏得主動權,逼迫對手無法形成高質量的弧圈球相持的局面。
乍一看,這似乎是38mm小球時代快攻打法的翻版,但實則不然。以前快攻是真的非常非常快,側重於直接贏球;而現在是攻球與拉球的速度都下降了,所以快攻想一招致命是比較難的,但退而求其次、先上手鉗制對手還是可以的。
簡而言之就是:與其在中臺、遠臺拉球來「勞力」,不如在近臺「勞心」抓住機會突擊。而且動作越小、越隱蔽就越好,實在不行的話就用器材來彌補技術的不足,於是乎顆粒膠就煥發了新生命。
不過男乒領域試圖以顆粒打法來衝頂的話還是要難一些,因為男運動員的弧圈球旋轉畢竟還是有一個很轉的下限,因此我個人更加看好直拍雙反打法的正手突破。而女乒的話因為女子選手的力量終究有所不足,所以反膠弧圈球就未必能壓制顆粒膠的速度了。
但大球賽璐璐時代經歷了這麼多年,直拍也好顆粒打法也罷,都存在很嚴重的人才凋零情況。而像女乒反手擰拉系與顆粒系的兩個代表人物——王曼昱、伊藤美誠,現在也還年齡尚小。所以大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目前尚不能下明確結論,一切還得由時間檢驗才是。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共同交流討論。
微信公眾號:全言桌球
▼